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组合原则是逻辑语义学和自然语言形式语义学中的一条指导性原则,它在逻辑语义学和自然语言句法和语义接口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但同时这条原则所体现出的方法论性质又备受争议。该原则对逻辑和自然语言成立吗?这一问题不可能给出直接的回答,因为对这条原则的阐述其本身就十分的含糊。逻辑学家和语言学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表达来表述这条原则。事实表明,组合原则不是一种经验上可证实的限制性原则,而是一种描述系统中的句法和语义应当如何加以设计的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3.
4.
广义量词理论是一阶逻辑的扩展。该理论已经成为逻辑学和语言学中重要的推理工具之一。广义量词是对来自于一阶逻辑中两个标准量词(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的推广。对一阶逻辑进行扩展的主要原因有二:其一是为了解释亚氏三段论形式以外的大量的有效推理;其二是为了提升一阶逻辑的表达力,使得计算机能够更好地处理自然语言。文章阐述了广义量词理论来自于哪里,是如何得来的。现代谓词逻辑首先通过固定一阶逻辑中的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的真值定义,然后把它们的真值定义推广到〈1〉类型的广义量词,之后把〈1〉类型的广义量词的真值定义推广到任意的广义量词。这样就可以把任意的广义量词添加到一阶逻辑中,从而得到表达力更强的逻辑———广义量词理论。  相似文献   

5.
近代汉语时期,除数词外能与动量词组合使用的语言成分主要有:指代词"此""这""那";疑问代词"那"(哪);方位词"后""前""下""上";时间词"今""先";后缀"子""儿""家(价)""里"等。各组合形式的出现时间和发展过程各不相同。近代汉语动量词在组合能力方面有一定的规律性:相对而言,计数动量词("次""回")的组合能力最强,现代汉语中消失了的动量词(如"过""巡""转""度")在近代汉语时期的组合能力很弱;从时间角度来看,元、明时期动量词的组合能力最强。各组合形式的出现一方面与动量词及语言成分本身的发展紧密相关,另一方面与语言发展的类推作用有关;其此消彼长的发展过程主要与同义词之间的互相竞争有关;社会时代是促进各组合形式发展或消亡的外部因素。  相似文献   

6.
语体是语言功能的变体,它是名词对量词选择的重要制约因素。由于语义约略、惯性意识及语音关系,谈话体中对“个”的选择具有明显倾向;而科学体中,因用语规范统一的要求,对个体量词选择具有规约性和单一性量词选择仅限于主题性名词的选择差异;在科学体和非科学体之间,量词选择具有科学体向非科学体的单向转换关系。  相似文献   

7.
随着逻辑研究的实践转向和日趋多元化,问句逻辑逐渐获得了逻辑家族成员资格,初步显示出其理论价值。当代著名哲学家兼逻辑学家雅各·亨迪卡对问句逻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从历史角度梳理并继承发展了古典问句逻辑思想;在句法层面,他把问句等价于祈使句并对之进行认知分析;在语义方面提出了问句逻辑的博弈论语义学;在语用层面,将所有探究视为一场寻求信息(知识)的动态问答过程,强调提问的策略选择、答案的语境敏感性和信念的可修正性。亨迪卡的问句逻辑简洁自然,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和深刻的哲学意蕴,其应用前景和发展潜力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8.
逻辑语义学的核心任务是探索自然语言语义的组合原则。逻辑语义学认为,语义不是孤立的,语义与句法之间具有同构关系,采取什么样的句法理论往往决定了语义系统的本质和刻画精度。在过去近半个世纪时间里,逻辑语义学家越来越关注如何吸纳和借鉴当代句法学的理论成就为己所用。Heim和Kratzer等人在生成树上构造的语义系统、Steedman在CCG框架下进行的词汇主义转换以及我们对助动词"有"的讨论都是这方面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话语表现理论DRT(Discourse Representation Theory)的组合性问题一直受到学界关注。DRT的组合问题,涉及到DRS(Discourse Representation Structure)自身的构造问题,还涉及到DRT能否为自然语言提供组合的语义表征,即像蒙太格语法MG(Montague Grammar)那样做到句法和语义的对应。不少学者尝试给出组合版本的DRT。Jan van Eijck和Hans Kamp为解决DRT的组合问题,对DRS进行合理的重构。Zeevat,Muskens,Eijck和Kamp等人也从自然语言的句法生成和DRS的构造关系的角度思考DRT关于句法和语义的对应话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张晓风散文中量词的变异运用为例 ,从分类、语义功能、修辞效果三个方面对这些量词的运用进行分析 ,说明它们的语用价  相似文献   

