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21世纪初期,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有效缓解了世界经济增长压力。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在亚太地区的经济地位进一步稳固,为进一步推动区域内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打开世界经济增长的新通道,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希望通过与沿线各国的深度合作,打造全新的发展格局,进一步激发世界经济发展潜力,实现多方共赢。本文从“一带一路”背景下国内外产业转移的研究入手,针对当前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国内外产业转移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3.
本研究基于制度距离理论,引入引力模型,构建由政府、政治、文化三个层面构成的指标体系,通过贸易总量和进出口模型分析,测算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潜力指数,并分析相互作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两国政治差异会扩大抑制双边贸易发展;政府制度差别有助于加强两国贸易往来,该正向作用随文化距离增大逐渐被削弱。“潜力巨大型”国家包括伊拉克、科威特和斯洛文尼亚等14个国家,“潜力开拓型”国家包括俄罗斯、波兰和以色列等21个国家,“潜力再造型”国家包括匈牙利、伊朗和阿曼等5个国家。中国与大多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存在贸易潜力发展空间,因此应关注“潜力巨大型”国家贸易需求,挖掘两国贸易合作动力。建议应针对国际贸易现状,提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治亲近度和文化认同感,实现双边贸易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中国与沿线国家通过经贸合作和金融合作取得一系列有益成果。本文对中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增长效应进行分析,首先针对沿线国家的贸易结构和彼此间的互补情况进行分析,其次采用1996-2014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品出口贸易数据为采样数据,并利用世界发展指标数据库,基于双重差分法,针对中国对沿线国家的贸易增长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和考察。研究表明:贸易增长机制主要通过对出口数量增长、异质性产品出口增长的影响,促进中国对沿线国家的贸易出口;同时中国对非邻国的出口促进效应大于对邻国的出口促进效应,对"一路"国家的出口促进效应大于对"一带"国家的出口促进效应。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和实证拓展,验证了"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促进了我国对沿线国家的贸易出口增长。  相似文献   

5.
通过2004—2017年的国际面板数据,运用带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算GML指数,用其衡量“一带一路”沿线31个国家的绿色发展水平,考察中国OFDI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发展之间的关系,检验“一带一路”国家是否成为中国的OFDI的“污染避难所”。结果表明:中国的OFDI显著促进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发展水平,通过工具变量处理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后结果仍然成立,验证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并非是中国的OFDI“污染避难所”;分样本估计结果发现,中国的OFDI对亚洲国家的绿色全要素增长效应大于欧洲国家;通过引入基础设施水平和能源利用水平两个变量,发现基础设施水平和能源利用水平在中国的OFDI改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发展水平中起着显著的中介效应,说明中国的OFDI可以改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水平和能源利用水平,促进其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6.
7.
采用G-L指数、BI指数、MIIT指数和VIIT指数,测算了2000-2018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状况,并实证分析了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与沿线国家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整体上较低,但双方半数类别农产品以产业内贸易为主;中国与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增量主要源自产业间贸易,产业内贸易的作用也在加强;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是中国与沿线国家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增量的主要源泉,其作用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明显增强;中国与沿线各地区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存在明显地区差异,与东南亚、南亚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以产业内贸易为主,与西亚及埃及、中亚及蒙古、中东欧及西欧则一直以产业间贸易为主;相对经济规模、贸易距离、产品差异度、市场对外开放度、外商投资、贸易不均衡、收入不平等、“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和自由贸易协定签署均显著影响中国与沿线国家农产品产业内贸易。  相似文献   

8.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区域成为我国投资和对外承包工程的重点区域。该区域因恐怖主义、宗教矛盾、民族主义、第三国干预以及国际犯罪等因素错综交织,使得在这一区域相关国家投资和承包工程项目的中国企业,尤其是建筑业企业面临着极大的风险。因此,加强对我国建筑企业在“一带一路” 沿线区域的政治风险及其管控措施的研究刻不容缓。本文以中国建筑企业为例,着重对中国建筑企业在“一带一路” 沿线基础设施投资面临的主要政治风险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风险管控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2003—2014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研究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签订双边自贸协定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存在显著的正向效用,"一带一路"沿线东道国的技术创新水平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而东道国与中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和经济距离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而对不同国家的分析表明,2003—2014年,中国通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获得的国外研发溢出效率排名前5位的国家分别为新加坡、巴基斯坦、越南、匈牙利和斯里兰卡.技术无效率函数的估计结果发现,东道国法律与腐败监管的严厉程度、东道国经济自由度在降低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逆向技术溢出无效程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必须高度重视东道国当地的文化环境,同时应加快向东南亚、南亚及中亚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最后,应制定政策鼓励国内研发实力强的企业对科技资源密集型的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对外直接投资.  相似文献   

