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弗雷格用实质蕴涵来刻画条件句导致了"实质蕴涵怪论",因此实质蕴涵不断受到批判.然而,根据弗雷格关于逻辑普遍性的思想,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弗雷格对实质蕴涵的看法以及他为什么使用实质蕴涵.弗雷格把条件关系区分为能表达普遍性的情况和仅仅表达真值关系的情况,表达普遍性的条件句其从句不是完整的思想,其指称不是真值,而是其间接指称.仅仅表达真值关联系的条件句其从句则是完整的句子,其指称是真值.他指出表达事物因果联系的条件句要用带全称量词的一阶谓词逻辑公式?x(P(x)→ ψ(x))表达,而只表示真假关系的条件句直接用实质蕴涵式来表达.弗雷格的思想远远超出了他建立的逻辑,他关于逻辑普遍性的思想对于条件句逻辑的产生及后来逻辑学的发展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对于我们全面而准确地理解和把握现代逻辑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弗雷格用实质蕴涵来刻画条件句导致了"实质蕴涵怪论",因此实质蕴涵不断受到批判.然而,根据弗雷格关于逻辑普遍性的思想,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弗雷格对实质蕴涵的看法以及他为什么使用实质蕴涵.弗雷格把条件关系区分为能表达普遍性的情况和仅仅表达真值关系的情况,表达普遍性的条件句其从句不是完整的思想,其指称不是真值,而是其间接指称.仅仅表达真值关联系的条件句其从句则是完整的句子,其指称是真值.他指出表达事物因果联系的条件句要用带全称量词的一阶谓词逻辑公式?x(P(x)→ ψ(x))表达,而只表示真假关系的条件句直接用实质蕴涵式来表达.弗雷格的思想远远超出了他建立的逻辑,他关于逻辑普遍性的思想对于条件句逻辑的产生及后来逻辑学的发展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对于我们全面而准确地理解和把握现代逻辑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该文将蕴涵分为三类:实质蕴涵、形式蕴涵与逻辑蕴涵。从多值逻辑角度解决了实质蕴涵、条件句与推论关系之间的关系,详细考察了三类蕴涵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从三种蕴涵角度区分了科学真理、数学真理与逻辑真理。  相似文献   

4.
实质条件句和蕴涵的关系如何?实质条件句与日常语言中的条件句的关系如何?这是关于实质条件句的两个基本问题。澄清了实质条件句和蕴涵的关系,指出不能将蕴涵混同于相应的实质条件句的真理性,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所谓的蕴涵悖论。应该将实质条件句在技术上的价值与它在日常语言中的对应物这两个问题分开处理,并论证了以实质条件句概念解释日常语言中的直陈单独条件句的适当性,指出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卡尔纳普所谓之辩明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详细讨论了实质蕴涵的真实涵义,它与条件句、推论关系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分析了实质蕴涵与逻辑蕴涵之间的关系和误解,探讨了逻辑的性质及与科学推理的关系,从丽为实质蕴涵及其由其产生的所谓怪论并不怪作出了合理的辨护。  相似文献   

6.
罗素的形式蕴涵思想,经历了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在首次提出基于命题函数的"形式蕴涵"概念的《数学的原则》中,由于罗素尚不具有清晰的逻辑量词观念,其使用"变元蕴涵"和"两个断定间的关系"对形式蕴涵的解释,存在多重混淆与失误之处。在深入研究弗雷格的著作并掌握逻辑量词理论之后,罗素的形式蕴涵思想实现了"完型转换",形成了成熟期的清晰认识。把握罗素的思想历程及其对基本的"实质蕴涵怪论"问题的解决,对于理解"从形式蕴涵看实质蕴涵怪论"的研究进路,具有重要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7.
实质蕴涵与逻辑蕴涵在经典命题逻辑中是一致的,但是二者并不是在任何逻辑中都一致。建立在非经典逻辑基础上的知识逻辑SI允许存在不一致的信息,但是却不会得出“任意结论”。SI仍有完全逻辑全能,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逻辑全能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百年"怪论"的有效消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逻辑的实质蕴涵“怪论”问题是困扰逻辑学发展的一个难题。对此问题存在两种态度:一种是持批判的态度,认为实质蕴涵不够完善,试图构造其他蕴涵来取代实质蕴涵;另一种是持否认的态度,认为不存在实质蕴涵“怪论”问题。这两种观点都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逻辑“怪论“是由于对逻辑进行了系统化形式化引起的,要消除“怪论”必须对形式化的逻辑系统有正确的认识。命题逻辑系统与普遍适用的逻辑规则不同,它的直接模型是布尔代数,因此产生实质蕴涵“怪论”的原因是其赋值不能满足成为布尔代数的条件。但在自然语言中很难找到成为布尔代数的模型,因此,要消除逻辑“怪论”还必须寻找其他方法。  相似文献   

