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差异”就是矛盾的思想,不是毛泽东首先提出的。但是,毛泽东对这一思想的表述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根据毛泽东的论述,把“差异”分为两类:一是抽象的、幻想的、非现实的“差异”;一是具体的、现实的,即有条件的“差异”。后者是同一中的“差异”,是对立双方相互制约、相互依存中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是矛盾。文章还认为,“差异”就是矛盾与“斗争的哲学”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说,“斗争的哲学”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哲学,同时也是全人类的哲学。  相似文献   

2.
“实践”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成为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倡导的“改变世界”的哲学的重要概念保证。因此,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概念的正确理解与准确掌握,在毛泽东哲学思想纳入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进程中是极为重要的,是其基本的认识论保证与重要环节。但是,通过分析毛泽东的实践思想则可以看到,“实践”概念在毛泽东那里并不是一开始就已确立,而是经历了由“运动”“调查研究”与“社会实践”的历史沿革,通过澄清这一点并理清其中的逻辑关系,可以进一步认清毛泽东实践思想是如何发展成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从而最终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融为一体,发展成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实践哲学第一次确立了哲学理论的实践本质,开始了哲学从抽象本体论思辩向现实实践分析的转向。马克思是在实践观与哲学观的双重更新中实现这种转向的。马克思的实践观深刻地体现了自然、人与社会的实践现实性和相互构成性,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摒弃了关于实践根本问题的抽象思辩。但是,实践哲学本身是一个现实的社会历史性的实践运动和过程,马克思并没有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地驳倒本体论哲学,而且,由于历史环境与历史语境的限制,在他的实践哲学中仍然隐含着一定的本体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哲学的立足点是什么?“逻各斯”与“玄学”都不能回答这样的问题。从理论的反思回到现实的具体或反之则是哲学思考的出发点。如何确立这一出发点,又成为不同哲学阵营的分野线。马克思主义哲学从现实的具体到理论的抽象或以理论抽象指导现实的具体,超越了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哲学突破以往的批判理论,在“实践”的社会空间与历史时间中考察人与思维、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实现了批判性思维的范式转换。这一范式转换标志着哲学批判性思维及其问题意识的全面转向,完成了哲学聚焦的对象从“精神世界”到“物质与精神世界统一”的场域转换,实现了哲学关注的主体从“片面、个别或抽象的人”到“普遍具体实践的人”的现实复归。马克思哲学批判性思维是人类批判理论演进的逻辑必然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其内含的“客观实践性”“问题链的生长性”以及“价值关怀性”的精神特质,是进一步推动时代理论创新和社会历史进步的深切力量。  相似文献   

6.
在毛泽东首创的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中,关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生产力之间"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论述,为改革的实践提供了一种可能;而"基本适应"论的估计则导致我们未能适时进行改革。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是对毛泽东有关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其核心是"基本不适应"论;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具体体制的区别和联系的论述,既找到了"不适应"的症结所在,又对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作了充分论证,从而使改革的实践由可能变为现实,因而是我们改革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7.
研究毛泽东的辩证法常常碰到这样一个问题:从毛泽东一生的伟大实践和宏富著述中,人们不难看出“矛盾”是个很关键的东西,它蕴藏着毛泽东哲学的秘密,“从中可以引出如‘阶级斗争’、‘社会革命’或‘文化革命’等其他一切术语的含义来。”但是,当你翻遍现有的文字材料,又会发现毛泽东只是频繁地运用矛盾这个概念,说什么什么是矛盾以及矛盾如何如何,却不曾告诉人们“矛盾”本身究竟是什么,至于矛盾的哲学规定更是无法找到。这就使毛泽东的“矛盾”显得既平凡又不易捉摸,很为研究者们苦恼。怎样解决这个问题?一个可能的途径是借助语义和语用分析,从毛泽东对“矛盾”一词的各种不同用法中析出几种最主要的含义作为基本范型,然后把这些范型放回到他的全部理论和实践活动中去理解,通过它们的区别、联系和转化,发现他的整个体系的构造特征,在了解体系的秘密时把握“矛盾”的实质。  相似文献   

