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冯梦龙和三言》一书在原书第三次印刷时,著者增添一段文字:“一六三四年,冯梦龙又辑成《智囊补》一书。现在传世的只有《智囊补》一书,《智囊》则尚待发现。”(见第九十四页)此说实误。实际《智囊》一书现还传世:上海图书馆即藏有明刻本《智囊》,为二十八卷,半叶九行,行二十字,评十九字,题空二字,前有张明弼叙、沈几叙及冯梦龙自叙。据笔者所知:明刻本《智囊》,上海图书馆有,北京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也有。又,关于《智囊》和《智囊补》的关系,有人认为“《智囊补》不过是增订性质的重编本,而不是续编本。”更有甚者进而指出“《智囊补》实际上是《智囊》的‘增订版’,《智囊》的内容已全部为《补》所囊括了。”然而,两说均不符事实。笔者在上海图书馆有幸见到了明刻本《智囊》和清刻本《智囊补》两书,对其进行了统计和核对。从目录看,《智囊》和《智囊补》同为十部二十八类;不同的是,《智囊补》将《智囊》“捷智、术智”两部作了次序前后的调整。从篇目看出,《智囊》为九百六十八篇,《智囊补》为一千一百  相似文献   

2.
明代自万历以来,陆续出现了多部讲述历代智慧故事的书。书中材料主要取自正史,旁采稗乘、笔记和传说,作者据此节录改编,分门别类,并附序跋和评语。笔者统称之为“智书”。其代表作有《智品》、《益智编》,又有《经世奇谋》等。其中《智囊》最晚出(刊于天启六年,重刻于崇祯七年,更名《智囊补》),而规模最大,评语最多,思想精深,堪称集智书之大成。此类专书在万历以前未曾得见,盖为晚明学者首创。晚明智书的陆续问世,反映了一种独特的历史文化现象,现露出一股活泼蔚盛的崇尚智慧的新思潮。  相似文献   

3.
论戴震的理气观方国根戴震(1724-1777年)一生著述颇丰,主要有《原善》、《绪言》、《孟子字义疏证》等。由他晚年定稿的《疏证》一书,更是代表其生平哲学思想的重要著作,全书采用了考据学注疏字义的形式,通过对理、天道、性、才、道(人道)、仁义礼智、诚...  相似文献   

4.
《学术探索》2009,(6):F0002-F0002,F0003
作为中国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黑格尔研究专家和翻译家,贺麟先生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建立了“新心学”思想体系,成为中国现代新儒家思潮中声名卓著的重镇。在他的“新心学”中,他试图融西方哲学(主要是德国古典哲学)与中国哲学(主要是陆王心学)为一体,先后发表了《近代唯心论简释》、《文化与人生》、《当代中国哲学》等论著,苦心建构自己的“新心学”思想体系,在哲学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周际华,字石藩,贵筑(今贵阳市花溪区青岩)人。生于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卒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嘉庆六年进士,先后在贵州遵义、都匀任教,河南辉县任知县,陕州任知州,江苏兴化、高淳、江都任知县,兼泰州知州。他一生从教、从政,从政时注重办学校、兴教化。在学术上,有著作《家荫堂汇刻》一套,其中《省心录》、《学庸指掌》(增订)等为其哲学著作,他建立了一个以“实学”为特点的思想体系,在社会政治思想、哲学思想、教育思想等方面均有所建树,本文主要探讨其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6.
《墨憨斋三笑》刍论白岭一如果说起明末通俗文学主帅冯梦龙的“三言”,我们会觉得如雷贯耳;而如果说起他的“三笑”,便会觉得颇为新奇了。什么缘故呢?就是因为以前没有这个名字。可喜的是现在有了———是笔者给他取下的。其实,“三言”的名字也是别人给他取下的。二...  相似文献   

