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年来,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民族建筑、民族风情与民族特色产品吸引了游客络绎不绝前来,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产业,更是得到了诸多关注,民族地区的歌舞、节日、习俗等都是当地民族独一无二的瑰宝,但在今日社会,即使是酒香也怕巷子深,因此创新民族地区的文化旅游策略十分重要。目前,大部分民族地区还存在着旅游资源利用率低、吸引力不强、知名度低等问题,更有部分民族地区没有重视适度开发,导致过度消费旅游资源、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2.
我国乡村旅游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初级化与重复建设等问题,而过分依赖农业资源本身、缺乏文化内涵是其主要原因。乡村旅游文化是决定我国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方向和成败兴衰的关键因素,是乡村旅游的"灵魂"。乡村旅游文化学的确立,是对该交叉学科的研究体系、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基础理论和相关实践的一次系统梳理和总结,对提高我国乡村旅游文化研究水平、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乡村旅游发展中文化内涵研究——评《乡村旅游文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社会科学》2017,(9):260-261
<正>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已有20多年时间了,但是大部分仍处在农家乐的层次,简单乏味,重复性强。通过研读冯年华等编著的《乡村旅游文化学》一书,笔者对乡村旅游有了新看法。笔者认为建立乡村旅游文化内涵体系乃制胜之道,首先,城市文化具有鲜明的现代化和市场化特点,而乡村文化缺乏这一特质,所以,建设乡村旅游文化能有效联结城乡文化,给乡村文化注入新的元素;再者,乡村旅游文化是乡村旅游的核心所在,决定着我国乡村旅游产业的兴衰成败和发展方向;最后,乡村旅游文化学的建立,将提高我国乡村旅游文化水平,进一步促进了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南京社会科学》今年第5期,发表了周为民同志所作《重新认识新民主主义经济》一文,读了多有效益。周文的基本结论是:“在历史实践的意义上,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其实不只是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的一种特殊形态,不只是由于它具有这种过渡性质而属于社会主义的范畴。它本身就是社会主义,是现实社会主义的一种具体形态、具体模式。”很明显,这一结论具有极为严肃的意义,假如能够成立,则不仅中国现代史需要改写,而且中国今后的发展道路也要重新规划。本文想从哲学方法论的角度,对如何研究新民主主义经济、研究全部新民主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作一些讨论,并结合着对周文作一些高榷。探讨之作,祈请批评。  相似文献   

5.
《分类改造研究》存在抄袭剽窃等违规现象。学术道德滑坡与一部分人无视科研道德规范和权力腐败向学术领域渗透有关。加紧制订和完善各专业研究人员的道德行为准则 ,以利学术的健康发展和真正繁荣  相似文献   

6.
路遇 《东岳论丛》2003,24(4):封三
现代经济文化研究在中国兴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由于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经济文化的发展较快,取得不少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成果.但对企业文化、商业文化和消费文化的研究和应用,基本上是各自进行的.  相似文献   

7.
蒙古族文学的生成、发展及其特色 ,是与本民族的人们所处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 ,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生存方式、生活状态、生命情调等密切相关的 ,而且文学和艺术又是蒙古族人民生活、生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卷本《蒙古族文学史》从对远古口传文学的探寻到对近现代文人书面创作的考察 ,都始终注意到了蒙古族文化生态环境的特征。其当代意义 ,就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发展民族文化与民族艺术 ,为多元文化的建设与发展而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在改革开放后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起到了主导作用。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与中国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中国的旅游政策与政府本身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在新形势下,一些学者开始讨论在旅游开发中政府的角色重新定位问题,还有学者开始对政府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进行反思。政府究竟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相似文献   

9.
民族文化在民族旅游中扮演着毋庸置疑的重要角色,各利益相关者均负有保护、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的伦理责任。企业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应摒弃“强势”对“弱势”保护的姿态,这既是对作为民族文化主体的该少数民族负责,更是对人类社会负责。政府民族文化责任,体现在对民族文化保持起码尊重的消极责任,以及为民族文化提供体制化保障的积极责任两个方面。社区应该承担的民族文化责任除了保护之外,还有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云南映象》是以身体为媒介的歌舞和民族记忆传承为目的的仪式的完美结合,歌舞与仪式的结合是其外在表演形式的显著特征。主题歌舞仪式蕴涵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构成民族记忆包括生存记忆、寻根记忆、生命印记和经验记忆等内容。杨丽萍的实践直指多元化和全球化时代民族文化如何传承和发展之问题,其核心指向民族文化话语权。民族文化应该由少数民族以自己的方式和话语去表达和传承。  相似文献   

