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论新民主主义文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沙健孙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9(5):52-61
本文对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思想进行了梳理、着重阐明了以下几个问题:新文化与新经济、新政治的关系及革命文化工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作用;现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特点与无产阶级文化思想的地位;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及其内涵;正确对待中国古代文化和外国文化对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的意义;造就革命文化工作队伍与建立文化工作的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2.
李建伟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5):30-32
目前,构建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需求。而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基本观点在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的基础上得到了全面的继承、丰富和发展。深入研究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正确处理文化建设中政治、经济、文化的辩证关系,对全面推进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秀娟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4):4-6,18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具有丰富的独创性内容和鲜明的理论创新性。一是确立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社会形态;二是论述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经济形式;三是建构了新民主主义政治的政治体制;四是提出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文化模式。这是对马列主义的重大发展,创造性地回答了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4.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56-58
新民主主义时期毛泽东的文化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又包含了其文化创新思想,特别是在关于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发展原则方面,毛泽东有着精辟的阐述。通过对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文化创新思想的深入研究对于推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创新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刘明钢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0,(5)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理论研究的过程中,广泛地运用了比较的方法,尤其突 出地进行了国情比较、阶级比较、过程比较和理论比较。通过比较,总结经验, 揭示规律,阐述理论。毛泽东运用比较方法有如下特点:着重进行社会性质 的比较,把比较贯穿于研究的全过程,综合使用纵向与横向的比较方法。 相似文献
6.
赵广玉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102-106
新民主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也是今天的理论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研究的侧重点涉及到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内容、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论》的修改、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意义等。梳理这些问题,展望对新民主主义理论的进一步研究,对于深化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对于中国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齐新潮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5,(5):11-14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时期统一战线思想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新民主主义早期统一战线思想的基本形成,抗日战争时期统一战线思想的重要发展,以及解放战争时期统一战线思想的进一步升华三个历史阶段,是我们全面理解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我们开创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的新局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杨桂宏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Z1)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农业思想是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个体小农经济和农业合作社经济的共同发展,其中农业生产合作社因其具有社会主义因素,应该领导个体小农经济的发展,为将来向社会主义农业过渡做准备。运用新民主主义农业思想指导农业经济建设,反对两种倾向,即民粹主义倾向和资本主义倾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回顾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农业思想,对解决三农问题会有帮助。 相似文献
9.
略论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研究方法之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明钢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9(3):81-84
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四个特点:强调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性质是研究中国革命理论的最基本的依据;综合运用纵向与横向的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历史和逻辑的研究方法;广泛运用比较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王永江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3):10-12
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之所以能够在 2 0世纪 30年代末和 4 0年代初形成 ,是因为这一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更加成熟 ,能够把马克思主义原理更好地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创造性地提出并形成了一些符合中国实际的理论 ;抗日战争的复杂环境 ,使得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必须调整策略路线 ;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为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提供了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1.
周萍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4(5):50-54
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一个什么性质的政权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进程中最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创造性地提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要在中国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由此形成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理论。这一理论的提出标志着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理论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理论的提出使中国非资本主义前途的设想变为现实;这一理论的提出和实践过程无论对我们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还是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都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刘颖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2):58-61
从现代化的视角,对毛泽东构建的新民主主义国家进行分析,论述了新民主主义国家这一建国方案的提出及其实施,揭示其在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及在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中的作用,以求为现阶段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3.
陈万松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3(10):220-223
在民主革命时期 ,毛泽东在紧张的战争年代并未停止对革命文化的思考和探索 ,逐渐形成了他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观。民族性与科学性的统一、人民性与阶级性的统一、创造性与现实性的统一、革命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则是他文化观最明显的四个特征 相似文献
14.
革命在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观中占有重要地位.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一场文化革命,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要取代旧文化;同时,新民主主义文化是一种革命文化,具有革命性的指导意义.革命与文化有着紧密的关联. 相似文献
15.
新民主主义时期,毛泽东在科学把握近代以来中国价值生成发展的基础上,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形成了以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为主要内容的新民主主义价值观。这一价值观是党取得革命胜利的精神旗帜,也为新的历史时期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价值观提供了思想基础。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不断丰富价值观的内涵,在实践中努力践行价值观的理念,使得新民主主义价值观的价值和意义进一步彰显。 相似文献
16.
刘新民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9(3):46-49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明确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的思想,明确了中国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思想,明确了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思想,明确了必须建立由无产阶级领导的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的思想,明确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理论.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发展观体现了综合的、协调的、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对于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发展的最大贡献,乃是创建了具有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政治学思想”体系。这一理论体系立足于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基本国情,通过汲取中国共产党人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并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政治变革实践相结合视域中成就了系列性的政治理论著作,进而又在政治理论著作中呈现出“阶级论—革命论—政党论—国家论”的叙述结构及其“革命话语体系”,全面而又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理论。研究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政治学思想的基本结构,有助于推进当今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试论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颖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3)
毛泽东的新民主义社会论曾经指导了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的理论源头。在今天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建设中 ,重新探讨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理论和实践 ,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韩能跃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11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社会两太理论内容构成.新民主主义革命论主要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新民主主义社会论主要解决中国革命胜利以后应该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这两个理论前后衔接,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础,后者是前者发展的必然结局.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的理论起点,并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践提供了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是我国新民主主义宪政的伟大开拓者。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宪政进行了四次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国民革命时期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就具有了雏形。土地革命时期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和实践有了初步模式———《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抗日战争时期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已经形成并付诸实践。解放战争时期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已经成熟 ,突出标志就是《论人民民主专政》的发表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制定和实施。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宪政学说 ,是中国宪政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