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滨水景观是城市公共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域文化的应用是目前滨水景观设计的基本取向。要将地域文化融入滨水景观设计中,应遵循因地制宜、历史遗迹保护与适度开发相结合以及本土化原则,将地域文化融入滨水景观小品设计,可望创造出富含地域文化的滨水景观环境,避免滨水景观设计的雷同。  相似文献   

2.
所谓景观建筑就是将景观分析融入建筑设计的建筑形式,可分为历史型、纪念型、展示型、游乐型、公共空间型、宗教型、居住型七大类.景观建筑的设计理念强调建筑与景观环境的和谐统一,突出其地域特点与人文关怀.中国当代景观建筑存在着一些弊端,而中国传统的景观建筑理念值得借鉴,继承传统而又融入现代元素,才能设计出中国特色的景观建筑.未来的景观建筑应是体现人文关怀、结合地域文化、运用生态技术的新建筑景观.  相似文献   

3.
从历史与文化的角度,对始建于清代的湖北省恩施市崔家坝镇滚龙坝村石狮子屋进行大量文献资料查阅,以及详细实地调查,从石狮子屋的平面布局及建筑细部分析石狮子屋的建筑景观意象,包括对其墙体、屋顶、花窗、抱厅、石雕、台阶等细部的分析。石狮子屋是由传统徽派建筑、四川抱厅式天井屋及土家文化相结合的建筑景观。石狮子屋景观意象体现了人神共居的伦理观、传统封建伦理观及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的融合,对现代的地域建筑设计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宁夏大学凌云校园广场的区位交通及场地状况;基于宁夏大学50多年不怕困难、艰苦创业、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的办学历程,确定以"沙枣树"精神作为凌云校园广场的设计立意;通过实践和理论分析的方法,提出了注重场地肌理,内外环境统一,并融入了地域、文化元素的设计理念;设计了广场与建筑、广场与人、广场与景观尺度适宜,具有集会、游行、交流、学习等多元混合功能的方案。  相似文献   

5.
汉丰湖景观资源丰富、湿地景观风貌独特、生物景观类型多样、地文景观丰富绚丽、人文景观源远流长。与优美的景观相呼应,汉丰湖及其周边孕育了乡土气息浓郁的巴文化、红色文化、移民文化、农耕文化等多元生态文化。基于对汉丰湖景观资源及生态文化的分析,探讨了汉丰湖景观建设与生态文化协同共生的主要途径:应对汉丰湖、城市和山岭三个圈层统一规划、整体布局;尊重历史遗迹、顺应自然地理,让生态文化自然、和谐地融入城市建设;在汉丰湖六大节点和两大区域的景观建设中,多方面、多层次、立体化地展示生态文化。  相似文献   

6.
在园林硬质景观设计中,色彩是重要的表达方式之一。本文基于园林硬质景观的范畴,阐述了与色彩表达相关的物质性及非物质性因素,分析了园林硬质景观中色彩与光、形体之间的相关性。色彩承载了一个地域的文化内涵和其他传统意义上的痕迹,是传统园林文化中重要的表现元素。文章阐述了色彩心理学对硬质景观设计的影响,并结合典型景观实例详细分析了如何运用硬质景观的色彩划分空间、强调空间,以表达特定的场所精神。  相似文献   

7.
移民村落中的建筑景观具有复杂的特征,并非不同地域风格的简单混合,地域文化与移民文化的特性以及相互关系,对其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太湖流域是中国历史上移民南迁途中的重要中转站和定居地,形成了“开放兼容”的地域文化,使移民村落中的建筑景观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尤其是祠堂建筑呈现出“多元一体”的复杂特征:不同的建筑风格、不同的功能需求、不同的文化形态在同一个建筑中和谐共存、兼容发展,体现了地域文化与移民文化的交融与共生。笔者以江苏镇江儒里村的张氏祠堂为研究对象,通过案例研究与比较研究的方法,分析总结了在太湖流域的地域文化与移民文化的双重影响下,祠堂建筑在风格、功能以及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特征。对太湖流域移民村落中宗族祠堂建筑特征的研究,不仅有利于探讨不同文化对建筑景观的影响,以及地域内建筑景观特征延续、变异的诱因与规律,也为不同地域内移民建筑的深化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8.
江南传统水乡城镇景观原型及其形式表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南水乡城镇如何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既保持传统地域文化特色,又体现时代精神,如何把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及当代居民生活需求结合起来,这是个值得探索的课题.运用建筑类型学方法,抽象出江南水乡城镇一致的景观原型--临水街区亲水空间,并对其形式表达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使新江南水乡的建设建立在对内向性理式和亲水性理式及意义延续真正理解的基础上,使其成为形式创新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9.
论城市道路景观建设中的文化自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今中外的经典道路,不仅具有基本的交通功能,而且有思想文化意义。城市道路是一个国家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景观形态对这个国家的形象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城市道路景观建设强调的文化自觉,是指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城市道路景观建设要在民族自身优良的精神文化传统的指导下来进行,使道路不仅景观优美且蕴含文化价值,使道路景观符合我们民族的审美心理、审美习惯。由于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同一国家的不同城市有不同的地域文化,所以,体现城市形象的经典道路,其景观形态要表达的是"异",而非"同"。论文从纵横两个角度论述了不同国家经典道路景观蕴含的精神文化内涵,并提出了推动城市道路景观建设的文化自觉需要遵循的四个原则和五条路径。  相似文献   

