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岳论丛》2016,(2):137-141
徐悲鸿是20世纪中国最具有影响力的画家,他引进西方写实画法,以反对近世文人之末技的"文人画"为起点,一生致力于革新中国画。几十年来,颂扬者称赞他的画是"现实主义"的典范,批评者指斥他破坏了中国画传统。其实,徐悲鸿的写实主义只表现在画法层面,绘画的写实风格与"现实主义"并不能等同。他写实风格的绘画与传统文人画的不求形似亦面目迥别,但他的作品主题以托物寓兴的象征表现手法为主,仍是与传统文人画精神契合的。  相似文献   

2.
一、绘画性比较:中国传统绘画如果与西方写实绘画比较起来,就几乎从来没充分地进行过模仿式的写实。中国传统绘画从整体布局到对个性形象的塑造,与西方绘画的与实效果和肉眼所见的物体形象比较,都有很大程度的差别。中国山水画的散点透视是认识和观念中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未完成作品"是西方古典主义艺术批评家对法国印象派与中国、日本古代绘画的批评.中国绘画以不求"形似"的再现而以意象化的表现为艺术的旨归,所谓"不患不了,而患于了","意周而笔不周"的"未完成作品",具有超越时空限制的艺术意义.本文对"意象"观念的发生、类型作了正本清源的梳理,对中国绘画的意象化历程作了阶段分明的回顾,认为20世纪之前东西方艺术分野的标识是"未完成"与"完成"、"意象"与"形象"、"表现"与"再现".从印象派的"未完成作品"到西方现代派绘画的"表现"风靡画坛,东西方艺术从接近到沟通;百年之后,当西方艺术在"异类殊形"的路上越走越远,东方艺术家该如何对待?  相似文献   

4.
论道家思想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论体现着中国高度传统文明的精华,闪耀着东方智慧之光。通过探究道在中国绘画中的体现,进而探究中国画理和中国画法,揭示中国绘画艺术中的哲理,从本质上把握中国画的精髓。  相似文献   

5.
陈龙海 《殷都学刊》2010,31(3):143-148
自19世纪末以来,中国古老的"线的艺术"在西方引起强烈反响。与此同时,中国传统艺术也受到了西方艺术的冲击,经过康有为、陈独秀、蔡元培等诸贤的倡导,中国艺术界从对西洋画的漠视与拒斥转到推崇与吸纳。而"海归派"如李叔同、陈师曾、高剑父、徐悲鸿、林风眠等则以其艺术实践进行着中国艺术的革命,在中西结合方面进行了极其可贵的尝试。与此同时,另一批画坛前辈仍然沿袭着中国画的传统方法,创造了无数无愧于时代的杰作,如潘天寿、黄宾虹、张大千、齐白石等。在此语境下,关于中国传统笔墨的质疑与争议持续不断;在后现代时空和全球化视域中,中国笔墨向何处去成为一个严峻的课题。本文认为,在中国艺术走向未来,参与世界艺术的相互交流与对话的进程中,应当吸纳一切外来艺术的有益成分,而同时要始终坚守民族立场,彰显中国元素和中国特色,惟其如此,中国古老的艺术才能焕发生机,在世界艺术的舞台上才可能拥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6.
由延边大学出版社新近出版的《中国现代乡土诗史略》,是潘颂德同志在写作《中国现代诗论四十家》(此书即将由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同时,为给当代诗歌创作提供历史的借鉴而撰写的一部富有特色的著作.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历史进入新时期以来,改革开放打破了闭关锁国的封闭状态,当代诗苑也广泛引进了西方诗论诗作,许多诗人从西方诗作中汲取了有益的艺术养料,从而开创了当代诗坛的新生面.但是由于受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影响,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当代诗坛上出现了“全盘西化”倾向.一部分诗人与诗论家盲目崇拜西方现代派诗歌与诗论.他们轻视乃至蔑视我国民族诗歌传统与“五四”以来进步的革命的诗歌传统,主张诗与政治绝缘,要求诗淡化生活,一味地追求“自我表现”.这样,近几年来我国当代诗坛从理论到创作,都出现了倾斜.  相似文献   

