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诗人拉金看来,日常生活美丽可爱.单调、重复的日常生活隐含着深刻的内容,压迫与解放的品质混同代表日常生活的多重面空格.人的幸福和希望不可能诉诸日常生活之外而在其中.人只有在日常生活中,才能以完整的形态和方式体现出来.拉金诗歌中的城市日常生活题材、“非英雄”塑造、日常用语等是其日常生活诗学的重要元素.虽然拉金对日常生活中的顽固习惯性、保守性、重复性的刻画又遭到了一些评论家的强烈抨击,但并不影响拉金对日常生活艺术的总体描绘.从总体上来看,拉金构建日常生活诗学是其“诗学自救”的一种策略.拉金强调对日常生活的“现实”的关注,开掘与传统的勾连;对“非英雄”人群的塑造和日常散文式用语的采用,使得他的诗歌得以容身于20世纪中叶的世界文化和权力秩序中,构建了英国诗歌的主体.  相似文献   

2.
菲利浦·拉金(Philip Larkin1922—1985,下文简称拉金)是英国当代著名的诗人、小说家,同时也是出色的爵士乐评论家。拉金对传统爵士乐的酷爱是谱写其诗歌的重要音符,爵士乐独特的音乐风格、文化特质和演奏技巧时而隐现在拉金典雅的诗歌中。拉金所倡导的清新、朴实的“运动派”的诗风也是一股传统爵士乐章,表达出他对传统的恢复和保护。  相似文献   

3.
菲利浦·拉金(Philip Larkin)的许多动物诗篇描绘了日常生活中的兔子、小牛和燕子等动物.它们没有高大、威猛动物的强悍和荣耀,只是默默地、诚实地面对自己的生活.这些动物界的"小字辈"就是人类"小人物"的写照,是诗人心目中的"非英雄"."非英雄"思想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新时期"主张建立一个普通人的人学整体观的文学写照,也是拉金诗学的重要诗歌基石.拉金诗作中的非英雄化人物是社会上大多数有工作的、对社会负责任、诚实面对现实的 "小人物".拉金的"非英雄"思想体现了平凡中的、常态下的崇高和神圣,承继了哈代以来的"小美"传统,冲击了人们旧有的审美观,表现了文学对人的生命价值的关怀,从而给人以新的震撼和启示.  相似文献   

4.
菲利浦.拉金(Philip Larkin 1922-1985,下文简称拉金)是英国当代著名的诗人、小说家,同时也是出色的爵士乐评论家。拉金对传统爵士乐的酷爱是谱写其诗歌的重要音符,爵士乐独特的音乐风格、文化特质和演奏技巧时而隐现在拉金典雅的诗歌中。拉金所倡导的清新、朴实的“运动派”的诗风也是一股传统爵士乐章,表达出他对传统的恢复和保护。  相似文献   

5.
杰弗雷·乔叟(Geofrey chaucer 1340?—1400)是一位对英国文学作出了特殊贡献的杰出作家。在英国文学史上,他是莎士比亚以前最伟大的诗人,是第一位赢得世界声誉的英国作家。在他以前的英国文学,其主要成就在于英雄史诗(heroic epic),而当时的英雄史诗基本上是一种口头文学,由于作者的名字在口头流传中已失传,现存英雄史诗已成为伕名作品。其中除了那首反映日耳曼民族生活的“贝沃尔夫”(Beowulf)是完整的以外,其余仅是少数残篇。因此有人主张,真正的英国文学史应当从乔叟算起。乔叟是在诗歌创作中第一个成功地应用“英雄双韻偶句诗体”(heroic coup(?)et)和“皇韻诗体”(rhyme royal)的诗人,他使这两种诗体  相似文献   

6.
菲利普·拉金与后现代主义有诸多会通之处。拉金诗歌中对深度模式和意义的消解及消解之后诗歌所呈现的平面化、零散化和非逻辑化与后现代主义消除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努力殊途同归;拉金对多元的内在追求使他的诗歌中的语言游戏与试验又具有鲜明的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通过后现代主义来理解拉金或通过拉金来思考后现代主义,我们不但可以丰富对拉金创作思想和其诗作在当代价值的认识,而且也可以深化对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反思。  相似文献   

