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反腐败是否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本文利用2000—2017年中国大陆30个省域的面板数据,将地区反腐败力度、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纳入扩展的动态空间EKC模型中,从国家和地区层面实证分析反腐败对碳排放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如何改变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国家层面,反腐败能有效抑制碳排放,并通过降低EKC的拐点影响中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在区域层面,反腐败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空间异质性。在东部地区,反腐败对碳排放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并使EKC的拐点降低;在中、西部地区,反腐败对碳排放暂时起促进作用,并使EKC的拐点提高。鉴于此,政府应在环保领域持续加大反腐败力度,并探索适合东、中、西部地区的反腐模式,彻底从源头上抑制碳排放并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基于经济增长、产业转型和节能减排三个视角,构建绿色金融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关系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利用中国30个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无论是从全国总体上还是分三大地区来看,绿色金融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效应、产业转型效应和节能减排效应均为正,即绿色金融的发展通过促进中国经济的增长、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以及通过节能减排引导低碳经济,进而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应采取积极培育绿色金融实力、大力推动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的绿色转型升级、以碳金融助推东部地区低碳经济的发展等对策来促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是普遍而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在保证我国经济增速的同时降低环境污染物排放、实现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前社会的核心目标之一,而加强技术创新是降低环境污染的根本路径,同时,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是实现绿色经济发展的根本方式。文章将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与环境污染纳入同一分析框架,尝试从定量的角度研究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效应。文章借助中国2004—2017年各省份(不包括西藏、港澳台)面板数据,构建包含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环境污染的固定效应模型,并提出产业结构升级是技术创新影响环境污染的中介变量,从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对环境污染影响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进行分析验证,实证探究了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同时从全国层面以及区域层面进行比较分析,在验证前文假设成立的基础上,对比不同区域的实证检验结果,尝试从中国区域差异性的角度得到更具针对性的研究结论和政策启示。研究结果表明:从直接效应看,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可以显著减少环境污染,作用强度与技术创新水平、产业结构升级水平成反比,且分地区检验结果相同;东中西部地区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降低环境污染的作用大小却表现出了明显的区域差异。从间接效应看,技术创新可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降低环境污染,产业结构升级在技术创新降低环境污染的过程中充当中介变量。分区域检验结果显示,东部地区具有完全中介效应,西部地区中介效应占比27.46%,中部地区中介效应不显著。文章的研究结果对我国环境污染治理具有重要的启示: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对减少污染排放、提升环境质量至关重要,政府需要因地制宜施策,充分发挥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降低环境污染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东部地区在追求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同时,应发挥技术创新在产业结构升级中的核心作用;中西部地区要加快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引进生产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4.
企业家精神与经济增长理论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企业家精神是经济增长中最关键的因素 ,然而在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中没有讨论企业家精神。本文首先回顾了企业家理论的发展历程 ,给出了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的定义 ,接着分析了企业家在新古典经济理论中消失的过程和原因 ,又进一步分析了当代经济增长理论和微观经济理论的新进展以及将企业家精神引入经济增长理论的可能性 ,最后提出了将企业家精神引入经济增长理论的构想  相似文献   

5.
基于中国31个省市2000-2015年的面板数据,利用PVAR模型分析金融产业集聚、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表明:就全国而言,金融产业集聚和技术创新都能给区域经济增长带来正向的冲击效应,但是这种效应并不能持久;在发达地区金融产业集聚对技术创新、经济增长的冲击效应有正有负,而在欠发达地区这种冲击一直处于正向的稳定状态。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要高于金融产业集聚水平,技术创新对金融产业集聚的影响非常微弱。应从深化金融体系改革、促进技术创新和金融发展的深度融合以及加大研发投入等方面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收益递增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德宁 《南都学坛》2009,29(1):131-136
随着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演变,经济学用收益递增来解释经济的长期增长,这也为解释城市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经济学家对于城市化的作用提出了新的认识:通过城市化,经济活动在城市地区聚集起来就会促进技术创新。依靠技术创新,依靠城市的多样性、城市在人力资本积累和生产协作方面的优势,提高生产要素的产出效率,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根本途径;城市化有利于扩展市场,提高产业协作效率,形成有利于分工的制度和文化,促进了分工的演进,从而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从社会发展来看,政策的设计应从抑制城市化和城市增长转向城市治理,发挥城市在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企业家精神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要素。文章基于2000-2008年重庆40个区县的动态面板数据,运用广义矩估计方法分析了企业家精神对重庆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整体而言企业家精神促进了重庆经济增长,并且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滞后效应;但进一步分析发现,企业家精神对落后的两翼区域的经济增长产生了阻碍作用,文章认为这是非生产性企业家精神在此区域活跃度较高导致的。因此重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企业家精神对经济增长的两面性,制定有利于生产性企业家精神发挥的政策体系和制度框架,以抑制非生产性企业家精神的发挥。  相似文献   