7.
1984年5月24日我写完《(锦瑟)非音乐诗而是(玉溪生诗集序)》,万余字篇幅,刊于《西北师院学报》]985年第一期;后来又作了补论,写成《锦瑟为李商隐诗集序》一文,刊于1985年第三期《艺谭》。拙著“诗序说”中,曾列出六项证据,证据之六,即当代钱钟书先生《管锥编机李商隐《锦瑟》则作者自送,颈联象“神思”,腹联象“作性”,两备一贯;别见《玉溪生诗》卷论《锦瑟》。(第三册第1184页。)钱先生虽只讲了《锦瑟》两联,已透露出他也认为《锦瑟肉描绘创作构思有关,为义山自道创作甘苦之作,这与明清二代认为《锦瑟》为义山诗集序…  相似文献   

8.
沈杰 《云南社会科学》2003,13(4):104-107
冯梦龙“三言”中涉及道教神仙的作品有40多篇。作为出身于理学名家的冯梦龙,这些故事不仅寄寓了他“抚心世道”的理性,也反映了他仕途落寞、“每出于名教之外”的名士情结。  相似文献   

9.
论晚明白话公案小说刘重一晚明,是我国古代短篇白话小说创作的繁荣期,也是我国公案小说的成熟期。从冯梦龙整理并刊行《古今小说》的天启初年(1621)起至明朝灭亡,前后虽不过二十余年,却先后出现了像“三言”、“二拍”、《型世言》、《石点头》、《醉醒石》等二...  相似文献   

10.
柳宗元(773—819)是中唐杰出的政治家与文学家,早年在长安从政时,他就积极参加王叔文、王恒的政治集团,成为永贞革新运动的骨干人物。他少时即立志高远,“颇慕古之大有为者”(《答贡士元公谨论公进书》),长大后步入仕途,热衷政治活动,“以理天下为悦”,“乐行乎其政”(《上大理崔大卿应制举不敏启》)。他的政治理想是要通过整顿朝纲、革除弊政来达到“理安”(国家太平、政权稳定)和“得民”(百姓拥护、民。心汇聚)的统治目的(《封建论》)。这种强国利民的政治抱负与王叔文等人的“利安之道”不谋而合,故而他们共同推行…  相似文献   

11.
荀子论孝道之所以会被忽视,和《子道》篇的可资采信密切相关,通过对包括《子道》篇在内的《荀子》最后六篇文章的考辨,可以基本确定其与荀子思想体系的关系;以《子道》篇为中心考察,荀子论孝道不是孤立的,君道、臣道、子道,三者互为辅助,构成其礼制系统的重要内容,在孔孟之外对孝道提出了"礼制"层面的准则和要求,论孝道与其思想体系相关联,既有继承传统的一面,更有着自己的创意阐发,实为儒家孝道思想中很重要的内容构成。  相似文献   

12.
任俊华 《船山学刊》2000,(4):94-100
熊十力创立了自己的新儒家思想体系——新易学,成为现代新儒学大师。一、“归本《大易》”的现代新儒学大师熊十力对中国传统的儒、道、释三大家思想作了深入的研究,最后“归本《大易》”,完成了他独特的哲学本体论建构。他的哲学本体论建构,学术界一般认为1932年其《新唯识论》文言文本(原名《境论》)正式出版就已宣告完成,这是不妥的。他自己在1952年删定的《新唯识论》(壬辰删定本)的《删定记》中就明确指出:“《新论》文言本,犹融《易》以入佛。至语体本,则宗主在《易》。”即使1944年出版《新唯识论》语体文本,其哲学本体论建…  相似文献   

13.
论顾颉刚的易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颉刚先生(1893—1980)不是研究易学的专家,但作为著名史学家,“古史辨”派的创史人,他在二三十年代提出的一些易学观点对本世纪的易学研究却影响巨大。顾氏易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包含在三篇论文中,即发表于1929年的《周易卦交辞中的故事》(《燕京学报》第六期),发表于1930年的《论易系辞传中观象制器的故事》(《燕大月刊》第六卷第三期),和作于1930年的《论易经的比较研究及彖传与象传的关系》(载《古史辨》第三册)。这三篇论文打破了传统经学的种种旧说,开拓了诸多易学研究新领域,其中的一些观点至今仍很有价值,乃至于…  相似文献   

