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实述说”:逻辑中的信息流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把逻辑表述为关于信息流动的一般理论,它涉及推理、观察和社会交往等人类能力。由此导致的多主体动力学可以用关于信息更新的动态认知逻辑系统来加以研究,后者也能够处理信念更新和学习问题;可以把这种语义动态学与作为信息阐明的推理的语法过程相结合:本文最后讨论了如何(将已有结果)扩展到主体之间的长期互动,并描述了(主体的)偏好和目标,以及由此导致的逻辑、博弈论和社会选择理论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语义语法为理论基础,以状位“新”的分布对象和同现成分为定位方法,按照从句子功能到时间成分再到动词语义的逻辑顺序,逐层精确定位“新”的语义组配规律,据此提取状位“新”的“创现性事件的泛向近时义”。首先,根据语料库调查,精确定位“新”在句子中的分布规律。第二,精细描写状位“新”对时间的选择,指出“新”对时向、时距的选择体现为[+泛向性]、[+近时性]。第三,对“新”所组配的四种动词语义类型和动词语义特征[+创现性]进行正反论证。第四,通过动词在状位“新”与定位“新”之间建构语义关联。第五,说明“新+VP+NP”序列的动名同现规律并提出动词等级序列。最后,结合语言动态变化,指出“新”有再语法化可能。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结构语义学中的上下义关系理论为基础,结合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实际现状,对该理论在中国学生英文写作中的应用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作者强调:上下义关系理论在写作中具有很强的语篇组织功能,它不仅可以引导学生认知语篇中各成分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还可以帮助学生主动构建语篇的逻辑语义关系,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4.
情境语义学为外在世界与内在心理状态提出一个情境认知框架,并依此发展了一个意义理论,自然语言语义在这个意义理论中得到合理解释.从其理论源头、理论视角及其应用等角度来看,情境语义学与当代认知科学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对认知科学研究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情境语义学所确立的信息认知框架、相关认知词的情境语义解释与情境逻辑分析以及自然语言中隐喻表达的情境语义刻画等4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用动态认知逻辑特别是话语表现理论为主要研究工具,充分考虑语境因素,探讨命题态度句的语义解释,得出的结论是:(一)命题态度句的语义依赖于被报道的信念和解释者对信念主体的认知状态的表征的其它元素的交互作用;(二)对命题态度句的处理揭示了语义的动态更新过程。  相似文献   

6.
以往对逻辑转喻的研究主要以Pustejovsky的生成词库理论为代表,但该理论对逻辑转喻的解释力不足。因而将逻辑转喻置于认知语义学视角下,基于Fillmore的语义框架理论和Croft的认知域凸显理论建构逻辑转喻的框架元素凸显模式,将逻辑转喻理解为概念转喻在句法层面的意义体现,逻辑转喻中充当论元的事物名词作为语义框架中一部分以认知凸显方式为整个语义框架提供心理可及。  相似文献   

7.
认知逻辑处理的是关于知识和信念等认知概念的逻辑性质和关系的问题,多主体的自认知逻辑系统,是在单主体唯一知道逻辑系统的基础上进行的扩充.现将单主体的K45系统扩充为多主体的K45n系统,并介绍了该系统的语法规则和稳定集以及典范模型的语义和证明理论,同时也对该系统的可靠性和完全性进行了证明.  相似文献   

8.
逻辑语义结构视阈下的英汉语篇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Halliday提出的逻辑语义关系理论为依据,通过对数篇英汉样本语篇的组构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发掘英汉语篇潜在的逻辑语义结构特征,归纳英汉语篇逻辑语义结构模式的差异。通过对比研究发现,英汉语篇逻辑语义结构存在异同:英汉语篇是语义上的统一体。英语语篇偏向于更多地使用形式词语来体现语义关系,而汉语语篇则相对地偏向于依赖语义的逻辑联系。  相似文献   

9.
对任意一个自然语言表达式A而言 ,如果A是可以成为语言习惯的 ,那么 ,A的字面语义虽然有可能是假语义但不可能是弗协调的 ,而且A的n个深层语义 (1≤n≤∞ )语义中应当至少有一个能够自足地符合逻辑的要求。另一方面 ,对任何一个语言习惯而言 ,如果这个语言习惯有n个深语义 (1≤n≤∞ ) ,而我们无法依据现有的逻辑学理论判定其中至少有一个是合乎逻辑的 ,那就说明现有的逻辑科学理论是有待发展的  相似文献   

10.
逻辑经验主义的意义理论认为经验事实是句子的意义基础和证实标准。这一理论在处理有关某物存在的命题时会导致矛盾,无法自圆其说。蒯因提出"本体论承诺"的思想,将某物存在这一经验事实理解为对句子做语义分析之后,根据某种本体论思想所做出的承诺;由此,逻辑经验主义所遭遇的难题可以得到一种解决。逻辑经验主义具有还原论的特征,蒯因的"本体论承诺"则是一种整体论思想。  相似文献   