7.
杰弗雷·乔叟(Geofrey chaucer 1340?—1400)是一位对英国文学作出了特殊贡献的杰出作家。在英国文学史上,他是莎士比亚以前最伟大的诗人,是第一位赢得世界声誉的英国作家。在他以前的英国文学,其主要成就在于英雄史诗(heroic epic),而当时的英雄史诗基本上是一种口头文学,由于作者的名字在口头流传中已失传,现存英雄史诗已成为佚名作品。其中除了那首反映日  相似文献   

8.
陈景润是中国“科学英雄”形象的代表性符号,其建构体系是中国“科学英雄”形象建构理论的典型范式。本文从历史学视角出发,探讨陈景润“科学英雄”形象建构的起源;从核心要素、特殊要素与宏观体系三个层面阐释该形象建构体系的建构要素;从艺术创作的视角总结“科学英雄”形象建构理念指导下文学艺术、美术、舞台艺术与影视艺术中各类作品的表现形式;从社会学与受众理论出发,对当前中国“科学英雄”形象建构理念的革新进行阐释。陈景润的“科学英雄”形象建构在当前已经到了一个重新申明建构理念并完善和确立建构路径的最佳时机,如何继承和发扬“科学英雄”建构理念,将是学界要面临的一项系统性课题。  相似文献   

9.
民族认同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身份认同,是民族成员对民族独特的价值观念、神话原型、象征体系和文化风俗的复制和诠释。文学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文学样态、创作范式叙述和建构着不同时期的民族认同,英国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叙述、复制和彰显了民族认同的时代特征。早期的英国文学叙述的盎格鲁-撒克逊文学、文艺复兴以及17世纪文学准确地表征了民族认同中不断演变的英格兰性;18世纪以降的英格兰文学、苏格兰文学和爱尔兰文学的多样性准确建构出民族认同的不列颠性;20世纪少数族裔文学的兴起拓展了英国文坛的全球化文学叙事样态,同时建构出英国文学民族认同的世界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新生代诗人的诗歌一定程度上接受了朦胧诗的滋养,但更多的是反叛和背离,并进行反动性书写.“新生代”对“新诗潮”的反动性书写实际上标示了他们张扬个性、关注人的本质的一面.“新生代”诗歌在诗向个人回归的进程中有它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另一方面,诗歌过于关注琐细的日常生活,导致了诗歌高远阔大意境的缺失,而诗歌回归日常生活本身也给诗歌染上了些许卑微的色彩.  相似文献   

11.
底层写作与“打工诗歌”专题笔谈——底层为何写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清华认为,底层写作所应该引发的,是诗人的精神良知与责任感,是对社会正义的关注,对公共领域中道德价值的维护,由此可以给萎靡的“个人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写作以一点改变,对社会的道义状况也是一种促进;赵金钟认为,“打工诗歌”直面人生现场和第一体验,是对概念化、公式化写作的撞击,其拙重质朴的意象直接叩响读者的心扉;何轩认为,“打工诗歌”记录着社会转型期间底层民众独特的生活经验和生命体验,并且以文学痛感的方式触及了中国社会底层的一系列问题及其背后折射的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传达了社会底层与中层、上层之间不和谐的关系;张德明认为,“打工诗歌”借助工业话语、乡土话语、动物话语、心灵话语等谱系营构出一个独特的诗意空间,形象地再现了打工者的生活苦痛、现实挣扎与心灵窘境,有着令人信服的历史真实感和撼动人心、引人深思的艺术感染力;龚奎林认为,打工诗人在物质痛苦、身心煎熬甚或穷困潦倒的状态下以自己的笔和诗建构起人在旅途的精神家园和独居异域的文化故乡,其抵抗资本异化的救赎意义不言自明。  相似文献   

12.
从当代生命伦理学的角度去观照拜伦的生命伦理思想,其核心内涵是重生向死。这种生命伦理思想对其诗歌的艺术风貌直接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表现在诗歌的意境风貌上的大气磅礴、恣意纵横,在诗歌形象塑造上的“拜伦式英雄”,在诗歌语言上的直观性、口语性、张力性与动感性。  相似文献   