7.
刘彩霞 《阴山学刊》2002,15(1):34-37
中国古代字典排检法的演变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开创期 ,以《说文》为代表 ,首创了部首排检法 ;发展期 ,《玉篇》承袭《说文》的部首系统 ,《龙龛手鉴》与《类篇》引进音序法 ,《篇海》发明笔画法 ,从《龙龛手鉴》到《四声篇海》的四部字典 ,都在部首系统内部使用音序法 ;成熟期 ,明清时代的字典在部首简化的同时 ,完全采用笔画法 ,而且 ,使传统的文字学原则的部首逐渐过渡为检字法原则的部首 ,其代表有《字汇》和《康熙字典》。  相似文献   

8.
文人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之精华,它不仅以自然山水为描绘对象,体现自然的美,更在画者凝神静观、与对象交通相应和同构契合中创造了第二自然,创造了最高的美:人内在自由的实现.人不仅依附于自然,并且在理解与接受自然之美的基础上,进一步创造美,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从生态美学角度看,文人山水画艺术对于我们认识自然、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极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画与西方绘画在审美特征上表现出明显不同,究其原因,可以看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中西方绘画理论,所指向的思维观念存在着重"和谐"与重"冲突"的差别。或者可以说,中国画所呈现出的柔美、单纯、含蓄等风格,一定程度地表明追求"和谐",也就是多样性的统一。传统画论的主要思维模式,其根源在于儒、释、道和谐观的影响,并在人物画论、山水画论和文人画论等方面各有不同方面的侧重。  相似文献   

10.
施晔 《社会科学》2022,(5):65-74
中国艺术对西方的影响发端于器物层面的技艺,并于18世纪在欧洲形成了实用装饰艺术领域的“中国风”。20世纪以降,以气韵生动、超以象外、迁想妙得、诗书画共通为核心的中国道艺被吸收化用至西方现代主义绘画艺术中,不仅助力艺术家在创作实践中反叛古典和现实主义传统,而且辅佐西方学界建构与现代主义相匹配的全新艺术批评理论。中国影响已经深入到欧美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和审美方式中去,成为西方理性之外的一种别样存在,中国智慧在文化穿越中融入西方艺术家的深层思维,从而获得了创造性转换。  相似文献   

11.
中国山水花鸟画起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文人艺术家试图将自然搬入自己的居室来赏玩,反过来.文人生活环境的设计也以绘画理念为本."文人画"即文人在诗文之余创作的绘画,消遣性与自娱性是其最明显的特征.书法是中国文人从事造型艺术的基本条件,文人最普遍的技能训练是习字,汉字属于一种抽象的绘画,所以他们要进行艺术活动,最佳的选择只能是绘画.中国古典艺术的最高境界是痴狂,并将它看作智慧的传达.历史上不管什么政治力量对"狂狷之行"、"狂夫之言"都采用容忍或关注的态度,痴狂就成为中国艺术家的一种生存方式,也是艺术表现方式.由于艺术创造主体的痴狂风格,就决定了艺术形式的痴狂性质.所以,书法的最高形式是草书,乃至大草、狂草.绘画的最高形式是写意,乃至大写意、泼墨大写意.  相似文献   

12.
谢赫提出的被后人引为绘画总法则的"六法"自古以来为画家所重视,"六法"中的"经营位置"不仅是绘画形式的重要法则,其中也凝结了画家的情感表达。本文从形神、意象、气韵这三个要点出发,分别对绘画空间的经营、绘画空间的形成以及空间形式的艺术表现作了阐述,认为中国山水画经营空间首先基于对绘画形神的关系处理,而山水笔墨意象的形成则是绘画空间创意经营的重要基础和必要条件,同时中国山水画气韵生动的意境创造是中国画经营位置的最高美学表现。文中举例说明了经营位置在绘画空间形式中的诸多美学表现方式,以此表明谢赫关于空间形式的美学理论在绘画艺术创作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徐复观对中国艺术精神的阐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中国艺术精神的阐释,是徐复观新儒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徐复观对中国艺术精神所作阐释的要点在于:中国艺术精神可以概括为以孔子和庄子所显出的两个典型,而只有庄子的艺术精神才是彻底的纯艺术的性格。庄子的艺术精神导出了中国的纯艺术精神,在画论及绘画方面结出了丰硕的成果,促使中国古代绘画由人物画转向山水画。在庄子的艺术精神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国画,在现时代中仍有其重要的意义,是一支对“现代文化的病痛”具有很好疗效的“镇痛剂”。  相似文献   