8.
技术创新与市场结构的关系一直是西方微观经济学和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争论问题之一.从20世纪30、40年代开始,在旧产业组织理论的框架下,对技术创新的最优市场结构进行了研究,围绕熊彼特假说、阿罗假说和曼斯菲尔德U型假说的验证进行争论.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和产业组织理论在这一问题的研究出现了一系列的新进展,从新的视角、新的因素和新的方法研究和探讨了技术创新与市场结构的关系,全面系统地综述微观经济学和产业组织理论技术创新的最佳产业组织选择,可以对提升中国产业整体技术水平,促进自主创新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企业家精神及其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家精神的兴起推动了基于技术创新的高科技企业和基于业务创新的中小企业的大量创办,为经济增长提供了精神支持和条件,本文在全面分析企业家精神的涵义、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国企业家精神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绿色技术的创新绩效与扩散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和环境的约束日趋强化,绿色技术逐渐成为解决环境问题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途径。将绿色技术和一般技术加以区分,构建中国绿色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关系的非线性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通过检验绿色技术创新的绩效判断经济利益是否已成为绿色技术扩散的有效驱动力量。基于中国1991-2010年绿色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数据,采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揭示出中国绿色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U”形关系,并求得中国绿色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负效应发生转换的转折点,针对东、中、西部地区比较了各自转折点发生的时间,发现东部地区“U”形关系出现最早,其次是中部地区,最后是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1.
采用多重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金融作用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深度考察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作用机理与区域差异。研究发现:从全国层面看,金融能够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且金融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社会资本、劳动力转移与技术创新三条传导路径显著存在;从区域差异视角看,东部地区金融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社会资本、劳动力转移与技术创新三条传导路径显著存在,中部地区金融主要依靠技术创新路径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西部地区金融主要依靠劳动力转移路径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无论是全国层面还是分区域层面,中介效应的值都较小,均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2.
国家级开发区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创造就业、人才培养、吸收外资、引进技术、技术扩散、产业集群、扩大出口、企业家精神形成和制度创新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文章探讨了开发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合开发区的产出为多种品种和多种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构造了开发区生产函数;构造了反映企业家决策随机因素的开发区生产函数。  相似文献   

13.
国家级开发区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创造就业、人才培养、吸收外资、引进技术、技术扩散、产业集群、扩大出口、企业家精神形成和制度创新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文章探讨了开发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合开发区的产出为多种品种和多种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构造了开发区生产函数;构造了反映企业家决策随机因素的开发区生产函数。  相似文献   

14.
构造以生产率为权重的产业专业化指数,运用1988年至2007年中国28个省区的面板数据,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的基础上研究贸易开放度、产业专业化与中国省区经济增长的关系和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以生产率为权重的产业专业化指数促进了省区经济增长,中国省区存在MAR外部性.中国省区的经济增长仍然依靠投资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为主,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作用为负数.分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进一步分析发现:产业专业化水平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呈现地区差异,中部地区依赖于资源密集型产业,其产业专业化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超过东部地区,东部地区逐步转变为以贸易开放和人力资本为推动力的增长模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经典的技术创新理论,结合能源产业的特点,界定了能源产业技术创新的概念。在综合分析能源技术史和能源产业的特点的基础上,对能源产业技术创新进行了分类。把能源产业置于中国这样一个具体的宏观环境中,分析其实际特点,结合目前的国际形势,从宏观上分析得出中国能源产业技术创新的六个影响因素及其特点:1)资源人均占有量少及优质能源比例低;2)能源效率迫切需要提高;3)环境因素;4)价格波动;5)产业联动;6)微小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产业的技术追赶与市场化改革过程同时推进,所以市场竞争在产业技术追赶过程中的作用特征及变化是分析产业间技术追赶绩效差异的重要视角。产业组织理论用市场结构分析产业的市场竞争特征,通过对市场结构与技术创新关系的分析,把握市场竞争在产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作用。文章借鉴相关理论的研究思路,提出在产业演进中研究技术创新与市场结构互动过程的分析框架,进而从整体上把握中国产业技术进步的过程特征。  相似文献   

17.
企业家是稀缺生产要素,衡量企业家质量的指标是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的突出表现为创新、冒险与不断进取,并且其内涵还在不断发展之中。经济新常态下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成本优势和依赖要素投入实现经济增长的基础条件逐渐消失,企业家精神成为引领产业升级与转型的动力源之一。当前,中国企业家应弱化寻租精神、重塑创新精神和契约精神。  相似文献   

18.
在对近年来国际企业家研究趋向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分析企业家精神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企业家活跃度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并进一步提出在中国开展这一领域研究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企业家理论研究的历史回顾与世纪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企业家理论的研究进行回顾,可以得出四个方面的基本结论:在内涵上,一直定义企业家为最稀缺要素的所有者;在本质上,一直界定企业家是经济增长生产力的主要来源;在方法上,企业家的理论研究正从组织研究向历史研究方向发展;在学术地位上,企业家经济学将成为21世纪的主流经济学。  相似文献   

20.
一个地区物流业的发展状况与这一地区的经济增长水平是密不可分的.分析物流业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为我们理解中国地区高速的经济增长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笔者通过建立MSVAR模型,分析和检验了中国物流业增长与经济增长的非对称影响关系.这种非对称影响关系刻画了物流业增长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内在传导机制,这一研究结果对于强化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