8.
唯物史观理论体系逻辑起点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逻辑起点问题是重构唯物史观理论体系的首要问题。二十多年来,我国哲学界关于唯物史观理论体系逻辑起点的争论是很有意义的。在这场评论中,主要的观点有:以自然人,以“现实的人”,以物质生产活动或劳动,以实践,以社会存在、社会物质条件,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以社会基本矛盾,以“现实的人”和劳动二位一体,以现实的人、人的需要(包括种的繁殖需要)、劳动三位一体和以需要与物质利益为逻辑起点。马克思主义重点建设工程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应该吸收这场学术争鸣的积极成果,以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的重构工作。  相似文献   

9.
从哲学-语言学看巴赫金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赫金划分“个人主义的主观主义”和“抽象的客观主义”两种哲学-语言学研究倾向的哲学基础,以存在论来理解现实的历史的人。巴赫金在个人之我与他人彼此独立又相互共存的历史语境中考察人的存在状态,由此揭示出“对话的语言使人成为人”,这与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现实的人、社会和语言相互关系的思想有许多相通之处。尽管马克思主义对马赫金的影响不是基础性的,但巴赫金对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哲学关系的研究,无论有意无意、主动或被动,在今天看来,都是提出了一相非常有前瞻性的超语言学论题,它对语言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哲学思想直接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这是毫无疑问的。不论就其基本内容和体系,还是就其基本原理和基本范畴来说,都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一脉相承的。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论,以矛盾规律为核心的辩证法,以社会基本矛盾,两类矛盾和群众路线为主要内容的历史唯物论,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继续和发展。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产生又不可能完全脱离中国特定的思想文化传统,因此,批判地继承中国哲学遗产是毛泽东哲学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必要理论前提。一般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一个国家的传播和发展总是不能脱离一个国家哲学传统的。一个国家的哲…  相似文献   

11.
要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本体论问题上的基本态度和观点,首先应放弃直接构建体系的做法,而花力气提出和探讨比本体论问题更高一层次的、与理解活动有关的元问题。西文中的本体论不同于通常所说的本原学说、实体学说和本体学说,是一种非常独特的形而上学,因此不能作望文生义的理解,而应基于对客观存在的本体论研究活动的扎实考察来抽象。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有对传统本体论问题的回答,又有对它的超越,如肯定了实践的本体论地位,但不能将其概括为实践本体论。  相似文献   

12.
和于光远前辈的相识相交,颇不同于与通常人结识的过程。1995年1月,我的《知情者说——与历史关键人物的对话》之一出版了,其中有一段内容为中共中央主席办公室政治秘书、毛泽东的英语“老师”林克,回忆毛泽东关注基本粒子研究的情形,叙述了毛泽东邀请于光远、周培源到家中漫谈一事。在那次交谈中,于光远曾就“哲学书上通常是以个人做为认识主体,而在人类社会中,认识的主体往往是集体。这个问题,究竟怎样看好?”向毛泽东请教。但不知是毛泽东在闲谈时没说清楚,还是林克记差了,在追忆时林克将那句问话说成是出自另外一个人之口。…  相似文献   

13.
哲学正象任何科学都有其基本问题一样,也有自己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由恩格斯首先提出并由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所极力强调和深刻论述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即精神和物质是人类关于宇宙认识的普天之下两个最高的极度抽象的概念,因而正是把二者的关系问题确定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才使“哲学”获得了自己的性质而成为哲学。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检验各种哲学派别的试金石,是理解哲学发展史的基本线索。然而,现在这一不成问题的问题居然又受到了挑战——似乎是列宁当年(91年前)批判过的现象又重新出现。有人认为,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已经过时”,再讲哲学的党性原则,讲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已“失去意义”,“有必要打破这个僵化的模式”等等。这一问题决非枝节之论,而是关系到哲学命运的大问题,是哲学上的大是大非,不可不分辨清楚。笔者认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作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并未过时,它永远不会陈腐,哲学如果否认了这一基本问题,就等于哲学的自杀,那将后患无穷。近20年来社会现实中渗透于气功阐释中唯心主义思潮、“灵魂不死说”的流传以及各种封建迷信活动、宗教世界观扩大的趋势,特别是邪教“法轮功”的  相似文献   

