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创新”编纂思想的提出记得1998年10月,在第一部温州年鉴诞生后的一个月时间里,我们连续开了4次编务会议,4次编务会议的主题只有一个——创新。这几次编务会议讨论研究的结果,是提出  相似文献   

2.
《上海年鉴》编辑部在第一部年鉴的“编后记”中表达心语:“《上海年鉴》的编纂是没有穷期的,对年鉴编纂工作的探索,也是没有穷期的。”在这以后的五部年鉴正是以这种探索精神编就的。笔者试图通过对《上海年鉴(1996)》、《上海年鉴(2000)》和《上海年鉴  相似文献   

3.
专业年鉴作为记述部门文化年度内容的一种表现形式,必然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专业年鉴的创新是其发展的动力,又是其生命力的源泉。在创新中,要围绕"新"字(新情况、新举措、新成果、新经验)坚持做到"四特",即体现地域特色、反映时代特征、记述专业特点、表现年鉴特性。通过创新,使专业年鉴在部门文化建设中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把握时代脉搏 体现地方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版协年鉴研究会以“创新”为号召,努力促进年鉴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创新成为每个年鉴界同仁努力的目标和方向。“创新”就是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而年鉴的创新不仅是通过框架、内容、个性、特色上的创新,还有彩版征集方面思路、方向上的创新,更要通过出版管理机制和经营机制等方面的创新,以达到促进年鉴的生存和发展,拓展年  相似文献   

5.
《张家港年鉴》自1996年创办以来,至今共出版13部,总计1000余万字,已成为张家港记录历史、资政育人的一部生动教材。同时经过多年的编鉴实践,《张家港年鉴》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编纂风格和特色。1999年,《张家港年鉴》率先推出“悬赏捉差错活动”,被评为中国年鉴界年度十件大事之一;2001年,张家港史志办率先通过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开全国出版界先河;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做出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大战略部署。《地方志工作条例》把编纂地方综合年鉴作为政府地方志工作的任务之一。年鉴作为社会公益性文化产品,继改革开放第一个热潮后,又将迎来一个蓬勃发展的春天。但就综合年鉴自身而言,要有新发展、新突破,唯有创新才能取得。年鉴要创新,首先要创新框架。框架是年鉴内容和结构的总体设计,是年鉴的“骨架”。它不仅体现了年鉴的体例,而且框定了年鉴的内容,并明确了信息资料的归属和层次。  相似文献   

7.
武汉年鉴社《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武汉年鉴〉编纂工作》一文,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武汉年鉴》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年鉴编纂工作,在持续提高《武汉年鉴》编纂出版质量方面所作的探索。一是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加大年鉴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反映力度。二是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不断加大年鉴创新力度。三是坚持目标管理,不断加大责任编辑的组编稿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8.
《张家港年鉴》自1996年创办以来,至今共出版14部,14部年鉴记载了张家港市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情况,成为政府年度决策,中外人士了解和研究张家港不可或缺的参考工具和良师益友。《张家港年鉴》也逐渐形成了自己体例严谨、理念创新、编校细致、形式大方的特色。在首次参加1999年全国年鉴评比中即获特等奖,2004年获一等奖、全国年鉴资源全文数据库核心年鉴称号。  相似文献   

9.
年鉴编纂对于武警部队广大编史人员是一项全新的课题,新兴的武警年鉴在编纂中既要按照年鉴的固有特点和地方年鉴的一般要求不断规范,也要适应时代发展和武警特色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0.
新千年以来,全国年鉴界创新之声不绝于耳,创新才有出路,创新是决定一部年鉴价值、地位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是年鉴事业发展的基石,而“年鉴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向和目标,就是要通过创新年鉴的内容和形式,通过百花齐放和推陈出新,提高年鉴的出版质量,并逐渐形成不同的风格和流派”。显而易见,不同的风格和流派只有靠鲜明的个性化来体现,个性化应该是年鉴创新的首要目标。特别是对于地方年鉴来说,个性化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长春年鉴》起编于1988年,已连续出版16部。回顾十几年的编纂历程,年鉴的质量明显呈上升的趋势。但与兄弟省份优秀年鉴相比差距还很远。我们深深感到,年鉴工作要在既保持稳定性、连续性的同时,又要更新观念,根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年鉴学术研究为推进年鉴事业的创新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年鉴事业创新发展的新形势要求年鉴学术研究要进一步繁荣发展,为年鉴事业指明创新发展的方向,提供创新发展的动力,解决创新发展的疑难。年鉴界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年鉴学科建设,明确发展思路,突出研究重点,采取有力措施,立足创新,大力提高研究质量,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精神的年鉴学学科体系,为年鉴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北京崇文年鉴》是中共北京崇文区委、区政府决定出版的一部地方性综合资料工具书。由《北京崇文年鉴》编辑部具体承编。自2002年创刊至2003年,已连续出版2期。根据区委、区政府:“不求最厚,力求最佳,要出精品”的要求,编辑部全体人员发扬奉献和勇于  相似文献   