11.
本文独创性地提出华语组合的四项基本原则,有理有据,切合实际,涉及语言学界长期争论的一些问题,与主流观点相左,具有挑战性,引人思考,值得探究。  相似文献   

12.
信用证是我国国际贸易的重要支付方式之一;银行是否付款或承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信用证要求提交的单据的审核;银行在实际操作中应用合理的审单标准,处理出现纠纷最多的业务,从而能更好地进行风险防范。  相似文献   

13.
基于经济学博弈论的相关概念及其典型案例——"囚徒的困境",可以从中得出启示:商务谈判语言交际中也存在"囚徒的困境",走出困境的策略,即合作原则。其次,在商务谈判具体实例中探究谈判双方是如何通过表面上违反"合作原则"这一策略来进行博弈,从而验证合作原则是达成谈判双赢的最佳会话策略。  相似文献   

14.
为了获得最小能量需求的换热器网络,可通过窄点设计法来确定是否有必要进行物流分枝.本文分析了物流分枝与物流匹配、换热器个数之间的关系,阐明了物流分枝的位置和分枝热容流率的大小.通过热容流率各矩阵和热负荷矩阵的系统分析,设计出物流分枝网络  相似文献   

15.
英语中没有量词词类,但并不能说明英语中不存在表量的词。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英语中不仅存在表量的词,而且有相当一部分量词还具有隐喻性。结合隐喻和英语量词的研究成果,从相似性和互动性考察了英语隐喻性量词的构成以及隐喻性量词和所修饰名词的三种搭配关系,然后从修辞、语言、认知三方面探讨了隐喻性量词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丰富的语言事实为基础,对现代汉语临时物量词的语义进行了细致、全面的分析,发现其语义实质是"空间义","空间义"的不同导致其语法上的差别,而语义的不同源于人类对临时物量词所指事物的认知经验不一样,本文试图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对这一现象作出一定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动量词因其组合的灵活性,一直是学界的难题。评述前人对于动量词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指出目前研究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发展的方向,以期为以后的动量词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丝的本义为蚕丝。两汉魏晋时期,丝开始虚化为量词,用于表示蚕丝的粗细情况,并从个体量词衍生了度量衡的用法,但在这一时期,丝作为量词的发展过程较为缓慢。唐宋时期,量词丝快速发展,开始用于称量的事物多与自然事物相关的细长状事物。元明清时期,丝用于称量的事物多为抽象事物。民国至近现代时期,量词丝发展最为完备,运用越来越灵活。在丝的发展过程中,其主要通过引申的方式由名词虚化为量词,双音化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回”与“次”作为现代汉语中语义最为单纯而且意义相近的两个动量词,通过对语料的考察可以发现,二者在搭配上,有些前置词语一般只能与动量词“次”组合使用,在修饰名词性词语时,在语义和适用对象方面皆存有一定差异;在重叠方式上,动量词“次”能以各种形式重叠使用,而“回”在重叠方式土一般受到某种限制;在语用方面,“次”远远超过了“回”的出现频率,并且“回”主要用于口语性较强的作品或场合中,“次”则没有这种局限。在具体运用中,可以在把握其基本用法、基本句法格式的基础上,区分其相异的用法。然而,由于“次”与“回”在语义上几乎看不出有什么太大区别,加之“回”有渐渐被“次”所替代的趋势,为了避免语言表达的累赘,在实际运用中,只须简明扼要地将它们的异同点区分开来就行,而无须深究。  相似文献   

20.
动量词"把"在北方方言中的用法与在普通话中的用法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动量词"把"在北方方言中的使用范围要大于普通话中的使用范围.随着时代的发展,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二者之间的影响越来越大,这样,动量词"把"在方言中的一些用法就进入了普通话,并且被人们所接受.通过对动量词"把"的在普通话中句法功能变化的描写,可以揭示出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以及所达到的特殊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