10.
西藏自治区是我国一带一路战略面向南亚的重要连接点,对于西藏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带动作用非常大。西藏融入一带一路区位优势明显、资源丰富、文化特色鲜明,总体可以说条件得天独厚。西藏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能极大地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也是确保我国国家安全的重大举措。同时,从国家安全视角分析,西藏在融入一带一路过程中要注意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政治安全、文化安全和边防安全。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丝绸的故乡,而中国历史上的少数民族更是对丝绸之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丝绸之路的开通对我国与欧洲在政抬、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进入21世纪,在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主题的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实施“一带一路”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然而,在亚洲与欧洲历史上的漫长岁月中,这绵延了几千年的丝绸之路的开发与发展与我国少数民族的关系,却很少为人们所了解。本文通过对中国少数民族与丝绸之路的关系的发展历史、形成简述以及影响进行梳理研究的基础上,可以得出少数民族与丝绸之路之间产生了多元化,多方位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对古代的少数民族的影响上,而且还体现在对现在民族地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国核电走出去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然而,中国核电走出去既有内部的优势和劣势,也有外部的机会和威胁。以中国核电走出去为目标,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这四类影响因素入手,结合SWOT工具对中国核电走出去进行了全面和深入地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核电走出去的战略:共建“一带一路”,加大融资支持,积极推动核电全产业走出去;研究区情行情,防范投资风险,努力开拓新兴核电市场;抢抓战略机遇,提升出口能力,促进出口核电与当地民生项目的融合发展;促进出口核电与当地民生项目的融合发展;借鉴国际经验,整合国内资源,深化国际核电市场的多重合作。  相似文献   

13.
基于微观企业层面数据探讨塑料产业省域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空间演化,尝试刻画"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不同省域产业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下出现塑料产业出口空间从东部沿海向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域的T型产业扩散,出现相邻接"一带一路"次区域—省域的地理空间均衡分布特征;塑料产业比较优势空间分布的中部凹陷带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趋于消失,各省域比较优势空间分布渐趋平衡;在产业链不同环节中,聚乙烯比较优势分布向长江经济带沿线和与"一带一路"沿线国邻接省域的扩散与塑料制品向东部沿海及邻近长江经济带中下游省域的集中并存;塑料产业链不同环节的规模经济差异性明显,出现由小规模企业针对"一带一路"区域,较大规模企业面向发达国家等市场的市场竞争结果。  相似文献   

14.
澜湄合作是基于特殊的地缘优势、良好的合作基础应运而生的新型次区域合作机制,并与“一带一路”建设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澜湄合作是“一带一路” 建设的重要平台, “一带一路”也为澜湄合作提供了重要契机和广阔空间。积极推进澜湄合作,致力于构建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利益纽带,实现共同发展,对于推进“一带一路” 建设、践行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大力发展信息消费产业是扩大内需的长期战略方针,信息消费产业的发展已然成为国家和社会都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以"一带一路"枢纽省市为研究对象,分析信息消费水平差异及影响因素,并从居民可支配收入、信息设备拥有量、居民文化教育水平等方面具体分析各省市的信息消费变化情况。借助Stata软件和SPSS软件,构建"一带一路"枢纽省市信息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模型,探讨城镇和农村居民信息消费水平差异的影响因素,据此提出建议和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无论是地缘政治还是资源,伊朗在"一带一路"中都占据无可替代的地位。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国家,中国和伊朗合作具有多方面优势。尽管伊朗投资环境有望逐步改善,伊朗核问题没有完全解决,仍然面临外交压力和不确定性,从伊朗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总体局势分析,仍有不稳定因素将长期存在,中国对伊朗的投资风险与收益长期相伴。通过正视、评估中国与伊朗合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针对存在的风险,提出可能的应对之策,以期减少"一带一路"的投资风险。  相似文献   

17.
18.
中国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土耳其作为联结东西方的一个重要枢纽,两者之间的关系在丝绸之路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随着当今世界局势的变化,丝绸之路也以一种新的姿态大放异彩。土耳其更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 尤其是特殊的地理位置,让中国的学者和官员都把土耳其放在一个重要的合作伙伴的位置。加之土耳其是世界第17大经济体,各大文明和文化的融合之地,重振东西方的运输走廊又非等闲之举,这些都成为土耳其能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方面,将做出巨大贡献的潜在因素。土耳其媒体以及其他的包括民间组织对此的态度,也能清楚地说明土耳其在这“一带一路”中的角色,以及“一带一路”将在未来发挥怎样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土耳其媒体和社会对“一带一路”态度的研究,分析了“一带一路”在土耳其公众舆论中的地位、支持赞同率以及扩大其战略影响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