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璇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1,5(2):85-87
名词转化为动词的现象在现代英语中越来越活跃.论文通过对其八种主要现象的总结、分析,旨在提请读者,英语中名词转化为动词是相当自由、普遍.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是从本质决定性的角度来界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这种观点在当代西方左派学界遭到了各种形式的质疑。有人从生产与消费的新关系的角度来论证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非固定性;有人从工人阶级的新变化的角度来阐释这种生产关系的开放性;也有人从控制论的新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的角度来证明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绝对革命性。从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出发,对这些观点进行解读和批判,可以发现: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这一范畴既不是一个僵化的名词,也不是一个无本质规律的动词,而是一个在本质层面具有名词性、在现象层面具有动词性的辩证法的概念。 相似文献
3.
4.
5.
在古代汉语里,词类活用是一种特殊用法,也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所以学习古代汉语,必须重视词类活用的问题。什么叫词类活用呢?郭锡良同志主编的《古代汉语》:“汉语词类划分,在上古就奠定了基础。实词可以分成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类。某个词属于某一词类,比较固定,各词类在句子中充当什么成分也有一定的分工。比如名词经常作主语、宾语、定语,动词经常用作谓语……。但是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诃可以按照一定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例如《荀子·劝学》:‘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句中的‘水’本是个名词,这里临时充当动词作谓语。……这就叫词类活用。”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理解词类活用的定义。要注意词类活用和词的本用的区别;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的区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V为”是一种由动词或动词性语素与“为”相组合而成的语言结构,它在现代汉语书面语中出现频率很高,很值得我们重视和研讨。例如: (1) 他凸出眼珠,好象要化为枪弹,打了过去的样子。(鲁迅) (2) 因为芭蕉在我们四川很不容易开花,开了花时乡里人都视为祥瑞,不肯轻易摘卖。(郭沫若) (3)涓涓细流可以汇为江河,没有涓涓细流,长江大河也来不了。(吕叔湘) 实际上,“V为”这种语言结构并不仅仅出现在现代汉语书面语中,其产生大约可推溯 相似文献
7.
本文着重从几个常用词for,since和till(until)引导的时间状语在各种不同场合的使用,论述了延续动词和瞬时动词在用法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学生们更好的认识过去、拥抱未来,要求教师将历史知识更严谨、全面的教给学生,这已经成为了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文章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论述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融入情景教学,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增强对历史的理解,最终完成优化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动词简单形式作谓语句式的特点及对动词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动词简单形式作谓语(本文用P(V1)来代表)句式的概念、界定、出现环境及条件、受限的原因等问题,笔者已经初步讨论过了①。这里我们要探讨的是P(V1)句式的特点及对动词的选择。1.1结构简单,表义单纯是P(V1)句式的第一个特点,也是它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其余的特点都是由此而产生的。就结构形式来看,P(V1)句式可符号化为S+v1。其中,s为主语,v1指动词的简单形式。应说明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动词都能出现在V1的位置上,即P(V1)句式对动词还有一定的选择性,具体情况俟后详论。谓语的构成已经是简… 相似文献
10.
§0 引言0.1 同源反义词是指语言中有着同一来源,具有相同或相承的语言形式,但指示着相反或对立意义的若干语词。本文试图对汉语同源反义动词的形成及演化方式做一探讨。由于历史演变,古汉语中的词在现代汉语中可能仅是一个语素,但这並不影响本文对其意义的分析。0.2 本文判断两个以上的词是否同源反义的标准是:一、语音相同或相通;二、语义相反而相通。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所以第一条是同源词所必备的。但汉语历史悠久,语音经历了许多演变,“源头”的语音究竟如何,目前无法知道。一般对汉语语源的探讨,多以“先秦语音”为依据。把“造字之 相似文献
11.
汉语心理动词及其句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汉语心理动词分为状态和使役两类,心理动词之所以表现出它特定的句法功能并生成不同类型的句子,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动词的语义结构.对心理动词的研究,国内学者似乎较注重状态一类,而海外研究者则关注使役一类.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这两类心理动词的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展示汉语心理动词的全貌. 相似文献
12.
13.
1 在古汉语中,有时候一个名词前面并没有定 语,但是借助于特定的语言环境,却表达了对其自身加以修饰限定的意义,即在含义上相当于一个偏正词组 (定语加中心词)。如: 1.桓公好味,易牙蒸其子首进之。(《韩非子·二柄》) 2.为人臣者事公子侧室以音声子女。(。韩非子·,八奸》) 3.(韩信)始为布衣时,贫,无行。(<史记.淮阴侯列传》) 4.(子厚)这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谓柳氏有子矣。(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5.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柳宗元:《钻姆西小丘记》) 6.父母无相,惟生六女,无有一男,虽有如无。(《搜神记·…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语动词重叠说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汉语动词重叠说略[韩]金明子本文首先归纳一下动词重叠的格式,然后分析动词重叠的意义和功能,最后讨论一些相关的问题。(一)动词重叠的格式1.单音节动词的重叠格式(1)AA式:看看(2)A了A式:看了看(3)A一A式:看一看(4)A了一A式:看了一看... 相似文献
15.
16.
17.
对词义引申的研究,不仅应该考证一个个具体的词的词义引申的过程;而且应该由具体到抽象,分析词义引申的原因,探讨词义引申的规律。对前者,历代学者已经作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对后者,却须要我们披荆斩棘,作艰苦的努力。词义的引申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它既同社会的发展、人类思维的精密化与抽象化有关,又同整个语言尤其是语言的语法现象与修辞手法密切联系。本文仅就古代汉语词类活用对词义引申的影响,作一些粗浅的探讨,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以求把词义引申的问题进一步弄清楚。在上古,汉语的词汇还不象今天这样丰富,各类词的语法分工还不象今天这样固定,而古人的语法观念也不象我们这样明确。这就使得古汉语的词 相似文献
18.
西南官话动词重叠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南官话的动词重叠主要有V倒V倒、V起V起、V着V着、V下V下、VV神等。在具体用法上表现出比较明显的趋向性,即“X”为持续标记的动词重叠式可进入动词重叠句。而“X”为词缀的,一般不能进入动词重叠句,多充当谓语、状语。每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及句法功能有一定差别,但重叠手段作用于动词使这些动词重叠式在语法意义上表现出一个共性,即表“动作行为或状态的持续”。 相似文献
19.
借助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以法治理论的基本内容为视域,可以建构一个相对合理、完备的法治理论体系。就动力因而言,"人治"到"法治"的转化是基于对人性的不信任,直接动因在于防止统治者的恣意。就质料因而言,"恶法"的性质争论远未结束,但追求"良法"是共同愿望,不存在追随"恶法"去作恶的义务。就形式因而言,"形式法治"侧重规范逻辑,"实质法治"侧重道德价值,前者离开后者会变成空洞的形骸,后者离开前者会变成失体的幽灵。就目的因而言,法治既是"治民"又是"治吏",在"法律—官吏—公民"的现代法治结构中,由于官吏身份的特殊性,"治吏"更是法治的核心目的。 相似文献
20.
在英语中,动词Be是个常见常用的连系动词。但是,连系动词Be有几种比较特殊用法,却被初学者所忽视。这就不可避免地给我们英语学习带来很大困难,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就是对词语变化了解甚少、对词义理解不深入,甚至对经常使用、经常见面的词组我们也感到很难把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