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意义】智能制造是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方向,研究智能制造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有助于厘清我国智能制造产业创新障碍,因势利导制定有效策略提升智能制造创新水平。【设计/方法】通过福建省30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调研,运用Entropy-DEMATEL模型识别出制约系统稳定发展的瓶颈要素。继而,结合瓶颈要素作用机理,从研究群落、开发群落、应用群落、创新环境四个层面对福建省智能制造产业创新生态系统进行脆弱性分析。【结论/发现】制约福建省智能制造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瓶颈要素主要有智能制造基础研发能力弱、智能制造关键核心技术发展滞后、产品结构智能化开发能力弱、缺少商业化产业基金和专业孵化器支持等。最后,从建立智能制造产业创新联合体、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以试点示范应用为抓手、不断拓展企业智能制造应用场景,加强政策支撑、加大资金扶持等三个方面,提出了促进智能制造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建设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家高新区作为我国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重要载体,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从利益相关者视角看,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内涵主要体现在一流的营商环境、领先的科技创新、高端的产业集群和现代化治理体系等四大方面。比照上述目标定位,国家高新区在现实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与短板。要逐一破解这些问题需要优化完善营商环境,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创产业新城;进一步健全创新体系与机制,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制约;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着力构建世界级创新型产业集群;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区域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中国确立人工智能优先发展战略,全面布局技术突破、产业培育与应用场景的一系列政策,推动与获得了日益增多的全球竞争优势,抢占未来发展先机。文献计量分析显示,政策文本中的高频词是发展、技术、建设、创新、服务等;内容分析显示,供给型、需求型与环境型政策工具分布基本均衡,政府部门与企业、科研院所等政策执行主体被明确界定了引领发展的使命任务,产业体系、技术人才、应用场景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主要政策目标;灰色关联度分析显示,政策工具、主体和目标三者的协同性达到了高水平,但对社区等政策主体、创新平台等政策目标、公共购买等政策工具的重视不足。关于未来我国人工智能政策优化的重点,建议如下:增强知识产权、公共购买等政策工具,重视社区、行业组织等政策主体,丰富创新平台、共建共享等政策目标,增强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的全球竞争力,提升嵌入型风险识别防范能力,构建人工智能发展利益分配公平机制。  相似文献   

4.
随着数字经济在各领域的不断渗透,数据赋能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组织创新壁垒瓦解的视角,通过对我国某玻璃新材料设计龙头企业从技术跟随到技术领跑的研发技术的数据赋能过程展开案例研究,并构建了数据赋能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整合性理论模型。研究结果发现,数据赋能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遵循着“数据系统搭建-组织创新实现-数据能力激活-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内在机理路径,同时需要根据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整合相应的数据资源和数据能力来发挥数据的赋能作用。研究基于组织创新壁垒瓦解视角数据赋能的内在机理进行研究,丰富了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在大数据情境中的新解读,对指导企业利用数据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具有重要的启示功能。  相似文献   

5.
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天然具备对外开放和全球视野的产业,通过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适应全球化的发展规律和发展需求,参与国际分工,是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各类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广阔且部分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已形成集聚发展态势,为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入全球产业链奠定了发展基础,但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存在提出的时间短、国际协作机制不完善、政策支持不够成熟等问题,下一步,可从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开发融合、人才体系构建、多元融资机制建立等方面制定适合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入全球产业链的具体策略,推动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成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关键引领。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的提出,大力发展绿色清洁能源、建立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已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低碳消费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我国光伏产业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历史机遇,但目前光伏产业还面临着产能过剩、低碳核心技术欠缺、融资成本高、碳交易市场不够健全等挑战。光伏作为最大的绿色能源在未来仍有广阔发展前景,“双碳”目标下若在数字化转型、核心技术突破、绿色金融创新、碳交易市场完善、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采取有效举措将为光伏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巨大的动力。  相似文献   

7.
工业机器人产业技术发展和创新对提高我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对湖北省27家工业机器人企业进行调研的基础上,面对工业机器人发展缺乏核心产品和龙头企业,未形成完整产业链的现状,应着重做好顶层设计、健全创新平台、培育产业集群和加强支撑服务,通过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增强机器人本体创新能力;突出集成应用,打造一批拳头产品;以整机企业带动配套产业发展,培育行业龙头。  相似文献   

8.
2018年以来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速度减慢,投融资规模大幅下降,2020年Gartner人工智能技术成熟度曲线也显示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等关键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滑向低谷阶段,人工智能产业进入"冷静期".但得益于近年来大量投入和试错,人工智能应用落地的机理不断明晰,为下一步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方向和机遇.当前,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在数据、算法、算力三个关键要素上已具备全球领先的技术和能力,因此,应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在制造业、医疗、交通等重点行业探索出具有实用价值的行业发展路径,加快实现产业智能化转型.在政策制定上,要通过加快完善行业准入制度,分行业制定数据标准,加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广创新示范试点等举措,培育更加完善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9.
尽管汽车产业的创新并不局限于新能源汽车,但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和主要创新领域。尽管各国政府出台了税收优惠、研发补贴和公共设施供应等诸多鼓励政策,但新能源汽车产业仍面临着消费者疑虑过大和研发、技术及产业转换成本过高的问题。为此,汽车企业应加紧研发,主攻核心技术,致力市场推广以求获得突破。  相似文献   

