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基于国家发展的现实基础与生态文明的实际需要,以马克思、恩格斯的“人化自然”为渊源,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在顶层设计上,从对策分析、制度建设等方面,体现出取向上的现实性、生成上的实然性、实践上的创新性的逻辑理路。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蕴含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本质要义,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生态治理场域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可追溯自中华文明和马克思主义的人与自然观,历经“建党—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新时代”百年积淀,其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传承与发展,很好地实现了党和国家大政方针与习近平“正定—福建—浙沪”地方实践的协同“共振”,在“问题+目标”导向和“制度+规划”路径下,实现了在生态文明思想、理论、制度与实践上自觉性、能动性和有效性的有机统一,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矛盾、历史使命、基本路线和政策方针而变,不变的是人民性宗旨和初心。  相似文献   

3.
4.
5.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秉承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品格,并结合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情况和新的时代特征,构建了科学合理的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逻辑.具体表现为:坚持问题导向,利用倒逼机制,将"治标"和"治本"结合起来;重视顶层设计,制定科学的前瞻性规划,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严守"红线"、完善评价、奖惩...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现实逻辑的有机统一.其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及古今中外经济思想在中国的深化发展是该思想形成的理论根基,体现了深厚的理论逻辑;习近平40多年丰富的基层磨练和地方从政经验及领航中国后的伟大经济实践,体现了丰富的实践逻辑;应对国内外严峻形势的发展诉求是该思想形成的现...  相似文献   

7.
8.
9.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系统全面、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科学体系,其形成有内在的理论逻辑,主要体现在:一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全面坚持与发展;二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理论创新品格的系统传承与弘扬;三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突破与飞跃。准确把握这一科学体系形成的理论逻辑,对于我们进一步坚定理论自信、增强理论自觉、推进理论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步入了快车道,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探究成就背后蕴藏的理论与实践逻辑,对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新进步、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在回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困境的基础上,以困境与破局、理论与实践双重逻辑分析为主线,阐释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正确引领和科学指导,构筑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破局的理论逻辑。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在实践中实现了制度破局、问题破局、治理破局和监管破局,形成了环环相扣的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破局的实践逻辑,造就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突飞猛进的破局之势。  相似文献   

11.
胡剑 《延边大学学报》2024,(1):5-12+142
习近平文化思想有着植根于文化发展历史的逻辑,它是对中华民族文脉传统的赓续与发展,是对我国历史文化逻辑的顺承与展开,是对古今中外文化进程的认识与思考。习近平文化思想有着严密而完整的理论逻辑,其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结构学说、意识形态理论与文明互鉴学说并赋予其新时代的理论蕴涵。习近平文化思想立足新时代的文化发展实践,必将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开辟中、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中及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建中开辟出崭新的实践理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是三位一体的整体,统合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大局。明晰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历史、理论、实践逻辑将有助于在新时代更好地进行文化建设与文明创建。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仍是关系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实现互利共赢的重要课题。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形成了意蕴丰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人类发展演进史上崇拜敬畏自然、征服统治自然、尊重顺应自然的三个不同阶段展现了其认识逻辑;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以及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统一展现了其理论逻辑;历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演进的现实路径展现了其实践逻辑;这三者紧密结合,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生成逻辑。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现实逻辑与实践逻辑组成的辩证统一的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丰富与创新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态文明实践是其历史逻辑的主要体现;吸收与融合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和中华传统生态文化是其理论逻辑的主要意涵;践行与完善生态环境治理的中国方案是其现实逻辑的主要特征;审视与引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局面是其实践逻辑的主要指向。只有充分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在逻辑,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这一思想的理论意义与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我国在生态文明领域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加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发展历程及演进逻辑的研究,对于我们深刻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发展的历史性和必然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1969年到2018年,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经历了近50年的发展历程.按照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发展的历史性和阶段性特点,大体可以将其分为孕育阶段、发展阶段、升华阶段以及最终确立四个阶段.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发展历程蕴含着深刻的演进逻辑:问题导向是外在推力,高度的责任感是内在动力,递进发展是演进的基本路径.在外在的人与自然矛盾推力和内在的勇于担当精神动力共同作用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经历了一个递进发展过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规律和事物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内容具体,逻辑架构严密,有明确的逻辑支撑与理论起点,其逻辑起点是对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思想精髓的汲取、对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扬弃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逻辑框架主要概括为六方面,这六方面不仅是对其逻辑起点的扬弃,更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美丽中国的...  相似文献   

16.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确立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它深刻揭示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是新时代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导航仪、红绿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强调"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助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出"中国是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为世界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7.
18.
社会主义在其5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由理论到实践、理论与实践并行发展的进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发展的结果,它们之间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及一致性。梳理这种联系及一致性,既揭示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也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及其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章,是新时代我国文化领域的重大理论创新。习近平文化思想明确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首要政治任务,提出了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等新的文化使命,厘清了文化发展要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的基本原则,作出了要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时代要求,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对于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文本基于理论、历史和实践三重逻辑分析框架,诠释了这一思想的深刻内涵,提炼了这一思想蕴含的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思想武器、人民中心;源于实践、开放包容的基本特征,凸显了领航掌舵,彰显了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取得的历史性...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是对工业文明反思并在重新审视人类与自然关系脉络基础上所建构的新型文明形态.先天自然资源不足、环境承载能力有限等问题束缚着我国调结构、促改革的发展步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我国环境问题,审时度势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观点、新思想,在实践中不断凝聚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内核,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主动改造自然界、人与自然应和谐共处;以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为源脉,继承了古人敬畏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重视均衡、改造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以西方优秀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为借鉴,合理借鉴了"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共同体建设"等理念,既是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