14.
1907年,列宁在《<约·菲·贝克尔等致弗·阿·左尔格等书信集>俄译本序言》中明确使用了“马克思的历史方法”(《列宁选集》第1卷,第696页)这一概念;毛泽东也申明:“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499页。以下引文出自该书只注页码),并在他的创造性的理论和实践活动中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历史方法。(一) 所谓历史方法,既不同于世界观意义上的对社会历史作出最高概括的历史哲学,又不同于进行历史研究的史学方法,而是一种哲学方法论。我们试概括毛泽东的历史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5.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哲学形成过程中的一篇重要的哲学文献。它包含了马克思的"新世界观萌芽",但其思想并未完全成熟,其主要表现是:文献虽然弘扬了实践观点,但这里的实践概念还仅仅是一个包含了主体能动性的抽象的实践概念,而成熟的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概念则是一个现实的实践概念,即社会历史的概念。由于《提纲》还没有提出新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历史的解释原则、历史的思维逻辑和历史的评价尺度,因而在关于社会和人的理解上,《提纲》也未能实现从抽象的人和抽象的社会向现实的人和现实的社会的转变。因此,我们在对马克思哲学的研究中不能完全以此文献为标准,特别是不能用《提纲》的观点去消解和贬低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形成的成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16.
自西化运动开始的一百余年来,中国哲学的研究活动基本上是为中国哲学寻找合法性根据的过程。对中国哲学的研究方法,除少数一两种属于传统中国哲学的方法以外,绝大部分方法的思想基础是西方的观念体系。这种以西方哲学的立场、流派、思维或方法对传统中国哲学进行解析和批判,实质上是以西方哲学框架体系剪裁和定性中国思想从而给中国哲学观点贴西方哲学标签的行为。这种行为对中国哲学的原生状态视而不见,传统中国哲学的生存性价值和超时空意义遭到了否定,因而中国哲学获得的“合法性”是被判定了“死亡”的“合法性”。一种哲学的“合法性”不在于它是否符合了某种外来的规范或标准,而在于它自身是否在现实社会还具有创生新思想的能力。中国哲学的合法性只能从中国哲学自身在现代社会的创生能力中得到证明,这应当是确认中国哲学是否具有“合法性”的根本标准。创生能力的根本标志就是新的中国哲学诞生———一种既不同于传统中国哲学也不同于西方哲学的哲学;是对两者超越的哲学;是能够与两者对话的哲学。一方面它必然表征的是现代中国人的独特思维方式、独特的语言,另一方面它又提供了值得全人类思考的东西,是属于全世界的。具体标志则应当是出现了可以与《论语》、《老子》、《庄子》等相媲美的哲学著?  相似文献   

17.
哲学史上有两类哲学和两种哲学家。邓小平哲学属于“应用哲学” ,邓小平是“照辩证法办事”的楷模 ,谌称应用哲学家、实践哲学家。邓小平哲学与毛泽东哲学是同属毛泽东哲学思想体系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贡献 :一方面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某些理论观点 ;更重要、更新颖的是在应用哲学方面创建了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发展哲学”。  相似文献   

18.
关于社会哲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哲学奎历史哲学是两个不同的哲学维度:历史哲学的未及研究人类历史的客观的、辩证的本性及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社会哲学的维度则是从具体社会形态的社会结构切入研究人们的现实社会生活过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历史哲学和社会哲学这两个维度的关系,实际上屯就是唯物史观和现实历史的关系.社会哲学不同于实证的社会科学,社会哲学是从社会和人的相至关照中研究社会结构.社会哲学应着重研究社会转型,而我国目前正处在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所推动的社会转型时期,因此,工持建构一个既体现时代精神、又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哲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9.
有一种流行说法:“现在是经济繁荣,哲学贫困。”“哲学是时代智慧的结晶”与“哲学无用”两种观点在现实生活中尖锐对立。这种对立促使人们对哲学的社会功能和哲学的改革进行反思。 哲学的社会功能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生命力的根基在社会实践,它产生于社会实践,又服务于社会实践。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哲学,反过来,它们的成果又促进着哲学的发展。实践表明:马克思  相似文献   

20.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非历史性的自在存在和自在联系当然"存在",但并不是感性实践活动中的、现实的存在。不同于抽象主义、还原主义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历史唯物主义对于存在世界的理解普遍地贯穿着以实践为基础的历史意识,由此克服了传统哲学在本体论、辩证法和认识论领域遭遇的一系列困境,可以称之为实践贯穿的历史内在论。历史唯物主义由此超越了抽象形而上学的问题框架,走向对社会历史具体的存在论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