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放 《理论界》2008,(2):234-235
学术期刊选题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是就选题能够给期刊带来价值而言的,即选题策划对期刊具有有用性。学术期刊之所以越来越重视主题策划,关键在于策划不仅仅是一个过程,而是因为它是学术期刊发展变化的力量所在。主编和编辑在选题策划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杨秀梅 《理论界》2003,(5):110-111
作为当代的学报人,是幸运的,我们与祖国共同经历了日新月异的变化。随着2001年底的一声锤响,中国加入了WTO,勇于创新、不甘寂寞的高校学报编辑迎来了机遇和挑战:不愧为文化传播使者,不辱社会赋予的使命,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让人类共享,是学报编辑肩负的重任。学报这一诞生在高校园区的学术期刊,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断提高质量品位,快速、准确地捕捉和传递科技含量高,价值重要的知识信息,充分发挥其信息加工、传播、承载等功能,使之在知识经济时代更加充满活力。加强学报的选题策划,使之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和地域特色。一、学报选题策划…  相似文献   

3.
编辑策划功能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学报编辑策划功能的弱化态势导致了许多弊端。学报编辑应突破旧有模式,在学报定位、选题、装帧及发行等方面强化编辑策划功能。  相似文献   

4.
成凤明 《云梦学刊》2007,28(3):153-155
策划是现代学报编辑主体精神的张扬。面对激烈的期刊竞争,现代学报编辑应在选题策划、专栏策划和版面语言策划、读者策划、品牌策划上下足功夫,努力打造精品期刊。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心理学中 ,角色是指人在社会关系中的特定位置和与之相联系的行为模式 ,它反映了社会赋予个人的身份和责任。每个社会成员都处于某个社会位置 ,扮演着一定的社会角色 ,编辑也是一种社会角色。从事编辑工作的同志们切实掌握和认真剖析自己的角色定位 ,时刻保证自己有一个健康积极的良好心态 ,对于搞好本职工作 ,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水平是非常有益的。在书籍的编辑过程中 ,我认为编辑应完成读者———作者———评论者的三种角色转换 ,在选题策划、审稿、宣传等出版环节上加深对这三种角色的揣摩和理解 ,从而自觉地做好书稿的出版工作。一…  相似文献   

6.
家庭教育,是家庭的重要职能.研究家庭教育角色的理论,并着力开发家庭教育角色的能力,是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拟从家庭教育角色理论的一般特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家庭教育角色理论内容的变化,以及家庭教育角色能力开发的内、外部因素三个方面加以探讨.家庭教育角色理论的一般特性角色理论是按人们所处的地位、环境,所负的责任以及社会对其的规范来解释人的行为的一种理论.它包括角色规范、角色行为、角色认知、角色判断、角色期待、角色评价等方面内容。在以婚姻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项体现人民民主的特殊的制度设计,人民政协制度在中国构建现代国家的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经历了重大的功能变迁,见证了民族-国家确立和民主-国家建设前后两个维度的成长,是观察中国现代建设的一项重要制度标本.建国六十年来人民政协制度功能变迁的轨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现代国家建设在民族-国家建设与民主-国家建设两个方面所做的努力.导致人民政协功能变迁的原因在于现代国家建设过程中党、国家与社会三者关系的深刻变化与调整以及国体与政体之间的张力关系.  相似文献   

8.
对编辑活动规律探索的反思罗庆华编辑活动的规律是什么?这是编辑学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难点问题。应当看到,对编辑活动规律的探索既必要又迫切,不仅因为编辑学研究需要揭示内在规律才能建立编辑学理论体系,更重要的是编辑实践有规律可循才能更加自觉和更有成...  相似文献   

9.
学术期刊编辑的策划意识论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策划意识是期刊编辑主体创造性的集中表现。本文通过对策划意识概念的界定及其主要特征的阐述,分析了策划意识在期刊的栏目设置、选题、组稿等环节中的具体体现,指出编辑的策划意识是期刊创新的主要动力,以期为变革现行期刊编辑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张仁天 《江汉论坛》2007,1(3):68-71
立足于现实生活,建构新型的生活蓝图,成为马克思哲学有别于它种哲学的重要精神气质.马克思的实践观本质上是一种生活观,这种生活观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深化研究.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生活是一种生产实践;从人与人的关系看生活是一种交往实践;从人与自身的关系看生活是一种策划实践.从不同视阈阐释策划实践的范畴规定,揭示策划实践观内蕴的生活策划、社会策划、行动策划、梯度策划、新唯物主义的策划方法论等基本特征,以及研究策划实践观的意义,有助于突出策划实践在人的生活世界中的重要地位,为深化马克思的实践哲学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编辑美学是研究编辑活动过程中审美主体对于编辑活动审美关系和编辑美表现方法规律的科学,编辑主体的审美意识和编辑客体的形式美感共同构成了编辑美学的主要内容,研究分析它们的美学关系,对编辑美学思想表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
编辑工作对于学术研究活动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首先,从系统的观点来看,编辑本身就是学术研究工作的一个环节。其次,编辑工作远不止于只是去发现一本好书、一篇好文章,然后加以编辑出版;一个好的编辑还得去策划学术、引领学术,甚至改变学术的潮流、重塑学术史的面貌。再次,编辑工作在规范理论、创立范式,以及确立作者的权威性等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学术思潮的兴起、学术流派的形成、学术史面貌的重塑等三个方面,考察了编辑工作对于学术研究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的茅盾还有鲜为人知的一面,他是一位出色的编辑家.他贯穿半个多世纪的编辑历程成就卓著,对今天的编辑理论、编辑实践有着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散文初创期,浙江新文学作家功不可没.他们是现代散文意识最早觉醒的一个地域性群体,凸现了浙江地域文化和散文传统的潜在意义,以及在现代散文史中确立地位的显在意义.他们对现代散文理论观念的探索和文体实践,由此显现出的多样化个性风格,极大地丰富了现代散文的艺术表现,并提供了中国现代散文理论的基本构架和散文体式样本.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出版业的市场竞争也随之加剧,传统编辑职能的单一化,越来越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编辑职能必然要趋向综合化。选题的全过程策划,是编辑职能综合化的具体体现,是编辑职能的重要转型。 一、选题策划是现时代编辑职能的重要转变 编辑的职能,我们从《辞海》中得到的定义是:  相似文献   

