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枯叟》以其中事件的强迫性重复和主体的自我分裂等创伤症状见证了T.S.艾略特的婚姻创伤和战争创伤。《枯叟》的写作证明艾略特已经能够直面自己的创伤,且自主地开启了创伤复原之路。但是,诗中讲述出来的创伤事件还没有连续性和统一性,苦苦追寻的复苏生命的雨水和男女结合都没有如愿而来,耶稣基督没有带来前行必需的有意义的联系和有价值的信仰,所以《枯叟》创作期间的艾略特还没有完全复原创伤以及开始新生活的能力,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他成为英国国教徒。艾略特的创伤和创伤复原模式为充满创伤的人类提供了一面反观自我的镜子。  相似文献   

2.
《占有》是英国当代女作家A.S.拜厄特的最成功的作品之一。作者在小说中塑造了多个女性形象,大致分为三类:其一,天使——家庭的牺牲品;其二,看不见的女人——孤独地生活在社会的边缘;其三,新女性——追求独立与自我实现。三类女性在家庭与社会中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服从或抗争,其不同的人生轨迹共同谱写成一部完整的女性史。分析不同类别的女性形象,有利于揭示女性的不同命运及其产生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3.
约瑟夫·奥尼尔的《地之国》是近年来最出色的后9.11文学作品之一。小说表现了9.11事件给美国普通民众,尤其是纽约人造成的形形色色的个人心理创伤。奥尼尔在表现创伤的过程中,也探讨了应对和克服创伤的策略,并对美国政府在创伤形成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了强烈的批判。  相似文献   

4.
《易经》64个复卦,历来均将之一分为二即分解为两个单卦来说明其规律性,而《10分钟周易》一书则提出用“雷氏A—D密码”将之一分为三即分解为三个“四象”予以剖析.数学分析表明“雷氏A—D密码”关于64个复卦卦象所呈现的某些规律的一套说法确实符合二进制,但总的来说是失多得少,而用它来破译“敦煌古卦”和“中天八卦”也显得证据不力。  相似文献   

5.
D.H.劳伦斯的"小说三要素"理论是其文学批评思想中的精髓,是他对自己早期小说创作实践的概括与提炼,也是理解他中后期小说创作的关键。劳伦斯认为:首先,小说必须绽放生命力;其次,小说的各部分之间必须生动而有机地关联;最后,小说必须高尚可敬。《恋爱中的女人》中的人物以一种内在的生命之火为向导,努力保持生命的活力和人性的完整;小说通过人物与环境完美关联揭示其激情洋溢的生命活力;作者运用具体的人物案例,说明小说应当直面生命本能,戒绝一切思想说教。  相似文献   

6.
《苔丝》是托马斯.哈代创作的一部悲剧小说。作者作为帝国的成员在小说中仍有意无意流露出惯有的帝国思想。从后殖民主义视角来剖析这部小说,可以发现其中潜在的关于帝国的种种事实,为小说的理解提供了全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尝试从哥特主义的视角来解读诺拉·凯勒的作品《慰安妇》,探析女性在殖民主义和父权主义压迫下所承受的身体和心理创伤,以及自我身份的丧失与构建。同时解析作品中的哥特主义元素在展现和应对创伤,以及探求自我身份构建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9.
多丽丝.莱辛是一位具有强烈生态意识的作家。他的非虚构性小说《特别的猫》通过描绘一幕幕人与猫之间动人的故事构建了一整套的生态话语系统。大自然的美景、世间万物的生存法则、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与冲突关系在这部小说中一览无余。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解读《特别的猫》,挖掘小说中的生态思想,不仅能为研究莱辛这位伟大作家提供新的视角,对进一步探讨英国生态文学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村庄秘史》是作者王青伟历经多年思考的结晶。作者在文本中试图全方位理解历史人物,并试图以怜悯之心去弥合历史创伤,但是,由于作者缺乏对史实的全面了解,缺乏超越性视野,使得作品对历史的叙述呈现出神秘主义倾向,其弥合历史创伤的努力最终落空。  相似文献   

