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望道修辞学思想引领中国修辞学新开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是陈望道先生(1891——1977)逝世30周年。陈望道先生被公认为我国现代修辞学的奠基者。他在充分继承古今中外修辞学遗产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系列中国化的修辞学思想,几十年来,它一直引领着中国修辞学创新的历程。表现在:第一,陈望道创建的修辞学基本理论,指引着修辞学研究的对象、性质、范围等方面的新开拓。第二,关于中国修辞学史的论述,引领修辞学史研究走向新境界。第三,关于中国修辞史的论述,引领修辞史研究取得新突破。  相似文献   

2.
寻常词语艺术化理论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寻常词语艺术化理论探索姚锡远一、引论。张弓先生是我国著名修辞学家,他与修辞学泰斗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界素有南“陈”北‘“张”的美称。张弓先生的《现代汉语修辞学》(以下简称‘修辞学)被誉为继陈望道先生《修辞学发凡》(以下简称“发凡”)之后,“中国修辞学史...  相似文献   

3.
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修辞学研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即如陈望道先生所说"修辞研究要把内容决定形式作为研究的纲领."对此,陈先生在阐释修辞学的对象、修辞的定义及与题旨情境的关系时,从理论上对之作了深刻剖析.<内容与形式关系的修辞学思考>一书,紧紧扣住陈望道修辞思想的"纲",集中论述了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于内容的重要性,见解独到,饶有新意,并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见解.  相似文献   

4.
“辞趣”是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首创的修辞学术语,闪耀在“辞趣”理论里的语言美学思想和变异修辞观念对现实的变异修辞现象具有广泛的理论阐释力。同构串联句是语句修辞领域的“辞趣”现象,是利用句法编码“形趣”关顾句义表述“意趣”的变异修辞句式,倚重于语言美学效应提升修辞效益。  相似文献   

5.
一、现代修辞研究的两个不同传统 马建忠的《马氏文通》,书名是“文通”,目的非常明确,为的是提高读者的阅读和写作水平,因此处处时时都突出了语言运用,就是修辞学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中描写的许多修辞现象,《马氏文通》中也都谈到了。当然并没有陈望道说的那样的系统和详细,论述的方  相似文献   

6.
中国修辞思想和评论,最早见于甲骨金文。古代修辞学的建立始于宋代陈的《文则》,现代修辞学的第一座里程碑是30年代出版的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而中国修辞学史的研究则起于本世纪20年代,为时很晚。80年代中期以后,才有郑子瑜的《中国修辞学史稿》、易蒲和...  相似文献   

7.
历史赋予的责任——谈《中国修辞学通史》的撰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复旦大学有着优良的修辞学术传统。复旦创始人马相伯所开设的课程中就有修辞学。后来李登辉校长也执教修辞学课程。可以说,复旦大学的课堂上一直开设着修辞这门课。郑权中(业建)、赵景深、郭绍虞等多位教授都有修辞学专著,吴文祺、张世禄教授对于文学语言和诗律修辞的研究也颇具学术影响。至于陈望道先生,从1920年任教复旦起就开修辞学课,经过十多年勤求探讨写成《修辞学发凡》这部专著,为建立中国现代修辞学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因而,复旦大学被公认为是中国现代修辞学一个主要的发祥地。继陈望道先生之后,他的学生又在修辞学研究的各个方…  相似文献   

8.
0.1 陈望道先生所著的,标志着“中国化的科学的现代修辞学”诞生的《修辞学发凡》(以下简称《发凡》),已经经历了将近一个甲子了。回顾60年来修辞学研究走过的道路,我们确确实实为陈望道的高瞻远瞩、博大精深所叹服。他的许多修辞观点,如“修辞的两大分野”、“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修辞原是达意传情的手段”等,至今仍让众多的研究者反复咀嚼、磨研不已。可以这么说,《修辞学发凡》不愧为“现代  相似文献   

9.
今年十月二十九日是陈望道先生逝世十周年。放眼十年来修辞学的新进展,重温陈先生生前概括出来的一系列修辞学思想,深感认清修辞学的边缘学科性质,坚持不断地从邻近学科吸取营养,对修辞学的建设和发展至为重要。这些邻近学科就包含着心理学和美学。修辞学是探讨语言使用规律的。语言的使用和人的心理因素、审美因素有关,修辞活动和心理活动,修辞现象和心理现象、审美现象,修辞学和心理学、美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心理学的专著总要辟专章论述言语活动。心理学家认为,言语现象是心理现  相似文献   

