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西社会科学》2015,(1):54-58
选取我国1982—2013年相关数据,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经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可知,两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可知经济增长是对外直接投资的格兰杰原因,而对外直接投资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基于此,在当前外汇储备充裕的情况下,应继续加大鼓励外商投资的力度。  相似文献   

2.
已有研究显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能带来积极的母国就业增长效应。那么它会受到其他因素影响吗?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产业就业增长效应为研究对象,显示母国特性与东道国特性是影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母国就业增长效应的重要因素。在建立理论分析模型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发现,从总体上看,无论是东道国特性还是母国特性对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就业增长效应都有一定程度的削弱作用。而通过赛马测试的方法研究则发现,母国特性对高水平的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就业增长效应有更大提升作用,但对低水平与较低水平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产业就业增长效应有削弱作用,而东道国特性更多的削弱了高水平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产业就业增长效应。  相似文献   

3.
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中之重,当前中国主要采用人文交流的方式推动民心相通。本文从对外援助的视角研究如何利用对外援助促进民心相通。通过分析"一带一路"下中国对外援助在援助政策、援助项目、合作模式、援助地区、援助方式等方面的变化,研究中国通过对外援助促进民心相通的优势及障碍,总结中国在援助前提、援助时机、经验价值、受援压力等方面具有利条件,以及在援助地区、援助期限、援助对象、援助方式等方面的不利因素,最后提出中国援助应处理好三个矛盾,即大量援助需求与中国发展中国家现实的矛盾、援助给"鱼"与给"渔"的矛盾、援助给"政府"与给"人民"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东岳论丛》2021,(2):27-39
探究最低工资标准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的影响具有重要实践意义。文章合并CSMAR国泰安上市企业海外投资数据、317个城市最低工资标准及城市统计数据,分别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金额和次数两个方面考察最低工资标准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的影响及机制,并采用2SLS、系统GMM、DID等多种方法进行了稳健性检验。主要结论: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促进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金额和投资次数;动态检验发现,最低工资标准的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效应呈增长趋势;在异质性方面,最低工资标准对流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直接投资的促进效应更加显著,民营企业、东部地区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作用同样较明显;机制方面,最低工资标准提高通过成本效应和生产率效应两条途径促进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金额和次数。  相似文献   

5.
对外援助是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最主要的方式是对外经济援助.我国对外援助中的伦理思想经历了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贯穿了韬光养晦、义利平衡、独立自主、共同发展、负责任大国、和谐世界等伦理思想.从伦理的角度看,完善对外援助政策的对策是:冷静应对“新殖民主义”,继续韬光养晦;妥善处理“中国责任论”,坚持量力而行原则;淡化双边援助,坚持多边援助;考虑要全面周到,慎重减免援助国的债务.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个新兴援助国,中国对外援助及其援助模式的有效性备受关注。在系统梳理中国对外援助与受援国对外贸易之间理论机制的基础上,采用非洲16个受援国2002~2011年的面板数据,首次研究了中国对外援助与受援国对外贸易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国对外援助能够显著增加受援国对中国的出口总额,但其影响存在倒"U"型"门槛效应";会降低受援国的出口多样化水平;与援助相比,受援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自然资源是其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决定因素,而且人均收入水平与出口多样化之间呈现明显的倒"U"型关系。  相似文献   

7.
经过90年代初的调整,国际直接投资开始恢复增长。几年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国际直接投资中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的双向投资都有不同比例的增幅。1996年,世界各国共吸收外资3492亿美元,对外投资3468亿美元。比1991年分别增长120%和75%;发达国家共吸收外资2082亿美元,对外投资2947亿美元,比1991年分别增长81%和55%;发展中国家共吸收外资1287亿美元,对外投资515亿美元,比1991年分别增长69%和520%。呈现双向投资齐步发展的新格局。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相互双向投资或多向投资体现了国际投资主体和投资方向(区域)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本文试图进一步分析国际双向投资的经济特征、形成原因和中国如何构造国际双向投资新框架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发展中国家跨国投资理论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经济全球化及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迅猛增长,推动了传统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向更加深入、更加贴近现实的方向发展。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发展中国家跨国投资理论进行综述和评论,既可阐释发展中国家跨国投资理论框架,又可发掘对我国对外投资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争夺国内市场是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动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有一般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特点,又有着与一般发展中国家非常不同的个性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和目的将有别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本文认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动因来自于争夺国内市场的竞争压力。按照这样的分析思路,作者把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分为国内市场导向型对外直接投资和国际市场导向型对外直接投资,并指出前者是主流,这些年投资增长迅速;后者是非主流,投资增长缓慢或者停滞不前。  相似文献   

