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代,由于西方文化思想传入中国,产生了传统思想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冲突,国学大师梁启超的思想、文化及行动既带有东方色彩,也闪耀着西方的光芒。本文重点探讨了以梁启超为代表的晚清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2.
梁启超的中西文化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与世界、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问题上,中国现代思想史上鲜有人具有梁启超那样深刻的世界眼光。其眼光之深刻,不仅大大超过其他戊戌时代人及新文化运动和“五四”时代人,即便按百年后的当代标准看亦如此。梁启超提出的建立一种保留中国文化的本质却不同于原有文化、吸收西方文化精髓却不为所化的新文化主张,对于90年代的中国知识分子尤具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梁启超是最早关注泰戈尔的中国知识分子之一。清末民初,梁启超以"文学救国"为目的,一方面致力于翻译介绍西方文化,欢迎西方学者来华讲学,一方面完成了从崇尚西方文化向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宣扬东方文明的救世功能。就是基于这样的思想背景,作为第一个赢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作家,泰戈尔进入其视野并受邀于1924年访华。但在当时中国复杂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环境下,梁启超与泰戈尔的真诚友谊却受到"别有用心者"的激烈批评。剖析造成这种误解的原因,可以从一个特殊的角度,透视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矛盾的实质。  相似文献   

4.
梁启超"文明进化观"鉴取了福泽谕吉的"文明论",但二者又有着显著的、实质性的差异:与福泽心悦诚服于西方文明不同,梁启超思想中根深蒂固的是中国中心意识,而且文化问题一直是他关注的重心,这也与福泽民族主义有着根本区别。在梁启超看来,福泽的"文明论"不过是他学习西方思想的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5.
梁启超的经济著述有着从政治出发的着眼点,体现了在“灭国新法”时代里弱国被强国以经济手段控制的忧思,故其经济言说与其政治思考密不可分,这与工业文化以“国家理由”为内核相契合,也使梁启超成为中国工业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环节。梁启超早年服膺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的自由主义学说,但在日本接触了西方经济学的更多派别后,发展出了一种类似于德国历史学派的经济思想,主张中国应先实施由国家培育工业的重商主义政策。梁启超与德国历史学派产生思想关系的方式是间接的,但对于历史与国家的共同兴趣使他较容易形成与该学派相近的观点。梁启超对德国历史学派式思想的传播起到了在中国铺陈工业文化的作用。梁启超对中国工业发展模式的具体设想,融合了古典经济学的比较优势原则和重商主义的国家指导策略,着眼于培育和改良出口导向型的传统手工制造业。这种设想具有某种东亚发展型国家的色彩,但并未看到重工业在东亚发展型国家中的重要地位,与中国工业化的实际展开路径也相违背。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初,正值近代中西文化大碰撞的时期。在那个时期,中国许多思想家的思想都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冲击。作为在历史上颇具影响力的一位思想家,梁启超许多观念都带上了西方观念的色彩,他的功利主义伦理观在很大程度上就受到了西方功利主义思想的代表——边沁的影响,即重视“利己”,并强调在“利群”之上的“利己”。但同时,梁启超又不是全盘接受边沁思想,而是对其思想进行了扬弃,在借鉴西方另一功利主义代表穆勒和日本加藤弘之思想的基础上,梁启超提出了他自己的功利主义伦理观:以“爱他心”为基础,把利己与利群相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7.
梁启超与中国现代文化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启超作为100年前的改良派的主将,在政治上可以说是失败者,但他的以“开民智”为核心的文化传播活动,却在中国文化史上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而且在传播思想上他也最早形成了较系统的理论主张。尤其是他的文化传播思想与实践活动,对于后来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有着非常直接的启迪和影响,对于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也发挥了开山和辟路的作用。在思想文化的性质上,梁启超的一些理论主张也具有了现代文化萌芽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由于汉字的表意性,汉语在引进外来词汇的时候常使用意译的方式造词,这就为西方思想的东方诠释提供了条件。梁启超的世界主义思想就是这样的例子,梁启超用中国古典主义的思维诠释了"世界主义",得出了"世界主义"应在主权国家的背景之下,通过文化融合来达到的理论路线。梁启超的这种世界主义思想实际上反映了一种反抗西方话语霸权的立场,也是一种应对中西方文化冲突的实践,并以他的言行印证了世界主义方案。  相似文献   