10.
就現在通行的汉語修辞学的書籍的編制来看,对于汉語修辞学的內容的划分,大体有两个不同的体系。第一个,主要是用語言的修辞作用作标准来划分的,可以拿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作代表。第二个,主要是用語言的結构单位作标准来划分的,可以拿张瓌一先生的“修辞概要”作代表。陈先生的“修辞学发凡”根据語言的修辞作用把汉語修辞学的內容划分为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两大部分f:“我們从修辞的观点上观察使用語辞的实际情形,觉得无論  相似文献   

11.
复旦是中国修辞学的重镇,陈望道先生是中国现代修辞学的泰斗,由复旦大学中文系、<修辞学习>杂志、上海市语文学会联合举办的"首届望道修辞学论坛"(2008年1月5日至6日)便显示出特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篇章结构是不是属于修辞学研究的范围,对这个问题历来就有不同的看法。争论的焦点是,有的认为修辞学不应该研究篇章结构,有的认为修辞学应该研究篇章结构。比如,著名的修辞学家陈望道先生和张弓先生对此持有截然相反的意见。陈望道先生认为,篇章结构应该是修辞学研究的对象。在《修辞学发凡》中,他明确指出,篇章结构也是一种修辞现象,不过认为“格局无定”,没有进一步去阐述。张弓先生则反对把篇章结构列为修辞学研究的对象。他在《现代汉语修辞学》里明确地说,修辞学的研究,“不能超出语言的单位”,“不能出乎语言词句  相似文献   

13.
拈连也作“粘连”,张弓编著的《现代汉语修辞学》作“连物”,是一种修辞手段,最早见于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几十年来,这种修辞手段已逐渐被人们接受,并愈来愈为人们所熟悉。一种辞格的形成是以多种因素的条件为基础的,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出现  相似文献   

14.
修辞学除语体、风格之外,包括规范性修辞和艺术性修辞两大部分,而艺术性修辞又分常规性修辞和变异性修辞两大内容。我国以往对规范性修辞和艺术性修辞中的常规性修辞研究较多,而对变异性修辞则缺乏系统的研究。陈望道先生《修辞学发凡》中谈“拈连”时的引例“吹起旧时悲”、“敲碎离愁”,以及“移就”中所引“快乐的绿林翠  相似文献   

15.
‘陈望道先生《修辞学发凡》中所论列的双关、讽喻、婉转、避讳、藏词五种修对手法,因其所要企及的修辞效果都是为了曲折地表达所要陈述的情感与思想意图,因此皆可列在委婉修辞手法下。为此,本文进一步论述了委婉辞手法所应涵盖的范围是题旨、段旨、句旨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大凡修辞学著作或论文多着眼于修辞现象的表面分折,而未能对运用了多种辞格的语言片断作由表及里、从大到小的剖析,所以分析的结果往往是一种辞格。比方说,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谈到示现时,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相似文献   

17.
《陈望道修辞论集》已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由本校语言研究室编辑,汇集了陈望道先生一生关于修辞学问题的论文、讲话共六十六篇,计二十一万字,时间跨度达六十余年(1921年至1975年)。此书论域宽广,既有关于修辞研究的原则原理的阐析,也有众  相似文献   

18.
“飞白”是一种修辞格,“白”就是“白字”,“故意运用白字,便是飞白。”(陈望道《修辞学发凡》)说得具体些,有意运用读白写白或产生了歧义误解的字词,以收到某种表达效果(如讥讽、谐趣),就是飞白修辞。  相似文献   

19.
中国首届陈望道修辞学奖是在全国五年内(1988—1992)所出版的几十部修辞学专著中评选的.评选结果现已揭晓:评选出二等奖一名,三等奖二名(一等奖空缺).二等奖一名则为我校中文系倪宝元教授专著《汉语修辞新篇章》所获得.  相似文献   

20.
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1932年出版。以下简称《发凡》)一书中概括出修辞的两大分野,即把修辞分为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半个多世纪来,对此赞成响应者有之,怀疑反对者亦有之,至今似乎尚无定论。那么,陈先生的两大分野是否有理论和客观事实依据,对修辞学的发展是否有积极意义呢?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消极修辞与积极修辞相比,具有更广阔的使用领域。今天,在积极修辞研究相对繁荣的情况下,积极开展消极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