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创新型人才的能力构成分析,提出评价创新型人才不仅要看其知识结构的合理性,还应该从创新绩效、价值追求、观察事物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创新技能以及创新意志等参量来衡量;在依靠教育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同时,自我修炼也是一条有效途径;创新型人才自我修炼需要树立创新价值观和人生观,激发和维持创新欲望,训练求异思维,开发类比、联想和想象能力,更要勤于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2.
肇始于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学堂,不仅是中国新教育的发端,同时也标志着中国现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的产生。从职业教育的视角审读这一历史,不难发现近代人才观念的形成及其对传统人才观念的突破是职业教育产生的直接诱因;而近代人才观念的形成所折射出的则是一种整体的社会结构的变动,是社会价值观和文化结构变革的产物,这成为职业教育产生的深刻动因。回顾这段历史得到的启示是丰富的。面对当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发展中的问题与困境,职业教育发展之路在于本土化;在于形成多元、互动的职业教育发展张力。 相似文献
3.
近代江西无产阶级革命人才兴盛有多方面的原因: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是其革命人才其革命人兴盛的优势环境,深厚丰富的文化底蕴是其革命人才兴盛的历史基础,刚正义烈的性格特征是其革命人才兴盛的重要因素,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是其革命人才兴盛的思想基础,发展壮大的工人阶级是其革命人才兴盛的阶级基础,艰苦险恶的斗争环境是其革命人才兴盛的强大推力。 相似文献
4.
英语新词的产生及其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世界各地交往日益频繁,英语作为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也随着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人们之间的交往而发生重大变化,而且,这些变化越来越明显。其中重点体现在词汇的变化上。大量的新词不断出现。本文就英语新词产生的来源及其构成进行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5.
创新型人才的能力构成及其修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创新型人才的能力构成分析,提出评价创新型人才不仅要看其知识结构的合理性,还应该从创新绩效、价值追求、观察事物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创新技能以及创新意志等参量来衡量;在依靠教育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同时,自我修炼也是一条有效途径;创新型人才自我修炼需要树立创新价值观和人生观,激发和维持创新欲望,训练求异思维,开发类比、联想和想象能力,更要勤于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6.
叶美兰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8(4):91-96
近代扬州城市在外部冲击及示范下内部结构开始解体,从而导致城市性质发生现代化转型。然而与周边城市相比,其城市现代化的步伐是极其缓慢的。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传统交通优势的丧失;二是畸形消费形态的影响;三是近代扬州人陈旧保守意识的阻碍。 相似文献
7.
在近代长三角地区,打工妹群体在劳务市场上扮演重要角色。她们虽然来自四面八方,籍贯构成复杂而多元,不同行业也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特点,但以长三角本区域人为主体,显示出打工妹空间运动鲜明的区域内部流动的特征。这一特征的形成,除地利、人和、近代交通发展等因素之外,人力资源配置上存在的"地缘倾向"对打工妹籍贯构成也具有不可小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近代的绍兴,人才群起,举国称雄,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中外知名的志士仁人和专家学者,如蔡元培、鲁迅、周恩来等等,不胜枚举.绍兴近代之所以能形成人才群,除了经济、文化、环境的因素之外,特别重要的因素是因为有蔡元培这一近代绍兴人才群的核心的存在.近代绍兴一批又一批知名的人才,大都与蔡元培有师承、同事、战友、同乡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都得到过蔡先生的培养、奖掖、护卫、扶植、勉励和营救. 相似文献
9.
向中银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
日本的人才引进活动及其成效,对近代中国从事洋务的官员和实业家产生了重要影响。日本派亲王重臣远赴海外考察、选聘人才的作法受到郑观应等人的推崇,并向清政府提出了仿效的建议;日本采用派员出国留学、聘请外籍人才协助创办新式学校和派员跟随洋员匠学习等方式培养本国人才,终于实现了技术上的自立,对此李鸿章等人无不主张予以借鉴,并在实践中加以贯彻,从而促进了中国新式人才的培养,推动了近代中国的人才引进工作。 相似文献
10.