9.
实质蕴涵与逻辑蕴涵在经典命题逻辑中是一致的,但是二者并不是在任何逻辑中都一致。建立在非经典逻辑基础上的知识逻辑SI允许存在不一致的信息,但是却不会得出"任意结论"。SI仍有完全逻辑全能,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逻辑全能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从罗素出发,讨论了命题和命题函项的区别与联系,分析了形式蕴涵的真实含义,论证了形式蕴涵不是一种独立的蕴涵。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有学者以罗素的"形式蕴涵"为工具,对化解蕴涵怪论反例的进路又作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但仔细分析其化解过程及方法,实难说取得了预期的成功.因为形式蕴涵在根子上就无法解决蕴涵怪论问题.蕴涵怪论的根源不在于逻辑的形式化语言,而在于实质蕴涵与日常"若,则"句差异过大的矛盾.  相似文献   

12.
为了刻画条件句,逻辑学家提出了许多蕴涵理论,如真值函项理论、条件概率理论、信念修正理论、可能世界语义学等。作为现代逻辑的一个分支,条件句逻辑充分利用各种蕴涵思想建立许多逻辑系统,但由于条件句的复杂性,各种蕴涵都难以刻画出所有的条件关系,因此都不能等同于自然语言中的"如果,那么"。  相似文献   

13.
以实质蕴涵和逻辑蕴涵为对象,通过对郁慕镛教授和袁正校教授的观点进行比较,对逻辑学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蕴涵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澄清关于实质蕴涵和逻辑蕴涵的若干误解.  相似文献   

14.
汉语有“无论A还是B”和“A也好,B也好”两种选项让步条件句,还有普适的让步条件句,形式为“无论+WH(疑问代词)”。这三种标记方式亦见于其他语言,体现了让步条件句标记方式的跨语言共性。“无论”等无条件连词是一种既能用于选项句,也能用于普适句的“无关义前置词”。选项句的A、B具有典型例示功能,而普适句的“无论+WH”必须与某个划界词语搭配使用。“反正”等并列式复合词是选项句词汇化的结果,“无论如何”则是普适句习语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现行形式逻辑读本错误地用纯真值函数的蕴涵重言式表达能从已知获取新知的传统逻辑复合命题推理。含蕴涵怪论的蕴涵重言式的本质特征是纯真值函数,其整个命题的真值取决于它的支命题的真值。除了假言易位推理和联言推理而外,传统逻辑的其他所有复合命题推理用蕴涵重言式表达后都出怪论。  相似文献   

16.
因果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逻辑哲学论》中的“因果律”命题廓清了原因与结果之关系的实质。与逻辑推理相比,因果律根基于两个经验事实在时间上的承接关系,即逻辑推理追问理由,因果原则探求原因,这就是因果关系的哲学本质。  相似文献   

17.
充分条件命题与蕴涵命题产生的历史一样古老。在充分理解充分条件关系的定义基础上,完全能够区分充分条件命题与蕴涵命题。充分条件命题具有两个独立性,而蕴涵命题具有两个依赖性,它们分别在各自的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谁也不能取代谁。承认差异,让二者和睦相处,对于传统形式逻辑的当代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现代汉语致使构式是一类比较特殊的形式一意义配对体,其多样化的句法表达形式一直是描写语言学派所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试用认知语言视角下的构式语法重新解读致使构式形式与语义之间的联接方式。通过对致使构式论元多寡的动态考察和分析得出结论:在句法、语义、语用的相互牵制和作用下,构式能够左右致使句的形成,对论元的实现具有强制性作用,致使构式论元实现的方式可以划分为论元一致、论元蕴涵和论元增容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9.
用R0蕴涵算子描述了模糊命题“若A则B”,并通过一个例子给出了运用模糊取式推理的R0方法进行推理的具体操作过程.结果表明,运用该模糊推理得到的结论是与人们的思想相吻合的.  相似文献   

20.
从语言上看,条件命题等非纯真值复合命题与蕴涵命题等纯真值复合命题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但从逻辑语义上看,它们所指谓的客观事件的逻辑结构却根本不同.蕴涵命题等纯真值复合命题的整个命题的真值依赖于基础命题的真值,它是数理逻辑的理论基础;条件命题等非纯真值复合命题的整个命题的真值无需依据基础命题的真值即可确定,它是真正的逻辑科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如果无视二者的本质区别,将其混淆使用,会导致数不清的逻辑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