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傩舞具有娱乐性、游戏性、健身性、武文化特色以及典型动力特点等体育文化属性。南丰傩舞没有任何唱词,整个表演过程完全靠肢体语言表达寓意。傩舞和中华武术的拳术的特征和动作结构进行比较,它们有许多相同特性,因此将传统民间艺术傩舞改编成系列傩拳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傩舞具有游戏性、健身性、武文化特色以及典型动力特点等体育文化属性。南丰傩舞没有任何唱词,自始至终完全靠肢体语言表达寓意。就傩舞和健美操的特征和动作结构进行比较,不难发现,两者具有十分相近似的属性。把传统民间艺术傩舞改编成具有现代气息而又具有传统文化韵味的系列傩操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傩,是一种产生于史前的,具有宗教性与艺术性的古老、奇异而又神秘的社会文化现象.“傩”起源于原始的狩猎活动,而后逐渐演变为一种驱鬼逐疫的巫术活动.周时,傩成为国家礼制,周傩也就成为古傩的样板.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傩礼在秦汉时期出现了一些变化,开始逐渐向世俗化方向演变.这种变化经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而渐成主流,并最终促成了傩戏的产生.从傩礼到傩戏的演变,也验证了中国戏剧的起源同宗教祭祀仪式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傩舞是传统的民间宗教祭祀舞,积沉着深邃的历史丈化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傩舞的宗教色彩不断淡化,由古代的专门祭祀逐渐演变成既娱神又娱人,有的地方还衍变成娱人为主、娱神为辅的民间艺术。傩舞中具有强烈的祭祀宗教成份,倘若抽去这些成份因子,展现出来的是完全具有娱乐游戏功能的傩舞。文章纵观游戏论的各种观点,阐述了游戏的本义与傩舞的精神实质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一致的,并通过对傩舞的特征、傩戏的演变以及傩戏时所营造的场面、气氛的分析,得出傩之游戏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从发生学和原生质的角度来分析,作为原始舞蹈形态之一的傩舞与武术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这从古籍记载和民间遗存的傩舞形态中可以得到证明。  相似文献   

6.
莆仙地区“大神尪”傩舞活态遗存在时空流变下,其“驱逐”原形被遮蔽,逐步变型为将驱恶纳吉、禳灾祈福作为主要诉求,以傩舞等传统歌舞仪式为主轴的祭祀巡游活动。在莆仙“大神尪”傩舞祭祀活动中,鲜明体现莆仙先民对驱鬼逐疫的追求、对加强联防的公共管理诉求、对无病无灾的祈求,其中亦蕴含莆仙传统社会中个人、族群及仪式之间的素朴哲思构建。  相似文献   

7.
由于傩文化传承人的相继谢世、多元生活的冲击、经济发展的影响、人们对傩舞认知的偏差和心灵归宿的弱化等,湛江傩舞濒临失传的境地。应把傩舞置放于生态环境、文化特性、地域民风民俗的相互联系与作用中,从战略高度开展对湛江傩舞的整体性保护,包括:保护原生态舞蹈及其依凭的祠堂文化,建造傩文化博物馆,维护傩舞知识产权,借用数字技术做好傩舞资料记录整理工作,积极开展傩舞的网络传播,校地合作编写本土傩舞教材等。  相似文献   

8.
傩舞作为我国民间舞蹈之一,起源于上古氏族的图腾信仰与外在展示,作为一种原始文化信仰的传承,广泛流传在我国的江西等地.傩舞在动作结构与音乐使用方面,与健美操等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因此,将傩舞改编成傩操形成区域性地方课程,对于传承傩舞文化、传承民族文化传统、促进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目标的达成等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黄南婷 《九江学院学报》2010,29(2):124-125,128
傩舞作为傩文化中古典舞蹈与彩绘艺术的结晶,对傩文化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将傩舞中蕴含的教育内容很好的运用到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民族精神的培养和道德境界的提升中来,必将是傩舞研究的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0.
江西南丰傩舞渊源流长,历史悠久,遗存了大量的远古文化信息,是多元宗教、祭礼仪式、民俗、音乐、舞蹈及面具艺术的复合文化体。其傩舞表演既保留了古代傩舞的特征韵味,又融合了近代民舞的娱乐形式;其傩乐既传承了古傩礼俗精华,又随着时代变化有所创新和发展。在社会不断进步的今天,既要正确地认识它,更要积极地传承、保护它。  相似文献   

11.
传统舞狮的形成应是西域狮子舞与汉代百戏相融而成;隋朝舞狮与雅乐同台,是最早的舞狮配乐形式;唐朝"五方狮子舞""凉州狮子舞"对现代舞狮具有深远的影响;宋元舞狮出现创新,"武""舞"开始结合;明清南北舞狮明显区分,南狮"武""舞"结合紧密、神似狮子,北狮偏重技巧、形似狮子。  相似文献   

12.
德江土家族傩堂戏蕴涵着民族学、民俗学、宗教学、神话学、语言学、戏剧学以及美术、音乐、舞蹈等多种学科的文化价值。尤以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而独树一帜、蜚声中外。在国际国内文化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和文化产业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本文就傩堂戏文化产业开发的资源优势和开发战略等问题进行了肤浅研究和窥探。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利用立体坐标法对中日民间艺术进行数字化记录,将日本的传统艺术"能乐"和民俗艺术"花祭"与中国江西省石邮村的"傩舞"进行对比,认为亚洲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艺能表现,在通过肢体动作来表现情感、传达思想等方面具有普遍的共通性。  相似文献   

14.
论流坑傩舞所蕴含的体育健身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体育保健学、运动生理学和现代心理学的视角探讨流坑傩舞与体育健身的关系,分析了作为一个原纯为宗教祭祀的民间舞蹈之所以能逐步发展成为以“玩喜”和体育健身为主的大众化活动的原因,进而体现出流坑傩舞所蕴含的体育健身价值。  相似文献   

15.
京剧与舞蹈都是伴随人类社会生活中产生的,作为艺术的两种表现形式有很多的共同与不同,本文旨在通过一个侧面来欣赏京剧的表]艺术,来展现京剧的审美特征。以舞蹈的审美方式用形、神、乐、劲、律五方面来谈谈京剧中"舞蹈"(做、打)的审美艺术。  相似文献   

16.
道真县的傩戏傩文化历史久远 ,流布广泛 ,文化内涵丰富 ,具有多学科的研究价值。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虽然对之作过一些调查 ,但还远远不够 ,要对道真县的傩戏傩文化作出完整的描述和本质的把握 ,尚需深入田野作进一步考察。  相似文献   

17.
摩与傩     
摩教作为布依族的传统宗教,与以驱邪纳祥为主要内容的傩仪既有一定的共同性,但又有明显差别。在部分地区摩教仪式活动中,也有傩仪表演。这些傩仪有原生形态和次生形态两种。原生形态傩仪除出现时间较早这个因素外,其基本内涵与摩教教义完全吻合。次生形态是引入的文化因素。无论属于原生形态还是次生形态,这些傩文化因素都被纳入了摩教信仰系统,成了摩教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沅陵巫傩告子是巫师做法时卜问的法具,起源于兄弟姐妹血缘婚的晚期,最早应追溯到盘瓠、辛女,也就是伏羲、女娲.阳告为傩娘的告象,主招财进宝;阴告为傩公的告象,主镇鬼驱邪.其存在,尤其是法术表演,体现了民间某种驱鬼逐疫、祈求神灵庇佑的美好愿望、艺术享受和情感寄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