11.
《江西社会科学》2018,(1):258-259
<正>21世纪以来,旅游经济蓬勃发展,这离不开我国不断推进的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更离不开各个城市对于旅游品牌不遗余力地宣传与推广。  相似文献   

12.
13.
社会主义民族是在新的所有制关系的前提下,建立在发达的经济和文化基础上的民族。一个民族的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生产力愈先进,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愈高,商品经济也就愈发达。因此,在一定的意义上,商品生产发展的程度,反映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 中国封建社会长达几千年,历代封建统治者重农抑商、重本轻末。自古以来,除了交皇粮,农民种粮为了吃饭,种棉为了穿衣,养猪为了吃肉,养牛为了耕田。这种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严重束缚了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解放后,我国各民族先后经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冲破了旧制度的束缚,生产力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部分民族地区的商品生产日趋繁荣。后来由于“左”倾错误思想的干扰,混淆了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商品生产与发展资本主义的界限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指导下的集市贸易与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的界限,在农村  相似文献   

14.
文化和科技融合已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导模式和战略方向。科技与文化的本体形态相融合,两者交叉、渗透、重组并最终融为一体,从而更新了文化的技术形态,改变了文化的经济形态,催生了新的文化产业形态。文化科技融合以技术扩散、价值链提升和利益协同作用于文化产业。融合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主要是以要素融合为前提提升文化产业的技术水平,以产品融合为核心扩展文化经营活动的范围,以市场融合为动力创造新的文化消费需求,以制度融合为保障,促进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是当前文化建设的发展趋势.做好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工作,在内容上要覆盖自然生态文化、自然科学文化、建筑景观文化、历史资源文化、影视表演文化、休闲疗养文化.在工作的推动上,要主抓文明创建,文化资源的保护、登记和整理,旅游景区布展陈列,旅游景区文艺表演.在改革与创新上,要明确定位、提升档次,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推进机制体制创新,以市场为导向,做出效益来.  相似文献   

16.
地处粤西的信宜市,根据自己的实际,果断地提出“旅游旺市”的发展战略,以促进当地的发展。发展旅游业,必须创新思维,要有“大旅游”的发展目标,应抓规划、人才、资金管理等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7.
数字经济下的文化旅游融合创新发展,可以推动城市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文化和旅游融合可以赋能城市发展新创意、新价值和新品牌.城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包括基于供给侧改革驱动下产业链重组模式、文化需求导向下产业链价值共创模式和数字技术推动下产业链延伸模式三种类型.当前,城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应该加强顶层设计、落实融合理念,创新数字化转型、推动虚拟旅游发展,立足城市工业遗产、推进城市复兴,创新文旅项目和活动、加强区域合作,以促进城市文旅融合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谢天佑教授的遗著《秦汉经济政策与经济思想史稿——兼评自然经济论》(以下简称《史稿》)是作者积累多年的一部力作。作者把“自序”命题为“寻找突破口和结合点”,阐明将思考焦点放在秦汉时期的经济政策与经济思想之间,“选择经济政策与经济思想这个结合点,并力图通过这一结合点,将政治、经济、思想、人物、事件、史实、理论融为一体”,从微观上升到宏观。以秦汉为切口,突破既有的看法,探讨中国古代社会为什么“量变那么持  相似文献   

19.
长江师范学院乌江流域社会经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良品教授和彭福荣副教授、余继平副教授等共同编著的《重庆民族文化研究》一书,于2010年6月由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正式出版。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因此,民族研究历来为史学界所重视.早在辽、金、元时期就有研究北方史地和民族的著作问世,然而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民族研究,当归功于本世纪初叶梁启超先生的大力提倡.到了本世纪二十年代以后,终于出现了一系列中国民族史研究方面的专著和论文.最近,一部集近百年史学界学者研究中国民族成果之大成的宏篇巨著——《中国民族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终于出版问世了.该书是在国家民委的直接领导下,由国家民委、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以及中央民族大学三个单位十几位专家、教授集体智慧的结晶,同时还特邀了享誉海内外的权威学者费孝通、杨静仁、白寿彝、翁独健、谭其骧、马曜等六位教授作为顾问,王锺翰教授任主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