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美育人,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据不可动摇的地位。长期以来,理工科院校的美育工作并未得到足够重视。通过对理工科院校美育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从课程体系、授课模式、教育资源、校园环境、数字美育五个方面对理工科院校美育的路径选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立德树人”为主要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美育对于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具有重要作用,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为探索新时代高校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与美育融合的路径,梳理了两者在提高思想认识、提升能力素养等方面存在互促共生、互相依托的辩证关系,并以二者融合落实高校根本任务、创新思政工作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三方面价值为基点,剖析其现实施行中仍面临教育环境亟需净化、融合力量不尽充足和制度建设协调不一等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围绕“党建+”的理念引领、“专业+”的力量支撑、“实践+”的平台搭建三条主线发力,加速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三原色”协同育人模式,希冀对完善高校素质教育体系,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全面加强劳动教育和美育,是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教育与美育联系紧密,具有融合发展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两者融合蕴含着丰富的逻辑理路:遵循着以劳育美、以美促劳、劳美结合的关联逻辑;拥有从“单向育人”到“协同育人”的协同逻辑;具备为实现个体全面发展的价值逻辑。两者的融合旨在为实现立德树人与以美育人的终极目标,但在走向融通发展的过程中却面临诸多困境:价值异化方面,呈现出各执一端的线性思维;内涵和场域被窄化、理论与实践相脱离;评价功能缺失与评价维度不全面等。为解决两者在融通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在实践层面,应积极构建实施体系:完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体系,推进校园劳动美育文化建设;努力搭建联动格局:发挥家庭的协同作用,增强学校的主导作用,积极开发和利用社会资源;建立完善的保障体系:奋力实现师资队伍、基础条件和系统评价的全方位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4.
组织员在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中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组织员队伍是贯彻落实高校党委决策部署、推进高校党的建设、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重要举措.新时代高校组织员队伍专业化发展的路径为:严格标准,全面选优配强高校组织员队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增强政治素养;以组织员素质能力提升工程为依托,全面提高业务能力水平;以组织员各项规章制度为保障,全面规范提升专业化素养.以期全面促进组织员队伍专业化发展,为高校组织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5.
6.
创新思维是能够进行不断创造革新的思维,它是一切创新的先导、灵魂和基础,是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具体体现和社会实践的需要.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发展离不开审美教育,美育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和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美育对智育的提高,对形象思维和想象力的培养,对高素质的、富有创新能力的智慧型创新人才的塑造,对抽象思维的发展,无不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充满梦想的新世纪,人们呼唤高科技发展,呼唤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呼唤高校美育和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7.
美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确定一种“审美的态度和人生观”,从根本上协调人在现实中的情感心理,化解被物质化的生活积聚的焦躁、抑郁,而使其处于一种审美的状态,实现生命与社会的和谐。理工科院校的美育必须走向规范化、系统化阶段,为此,论述了理工科院校实施美育的现实意义,理工科院校美育的灵魂须是崇高以及理工科院校应该建立自己的美育风格和理工科学校的美育应该同大学校园生活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通过查阅文献和实地走访调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笔者认为建设新时代高校优质思政课主要存在三个障碍:一是"超级大班"模式阻碍师生沟通;二是学习评价体系存在不足;三是灌输式教育理念的束缚。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通过运用现代科技信息技术,完善学习过程评价体系,树立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可以解决高校优质思政课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相似文献   

9.
10.
11.
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党的组织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发扬历史主动精神,顺应历史发展大势,强化问题导向,紧紧围绕我国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做好理论武装,推进高校党的基层组织“铸魂”工作;创设组织体系,推进高校党的基层组织“造形”工作,增强基层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加强制度体系建设,提升高校党的基层组织运行效果,不断释放高校党的基层组织的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12.
高校图书馆的人文危机与美育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图书馆以物为服务、操作中心的传统思路不可避免地形成高校图书馆的人文危机。图书馆人文危机的深层源头是人格发展的非和谐状态。美育在培育人的人格完整性和在提升图书馆服务理念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3.
“美好生活”作为新时代中国人民的生活审美理想,对新时代青年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导向意义。随着日常生活审美化浪潮的兴起,青年群体的生活审美价值观念趋于多元化,对于“美好生活”的审美认知也逐渐从“脸谱化”走向“具象化”。从社会认知角度来讲,新时代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解决社会发展需要与国民审美现状之间的矛盾,需要生活美育的介入。“美好生活”的审美阐释为新时代青年生活美育的出场提供了可能,而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基于美好生活视域,从美好生活的主体、美好生活的创造以及美好生活的价值维度,剖析美好生活场域中青年生活美育的在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推进美育课程育人应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索新型课程体系、深化文化内涵。但当前阶段,高校推进美育课程育人仍面临教师育人能力不足、美育资源挖掘不深入、美育实践活动尚未完善及课程评价体系落后等问题,阻碍美育课程育人作用的有效发挥。为此,高校应强化美育教师育人综合素质,深入挖掘地方美育资源,完善美育第二课堂教学体系,优化美育课程评价体系,以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及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促进美育课程育人的高效落实。  相似文献   

15.
重视党史教育学习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当前各大高校均在开展党史教育主题活动,有着鲜明特点的同时,也存在着课程与党史教育衔接生硬、未形成党史教育活动制度化、教育资源挖掘力度不够、授课教师党史理论水平不高等问题。高校党史教育从教育定位上看,承担着“育人”的责任;从思想定位上看,是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清醒剂;从传承定位上看,是传承“革命薪火”的有效途径。基于此,本文将从“热度先行”“制度导向”“术业兼修”“同向同行”四个路径来分析新时代下高校加强党史教育的创新研究。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这为高校党建工作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也为党支部建设指明了新方向。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对江苏省H大学党员的组织生活状况进行调研分析,发现存在着政治功能弱化、制度建设不健全、机构设置不科学、班子领导力不强、工作载体单一、考核评价体系缺乏等问题,提出强化支部政治功能、健全工作制度、优化支部设置、加强队伍建设、创新工作载体、构建考评体系等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提升高校党支部组织力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是针对所有的学生,基层高校的学生同样应该享有和接受"美"的教育。在基层高校的实际工作中,不仅存在对美育和艺术教育的认识问题,还存在着观念和意识问题。美育和艺术教育工作不能单纯靠提高认识或出台法规制度,关键在于检查、督促、落实,因此,一定的行政强制手段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19.
盛毅 《宿州学院学报》2012,27(5):99-101
结合图书馆学和美学两门学科交叉延伸发展和高校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需求,阐述了高校图书馆美育的价值和意义。并针对新时期高校图书馆的特点,分别从美化图书馆外围环境、优化馆内环境、丰富馆藏和读者活动、增设网络信息资源和提高馆员人文素养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图书馆美育的开发与优化。在不断优化图书馆人力、物力和环境资源过程中,不断拓展图书馆学研究的新领域,进一步丰富图书馆的内涵;同时,在为高校教育服务的根本点上,又大大促进大学生的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20.
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大学美育存在美育意识薄弱、缺乏完善的美育理论体系、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高校美育要更新美育观念,加强美育师资力量,坚持课内外相结合,把美育渗透到各科教学实践当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