近代华北棉田增长原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俊杰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3(2):62-65
棉花是华北地区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在近代时期出现了明显的增长。究其原因有二经济利益的刺激是近代华北农民广种棉花的根本原因;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对近代华北棉田的增长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池子华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8,24(3):107-111
本文以城市为视点,从社会史的角度,认为城市农民工群体地域构成具有鲜明的地缘色彩;性别构成存在着严重的性比例失衡现象,性别分工较为清晰;年龄构成显示出年青化态势,精壮劳力构成该群体的主流;与此相应,家庭的小型化趋于普遍。由于进城农民素质构成难以适应城市化对现代人的要求,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缺乏竞争优势,在职业构成上被脏、累、差、险以及低贱职业所选择而不得不屈居社会下层。 相似文献
12.
任军锋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340-344
意大利是欧洲资本主义萌芽诞生最早的国家,在欧洲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在由中世纪向近代转变的过程中,意大利的经济却逐渐处于衰退的地位,最终被其他新兴的欧洲国家所取代。意大利的经济衰退主要是由于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一般来讲,研究近代白话文运动,大都要涉及探讨其兴起的原因,但恰恰是这个在白话文运动研究中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即其兴起的原因,却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绝大数研究者都将白话文运动兴起的原因作为研究该运动的背景来切入,没有专门、详细的论述,因而,语焉不详。近代白话文运动的兴起,与以下因素有着很大的关系:广大仁人志士在民族危机中,试图通过发展语言文化来建设一个全新的国家,以适应近代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的嬗变;科举制度的废除,士人阶层的瓦解,近代知识分子的形成;以及文言文的滞后性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4.
孟和宝音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9(1):28-32
近代哲里木盟位于内蒙古地区东南部,松辽平原西端,蒙古高原递降辽河平原的斜坡。在近代历史时期哲里木盟旗县建制发生了巨大的变迁,农牧经济之间、蒙汉文化之间的互动演变是近代哲里木盟旗县建制演变的根本原因之一。认清近代哲里木盟旗县建制演变的原因及其影响,有利于构建和谐民族地区和可持续发展的民族地区。 相似文献
15.
近代中国林业资源的变迁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进霞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3):70-75
林业生产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时期我国的林业资源急剧下降,这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形势是分不开的。介绍近代期间我国林业资源的变迁,并总结导致林业资源减少的原因,以及林业资源减少所带来的后果。 相似文献
16.
冯秋季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3(2):37-39
1910年,我国第一部保护版权的制度--<大清著作权律>正式颁布施行.它的产生,既是时局危压下社会各界的吁请,也有各协约国外交压力的敦促,同时也是清政府出于维护其统治的考虑. 相似文献
17.
王青花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2):338-339,349
中国本有大学,但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不是中国传统的大学。近代中国大学崛起于民国时期。本着重从清末中国现代大学及其理念和制度的萌芽、奠基;国内较为宽松的政治、思想环境的提供;帝国主义的外力刺激、推动等方面解析中国近代大学崛起的社会动因。力图客观、全面把握这一时期大学崛起之根本动因。 相似文献
18.
论近代镇江经济衰落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迎华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2):8-10
镇江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水陆交通便利的要津,经济、战略位置均十分重要。鸦片战争前,镇江已是南来北往客商云集之地,1861年5月,西方殖民者武力胁迫镇江开埠。开埠后镇江开始了近代史上商业蓬勃发展的历史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镇江口岸地位下降。导致镇江衰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考虑(1)地理优势的丧失是镇江经济衰退的首要原因。(2)本地区工农业均不发达,缺乏支柱型的产业。(3)帝国主义殖民经济的压迫蹂躏。再加上连年的战乱、天灾人祸和整个民族经济衰败的影响,近代镇江经济的衰落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9.
张爱娇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9(3)
陕西传统商业在外侵冲击下逐渐走向瓦解,因而又使传统行会向近代商会的演变成为了必然.清末新政倡导设立商会的政策又为近代陕西商会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在运用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对近代陕西商会产生的上述背景及其产生途径进行初探,以求缕清陕西商人组织的演变过程,揭示出近代陕西商会是陕西商业近代化的重要标志.力求对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陕西商业的新发展提供一定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20.
徐煜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0(5):75-77,99
造成英国渐进的宪政之路,主要是因为英国宪政的社会基础和社会结构也是一个漫长的进化过程。社会结构的变化,主要是市民社会的成长导致了政治上的变化,从而使近代早期英国的宪政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