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西社会科学》2017,(4):229-235
邻避事件是引发网络舆情的热点议题。地方政府在邻避事件和网络舆情的背景下面临着来自多方压力和多重治理挑战。在邻避议题产生到转化为邻避者行动的过程中,公众的认知因素是形成邻避者"议题-行动"系统的关键,对邻避事件的事态发展、相应的网络舆情产生重要影响。地方政府与社会公众的互动模式对公众的认知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江西社会科学》2015,(11):247-251
愤怒情绪是一种负面效应显著的情绪类型。研究公共危机事件中微博网民愤怒情绪的传播规律并加以科学评估,有助于科学地应急管理和采取适当的舆情疏导策略。把控微博舆情,可以通过科学运用"承担责任原则"、"真诚沟通原则"、"速度第一原则"、"系统运行原则"、"权威证实原则",有效转移和消解愤怒情绪可能引发的危机。  相似文献   

3.
沈本秋 《理论界》2009,(1):74-75
通过解读近年来的世界银行年度<世界发展报告>,本文发现长期关注发展问题的世界银行的政治经济学已经发生以下转向:议题领域由宏观转向微观;对象方面更加体现对"人"尤其"穷人"的关注;把责任关系引入国际社会以更好地促进发展中国家发展.世界银行"穷人的政治经济学"及其对华援助战略将有助于中国解决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传统时代,鄂伦春族的宏观族群意识受国家层面的中华民族元素的影响微弱,它缺乏具体的认同载体,表现为抽象的状态。但微观族群意识在鄂伦春族自身特有的族群元素影响下,呈现出具象化特征。而当代鄂伦春族宏观族群意识受国家层面的中华民族元素的影响强烈,有了具体的认同载体,由传统时代的抽象化转向了截然不同的具象化。但在微观族群意识领域已退去了自身特有的族群元素,由传统时代的具象化转向了截然不同的抽象化。  相似文献   

5.
"无直接利益冲突"事件是群体情绪的释放和群体行为的激情表现,与直接利益冲突相比,参与者的身份、社会地位不同,共同点是和原发事件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针对当前中国各类群体性事件,以勒庞、布鲁默为代表的集体行为理论有关心理层面的研究,为分析"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心理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无直接利益冲突"爆发的宏观层面根源已然是物质利益的博弈与重构,深层次指向社会公平正义,微观层面是不满情绪的蔓延和累积。因此,防范、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应该注重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最突出、最尖锐的问题是"三农"问题.破解"三农"难题须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思考并采取措施,在宏观层面重点是加快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思路的重大政策调整;在微观层面重点是推进城乡的互动,实现以工补农、以工促农、工农互补、工农双赢.  相似文献   

7.
认同是一个现代性问题和学术热点问题.在当代认同问题研究上,我国学术界应当从对微观叙事的偏好有意识地转向对宏观叙事的重视,研究的着力点应当从以个体的身份感和体验为主要内容的自我认同适当转向对以国家认同为主要内容的社会认同的探究上.从西方认同问题研究的情况来看,当代认同问题研究焦点的转换和话语方式的改变是一个必然的态势.我国学术界对个体和自我认同的关注以及对微观叙事方法的重视有其学术上和现实上的根据,而且,认同问题的微观层面的研究也为宏观层面的探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准备.文章以认同的关键特性为例,分析了微观考察对国家认同的宏观考察的建设性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化网络环境下,掌握用户观点传播规律,尽早地发现潜在的引发大量关注的用户观点,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社会现象,理解人们的心态活动、社会的暗流趋势,为舆论监测和突发事件预警提供了依据和参考。本文在充分把握网络舆情的特征、运动过程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之上,认为通过测度网络舆情子场各受众观点群落的认知能量,能够获得舆情场内场点携带情感倾向性与强度,并基于网络舆情场强度测度来识别网络舆情场的极性构建"舆情认知指数模型",分析网民对不同事件的情绪变化、态度偏向等,从而能够从宏观层面上勾勒出网络舆情场域内全体受众的认知模式和行为模式,最终网监部门根据网络舆情场不同的人为演变状态而采取恰当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韩迎春  张蕾 《学术论坛》2012,35(2):45-48
文章从理论层面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动力的基本内涵、类型分类和系统结构。从社会现实层面探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动力源问题,即个体与社会的价值序列由"以社会为本"转向"以人为本";构成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内容的各要素涵量及位序发生移动;利益将成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核心范畴。我们应当从优化宏观层面的育人环境、构建中观层面的教育网络、满足微观层面的主体需求、完善机制并形成合力四个层面努力推进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翻译研究的"认知语境转向"以人类的认知和理性存在的本体论为基底,其哲学根本是体验哲学与历史事件.认知语境具有认知与语境的本体论特征,体现客观实在性和认知相对性的统一.认知语境转向从翻译的言内认知语境和言外认知语境及其互动的关系出发,考察翻译主体的认知、语言、存在的互文顺应关系,在宏观和微观上探索译学发展途径,避免译学"语言学转向"的语言泛化、"文化转向"的文化泛化等倾向,把焦点集中在解决译者思维与文本、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翻译研究的"认知语境转向"的取向大大拓展了翻译研究"认知转向"视野,也有利于译学的建构.  相似文献   