14.
冯梦龙编辑《智囊》,其动机在于开启民智,更重要的目的还是为统治者提供借鉴。《智囊》的分类与评点体现出冯梦龙对智慧的独到认识。智慧是人与生俱来的基本属性,深藏于人的心里,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开掘出来。智慧与观察能力、个人胆略、反应速度有关,而与品行、地位、性别无关。智慧与人才联系在一起。冯梦龙常为历史上的圣人皇帝、朝廷大臣不拘一格发现和使用人才感慨万千,并将今昔对比,对当朝不重视人才、以资格限人的制度提出了尖锐批评。  相似文献   

15.
天人之学是庄学的精要,齐物论是庄学“别为一宗”(王夫之语)的特色。对庄子的天人合一与万物一齐思想之特旨的理解有偏,乃至影响到对他的自然思想的全面认识,这是在庄学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一种尚未被人们重视的现象。本文试图通过对庄子天人观和齐物论的全面论述,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以就教于同仁。一般说来,离开“道”的范畴无以论庄子,这是不错的,但我们这里还要补充说,不借助“天”的范畴,对庄子的精神实质就无法把握。因为在庄子那里,道论的所有内容及其思维方法,全是通过“天”和“天人关系”的范畴来表述的。庄子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6.
若论王国维和《人间词话》,世人没有不知晓的;但若论况周颐及其《惠风词语》,知晓者就寥寥无几了。与王国维同时的况周颐,在晚清词坛上被誉为“盟主”,“清秀四大词人”之一;其《急风词话向《人间词话癌晚清却名垂一时,被誉为“清末三大词话”之一。但长期以来忽略了对况周颐及其《惠风词话》的研究。笔者近来喜获孙维城、张传信著《况周颐与惠风词话研究)一书(黄山书社,1995年5月版),信有巧遇知音同道之威。全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作家论;“况周颐:人生与心灵的痛苦历程”,从况周颐的生平简历入手分析了他的思想矛盾…  相似文献   

17.
吴乔,又名殳,字修龄,江苏昆山(一作太仓)人,生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约卒于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前后。他是明清之际有一定影响的诗人和诗论家。工诗,生平作诗千有余篇,然多不传,今存《舒拂集》。其论诗之作,有《围炉诗话》六卷、《西昆发微》三卷。《清诗话》辑录《答万季禁诗问》二卷,其内容多与《围炉诗话》相重。吴乔与同时代的冯班(1614-1681)、贺裳(生卒年不详)是学诗好友,《围炉诗话》自序说:“一生困厄,息交绝游,惟常熟冯定远班、金坛贺黄公裳,所见多合。”且曾自谓贺黄公《载酒园诗话》、冯定远《钝吟…  相似文献   

18.
论冯梦龙的情感美学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冯梦龙(1574—1646)是明清时期情感美学思潮的代表人物之一①。他的情感美学观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即情本论、情教论、情爱论、情理论。下面对此进行专题阐析。一、情生万物、“情本永在”的情本说冯梦龙高扬情感自由和个性解放的旗帜,坚持以情为本,强调“情本永在”、“情之可久”,对情感属性作了本体性规定。“天地若无情,不生一切物。一切物无情,不能环相生。生生而不灭,由情不灭故。四大皆幻设,惟情不虚假”②。这里肯定情生万物、情之不灭和情之本真,从宇宙生成论的角度把情感视为世界存在的终极本原和一切生命创造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9.
金岳霖先生对自相矛盾和悖论问题的研究,尤其是对与逻辑学发生直接关系的自相矛盾(即今天我们所说的悖论)问题的分析和探讨,提出了许多深刻的、给人以启迪的思想。然而他却说,“确定性或不确定性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悖论我就不懂。”①其实,这是他谦虚的说法。早在20年代,他对自相矛盾和悖论问题就有认真研究,并发表了《论自相矛盾》。几年后,他觉得自己的意见已经改变,《论自相矛盾》“那篇文章不妥当的地方不少”,需要再作进一步研究。于是,1932年初,他发表了《思想律与自相矛盾》,深入探讨了自相矛盾和悖论问题。1933年…  相似文献   

20.
在《管子》的经济思想体系中,市场机制论是相当关键的构成部分。本文试对《管子》市场机制论的理论内容、思想实质及社会历史地位作一综合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