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医学的特殊性决定了医务人员的从业道德要求。在建设和谐医患关系的过程中,我们既要重视个体道德建设,也要重视制度伦理建设,追求制度正义。制度伦理具有普遍适用性,制度伦理对道德建设起着基础性和根本性的作用,制度伦理顺应了当前医德建设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医患关系难题的真正症结在于制度伦理失序.具体来说,这种制度伦理失序表现在四个方面,即民众缺乏医疗服务购买力;医生群体薪酬过低;缺乏严格的医疗行业管理规则;未建立起真正的医疗服务市场.因此破解医患关系难题的制度伦理策略就必须围绕这四个方面去做,即提升民众的医疗服务购买力;建立合理的医生薪酬体系;建立严格的行业管理规则;建立真正的医疗服务市场.  相似文献   

3.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医患关系进一步恶化,很多医疗剧对此进行了反映和思考.医学人文教育不足、新闻媒体导向不良和社会信任链断裂等是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系统性力量.为构建和谐医患伦理关系,医生要以德为主,德术兼备;医患要换位思考,重塑信任和理解;民众也应匡正自己的生死观,树立正确医疗观.艺术家们站在精神的制高点上,借助医疗剧向全社会呼唤责任和良知,呼唤灵魂的净化和深化.  相似文献   

4.
何昕 《中州学刊》2014,(4):108-113
传统医德的伦理认同是个体性的医者对传统医德这一医者职业道德实体的承认与归属,是一种实体意识。当代医者对传统医德精神的消解和缺失是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重构传统医德伦理认同有助于实现医患和谐。医者是传统医德伦理认同的主体,但绝不是唯一主体,社会公众应培养敬畏生命的伦理意识,职能部门应确保公平正义的医疗环境,医者应弘扬求真向善的医学美德,患者应提升诚恳理性的就医素养,共同建构传统医德伦理认同。  相似文献   

5.
人本质上是一种关系存在,关系作为人难以摆脱的一种存在境遇,已经受到当代哲学家的高度重视,因此,“关系本体论”渐渐浮出水面。在我国的学术研究中,一些著名学者提出了伦理关系的本体论意义,以强调伦理关系的基础存在性,旨在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解。在以政府为核心的社会治理领域中,行政伦理关系是一种实体性的关系。理论研究的三维视角,可以解析出这一实体性关系的十种存在形态。  相似文献   

6.
邱杰 《江淮论坛》2013,(4):153-157
当代中国医患纠纷本质上是医患双方彼此不尊重对方合理利益而产生的一种道德价值观冲突。从伦理文化维度看,医患纠纷其实是道德相对主义困境的表征,以及由其所导致的交往理性和公共理性的缺失与空场,救赎之路在于德性的重塑、主体的建构和公正的诉求,即重塑尊重生命与人格的医学人文精神、建构有效的医患商谈对话原则和建立伦理公平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家族制度大致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一是原始社会末期的父家长制家族,其基本形态结构为同一个男性祖先的子孙若干世代聚族而居;父亲在个体家庭中处于统治地位。二是夏商周奴隶制社会的宗法式家族,其基本内容为大宗和小宗、嫡长子和别子加以区分;对宗族、宗庙实行百世不迁和五世则迁的原则。三是秦汉时期的强宗大族式家族,其主要特征表现为大都由一些大地主或大奴隶主构成;族人一般是聚族而居。四是魏晋至隋唐时期的世家大族式家族,其基本形态结构为经济实体的地主庄园;家族自卫的武装坞堡;迁徙流亡的家族共同体。五是宋以降至清朝前期的封建家族制度,其基本形态主要表现为:村落结构聚族而居;家族组织系统严密;族长统治绝对权威;家庙祠堂遍及城乡。  相似文献   

8.
迄古至今,虽然人类消费模式都在不断发生变化,但是一直到后现代社会它才发生了彻底的质变。消费模式的伦理嬗变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后工业时代,以"生产"为中心的社会逐渐转变为以"消费"为中心的社会,消费从生产的附庸转变为重心地位;二是在消费行为的价值选择上,从勤俭节约到消费正当,乃至奢侈消费;三是在消费过程中,人们关注的不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对其符号价值的消费。  相似文献   