11.
全面放开二胎政策本质上反应出国家对人口均衡发展议题的重视。但是,在探讨人口均衡发展的具体实现路径时,作为生育行为的基本决策单位,个体(个人与家庭)的利益诉求如果被忽视,宏观的人口均衡发展目标也难以实现。微观人口系统及其行为聚合通过聚合效应和外部效应,按照"结构—过程—结果"的路径促进或制约宏观层面的人口发展,因此我国生育政策的调整必须立足于微观个体人口行为的发展逻辑,通过家庭政策的支持来提高家庭福利,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社会各个层面突显出来的矛盾较为集中和尖锐,风险社会的诸多关键性议题进入媒体报道的视野。网络新闻评论是网络舆情的重要集散地,在风险认知、风险沟通、风险话题和风险教育等环节起着重要作用。充分拓展网络新闻评论的意见平台、关注微博和微信等新媒体舆论圈、强化主流和权威的声音、培养公众的批判意识等可以平衡社会心态、疏导公众情绪、更好地构筑正能量意见流。  相似文献   

13.
后真相时代扑朔迷离的事实和真相已经让公众迷失在他者建构的情绪场域中,塑造公众思想的不再是事实和真相,而是情感或情绪。公众情绪表达成为后真相时代原生舆情能否引发次生舆情的重要因素,而公众的信息需求、利益诉求和价值诉求等得不到满足则是次生舆情发生的根本原因。一旦公众诉求无法得到满足,其理性讨论便容易转向情绪表达,这就驱动并加速了次生舆情的生成与演化。面对后真相时代传播生态与舆论格局的新变化、新问题,将公众情绪纳入舆情危机应对,从认知层面上深刻认识后真相时代公众及其信息需求的变化,从态度层面上积极呼应公众情绪并加以疏导,从行动层面上顺应时代变化向真相追寻者角色转变,应成为后真相时代媒体应对次生舆情危机、有效加强舆情疏导的主动选择。  相似文献   

14.
当前社会的"视觉文化转向"不仅仅是一个文化事件,其确切含义关涉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视觉文化转向有三种发展理路:一是社会文化转向以视觉文化为主导的文化形态,二是社会政治实践由广义的政治转向视觉政治,三是哲学思想上的视觉转向。哲学层面视觉文化转向的学理根据在于西方哲学思想中的"图像时代",政治层面视觉文化转向的学理奠基于视觉政治和哲学的"图像时代",视觉媒介、视觉政治和哲学的"图像时代"递进地解释了文化形态层面视觉文化转向的学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面对为数众多的中国文论关键词,有必要分门别类而使其有序化呈现。通过关键词之类分,可在宏观、中观与微观三个方面彰显中国文论关键词潜在的体系与层级:在宏观层面,中国文论关键词以"三才"为主轴,以"元关键词—核心关键词—基本关键词"为序列展开;在中观层面,关键词之间通过对待立义、互文见义、由境生义等形式彼此关联;就微观层面而言,关键词自身语义还会因时代、地域、学派、文体之异而有所区分。明晰此点,将有助于纠偏当前中国文论关键词研究的"体系模糊""拼盘化""快餐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原则"开创了语用学研究的新途径,也被证明是说明性语篇连贯分析的一种新视角.以奥巴马2008年竞选总统的演说为语料,用目的原则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分析劝说语篇的连贯程度与特点.结果证明:在宏观层面上,目的原则有效地揭示出语篇的整体结构布局的特点、理据以及宏观连贯特点和层次;在微观层面上,目的原则有效地揭示出段落内部呈现出四种目的关系即支持性目的关系、澄清性目的关系、对比性目的关系和复合性目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在厘清"工匠精神"学理意涵的基础上,从人们对产品品质的追求、国家经济发展阶段转向以及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等方面挖掘工匠精神的回归与复兴的时代价值;以品牌号召力缺乏、人才缺位、特色缺场等现状脉诊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之病灶,由此从理念契合和观念指引两个方面把握新时代工匠精神与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升级内在耦合性,进一步从宏观层面的理念、中观层面的制度和微观层面的操作等探寻以工匠精神驱动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升级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当代环境问题成为传媒设置的突出议题,传媒为社会履行着预警功能.当传媒不断展示环境事故时,就容易忽视日常层面环境问题的发生机制,微观预警就在传媒追逐突发性事件中被遮蔽.文章从传媒表现入手分析其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使传媒改进环境微观预警.  相似文献   

19.
自2003年"非典"以后,公共危机事件的信息发布及反应-决策机制逐渐成为民众关注的话题.伴随着互联网业务的蓬勃发展,以论坛、博客等为渠道的网络舆情在公共危机事件中扮演了越发重要的角色.网络舆情的"双刃剑"效果让我们思考:如何通过有效的调控促成公共危机事件的妥善解决,降低网络舆情的"负效果",增强网络舆情的"正效果";为完善公共危机事件中的政府决策形象,妥善处置公共危机事件提供可行性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西方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出现,饱受争议.既有学者肯定了它将翻译研究扩展到了更广阔的宏观文化层面,又有学者批判和反思了它的泛文化主义及实践性不强等问题.究其原因在于以巴斯奈特(Sussan Bassnett)和勒弗菲尔(André Lefevere)等为代表的翻译文化学派未能清楚地阐明翻译活动中丰富的文化内涵.不难证明,“文化转向”视角对于翻译研究中文化的思考应从三个层面出发,而绝非仅限于宏观文化一个层面,其实还涉及中观文化层面和微观文化层面.只有弄清翻译活动中包含的这样三个文化层面,才是完整地抓住了文化在翻译过程中的介入,才能全面地把握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真正内涵,才能充分展现其理论价值和实际操作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