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施芳 《上海统计》1998,(11):11-14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就业管理体制发生的根本性变化和新的就业管理体制的逐步形成,上海的劳动力市场得到迅速发展,市场机制已经成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主要力量,劳动力的流动范围不断加大,就业渠道不断拓宽,就业结构日趋合理,就业规模迅速扩大.  相似文献   

2.
我国真实就业弹性的测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似乎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矛盾,即经济增长不能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不能有效带动就业增长.实际上,由于体制转换的原因,我国的经济增长率和就业增长率统计值以及由此计算出的就业弹性值低估了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一个现象,即"高经济增长,低通货膨胀,高失业率".失业人口的增长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隐患.如何正确理解和处理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使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能够同步进行,是解决我国高经济增长与高失业率并存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我国第三产业经济发展与就业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何庆光 《统计与决策》2005,(19):110-112
一、第三产业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第三产业的经济增长对就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以"十五"期间为例,第三产业对全国新增就业人数的贡献率为84.6%,显然第三产业已经成为我国新增就业的主要渠道.从1980-2002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3.7%上升到32.1%,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由12.1%上升到26.4%.90年代以来,我国第一产业增加值平均每增长1%,减少了126万个劳动力;第二产业增加值平均每增长1%,创造了26万个就业岗位;而第三产业增加值平均每增长1%,创造了100万个就业岗位.  相似文献   

5.
一、广东省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就业情况分析 从就业规模及创造的GDP来看,第一产业是全省就业的蓄水池,非农业部门不需要的劳动力基本都滞留于此,2002年从业人员达到1572.9万人,占三次产业就业总量的38%;第二产业从业人员达到1202.02万人,占就业总量的29.1%;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达1358.53万人,占就业总量的32.9%.三次产业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即GDP之比为:9.4:50.2:40.40.  相似文献   

6.
就业增长3大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对就业增长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一)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拉动能力逐渐减弱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在经济领域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供给总量不足,努力增加产量是经济工作的最主要任务,上项目、铺摊子是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具有很强的拉动能力。统计数据表明,上世纪80年代是我国就业人口总量增长最快的时期,1981年到1989年,我国就业总量增加了近1.3亿人,年均增加超过1400万人,年均就业弹性系数达到0.3。在这一时期,我国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以增加146万个就业岗位。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经济体…  相似文献   

7.
中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的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按照我国经济区域的划分,中部地区是我国农业地域和农村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巨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压力,成为制约这一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最大的包袱.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由于制度空间的解冻,以大量的农村青年劳动力为主体的跨区域、向非农产业的流动,成为中部地区社会转型期一个重要而显著的特征.在中部地区数量庞大的劳动力流动大军(90年代中后期还包括企业下岗人员)中,形成了四种主流性的流动形式.  相似文献   

8.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90年代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工作获得了迅速发展.但是,目前仍存在许多不完善的方面,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从就业弹性系数来看我国的就业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多年来,我国的GDP年均增长率达到9%左右,虽然就业总量也在增长,但城镇就业压力并没有得到缓解,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持续上升。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来看,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一般是正相关的。按照奥肯定律,在3%的GDP增长基础上,GDP增长速度每提高2个百  相似文献   

10.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工作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为了逐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宏观经济管理和对外交流工作的需要,我国统计部门对国民经济核算工作进行不断改革,使之取得了重大发展,但是,目前仍存在许多不完善的方面,与加入WTO之后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宏观经济管理、社会公众和对外交流工作的需要相比,与国际标准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发展。 一、90年代初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工作的发展 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国民经济核算采用的是适用于计划经济体制的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有计划…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掀起了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全球性企业并购浪潮,我国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也需要思考失败的原因.文章结合TCL、联想、中石油等跨国并购案例,对我国企业在跨国并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在分析并购动机的同时,指出我国企业在海外并购中主要面临着政治、法律、融资及文化整合风险,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2.
《山东统计》2007,(3):8-10
服务业.即第三产业的发展.对于增加就业岗位.改善产业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服务业发展进入了结构、质量调整与全面快速发展的新时期.行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相似文献   

13.
《统计与预测》2002,(6):62-62
第三产业发展不够 据国家统计局测算,20世纪90年代,我国第二产业增加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平均增加就业岗位仅为17个;而第三产业增加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平均增加就业岗位达85个。但是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却很不充分,从业人员比例仍然偏低,目前仍仅占全国从业人员的27.7%。而一些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已达到70%以上,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已达到了50%左右。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外资外贸政策的不断调整与对外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化,我国的外贸出口量与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量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利用外资的数量直线上升.  相似文献   

15.
中国技术引进方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技术引进方式的现状分析(一)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技术引进的主要形式我国技术引进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但一直缓步发展,直到上世纪90年代,我国技术引进的总体规模才有了大幅度地提高。在能源、机械电子、化工、冶金、邮电、交通、轻纺、城建建材等主要行业引进技术与技术合作全面展开。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引进技术的主要方式是以进口成套设备生产线和关键设备为主,引进软件技术为辅。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技术引进方式也逐渐多样化。除了传统的购买  相似文献   

16.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信息化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尤川川 《统计与决策》2006,(17):121-123
一、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信息化现状 我国银行业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引进电子计算机处理银行储蓄、对公业务,代替手工操作开始,逐渐过渡到银行内部业务的联网处理阶段,到90年代末,实现了全国范围的计算机处理联网.基本上搭起了中国金融电子化、信息化的基础框架,实现了业务操作电脑化、支付结算电子化、信息处理网络化,为下一步全面实现金融信息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随着近几年我国高校大幅度扩招,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渐突出,民族高校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也不例外.笔者作为一名民族高校的教师,常年指导大学毕业生就业,对大学生就业理论与实践有一些心得体会.提高大学生就业率是个系统工程,既需要政府发展经济创造更多地就业岗位,并制定相关鼓励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同时也需要学校改革现有的就业体制,拓宽就业渠道.但最重要的环节还是大学生本人,除了要转变就业观念之外,还要从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上多做文章.本文主要从学校与学生个人的角度来探讨提升高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问题,希望对高校就业部门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8.
一、对1998年上海第三产业发展的基本判断从90年代以后,上海明确提出“优先发展第三产业、调整优化第二产业、稳定发展第一产业”的“三二一”产业发展方针,使上海彻底改变了过去对第三产业发展重视不够,投入严重不足的状态,使第三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并且对优化产业结构,开拓就业渠道,促进市场发育,增加资金积累,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完善城市功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998年,  相似文献   

19.
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是在广大农民实践的基础上,在政府强有力的推动下,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的.90年代中期以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并在农业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理论界的研究也逐步深化,初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发展理论.另一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条件的变化、以及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方面约束的加强,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已经提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吸油烟机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发展于90年代,并于90年代中期正式代替排风扇走入城市居民家庭,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产品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