11.
英语新闻是全球化背景下人们快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VanDijk的宏观结构理论为新闻话语研究建立了跨学科视野和框架。宏观结构理论从语义发展的角度动态地研究新闻语篇深层结构和语义单位要素间相互作用关系。新闻概括、删略和组构三个宏观规则在宏观语义结构生成中具有主导作用,新闻语篇结构的整体性、语义的层次性和逻辑的关联性的表征性特征支配着新闻语篇解析、信息选择和记忆过程。  相似文献   

12.
考察逻辑式在生成句法自管约论始各阶段的理论发展与变化,其特征为论元量化语义运算与句法结构左向拓展,本质上是句法-语义接口解读方式的不断深化。逻辑式在生成语言学理论发展中经历了概念的演变和表达形式的变化,致使人们对逻辑式的认识产生迷失。结论有助于说明逻辑式在生成句法中应有的地位,澄清一些认识问题。逻辑式在生成句法中具有普遍性。  相似文献   

13.
语义在次范畴确定中的自足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长期以来,受结构主义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语言分析就是形式分析,语义分析最终要依赖形式上的证明。其实,语义结构和语法结构并不是一一对应的,这就决定了并不是所有的语义分析都能得到形式上的验证,以往汉语语法分析特别是词类划分上造成进退维谷的局面的原因也在于此。次范畴的分析是对词类的再分类,表层的形式标记进一步失去,而语义在次范畴确定中的独立作用则显示出来:一是语义指向可以对单复数名词进行区分,二是对歧义现象可以有独立的语义上的解释,三是运用义素分析可以在搭配中发现次范畴。语言表达的根本目的是表达意义而不是表达形式,这是运用语义分析的理论基础,而建立次范畴的依据是搭配中义素的会同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定语形容词的语用充实研究是词汇语用学的一个核心内容,当定语形容词与名词中心语在逻辑和语义上相悖时,主体说话人要进行以语境为依托的符合逻辑和语义的语用充实。基于语言变异的语用顺应理论,以定中结构中定语形容词与名词中心语作为研究对象,可以探索定语形容词逆向修饰的方向确定,以及语用充实机制的构成及其翻译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二元属性描写法是西方现代语言理论中一个被广泛应用的研究方法.将这种理论应用到语言教学中,可以使许多问题得到新的解释.二元属性描写法可以从不同角度区分音位,选择适当的语法结构和词汇,而且还可以进行语义描写.二元属性描写法在英语语言教学中有解释的简洁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6.
逻辑规律既不是思维形式的规律,又不是思维内容的规律,它存在的原因有二:人对确定性的追求;语言发挥其功用的需要。它的作用在于保证语言有确定内容,它的性质是语义的规律,是语言作为思维工具、思维外壳所具有的规律。任何语言,都要受这种规律的制约,它并非是只针对一定逻辑系统的用元语言表述的元公理(或元规则)。从语义角度叙述逻辑规律,在亚里士多德和中国先秦名辩学理论中都能找得到。  相似文献   

17.
英汉语篇逻辑语义特征的异同是当前国内语言学界讨论较多并有争议的一个话题。以H alliday提出的逻辑语义关系理论为依据,通过对英汉样本语篇的组构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英汉语篇逻辑语义特征存在以下两点异同:英汉语篇逻辑语义存在着显性或隐性的差异,但是这种差异是相对而言的;英语语篇的语义联系更多地依赖逻辑联系语,而汉语语篇的语义逻辑联系更多地依赖语境。  相似文献   

18.
指代理论代表了中世纪逻辑理论的最高水平。奥卡姆把心灵语言的指代作为语义分析的首要对象,并试图把自然语言的指代规则应用于心灵语言。考察奥卡姆关于心灵语言的指代理论,并试图解决其中所遇到的困难。  相似文献   

19.
词项逻辑所有的推理都可以借助于类的关系和类的性质清楚而简洁地表述出来.本文借鉴集合论的语言重新表述性质命题推理,给出了相应的集合语义,论证了在逻辑通识课上用这种新逻辑取代词项逻辑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随着逻辑的触角日益伸进语用学领地以及自然语言逻辑研究的兴起,言语行为理论逻辑方面的意义也越采越为人们所认识。不少逻辑学家感到,在对语言作逻辑分析时,应当考虑语言的使用者、语境及整个背景知识诸因素。而言语行为理论也正是以其语用学内容,与自然语言逻辑研究相联结,并以其理论的系统性,为尚不完善的自然语言逻辑研究提供借鉴。 一.言语行为意义理论与自然语言逻辑语义基础 翻开逻辑史便不难发现,任何一种逻辑体系都是建构在一定的语义理论或语义假设之上的,因此,意义问题是逻辑学家们必须解答的一个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