11.
琳达·霍根在《靠鲸生活的人》中将部落猎鲸的故事与越南战争场景并置,强烈地谴责了人类对生态的破坏以及对权力无止境的欲望。小说男主人公汤玛斯是越战归来的英雄,但他却始终无法摆脱战争的阴影而将自己禁锢于巨墙之后。回到家乡之后,饱经战争创伤的汤玛斯又再一次遭受了部落分崩离析的创伤。本文拟从创伤理论的视角出发,探究琳达·霍根的创伤书写并提出切实有效的治愈创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三国演义》中很多以白描见长的情节蕴涵极为丰富,读者在阅读时往往根据自己的理解作出各自不同的阐释。不论见仁见智,都有一定的道理,于是便自然引发了几乎是永远不能停止的争论,这足以表明作者艺术腕力之高,作品美艺术魅力之大。同时,这种现象也促使人们对作品不断进行深入地探讨。从而进一步推动了《三国演义》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文学界对凯瑟琳·安·波特的研究多停留在其写作风格上,实际上,如果结合小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18年大流感爆发的背景来看,她的短篇小说《灰色马,灰色的骑手》是一部创伤小说。其中的创伤叙事不仅有助于个人的创伤修复,更揭露了被帝国战争话语掩盖的集体创伤,是对历史叙事的一次积极补充和修改。  相似文献   

14.
C.S.路易斯所创作的奇幻儿童文学系列作品《纳尼亚传奇》风靡全世界。作为一个一生都在宣扬基督教思想的平教徒,他在这部作品里深深地渗入了其基督教思想。本文通过对书中与《圣经》相对应的八个孩童主人公的分析,试图认清作者寄予在这部作品中的基督教思想。    相似文献   

15.
作为厄普代克"《红字》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S.》以霍桑的代表作《红字》为前文本,从海丝特的视角出发,叙述了莎拉——现代版海丝特在当代背景下所面临的命运和困境。文章从个人自由与宗教信仰的关系、两性关系的角度对《S.》和《红字》进行互文性解读,探讨美国文化发展的延续性和转化性,揭示两位小说家在宗教观、价值观等方面的交会与相异之处。  相似文献   

16.
申京淑的长篇小说《哪里传来找我的电话铃声》以20世纪80年代韩国民主化斗争时期为背景,讲述了当代年轻人的心理创伤与内在成长历程。身处成长礼仪中的主人公们饱受缺失之痛,尽管努力寻找摆脱痛苦的方法,却又陷入缺失链的重重束缚中。为探索“成人礼”的出口,他们由互相依靠走向独立,由爱的客体转化为主体,并最终构建出独立完整的主体自我意识。小说充斥着浓重的哀伤氛围与凝重感,突出刻画了缺失造成的精神创伤,强调心灵共鸣的重要性和成长的永恒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从后殖民主义的视角来看,勃朗特姐妹的传世之作《简.爱》与《呼啸山庄》在他者的隐喻和身份认同方面对于英国的帝国殖民同样具有强烈的反讽性,然而两部小说对他者角色——伯莎.梅森和希刺克厉夫的不同处理又使得妹妹艾米莉的《呼啸山庄》较之于姐姐夏洛蒂的《简.爱》更具颠覆性。  相似文献   

18.
当代英国"国民作家"麦克尤恩的小说《只爱陌生人》是一个男权统治下受压迫的"他者"创伤的真实记录。小说中的主人公罗伯特是一位典型的男权主义者,极力捍卫和颂扬男权制社会,对妻子进行性虐待,使家庭成为一个完全由男性主导的领域。更可怕的是,在男权思想的膨胀、乖张驱使下,罗伯特把变态欲望的魔爪伸向来威尼斯度假的科林,把他视为异己的"他者"予以加害。通过对"他者"卡罗琳和科林的创伤叙述,小说展示了男性统治的社会观念发展到极致后引发的恶果。  相似文献   

19.
人生是一次单向度的旅行,既有时代潮流的冲击,又有个体选择的缺憾。困厄遭际与创伤体验往往导致人的轻生心态或重生幻觉。《人生算法》的主人公韩小华在“算法”的加持下经历了三次灵与肉的洗礼,还原为一个非异化的“人”,折射出科技时代人类社会对生老病死、聚散顺逆的情感之殇与疏离疗愈,蕴含着科技理性与人文情感相融相生的潜在话语。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