10.
着重探索满族民居作为满族文化的符号,在塑造地域特征、文化内涵、空间构成等方面的优秀思想,挖掘其蕴含的乡村景观价值,从本质上继承和发扬传统满族民居文化的艺术精神;对传统满族民居文化进行研究,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现在和未来,为规划、设计具有满族地域文化特色的现代乡村景观提供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探讨徽州古村落中的景观意象及其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运用,阐述景观意象的概念,徽州古村落的整体景观意象、局部景观意象等,其中局部景观意象包括村落八景景观意象、水口园林景观意象、池塘景观意象、村落"点景"景观意象以及其它景观片段的意象特征,并对其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运用进行了探讨。为安徽地域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特征"提供参照,对相似的地域景观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从校园景观文化构成要素的角度分析,阐述了建设具有文化内涵的校园景观的重要性,强调根据高校各专业特色进行景观设计,体现地域所特有的历史文化内涵。并以榆林学院景观现状为例,详细介绍了如何将地域文化与校园景观建设结合起来,营造个性鲜明,富有文化内涵的校园环境。研究陕北地区煤炭企业植物景观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古村落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乡村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和民间文化生态的“博物馆”。景观基因理论作为分析古村落内在机制和外在表达的新型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研究古村落景观基因的规律与特点。参照该理论的研究方法,首先分析了景观基因的基本概念,其次对阳朔旧县村环境、空间布局、建筑及装饰等进行了解析,识别阳朔旧县村景观基因特征,最后运用编码理论对旧县古村落景观基因进行了编码,以环境基因、建筑基因、装饰基因和文化基因四大要素体系为基础构建了旧县村景观基因谱系,以期为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与乡村振兴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当前的景观立法现状下,囿于景观的公共属性,地域居民超越相邻权的景观保护诉求得不到司法的有效回应。日本的景观诉讼也曾遭遇与我国类似的困境,而国立公寓事件的系列诉讼结合景观保护的地域性,实现了景观行政诉讼中公法一般保护论到个别保护论的突破,以及景观民事诉讼中私法保护论的正式确立。日本学者也在国立公寓事件的契机下大致从权利体系和法秩序两个方向论证了地域空间中景观利益的法律构成,突出了地域景观保护中公私互动以及地域性规则的重要性。中国情境下的地域景观保护可以从空间秩序保障的视角探寻地域居民保护景观的合法权益基础。  相似文献   

15.
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的儒林地名景观由儒林乡、儒林路、儒林街区、儒林书院等多个以"儒林"为专名的区域构成。儒林地名景观来源于地域文化,凝聚了九江崇文重教的地域文化精神。儒林地名景观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居民的精神世界和价值取向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发挥了传承地域文化的社会功能。保护好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老地名,创造出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新地名,不仅功在当下,而且造福千秋。  相似文献   

16.
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改变了人们的居住方式与环境,人居景观空间也成为社会关系与文化的载体。通过艺术性的创造思维和人文观念的体现表达助力人居环境的再生与营造,可以推动城市景观空间和文化的更新与发展。因此,在人居景观空间中的公共艺术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以较高的公众参与度和可持续发展策略进行设计,从更宽的维度出发,创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构建系统。  相似文献   

17.
植物作为重要的自然景观要素,在园林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自然植物群落是自然过程的产物,植物群落塑造必须遵循其自然生长发育规律,只有在保证植物健康生长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发挥植物群落的功能作用。随着景观塑造的多样化,回归自然的植物群落景观突显出其重要的生态价值,这不仅体现在能够保证植物的健康生长,还体现在能够准确地释放出地域景观信息。因此,植物群落景观塑造首先必须明确拟自然植物群落的功能,其次完成场地环境条件的综合分析,最后进行自然植物群落的选择与调整,这对完善植物群落景观塑造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景观是由实体环境与文化意义交互作用而生发和演进的叙事系统。湘西边城通过命名、造景和解说等叙事策略关联沈从文的文学作品《边城》,实现景观的历史背景、文学幻景与旅游实景的叠合,以唤醒记忆的特殊方式凸显地域特色,进行文化传承、意义表达和价值重构。边城文化在景观制作、关联记忆、审美体验和景观认同等文景同构过程中得以重塑。湘西边城景观内涵经过历史、文学和现实生计等方式得以重新定义和解说,实现从民族传统小镇向现代特色旅游名镇的转型。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当前城市湿地公园建设中出现的过度公园化、景观同质化、文化缺位等问题的分析,指出了乡土景观元素在城市湿地公园规划中的应用可以起到节约资源、提高生态效益和传承地域文脉的作用。将乡土景观元素归纳为自然乡土景观元素、人工乡土景观元素和非物质形态乡土景观元素三类,并分别阐述这三类乡土景观元素在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中的具体运用手法。  相似文献   

20.
乡村振兴是一项国家战略,乡村景观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景观是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然而当前乡村文化在这一载体上的丢失现象日趋严重。如何使乡村景观建设体现乡村历史和文化的传承,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深入剖析文化景观衰退的原因,结合历史和文化传承价值的多元化和内外部特征,从物质和非物质层面提出文化传承型乡村景观规划建设的方略,即从四个方面的内涵要素来科学规划:维护乡村自然资源景观格局的连续性;优化原有乡村规划布局,构建现代乡村文化景观新格局;保留修复原有乡村建筑,传承创新凸显地域文化特征;提炼乡土特征符号,发掘乡村文化深厚底蕴。从三个方面来构建多方协调引导机制:政府引导,建立多层次的政策引导与规划体系;社会协同,多方参与共同推动;发挥文化自觉,引导村民主动参与和维护乡村景观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