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知识灌输是前提和基础,价值培育是目的与关键,知识灌输与价值培育相互协同有助于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大格局,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实现多维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由于传统分科教学理念、专业教学模式、功利主义教育观等因素影响,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知识灌输与价值培育协同不够、相互割裂等问题。为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树立知识灌输与价值培育有效协同的教育理念,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等,推进知识灌输与价值培育相互协同,建构多元协同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  相似文献   

2.
列宁灌输理论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灌输思想理论化、系统化的继承和发展。列宁的灌输理论科学地指出灌输理论的必要性、内容和方法,回答了对谁灌输、谁来灌输等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教育对象的思想政治状况与社会环境发生的变化要求我们在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列宁的灌输理论为指导,在新形势下,要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列宁的灌输理论,创造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3.
浅谈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渗透式灌输教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我国经济取得飞速发展的同时,人们的思想开始多元化。面对新的形势,传统的灌输式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已经走向弱化,所以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的方式、方法,切实优化灌输教育。渗透式灌输教育是一种很好的形式,区别于传统的强塞硬灌输、填鸭式灌输等机械、僵化的灌输教育,有其固有的特征及优势。  相似文献   

4.
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科学“灌输”理论为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是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理论,其科学性可概括为:灌输目的的人民性、灌输内容的先进性、灌输客体的全面性、灌输方法的实践性。创新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为指导。以科学"灌输"理论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应注意教育目标的明确性与现实性、教育内容的先进性与生动性、教育方法的"反注入"性与实践性、教育手段的多样性与现代性。  相似文献   

5.
坚持灌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原则,而正确理解灌输是有效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前提。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内核,也是灌输理论的立论根基。对灌输理论的要义解读包括灌输的含义、灌输的目的、灌输的对象、灌输的内容、灌输的过程、灌输的方法以及灌输的效果等七个方面,它们互相联系,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灌输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关于灌输的思想具有深厚的辩证法底蕴。灌输概念蕴涵着需与输的辩证统一。灌输过程包含着他人灌输和自我灌输的辩证统一。灌输本质内含着主体性和客体性的辩证统一。深刻认识灌输的辩证法,有助于厘清对灌输教育的偏颇认识,走出灌输教育的误区,正确发挥灌输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如何提高中学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使学生对政治课从厌学变为乐学,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状态下掌握理论知识和应用方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近年来,笔者围绕这一课题进行了一些有益的调查研究和理性思考,认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可着力采取以下3项措施。一、讲究语言艺术,改进灌输教育灌输教育是政治课教学的基本方法。坚持和改进灌输教育,这是政治课教学切实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不能把马克思主义的系统灌输教育与讲空话等同起来,也不能将它与启发疏导对立起来。我们所提倡的正面灌输,绝不是要回到过去那种…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是对人的本质最科学的概括。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人,对象是人,其出发点和归宿也是人。因此,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有必要运用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重申新形势下加强灌输教育的必要性,并通过坚持灌输内容的科学性、实现灌输方法的多样化、创新灌输环境等途径,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需要在比较"教育"与"灌输"两个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区分"教育中的灌输"与"灌输式教育",贯彻"教育中的灌输"这一根本原则。"教育中的灌输"主张以生为本,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的积极引导作用;"教育中的灌输"重视人的理性精神和综合素质,强调教育教学过程的开放性与丰富性;"教育中的灌输"反对"强制"、"填鸭"和放任自流,提倡"共同解决型"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面对新的挑战,以围绕"灌输"教育必须由单向性走向双向性;"灌输"教育中形式、内容与对象的统一,灌输教育中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经及灌输中量的问题,阐述观点.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教育“灌输”存在的问题及增强其有效性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灌输”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本文探讨了灌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2.
以马克思、恩格斯、考茨基、列宁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逐步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灌输"思想,其科学性可概括为:灌输目的的人民性、灌输内容的先进性、灌输客体的全面性、灌输方法的实践性。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也应坚持科学"灌输"原则,这既是由我国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方向这一客观经济基础决定的,也是反思西方国家的资本主义"灌输"实践所得出的必然结论。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灌输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存在着可行性,具体的实施过程要开展多样化的思想政治灌输形式,实现灌输方法和手段的创新,完成理论与实践教育的灌输整合,最终实现高校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完美统一。在此进行了马克思灌输主义的解析,分析了马克思灌输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提出了二者契合的具体措施,为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拓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灌输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灌输原则,同时又要摒弃传统灌输理念,针对大学生这一灌输客体的特点,不断创新灌输方法,努力提高灌输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灌输是马克思主义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当前,不能因为“两课”教学存在着灌而不进的现象而否定灌输教育。“灌输”理论并未过时,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整个社会转型加快时期,切实加强对灌输主体、客体、内容、方法、形式等体系的研究和创新,以更有效地促进“两课”教学,充分发挥“两课”作为高校德育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  相似文献   

16.
百年中国英译小说向海外传播了多维的中国形象,但传播过程中“自塑”与“他塑”的中国形象因传播概念偏差、传播向度单一、传播内容与传播成效偏离形成错位或反差,给国家形象海外建构和传播带来困境,造成中国形象海外传播“国内佳、国外不佳”现状。国家形象海外传播要突破困境,改变中国形象海外传播现状,以及国家形象输出策略、内容和目的不协调窘境,一是要匡正传播理念,纠正“宣传”“灌输”观念为“传播”观念;二是要统筹协调双方意识,考虑双方审美意识和价值意识等因素;三是要赢得传播空间与时间,以空间换取时间;四是要倚重“他塑”成就“自塑”,树立“话语中国”中国自塑之话语自信。同时,在提升国家形象海外传播路径时,明确中国形象海外塑造和传播的价值取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及外来词汇的“入侵”,人们对学校的性质与学校教育的功能产生了一些似是而非和模糊的认识。文章从一个最具否定意味的“灌输”概念入手,分析论证了学校教育作为人类文化传递的手段、国家统治的工具及个体社会化的工具的基本性质与功能并不会随改革与社会发展而发生根本变化。  相似文献   

18.
列宁对灌输理论进行了系统而丰富的阐述,为了提高理论的灌输效果,他对灌输原因、灌输主体、灌输客体和灌输方法四个方面分别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学习列宁的灌输理论,有助于人们认识到加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紧迫性,并且知道教育主体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如何分析教育客体差异性,怎样实施有效的灌输教育等。  相似文献   

19.
灌输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常用的重要方法。但是,灌输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境:日益增强的主体意识对灌输论带来强烈冲击、开放多元的思想观念对灌输内容的多样性需求增强、不断更新的科技手段对灌输方法的改进与创新带来严峻挑战。接受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意义在于方法论的启示,从以往的重施教者、轻受教者转变到将受教者纳入到主体的范围中。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应由传统的单纯灌输向灌输与接受的互动转换,凸显受教者的重要作用,将教育教学过程视为教育者传授、受教者接受的双向互动过程,共同完成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思想道德教育中关于"灌输"理论的研究与争鸣是我国当代教育家、哲学家们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对这个富有社会现实意义与未来教育具有探索价值的理论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探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灌输的本质、灌输在教育过程中的意义、灌输教育的定位、方法、效果等方面,本文试图在综述各家看法的同时表明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