14.
年鉴创新与主编作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年鉴源自16世纪的欧洲。这个舶来之物,给中国历史文化的承传,增加了一种载体形式。是中外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结晶。水依山势,入乡随俗。年鉴,特别是综合年鉴在中国现代体制下,大多为各级政府财政孕育、呵护的婴儿,自然带有母体的基因和温热,官书官样的痕迹突出,千鉴一面的雷同明显,使年鉴发展之路越来越窄。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如何在保持年鉴性质和基本体例不变的前提下,形成各树其帜、个性张扬、实用生动、特色鲜明的创新之风,促进年鉴与时代需求的同步,需要政府、社会各界,特别是众多编鉴人员的认同与推动。其中,年鉴主编在这方面应该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5.
年鉴创新是当前年鉴界十分关注的一个话题,也是年鉴界同仁们不断追求和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张家港年鉴》在创新问题上,做过一些有益的尝试。如根据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设置“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6.
改革与创新是中国年鉴界近些年来面临的艰巨任务。中国版协年鉴研究会在2001年时就以创新为号召,提出希望通过创新出版管理机制和经营机制,调整品种结构,增加特色品种,促进年鉴事业持续发展和繁荣。年鉴界不少有识之士在解析我国年鉴事业改革发展进程中的宏观布局和发展取向时,常常提及年鉴的“多样化”问题,认为“‘多样化’是年鉴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基本取向”,  相似文献   

17.
近两年来,年鉴界讨论最多的话题,就是年鉴的改革与创新问题。其间,有的同仁在理论上作了有益的探讨,有的同仁则立足实践,对年鉴的总体设计与内容记述作了大胆的创新。基于振兴年鉴事业的责任感,笔者愿不揣浅陋,特围绕如何增强地方综合年鉴(即由党委、政府主办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年鉴界讨论的两个最热点的问题,一是如何创新年鉴,二是如何使年鉴走向市场。对这两个问题的讨论,并付诸于实践与探索,这对于年鉴的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与此同时,笔者认为,还有一个问题应该引起年鉴界的广泛重视,那就是办好年鉴要坚持三项原则:政治家办年鉴的原则、学问家编年鉴的原则、企业家管年鉴的原则。要认识办好年鉴(这里主要指地方综合性年鉴)须坚持三项原则的重要性,年鉴界要撇弃几种模糊或错误的认识:一是有人提出“让年鉴走进百姓人家”。这是一种模糊的认识。年鉴永远不可能走进千家万户的百姓人家。因为,地方综合…  相似文献   

19.
一文提出,必须站在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编年鉴,要转变观念,树立信息意识,把年鉴办成信息产品;突破定式思维,树立创新意识,让年鉴进入寻常百姓家。  相似文献   

20.
创新是为了突破、为了发展。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年鉴的质量:近期目标是打破千鉴一面的格局;远期目标则是打造一批过硬的品牌年鉴,形成不同的风格和流派。由于许多年鉴编纂人员都是方志出身,年鉴深深打上了方志的烙印。要实现创新的目标,就必须变革年鉴“方志型”的框架结构,“领导功劳簿,部门记事本”的官样文章,“只报喜,不报忧”的惟上主义等现状。年鉴创新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几乎涉及年鉴编纂的各个领域。在这里,笔者结合自身从事年鉴编纂的经历,从年鉴的采编与创新方面谈谈自己的一点浅见。一、在采编的手段上要具有创新精神由于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