10.
人民币汇率变动通过国际技术扩散的路径影响中国创新能力。文章从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等技术扩散渠道剖析人民币汇率变动影响中国创新能力的路径并进行实证检验。结论表明: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国创新能力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主要传递渠道包括进出口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文章进一步分析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表明国内经济政策主要通过研发投入路径影响创新能力的提升,而国外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主要通过人民币汇率和对外直接投资两条路径影响中国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李金华 《东南学术》2021,(5):108-119
实现对外经济合作的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当前,中国对外投资的行业较为集中,且影响力不断增大;中国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近年来,一些国家加强了对外国投资的审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也随之面临更加严格的限制.中国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也是对外劳务合作业务量较大的地区;中国对外劳务合作的目的 国和地区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中国对外劳务合作助推了中国的脱贫攻坚.中国的对外承包工程主要分布在交通运输建设、一般建筑、通信工程建设等领域,地域上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欧洲.未来,中国对外经济合作要提升国际供应链的市场份额,构建现代跨国产业体系;加强外派劳务资源市场的培育,推动对外劳务合作助力乡村振兴;发挥行业在技术研发、装备制造等方面的全产业链优势,形成中国建设品牌方阵;优化对外经济合作环境,进一步提升对外贸易便利化程度.  相似文献   

12.
“一带一路”沿线参与国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更替主导产业、提高科学技术水平等方式可实现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促进经济增长的目标,经济增长也能够利用需求效应、供给效应对产业结构升级起到正向推动作用;而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和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便利契机,进而有利于促进相关国家的产业结构升级及经济增长。中国作为“一带一路”倡议国其样本期内的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表现为负相关,主要由于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相对粗放,不平衡、不协调等问题突出,经济增长的同时未能及时完成产业结构升级,需要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3.
彭有轩博士著《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与政策研究》一书已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该书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从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的对立统一中寻求切入点,从国际直接投资的理论性和可操作性的结合上寻求突破口,对当代国际直接投资的相关理论,特别是对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按发展脉络作了简要综述。同时,通过定量分析客观描述了外资与中国经济发展的矛盾与冲突,并论述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于经济的均衡发展和对外开放水平的提升的战略意义。通过以上研究,深层次地探讨了新时期中国利用外资与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选择和政策取向,通过对战…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对外投资的发展,台湾经济出现了一系列变化,渐由高速增长转向景气温和下降,由此引起了岛内上下对产业空洞化问题的极大关注。所谓产业空洞化,主要是指由于对外投资增加,促成岛内的生产、投资和就业趋于减少。产业空洞化的产生,主要由生产要素的投入与流动的非合理化,促成服务业超前发展,岛内主要产业通过对外投资大量外移,使制造业地位和作用相对消弱,产品生产的重要性与市场竞争力日益降低,整体经济也因物质基础的“匮乏”呈弱化增长的状态。  相似文献   

15.
对外直接投资与我国技术进步——基于动态效应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后发优势国家,以对外直接投资为传导机制的新型逆向技术溢出对我国的技术进步吴有高度战略意义.本文采用状态空间模型和卡尔曼滤波方法进行分析,并加入与东道国的技术差距GAP,测度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技术进步的动态影响,更进一步在重点时间区同(2003年后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急速增长)上细致地检验对外直接投资是否获取了理论上的逆向技术外溢,带动了国内技术升级.实证结果表明,自2003年以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迅速增长,但其对国内技术进步之驱动作用反而降低.由此可见,近年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还缺乏引导,并没有达到量与质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自然灾害到底是促进了经济增长,还是阻碍了经济增长,对此存在广泛争论。将中国和OECD国家分别作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样本,对自然灾害与经济增长间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的结果显示:自然灾害不一定阻碍了经济增长;在中国,气象灾害仅通过增加实物资本投资促进经济增长,地质灾害对经济增长并无显著影响,说明灾后的实物资本重建是促进经济复苏的主要因素;在OECD国家,气象灾害能够通过实物资本及人力资本投资两个途径促进经济增长,说明灾后的经济复苏与实物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提高具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中国灾后重建不应仅局限于实物资本的恢复与重建,还要逐渐将投资的重点转向人力资本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中国经济国际竞争力的不断增强和“走出去”战略的逐步实施,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迅速.文章考察了2003~2009年问中国25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变截距模型、Hausman检验、广义最小二乘等方法对影响中国各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对外出口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技术能力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并不十分显著,但中国已经具备了对外直接投资的垄断优势,同时,中国各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发展不平衡.  相似文献   

18.
不少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在促进区县经济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经验,如注重利用公共投资对公共设施、农业项目、环境改善等方面进行援助;重视经济激励,对工业、就业企业所得税等进行补贴;利用政府采购手段对不发达区县进行扶持.这些经验给中国区县经济发展带来的启示是中国需要规范政策、完善法律法规;优化产业结构,增强东、中和西部地区之间的优势产业互补;完善区县经济政策工具,采用灵活多样的政府援助方式;以人为本,大力开发人力资源,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加快中国的区县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中国的区县投资环境;保护环境,治理生态,保持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产业选择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梳理对外直接投资产业选择的相关理论,可以看出,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实际上是宏观、中观和微观的三位一体。也就是说,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必须以世界经济形势为宏观背景,立足于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并以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跨国公司为微观主体。中国现阶段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既要遵循当代国际直接投资的一般规律,又必须从中国产业成长的阶段性特征出发。其中,服务业将成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热点。  相似文献   

20.
通过扩展索洛模型分析开放经济条件下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同时采用中国1990~2003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其进行经验研究.结果表明:人口、国内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的增长有着显著的贡献,其中国内投资起着最重要的作用,但是人口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没有显著的贡献,外商直接投资对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没有显著的贡献,且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贡献很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