16.
实用主义是一种与传统哲学截然不同的研究哲学的方式,它认为理论的重要性存在于人们日常行为的内涵之中,努力发展一种强调人类行为的新哲学.这样的哲学与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具有某种一致性.古典实用主义的三位思想家皮尔士、詹姆士、杜威的理论尽管表现出不同的哲学兴趣,但是他们在实用主义的基本问题上表现出了共同的实践哲学倾向:首先,"实用主义"一词不仅来源于"实践"概念,更重要的是它把"实践"纳入到人的现实生活领域;其次,实用主义的"经验"概念突破了认识论的局限,具有了生存论意义;第三,实用主义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理论不再是一个独立的领域而成为人类生活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古典实用主义者对传统哲学进行了彻底的改造,使哲学成为生活中的积极力量,强调用实践智慧改善人的生存状态.从这样的意义上来说,实用主义哲学是在对传统哲学批判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现代生存论意义上的实践哲学.  相似文献   

17.
继续教育是人类学习活动的一种不可缺少的重要形式 ,是职业教育一个新的有力措施。特别是当今信息时代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信息传播手段的日新月异 ,仅靠传统教育所获得的知识难以满足人们工作和生活的需要 ,对新事物和新知识的掌握已越来越被重视。尤其对有传播知识之称的编辑而言 ,提高素质 ,丰富内涵 ,就显得更加重要。一、明确角色的定位 ,是编辑继续教育的关键编辑是一种定位极高的社会角色 ,绝非像有些人所说只是简单的涂涂改改、校对找错的文字匠。编辑工作对我国出版事业的发展和市场文化的形成起着很大的作用 ,编辑的政治觉悟、…  相似文献   

18.
思想解放是人类进步的先导、理论创新的前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以来思想解放、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和重要典范.世界在变化,时代在前进,实践在发展,思想解放和理论创新必须一以贯之.我们要正确总结、把握、运用思想解放、理论创新的经验和规律,继续在丰富实践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在科学认识的前提下勇于创新,努力谱写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更加恢弘的时代乐章.  相似文献   

19.
理论宣传是地方党报宣传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提高地方党报理论宣传的吸引力,这是摆在理论宣传工作者面前的重要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努力使理论宣传做到可思性、可用性和可读性的统一;不断增强编辑的选题策划能力;认真研究报纸理论宣传的中介、主体和客体,构建全新的主、客体关系,真正把党报理论版办成读者喜爱的版面.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现代人与社会的互动推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人类社会进化到了现代,20世纪的世界变化之大令人既无限兴奋又更加新奇,使人感叹不已,要想适应今天的社会,就不得不花更多更新的社会化代价了.在中国,崭新的社会主义体制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已经确立,它要求社会成员以社会主义的道德情操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要求每个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扮演社会主义主人翁的角色.社会现代化要求社会在经济方面的工业化,在人的精神活动方面的世俗化,在社会文明开化方面的知识化.个人要与社会相适应就必须在人生态度、情感方式、思维模式和价值取向等方面,从传统的文化心理素质转向现代的文化心理素质,使人的现代意识和潜能充分发挥.而同时人的变革,也不仅是社会变革的附属产品或结果,他们自身也积极参与了社会变革,在全方位现代化过程中,人同环境和制度相互作用着共同产生了社会的文明进步.考察世界近百年来的现代化理论与实践,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即一个发展中国家拥有的现代人越多,社会经济改革的步伐就会变得越快,当现代性渗透到大多数国民性格之中时,人们对现代化的态度、舆论和社会行为就会变成一种巨大内在动力,推动国民经济社会计划的全面实施. 本文拟结合中国现代化的实际,对现代人与现代社会互动的理论与实践作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