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道德经》从18世纪开始日渐广泛地影响国际社会,其译本在国外的文本旅行,逐步融人世界文化观念、日常生活和国际交往中,在相当大程度上展现了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从《道德经》的翻译史来看,从传教士翻译为主到中国知识界的广泛参与,体现了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沉浮历程;从翻译策略的适应性追求来看,归化策略是《道德经》深化到西方思想的一种有效途径;从翻译传播的社会效应来看,外国学者、普通民众以及中国人日益增强的《道德经》思想认同,彰显了该经之翻译对中国和世界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道德经》博大精深,思想深邃,蕴含中国文化精神。《道德经》版本的多样性及其阐释的不确定性使得其"译"彩纷呈。费孝通提倡的文化自觉理念,为翻译理念的铸造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它要求译者首先要对《道德经》有"自知之明",其次要对英语世界文化环境有透彻的了解,最后就是要有文化自信。对《道德经》三次英译高潮的代表性译本的研究表明,《道德经》在英语世界的旅行以基督化开始,先是发展为"文字翻译",而后步入"文字翻译"与"文学翻译"并举阶段。在这一历程中,《道德经》与西方文化由不平等对话逐渐发展为平等协商。《道德经》在英语世界的飞散过程就是文化自觉翻译理念逐渐发展为译界主导理念的过程。文化自觉翻译理念有助于推动以《道德经》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3.
《道德经》生态智慧与斯坦贝克非目的论生态思想的关系长期以来为学界所忽略。文章运用实证考察的研究方法,阐明了《道德经》与斯坦贝克的深刻渊源;通过比较《道德经》与非目的论思想,剖析了《道德经》"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态思想与斯坦贝克"非目的论"思想的契合。研究表明,《道德经》的生态智慧对斯坦贝克生态思想的建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4.
《道德经》是国外认识老子思想和中国文化的重要经典。英国汉学家为《道德经》的英译和西方的老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由于他们的身份特征和基督教思想本位的思维定势,他们的译作具有明显的基督教化倾向,从而造成了译本的文化失真。以湛约翰、理雅各和韦利的译本为例,介绍他们译本的刊布历史,并从译者的身份目的和翻译策略对他们译本的基督教化倾向问题进行剖析,希望能对《道德经》的重译起到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中国的古代经典《道德经》和《周易》中的语言边界思想进行阐释,揭示了中国古代思想史中语言边界思想,并指出,就语言边界思想而言,《周易》和《道德经》的思想系统具有一脉相承性,体现了中国古代语言边界思想的系统延展性,由此发现中国的语言边界思想及其系统发展比西方思想史中有关语言边界的思想早了两千多年。  相似文献   

6.
《道德经》的翻译从16世纪开始,已经历了三次高潮。从理雅各服务基督教传播、融合中西思想、归化特征明显的翻译,到韦利传播中国文化以医治西方的弊端、为忠实内容而不惜牺牲文字优美的翻译,再到林语堂既忠实于中国文化又兼顾西方读者、努力再现源语内容和语言美的翻译,《道德经》的英译策略经历了从归化法为主到力图同时传达原作思想内涵和语言风格的异化法的转变。这一转变表明了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逐渐扩大,西方对中国传统文化逐渐从认知到认可再到欢迎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中国老子《道德经》深刻地影响了美国小说家约翰.斯坦贝克。文章运用比较文学影响研究的方法,阐明了斯坦贝克与《道德经》的事实联系。在此基础上以《罐头厂街》为例深入分析老子"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生态智慧在斯坦贝克小说创作中的具体表现。指出《道德经》有力地参与了斯坦贝克生态思想的建构,为当代的生态环境危机提供了有力的支援。  相似文献   

8.
在西方诠释传统中,《圣经》作为一种神圣文本是中世纪诠释学的焦点所在,对神圣文本的理解与解释具有代表性意义; 而中国古代《道德经》中的诠释思想则是中国诠释传统的典型。以《圣经》中的“神说”与《道德经》中的“道生”作为两部经典中的核心线索,对比分析两者的相通性和差异性,进而揭示中西经典诠释思想的异同,有助于厘清中西诠释思想不同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作为天师道徒的王羲之,在其作品中直接明用或者间接暗用《道德经》的言论很多,《道德经》的一些哲学思想已经融化在他的艺术创作中,但没有引起学人的重视。学界对他的书法艺术研究已经很充分,但是系统研究他的书法哲学思想的论著则很少,尤其是对他的书法与《道德经》辩证法思想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论著则更少。通过分析大量的王羲之书法文献,并结合其书法创作,从用笔、布白、心法三个独特视角,可以层层深入地阐释《道德经》辩证法思想在王羲之书法中的运用,揭示包括《道德经》在内的道家哲学对中国艺术哲学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 《道德经》是我国最古老的文化宝藏之一。其中包含的丰富的辩证逻辑思想对我们民族文化思想和思维模式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就《道德经》在概念、范畴的辩证探讨方面,对辩证判断、辩证推理的运用,以及对辩证思维规律的洞见方面和辩证思维方法的实际运用等,作一初步的考察。  相似文献   

