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哲学史上,哲学家对知识三元定义结构基本上是持肯定态度的。但是葛梯尔却构造了两个反例对此进行反驳。葛梯尔反例的构造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有很多反对葛梯尔反例的观点。葛梯尔反例是人为精心设计的,它不具有普遍性,同时最为重要的是葛梯尔反例在构造过程中存在很大技术等方面的缺陷,本文主要对此进行详细的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2.
自葛梯尔反例发表以来,学者们对之进行了诸多的批判。但仔细研究就会发现,持异议者对葛梯尔反例主要批判的焦点实际上是一致的,即质疑葛梯尔反例中史密斯对其信念确证的合法性。然而,这其实正是葛梯尔构造的复杂反例的用意所在,即质问知识三元定义拥护者:如果知识就是确证的真信念,那么确证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怎样才算是真正的确证?  相似文献   

3.
葛梯尔反例意义的诘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常认为 ,葛梯尔反例向传统知识的三元定义提出了挑战 ,并从根本上改变了当代知识论的特征。然而 ,由于 :1 .葛梯尔反例的意义是有限的 ,因为JTB定义不是全部知识的定义 ,也不是知识的重要定义 ,此外 ,葛梯尔反例也没有普遍的意义。 2 .葛梯尔反例产生的根源在于一个武断、二个混淆、三个错误的假设以及对JTB定义错误的理解。因此 ,对葛梯尔反例意义的高度评价 ,是言过其实的夸大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谬误推理”与“二律背反”本质的阐释,尝试性地解决知识论中葛梯尔问题带来的挑战。简要地介绍了“葛梯尔反例”的背景以及一些相应的理论,分析了康德解决“谬误推理”和“二律背反”的原理、方法,通过对“葛梯尔反例”的再分析,得到其问题的实质在于认识论与形而上学的混淆,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5.
葛梯尔问题是如何解决知识论上存在的悖论的问题,并非仅仅是寻找第四条件的问题;葛梯尔问题的实质在于可错论的合理证明与运气的结合,而非仅仅是推理的前提有误,更非语词的误用。可错论的合理证明始终会为信念之碰巧为真保留一定的可能性,运气使这种可能性成为现实;可错论的合理证明原则不可废,否则,怀疑论将不可避免,因此,消除运气的影响就成了解决葛梯尔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7.
反问题及反例推动了数学历史的发展,它代表的是一种创新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恰当的应用反问题及反例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数学概念及定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思维的灵活性、缜密性和批判性,进而发展创新思维,获得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政治经济学热衷研究的许多问题是假问题,不是真问题。真问题是针对客观存在的经济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提出问题,而且,对问题的理论关注具有广泛的社会福利含义。假问题是对尚不存在、而研究者希望出现的现象进行研究,或是在对现行的政策和制度的辩护中提出问题。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社会主义经济核算、国企改革等是真问题。先进的生产关系和落后的生产力的矛盾、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社会主义经济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等是假问题。繁荣政治经济学的现实途径是更多地研究真问题。  相似文献   

9.
弗雷格认为逻辑是一门科学。逻辑原理不是模式的,而是被充分解释的真正真理。这标志着弗雷格的逻辑概念与当代流行的概念有重大的差异,也与他最重要的先驱康德和最重要的继承者维特根斯坦的概念有重大的不同。二者均不认为逻辑构成一门知识体系。逻辑只是辅助于科学而不是科学本身。维特根斯坦认为逻辑的"真"是空洞的,康德则认为逻辑只是一种形式的限制,符合逻辑只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要条件。弗雷格还认为逻辑形式化处理的目的并不是满足一种元逻辑研究的需要,而在20世纪这被看作是逻辑形式化的主要的目之一。弗雷格认为形式化的目的在于推理的严格性,"概念文字"是一个工具而不是逻辑研究的对象。逻辑是普遍的,任何论题,任何话语都归属于逻辑以及它所提供的思想的普遍框架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0.
问题式教学是现代教学理论的重要内容,它强调教学活动的每一过程都紧密围绕着问题进行,通过问题的牵引,使学生由对知识的困惑到解惑,进而产生新的探究欲,最终实现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的飞跃。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柏拉图真哲人与真智者的二元对待进行德勒兹式阐释.柏拉图以真理为根基评判对真理知识的种种宣称.真哲人居于宣称者等级的顶端而智者被示为作伪.真哲人以绝对真理为知识模型,由于对真理的分有度最高,其知识为绝对真理的优秀摹本;而智者仅为他的模型真哲人的仿像,其对相对真理知识的宣称因此被指斥为没有根基,为仿像.德勒兹则恢复智者差异的权利,赋予仿像永久、切近、临在的在场地位.柏拉图式二元对待也就此被揭示为德勒兹式仿像.  相似文献   