14.
中西方古典短篇小说在各自民族叙事传统的形成发展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不容忽视的作用,而其自身在演变、定型过程中所形成的叙述形式,又集中鲜明地体现了民族叙述艺术的审美特征和审美效应.如冯梦龙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完善并总结了中国古典白话小说的叙述形态,而卜迦丘的《十日谈》则开创并确立了西方古典短篇小说的话语形式.因此,对中西方古典短篇小说叙述艺术进行比较与研究成为小说叙述理论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艺术真正成为理论研究的对象是近代以来的事情,继鲍姆嘉通把审美引入哲学以后,康德对审美和目的论的考察开创了近现代美学的先河,黑格尔的美学与艺术哲学的一致性和以艺术代替自然作为审美反映基本目标的观点,标志着现代主义学派的成熟。后现代主义学派与当代艺术的出现对传统艺术形成了极大的挑战,然而,带有浓厚商业化色彩的当代艺术与传统艺术的不同仅在于"时空"的不一样,对现实的批判仍是两者的共性。很显然,无论康德还是黑格尔都承认艺术自身的独特地位。《乐记》却用一种新的眼光重估礼乐的价值,对作为中国元艺术的"乐"进行了详尽地剖析,充实了世界艺术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6.
朱彧 《中州学刊》2002,(3):105-106
北宋著名画家郭忠恕,在继承前代绘画传统风格和技法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开创性的探索,在总结出了轻描淡写的山水画画法的同时,将唐以来专意描绘楼台殿阁的“界画”技法推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达到了准确无误的地步。此外,他对白描与淡墨晕染的形体和对比关系的处理,也给宋以后的绘画艺术以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唐建 《东岳论丛》2001,22(5):135-139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具有久远的历史 ,汉代绘画艺术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环节。汉代绘画与前代绘画艺术传承有着密切联系的是壁画 ;而更富有艺术创造性和时代代表性 ,且数量众多的绘画艺术样式是画像石、画像砖 ,此外还有帛画、漆画、瓦当纹样等 ,这些构成特色鲜明、自成体系的汉代绘画艺术宝藏 ,具有不朽的审美价值。其艺术表现特色主要是 :形象塑造 ,形神兼备 ;时空结构 ,重在开创 ;艺术技法 ,灵活多样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研究中西视域下中国绘画批评的现代探寻之路。以中西比较的视角,结合个案考察,在对"中西融合""传统演进"两条路径展开详细探究的基础上对中西绘画美学思想的差异性进行论证。在"中西融合"这条路径的论述中主要以融西方写实表现手法入中国传统绘画的徐悲鸿、将西方现代表现手法与中国民间美术形式相结合的林风眠等为例;在"传统演进"的论述中则主要考察了提高传统画地位的陈师曾、黄宾虹、潘天寿、齐白石等画家的实践及其绘画批评理论。  相似文献   

19.
中国山水画兴起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都是在人物画有了长足地发展之后,从人物背景的附庸地位,逐步走向独立。但由于社会文化土壤差异,走着不同的发展道路。西方风景画是在文艺复兴盛期,经历了一百多年,在几个国家共同努力下,从威尼斯画派开始,产生了带有城市建筑的风景画,这是独树一帜的新画种,对以后西方现实主义风景画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力,西方风景画与中国山水画在审美趣味上迥然不同,它追求质感、量感、空间感的形、色方面,文艺复兴后,著名的风景画派和名家日渐式微。中国的山水画比西方风景画的兴起提前了一千多年。“西历第五世纪,中国绘画已…  相似文献   

20.
朱光潜很早就注意到西方现代绘画的美学原则和中国传统画论有相通之处,并从审美的“距离”阐述了这种形式化特征.对于中国传统的“诗画融合”观点,朱光潜改造西方移情说,提出具有中国特色“情趣与意象”契合的审美定义.对于元明清中国绘画偏向山水一途,朱光潜则认为从美学观看,艺术美在价值上高于自然美,因此没有理由只注重自然画而不注重人物画.对中国传统“意在笔先”的绘画原则,朱光潜在改造克罗齐的意言一致观基础上提出“意到笔随”的创作理论.凡此种种,朱光潜通过“批判的综合”中西方艺术理论,以中国文化熏陶下的“心灵”“化”西方理论,所以说朱光潜的艺术观本位是中国的立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