11.
中国茶道博大精深,内涵深邃,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推广奠定基石。老子《道德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同时也是中国茶道的重要思想源泉。文章是茶者以品茗方式解读《道德经》哲学内涵的心得感悟,以中国茶道研修的基本方法——静品心法为逻辑主线,以茶人视角,由茶入道,谈茶论道,品茶修道,因茶悟道,希冀将老子智慧原原本本地呈现给读者,使之跨越时空的距离,继续与人们做心灵的对话,给广大茶人以睿智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道德经》蕴涵着丰富的生态美思想,其内容包括生态之道美、生态自然美、生态和谐美等方面。学习《道德经》的生态美学思想,对于我们今天认识自然、保护生态环境,树立生态审美意识,发挥审美在生态建设中的影响,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美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古往今来,许多给人类创造文化财富的杰出人物莫不与图书馆有关.如老子,他写下的五千言《道德经》,两千五百多年后仍被当代中国思想界推崇为具有朴素辩证法的文献,他本人被奉为道家的鼻祖.老子的《道德经》不能说与他当过周朝的“守藏室之吏”,管理“百国之书”无关.而“守藏室”则是古代的图书馆.孔子,这位被国人视为中华民族人格的象征的人物,当时不能见用于时政,于是搜集了周、鲁、宋、把等国文献,整理了一套《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经典,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保存、传播起到了伟大的作用.孔子并…  相似文献   

14.
在文化研究的大语境下,翻译是译者将原语的文化信息转换成译语文化信息并求得二者相似的思维活动和语言活动。《道德经》在被翻译成英文的同时,也将其中所蕴涵的中国传统文化传入西方社会。美国译者S.Beck在翻译《道德经》时,采用了与异化相对的归化法,以便译文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意义和精髓。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完整体系的哲学著作,《道德经》饱含智慧之言,探讨了宇宙之道、生命之道和社会之道。在《道德经》这部经典著作最初走向世界的过程中,理雅各功不可没。通过言语行为理论建构翻译实践行为理论,探讨理雅各《道德经》英译的历程,揭示这部道教经典作品的翻译之道及其社会、文化和政治影响。  相似文献   

16.
儒释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哲学最高境界的体现,是人类智慧的源头活水。从《论语》、《道德经》、《佛经》中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人生智慧,发展当代文化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规律。  相似文献   

17.
文章首先对中国典籍《道德经》及其英译本的情况作了简要介绍,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翻译中国经典著作的困难之处以及罗慕士译本的成功之处。文章拟通过对罗本翻译特点及其技巧的分析,着重探讨罗本对《道德经》的成功阐释,最后充分肯定了罗慕士在传播中国文化方面所作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老子的代表作《道德经》,是一部闪耀着智慧之光的哲学专著。《道德经》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及无可估量的理论价值,倾倒了众多中外学者。关干《道德经》的研究,中西学界高论迭出,赞语不绝。笔者在此仅从文学角度评判《道德经》,以认定:它也属于优秀作家的上乘之作。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细致观察和深切体验,是一切优秀作家必备的条件。“万物并作,吾以观复”的老子,显然具备这个条件。老子写书的本意是为了论道、明道。但又认为:道存在于夭地人间万千事物之中。因此,《道德经》的理论紧密地联系着客观世界的万事万物。老子的论道之…  相似文献   

19.
《道德经》是中国典籍中的一朵奇葩,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分析了90篇《道德经》英译研究的相关成果,对《道德经》英译研究的现状,包括译本的分析与对比、译者视角、关键字词和风格的探索、《道德经》在英语世界的传播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评价、总结,并指出研究存在的不足,进而为以后的深入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道德经》与《论语》作为我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两部元典,是一种充满了心理学意义的文化,蕴涵着丰富的身心和谐思想,集中体现为贵身重生的终极关怀、自知知人的通透智慧、和谐完整的人格特征、鄙薄功利的价值追求、进退自如的处世哲学等宝贵思想,对于促进个体和谐发展和社会稳定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