10.
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低碳经济时代必然的选择。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还未取得全面突破;资金、人才均有较大缺口;市场推广力度还不够;政策的扶持力度还不强。面对这些问题还需企业、政府进一步提高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加大资金投入,明确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国家战略和制订有力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推动中国电动汽车产业与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对“十五”到“十三五”期间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对20年来中国电动汽车整车技术、动力电池技术、驱动电机技术与燃料电池技术等方面所取得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从产业总体概况、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充电基础设施以及燃料电池产业等方面分析当前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现状。研究认为,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在整车及关键零部件方面都培育出一批具有集聚效应的龙头企业,电动汽车产业链已初具规模,但仍存在大而不强的风险,关键核心技术与国际水平具有一定差距;国家应加强政策引导,大力推动核心技术发展,提升现有电池的能量密度,超前部署新型动力电池的研发,并优化电动汽车发展的相关激励政策,制定动力电池和电动汽车残值评估、梯次利用及回收等相关标准和规范,进一步挖掘和探索新型商业模式,建立电动汽车推广与交通体系建设、能源体系升级以及出行结构优化等多领域融合互动的协同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2.
精准扶贫是我国扶贫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重大战略部署之一,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关键。旅游业作为新兴的综合性产业,具有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多重功能。发展旅游业已成为较多民族地区摆脱贫困、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首选举措。文章以旅游产业为引领,以生态、旅游、民族文化和特色农业"四链"特色产业群为精准扶贫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案例分析,提出产业政府主导化、产业精英引领化、产业生产组织化、产业发展生态化、产业民众参与化等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民间组织已成为中国社会和政府转型期解决社会问题的一个重要机制,虽然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当前也面临一定的困境。就其与政府关系而言,近些年来,面对民间组织的迅速崛起,政府对民间组织采取过于强化控制管理政策,使得民间组织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障碍。因此,完善政府对民间组织的控制管理政策是解决民间组织发展困境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政府主导提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作为引导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制定者和实施者,对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提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政府要根据当地经济特色科学地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为产业群提供全方位的公共服务;建立产业集群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培育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区域文化;培植带动产业集群发展的"龙头企业";配合产业集群发展,建设和完善地方专业市场;制定区域品牌发展战略,切实加强区域品牌的建设;推进产业集群融入全球价值链;等等。  相似文献   

15.
文化产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已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我国今后一个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街道,如何在科学发展中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创新文化产业发展机制,加快特色文化产业建设,培养文化产业队伍,实现文化产业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6.
低碳发展已成为关系到全球能源、环境、经济、政治的重要国际议题。要完成经济结构低碳转型,实现低碳发展,需要突破高碳锁定的困局。然而系统一旦进入碳锁定状态,要实现路径突破会十分困难,往往需要引入外生变量。非政府组织作为有能力弥补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第三方,是推动碳锁定突破的有生力量,其广泛且深度的参与有利于构建多主体、多中心、多层次、网络化、多元化与民主化的碳锁定突破路径。非政府组织可以通过充分发挥引导认同机制、组织学习机制、“鲶鱼”激活机制与网络联结机制的作用推动碳锁定突破,促进低碳路径的形成与演进。  相似文献   

17.
当前经济形势下,发展绿色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及主要城市的共识。构建包含绿色产业打造与绿色增长方式两方面的城市绿色经济发展结构体系,在此基础上对美国匹兹堡、丹麦哥本哈根及日本北九州三座绿色经济发展典型城市的具体实践经验进行归纳、比较和总结,从而为我国绿色经济发展提出对策与建议。研究认为,我国应从绿色产业和绿色增长两方面入手驱动绿色经济发展:绿色产业发展方面应注重财税约束与激励、市场化改革等政策工具的使用,注重引导产业结构合理升级与多元化发展,注重培育绿色发展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绿色增长方式方面应持续改进城市环境与居民生活条件,强化政府公共管理与服务能力,积极引导民众文化素养与绿色意识提升。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经济从农业经济飞速发展到工业经济,进而步入数字经济时代,在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浪潮下,中国如何依托数字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研究。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具有万物互联化、知识智能化、数据要素化、财富虚拟化的特点。通过分析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最发达经济体,以及国内以广东、浙江、贵州为代表的经济发达、欠发达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现状,总结分析其特点。提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面临着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挑战、企业管理模式挑战、政府治理能力挑战、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挑战。进而提出我国应进一步增强危机意识、机遇意识,建设数字政府,突破核心技术,推动数据资源开放应用,促进共享和平台经济发展,实现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经济下,各种科技资源全球范围内进行无边界流动,新型国际分工模式和研发国际化对我国产业创新体系产生了很大影响,需要建立起相应的开放式产业创新体系。通过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动骨干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产学研用结合,加快推动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高技术产业中的龙头企业,以自身为中心构建产业创新体系联合攻关突破核心技术,增强技术标准化和产业化能力,进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试析亚洲国家电信市场准入的管制及其开放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准入条件下的电信管制问题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全球基础电信协议的实施而越来越具有现实意义 ,破除垄断、放松管制已经成为电信产业发展的潮流。本文采用对比的方法对亚洲代表性国家电信管制及其改革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研究 ,探讨亚洲国家减少政府管制 ,强化竞争 ,加快发展电信产业的途径与策略 ,并侧重于对亚洲国家中电信产业发展最迅猛的中国电信产业的管理体制、产业组织和电信产业市场准入相关电信管理政策以及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等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