9.
赵磊 《阴山学刊》2007,20(5):93-96
中国对联合国所持有的观点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变化动因主要取决于联合国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客观表现及中国政府对其性质的主观认定。20世纪70年代之前,中国政府认为,"联合国完全站在美国一边,执行敌视新中国的政策。"自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后,中国对联合国的观念发生深刻变革:现有的联合国体制并不如人意,但中国需要安定、发展的局面,就不能不与之合作。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自身定位为"负责任的大国",并在联合国舞台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胡芮 《天府新论》2018,(6):52-61
近代中国道德意识的转化是在外力作用下的被动反应。在新与旧、中与西的紧张和纠结中,儒家思想传统历经沉浮。主要体现在几个阶段:晚清士大夫群体建制化儒教努力的失败带来传统政教关系的破裂,儒家思想从政治中剥离出来,失去“中心”思想地位。接着,在取法于西的“道德革命”中,儒家伦理思想遭遇到从具体规范到形而上学领域的全面否定。然而,在由“天下”到“国家”的转变中,儒家思想却又从失去制度支撑的“边缘”、“游魂”发展为重新纽结民族精神认同之基石。在“中心”与“边缘”的嬗变轨迹中,道德哲学体系经历了从“理学”到“伦理学”再到“新儒学”的发展。在走向现代文明的历程中,重审近代以来儒家伦理精神之嬗变过程,发掘儒家思想传统的精神价值,是理解现代新儒学产生的历史基础,也能为实现民族伦理复兴提供重要的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中欧关系经历了尝试接触、初步发展、起伏发展、稳步发展和成熟发展五个时期,逐渐形成了基于广泛共同利益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欧之间既有合作与共识,也存在着摩擦和分歧.中欧关系的发展历程呈现出务实性和长远性、经贸合作动力、政治关系的增进与巩固保障、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差异影响、欧盟新成员国成为新兴变量、美国外部因素等诸多特点.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深刻的思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12.
历史制度主义作为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重要流派,在比较政治学领域得到相当成功的应用,比较政治学也因之产生了著名的历史制度学派。历史制度主义对比较政治学的贡献在于:推动比较政治学摆脱行为主义的困境,开阔了比较政治学的研究视野,提高了比较政治学理论的解释功能。历史制度主义与比较政治学相契合的原因在于:研究主题不谋而合,研究的方法投合,都关注历史。  相似文献   

13.
近现代社会变迁标志着总体社会规模的扩大和社会各部分联系的增强,它改变了包括民族关系在内的各种社会关系,使中国民族关系的许多方面表现出发展势头:民族关系的基础摆脱了农牧两大经济体互补的局限性,开始建立在全面的经济依赖和社会分工之上;民族关系格局由少数民族、汉族两大主体之间的双重关系发展为以少数民族、汉族、中华民族三者为主体的多重关系;封建统治者长期奉行的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从法律上得以否定,民族关系的性质由不平等转向平等。  相似文献   

14.
医患双方在疾病诊疗过程中形成的医患关系是医院诸多社会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医院要充分认识医患关系在医院经营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以履行权利和义务为前提理顺医患关系 ,以信赖、理解、支持为基础融洽医患关系 ,以强化医德医风建设为手段优化医患关系 ,实施品牌战略 ,促进经营发展 ,使医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与时俱进 ,永立潮头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临终关怀事业的产生和不断发展,不得不承认这推动了人类社会的文明和进步。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坚持医学人道主义,这使人们意识到了发展临终关怀事业的重要性。由于大多数中国人受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固有的伦理观念,那么,我们从伦理学的角度出发,去思考一些有关于临终关怀的问题,必将有利于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论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的伦理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永庆 《齐鲁学刊》2004,42(3):17-21
人与自然之间存在伦理关系,是因为人与自然的价值关系有一定的道德意义,人在与自然的关系中的行为需要用道德要求加以规范,人与自然的联系存在着诸多道德问题。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在双方的主体地位、作用等方面有自己的特点。处理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需要依据合理的尺度,其中包括自然的尺度、人的尺度、人与自然的关系尺度等,以保持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存在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吴克峰 《中州学刊》2003,(2):132-134
逻辑与文化所讨论的是逻辑学与文化间的客观联系。这种联系由文化的整体性以及逻辑在构成文化整体诸要素中的特殊地位所决定。逻辑与文化的联系既表现为文化的整体性特征和需求对逻辑的制约 ,也表现为逻辑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前者决定了不同文化孕育出的不同逻辑传统既有共同性又有特殊性。把握这一点 ,可能会有助于我们开启理解和研究逻辑科学的更为广阔的思路。后者给出了不同文化传统间差异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关注这一点 ,可能会对我们解读中国传统文化、比较中西文化异同 ,并进而对推进中西文化交流和今日的新文化建设提供帮助与借鉴。有鉴于此 ,本刊编发部分有关文章 ,以期推动对这一问题的更为深入的讨论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衡量社会发展水平的根本尺度是人的自由程度,经济、政治、道德的尺度都只有从属于人的自由的尺度才有意义。“为什么江南不是英国”,乃是由于晚明江南人民所具有的自由权利几乎被清王朝完全剥夺;“为什么英国不是江南”,亦绝非彭慕兰所说的偶然因素所能解释,而是人权、科学、民主三大因素共同促成的必然结果。无论是彭慕兰的偶然因素决定论还是弗兰克所运用的史学方法,都只是见物不见人的所谓纯化了的经济学方法。也许,只有一种富有深度的、以现实的人和人的实践为出发点的、综合一切社会因素的“人学史观”,能够帮助我们走出外因论和偶然论的误区,把史学研究建立在更为深广的历史视野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医患关系"漫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患关系是医疗活动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如何正确处理好医患关系,将直接影响到医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医学的发展。本文旨在探讨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和如何解决这一矛盾。  相似文献   

20.
苏联解体后 ,中苏关系平稳地转变为互利友好的中俄关系 ,在国际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中 ,中俄两国积极合作 ,维护共同利益 ,逐步建立了新型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并将越来越走向成熟 ,越来越趋于深化 ,越来越获得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