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简要介绍类典型理论的基础上,本文从认知范畴的角度分析了英语复合词的语义构成,得出英语复合词的语义特征部分来自于其各个组成成员,部分来源于其自身不依附于任何组成成员而存在。英语复合词的认知范畴语义研究有助于弥补传统语言学观点的缺陷,更好地诠释英语复合词的语义构成。 相似文献
2.
3.
几种新拟设立的汉语复合词结构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迎喜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
本文认为:汉语合成词中的一些复合词的结构类型无法归入现有语法书籍给出的类型之中;通过对这些复合词进行分析,归纳出一些新的结构类型,计有正偏式、虚实式、断裂式、连谓式、同位式、简略式六种。并指出所有复合词的结构关系由构词成分间的意义关系所决定。 相似文献
4.
李艳华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6(5):88-90
并立式复合词是指现代汉语中形式并立,语义并重的一类格式。交替是其主要语义内容之一。由交替范畴出发,进而重点讨论表达交替的并立式复合词的构成与分类、交替内容和语用特点等,可深入研究汉语并立式复合词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英汉复合词看似简单,其实不然,其多种关系及内在诸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极为复杂。在考察英汉复合词的基本分类情况的基础上,以复合词的中心词素是否含有动词为基础,将复合词分为动词类和非动词类,并通过论元结构及语义角色对动词类复合词进行次语义特征分析,为进一步探究其认知构建过程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李兆增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0(1):111-114
复合词是句子中最小的能单独使用、又有完整意义的单位。但是不少复合词既具有明显的词的特性,又具有短语的一些特性。本文从复合词的语音、语义及语法特征对复合词进行了界定,并进一步分析了复合词的结构特点及语法类别。 相似文献
7.
运用调查分析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两名说汉语儿童从1岁到3岁期间进行跟踪调查研究,根据范畴理论把儿童早期习得的名词分类,对所获数据进行早期儿童名词习得的研究分析,结果显示男孩女孩均对用具用物这一范畴类名称习得高于其它范畴类名词;均对亲属称谓、器官名称、动物名称、自然物名称、颜色词名称这些范畴类名词习得在总范畴类名词的习得中所占的比例相当等等。表明儿童早期名词习得受到认知结构和语言输入的共同制约。 相似文献
8.
以对象和态射同时带类型的范畴为研究对象,讨论了经典数学范畴论的推广问题。首先提出了"分类与类型化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的观点。接着,运用这个观点研究了对经典数学范畴的单态射类型范畴、单对象类型范畴、双类型范畴等三种推广途径,并重点研究了双类型范畴,且分别给出了表示形式。最后,说明了双类型范畴论是解决具体领域实际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研究工具。 相似文献
9.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中的词义是具有认知和心理基础的。人类对世界万物进行分类的高级认知活动被称为范畴化。范畴化就是把通过体验获得的概念用语言形式表达出来的认知过程。然而词义在范畴化的过程中也可能由于某些因素而丧失其原有范畴特征,经历非范畴化的过程。文章以认知语言学为基础,探讨词义的范畴化与非范畴化。 相似文献
10.
李洁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1):85-87
以in,inside,into和within为例,根据原型范畴理论,分析了方位词的范畴化问题。依据属性、典型性的等级性及完形这三个标准,认为方位词在某种角度上可被范畴化。 相似文献
11.
韩春兰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98-101
根据Talmy的词汇化模式理论,世界上的语言可分为两大类:动词框架语言和卫星框架语言。后来,Slobin又补充了一种同等框架语言类型。对于汉语的类型归属,学者们提出三种观点:分别是卫星框架语言、动词框架语言和同等框架语言。本文通过研究认为,汉语既是动词框架语言,也是卫星框架语言,并通过实际语料发现动词框架类型在汉语中占优势。许多语言都表现出复合型特点,把某一语言归入非此即彼的类型范畴,这是一种错误。大部分语言不仅仅有一种编码策略。 相似文献
12.
吴智慧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1):111-113
语言的发展是一个动态前进的过程,范畴化和非范畴化构成了语言体系发展的一个有机的整体。非范畴化是语言进行重新范畴化的必经之路,这一过程不仅包含范畴特征消失,还包含范畴特征转移以及范畴特征盈余。范畴特征消失与范畴特征盈余是两个相反方向的运动,而范畴特征转移的结果可能是前者也可能是后者。 相似文献
13.
王英雪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4):408-411
针对英语的WORD和汉语的"字"在一定程度上相对应的现象,采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了英语词缀与汉语偏旁的相似性。研究发现英语词缀和汉语偏旁都具有范畴化功能,是认知范畴化作用于不同语言文字的结果,不同语言文字在构造上所体现的相似性反应了人类认知的普遍性。该研究有利于进一步认识语言、思维和认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王莉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0,(4)
英语限制性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区别在于限制性定语从句对名词先行项具有次范畴化功能,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则没有.能被限制性定语从句修饰的先行项是在语境中所指不明确的名词,它们需要通过次范畴化功能提高指示度和可识度;不能被限制性定语从句修饰的先行项必须是意义有明确所指的名词,它们不能再被次范畴化了,只能被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修饰,对其意义进行补充说明. 相似文献
15.
从认知语言学的次范畴化理论出发,主要探讨了英语名词短语中前置修饰语的认知功能和特点,旨在更深刻地认识前置修饰语的认知背景,为更好地掌握和使用前置修饰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同义复合词是古代汉语中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指的是两个表示同一概念,指代同一事物,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语素所构成的词。本文以现有的秦简材料为语料,选取秦简中的一些同义复合词展开说明,包括《汉语大词典》失收、误释和例证偏晚三类。 相似文献
17.
王晓旭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5)
句法和语义必须相互结合,相互渗透,这样才能把语法研究引向深入。本文即以上古汉语为分析材料,从空间范畴意义入手,讨论上古汉语空间范畴意义的语法化方式,突出了语义在语法研究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汉语复合词的结构与句法结构是平行或一致的”说是学界流行的观点,但在实际区别两者时,又认为语法结构标准是最重要的。前后冲突直接而明显。实际上,复合词与短语在性质与功能、意义透明度、是否产生语法意义、成分属性及其与整体功能之间的关系、语序及其价值五个方面差异显著。复合词与短语不存在结构上的一致性或平行性,语法标准不应也不能是区别复合词和短语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19.
20.
汉语感觉范畴隐喻系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缑瑞隆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6(5):108-112
概念隐喻是语言结构的一种组织原则,其基础是人类身体与外部世界互动过程中获得的体验和社会经验。身体的感觉是人类认知活动的出发点,本文通过对汉语感觉范畴隐喻的认知基础的分析,揭示汉语感觉词语隐喻义或隐喻用法的理据性,并对汉语感觉范畴隐喻的结构进行描写,从一个方面说明了概念隐喻的系统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