13.
艾·琼斯是坚定的宪章派领袖、英国早期无产阶级杰出诗人。他不仅积极投身宪章运动,而且为国际工人的解放事业奋斗了一生。在英国文学史上,他与林顿等人一起,使无产阶级文学成为19世纪40年代英国文学的重要一章。琼斯认为:诗歌是人民斗争的武器和时代精神的反映,主张“诗人到人民中去,为人民而创作”。他的诗学主张及其革命实践决定了他的诗歌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倾向性、强烈的战斗性和终篇闪烁着的乐观主义精神,以及结构严谨、诗情豪放、用词浅近、音节明快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近二三十年的英国诗歌被描述为“后现代主义和现实主义之间的冲突”之中,但是,这种描述在解释本土现实主义的表达方式与外来的后现代主义的活力时不免存在简单化的危险。后现代主义与本土的成规并非相互抵触。而是相得益彰,充满了活力和想象力,具有了关注社会现实和民族身份以及在形式上进行后现代实验的特点。妇女诗歌和黑人诗歌也为英国诗歌的繁荣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5.
阿诺德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文人”及文化精英主义者,其《多佛海滩》为代表的传世佳作,通过诗歌即“人生批评”的理论奠定了英国文学批评的基础,而且更是葛兰西意义上的“有机知识分子”,毕生致力于改造由心胸狭隘、不具亲和力、不具吸引力的中产阶级所代表的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社会。换言之,传播与丰富“世界上的最佳思想与言论”的,并非是作为传统文人的阿诺德,而是作为有机知识分子的阿诺德。  相似文献   

16.
诗歌面临着贪乏的现实生活语境。随着大众化、消费化时代的来临,出现了日常生活的审美化,诗歌的时代氛围由此改变了。关注现代诗歌中出现的新感性,在通向诗歌的途中,死亡成为诗人重新发现了自己的可能途径,是诗人发现了“生命另有它的意义”的还乡。这种探讨对诗歌意义的追寻和诗人自身的重新发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湖畔派”爱情诗曾经引起过激烈的论战。受特定历史文化语境的限制,当时的诗歌阐释者主要看到了其与西方诗歌的密切联系,而忽略了其与古典诗歌传统之间的渊源关系。另外,更多关注诗歌的“道德”价值和对古典诗歌传统的叛逆,这也是“五四”先驱者爱情诗阐释的显著特色。  相似文献   

18.
哈贝马斯在对英、法、德三国的"公共领域"历史演进进行梳理的过程中,创建性的提出了介于"代表型公共领域"与"资产阶级公共领域"之间过渡时期的"文学公共领域"概念。笔者基于对英国文学公共领域的国别考察,提出了英国文学公共领域的"历史性锚定、文化上独特与文学上互相建构"特点。其中具备了"公共性"的英国文学家与文学公共领域的互相建构关系对英国政治公共领域的形成发挥了决定性作用。18世纪初,在英国政治家柏林布鲁克的倡导下,以斯威夫特及盖伊等人为代表的"柏林布鲁克"文人圈通过他们的文学创作推动了英国文学公共领域向资产阶级政治公共领域的迅速转型。  相似文献   

19.
论莎士比亚及其人文主义思想──纪念莎士比亚诞生430周年朱达,朱文振一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作家;在他以前,被称为“英国诗歌之父”的乔叟(1340?-1400)也难以与他平起平坐;在他以后,迄今为止,在英国作家中也还没有哪一位作家的成就能...  相似文献   

20.
江弱水在《外国文学评论》上发表的《伪奥登风与非中国性:重估穆旦》指出穆旦诗歌是对奥登诗歌的移译,而非中国性这一特征造成了穆旦诗歌的失败。而文本从选择奥登的原因、伪奥登风的消解、穆旦诗歌中的“非中国性”追问、传统与现代的反思等四个方面探讨和重新考察穆旦诗歌与奥登的关联,进而认为穆旦诗歌的特质与奥登并非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