9.
中国美学研究的发展在近现代取得了显著成就。从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这段时间,中国文化思想界开始对西方美学不断地引进和介绍,主要代表人物是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其中,以王国维的学术成就最大。他引进了西方的美学,并以西方美学来研究整理中国传统的文学艺术,写了《人间词话》、《宋元戏曲考》等有名的学术著作,其中《人间词话》的影响非常大。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这段时间,现代研究美学的人也不很多,主要代表人物有两位:朱光潜与宗白华,都是北京大学的教授。朱光潜有一个很大的贡献就是翻译了大批的西方美学经典著作,如黑格…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进化论思想传入中国,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产生了极大冲击,梁启超和孙中山都把进化论作为政治活动的理论依据。梁启超和孙中山对进化论在社会历史领域内的理解与运用既有相合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1.
在流亡日本期间,梁启超对中国国民性的认识发生了转变。梁启超的国民教育思想具有以下特征:首先,将国家主义作为第一义,却又正面切入了个人的问题;其次,针对中国国情强调“以新守旧”,“以内化外”,“导奴隶就国民”;再次,以改革教育来改造国民性,以改造国民性来改造国家,具有文化启蒙的浓厚色彩。  相似文献   

12.
梁启超的民权思想与近代中国政治文化的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840年以后,中国开始了政治文化的转型,这是历史转折的时代。作为这个时代的巨人,梁启超的政治思想对当时的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中,他的民权思想,对于开启民智曾起过良好的作用,启发了年轻一代,客观上有利于他们的思想由臣民意识向国民意识的转变,有利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向近代政治文化的转型。时至今日,中国政治文化的转型仍在继续。所以,重新解读梁启超的政治思想,不仅使我们对他有新的认识,更重要的是使我们对现代中国的认识更加深刻。  相似文献   

13.
如何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与西方的民权思想进行接转,这是梁启超晚年民权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晚年的他对传统民本思想"淬厉其所本有","采补其所本无",将之与西方的民权思想进行创造性的接转。梁启超将中西文化融通化合,并以此探索中国民权政治的进路,这对中国当下如何利用本土传统文化资源进行人权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大钊的早期思想是近代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西方政治体制模式促进了李大钊对民主政治的孜孜追求;西方民主精神塑造了李大钊作为民主斗士的精神风貌;西方文化的进化论根基给予了李大钊以进步的社会历史观。然而,李大钊通过对西方文化的观照和接纳,既表现出引进西方文化的开放心态,又表现出很强的民族心理选择机制,这又进一步促进了李大钊以开放性为特征的民主主义思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矛盾的错综复杂,新陈代谢的快速行递,政局民心的动荡不宁,资产阶级软弱动摇的先天品格,给近代中国社会和社会思想打上了复杂多变的印记.西方武力的扩张和文化刺激即主要为西方国家强加于中国的压迫和剥削———帝国主义以及转化性的变迁即与西方国家接触后带给中国的各种变迁,造成了中国思想界的变动.历史铸就的典型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改良主义活动家和启蒙思想宣传家梁启超,其政治思想亦有所变动,民权思想因之有了新的起色。本文拟就1898-1903年梁启超的民权思想作一浅析。一戊戌政变前,梁启超以资产阶级的进化论为理…  相似文献   

16.
本文梳理了近几个世纪以来中国文化,特别是孔子的儒学思想在西方的传播和影响之后,主要介绍了美国现代派诗人兼学者庞德对中国古代诗歌和儒学著作的翻译及其在他宏篇巨著《诗章》中的运用,看出庞德一方面把中国古代文化看成是他思想和艺术追求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他又把孔子的儒学看作拯救西方的一剂良药。庞德一生致力于把中国古代文化介绍到西方去,让中国古代文化在西方传播,使中国古代文化在西方大放光彩。  相似文献   

17.
如何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与西方的民权思想进行接转,这是梁启超晚年民权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晚年的他对传统民本思想“淬厉其所本有”,“采补其所本无”,将之与西方的民权思想进行创造性的接转。梁启超将中西文化融通化合,并以此探索中国民权政治的进路,这对中国当下如何利用本土传统文化资源进行人权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卡夫卡作为一个西方作家,却对中国文化情有独钟,他阅读了大量中国文化典籍,在他的思想和创作中明显地体现出中国文化对其极深的影响。作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大师,卡夫卡的创作及理念又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新时期文学,许多作家常常将卡夫卡视作“知音”,这反映了全球化语境下的中西方文化的交融。  相似文献   

19.
在20世纪汉语文学史上,"白马文艺社"的文学创作具有新文学精神的传承和向海外播迁的特殊意义。"白马社"文化精神的形成有三方面的思想资源:五四新文化思想、西方现代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白马社"追求东方与西方、宗教情感与人间情怀、古典与现代融合的文化精神。白马社的现代诗创作既与五四新诗传统衔接,又开创了与海峡两岸诗学都不同的诗歌美学道路,显示出一种独特的语感和韵味,为当代汉语诗歌发展提供了另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20.
梁启超文化思想是梁启超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术界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并取得了丰厚的成果,本文意欲通过对梁启超文化思想的演变及其线索、梁启超文化思想的评价以及梁启超的中西文化观等相关研究成果的梳理和总结,以促进这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