12.
关于被告人认罪认罚后辩护人能否进行无罪辩护问题,存在诸多理论探讨。基于判决书的实证研究发现,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推行过程中,确实存在被告人认罪认罚后辩护人仍进行无罪辩护的矛盾现象,但从结果来看,这种利益兼得的辩护方式效果欠佳。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源自辩方基于经济人理性作出的选择,以及辩护人基于独立辩护权的勤勉履职和表演心态等主观因素,同时也与对抗性司法传统理念根深蒂固、协商型司法程序机制尚不完善等客观制度因素相关联。其实质是我国对抗性司法迈向协商型司法的过渡性产物,应在容忍其存在的前提下进行规制。未来的完善路径需要以整体主义视角重构独立辩护权,构建认罪认罚真实性的实质审查模式,强化庭前会议的前端分流作用,并进一步完善协商型司法中辩护人的程序权利保障。  相似文献   

13.
问题式学习是一种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模式,是目前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模式是以问题为出发点,与传统教学相比具有不同的特点和操作流程。它以杜威的教育哲学、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建构主义理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为理论支撑。同时,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引发了新型的师生角色和关系。  相似文献   

14.
大学英语问题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构想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现有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弊端 ,阐述了改革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旧模式的必要性 ,提出了构建大学英语四步问题式课堂教学新模式的构想与理念 ,并进行了实践。四步法课堂教学模式为 :1、以提问方式教学语言点 ,掌握课文主要内容。 2、学生分组讨论问题。 3、展示与评价讨论成果。 4、根据问题自由发言。  相似文献   

15.
为挽救归纳推理,必须打破演绎崇拜怪圈,通过寻找归纳推理在逻辑学与经验科学中的最佳结合点并对其进行恰当定位。归纳规则通过其符合已被接受的归纳实践而得到确立,而归纳结论又通过其遵从有效的归纳规则而被接受,两方面都需要的唯一辩护存在于二者所取得的相对一致之中。  相似文献   

16.
职务犯罪缺席审判程序能够填补反腐追逃的制度性缺陷,呼应人民打虎追蝇、维护司法公正的现实需求,但也存在打破控辩平等、损害司法人权以及诉讼价值失衡的形式风险.被告人的缺席并不必然导致对其权利保障的克减,从实质真实的角度,可以通过强调检察机关的客观义务在辩方人权保障中的延伸来加固审判中控辩审正三角结构,并注重强化审前阶段检察机关的主导作用,从而对该程序的司法适用进行实质性的完善.  相似文献   

17.
简论问题与问题解决的实质--问题解决心理探索之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对心理学研究的问题与问题解决的涵义、特点、类型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以期初步揭示问题与问题解决的实质  相似文献   

18.
我国民事诉讼举证责任强调的是形式上的公平正义,在诉讼中就可能造成司法不公的现实,使当事人的权利不能最大化地实现。自由心证在中国实行的最大障碍是法官(审判人员)的素质普遍过低,但我国已基本具备了实现民事举证责任实质正义的客观条件与主观条件,在诉讼中实现法官的自由心证的可能性已经初步具备。  相似文献   

19.
精品课程建设中问题式教学的构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问题武教学是精品课程建设中一流教学方法的内容之一。这种教育方式,重视发挥学习者的能动性,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实现授人以鱼向授之以渔的转交。此外,教师自身的学术研究是开展问题式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将法治建设引入智慧时代,社会公众对于司法权的运行亦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几种异化现象在智慧时代更加凸显:大数据的过分应用会扩大司法权运行与人权保障的断裂;数据资源分配的不对等将加剧司法权的霸权主义;司法广场化对司法裁决的可接受性提出更多的质问。通过对商谈式刑事辩护的情境构建,可以加强司法人权的保障,避免"算法权力"的隐形侵害;重塑司法场域内的沟通与协作,避免数据依赖下的司法霸权;提高司法裁决的可接受性,彰显智慧时代的"共识性正义",从而满足智慧时代对于刑事司法审判的新诉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