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基于资源保存理论,通过分阶段的方式收集在职人员样本,研究了组织公民行为与工作家庭冲突的关系机制。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组织公民行为与工作家庭冲突为正相关关系;自我损耗在组织公民行为与工作家庭冲突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且对工作家庭冲突有正向影响;个体的边界控制感调节自我损耗对工作家庭冲突的正向影响,即当员工的边界控制感增强时,自我损耗对工作家庭冲突的正向影响减弱。  相似文献   

2.
在控制变量人口统计学的影响下,角色压力源的角色冲突、角色模糊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均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控制变量人口统计学和角色压力源的影响下,心理资本的自我效能、乐观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均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随着角色超载程度的逐渐提高,个体的韧性程度越高,其组织公民行为表现下降的程度越低;而个体的韧性程度越低,其组织公民行为表现下降的程度越高。适当增加员工的角色冲突水平和角色模糊水平;开发员工心理资本,引导员工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通过增加心理资本,消减角色压力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3.
<正>青少年问题行为主要体现在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方面,而家庭因素是引发青少年问题行为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阐述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具体表现及其家庭因素,并提出建议,为预防和改善青少年问题行为提供新思路,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问题行为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偏离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并且对自身和他人带来消极影响的行为。青少年时期是个体发展的关键期和转折期,此阶段个体面临着生理、心理和社会化的改变,各种压力与冲突逐渐凸显,  相似文献   

4.
杨旸  刘天元 《兰州学刊》2022,(10):70-83
“扶弟魔”现象是家庭再生产中男孩偏好造成的代际关系不平等的结果。家庭层面,伦理角色的“协助责任”、家庭资源的男孩偏向以及道德力量的“规范约束”使女性被迫让步资源,形成了代内剥削。个体层面,强化激励的愚孝心理、沉没成本的情感裹挟以及双重角色的“以宗补姻”成为强化代内剥削的个体认知机制。这种长期代内剥削实际是代际责任的转移,家庭再生产中出现角色越位现象。社会需要重视性别不平等在家庭结构中的体现,其影响是多方面的,甚至会形成剥削的代际传递与横向辐射。同时,更需要关注“扶弟魔”一词背后潜藏的女性困境,包括自我生活被挤压、父权制仍然存在、现代文化身份冲突、社会性别污名化,正确认识、解决困境是推动性别平等与文明社会发展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5.
高校教师感知的组织支持与给予高校组织类似回报的情感体验关系在实践中表现为心理契约决定下的高校教师组织公民行为.从社会交换理论来看,这一过程的实现机理为:积极心理契约的形成强化了高校教师的"组织成员"角色,形成"用组织的身份来定义自己"的观念,进而产生具有"角色外"特征的组织公民行为,即高校教师心理契约在组织认同的中介作用下促生了其组织公民行为.基于来自9所大学的570份样本的检验结果证实了高校教师心理契约、组织认同、组织公民行为三者间关系的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社会的竞争加剧,组织不断进行变革,组织结构也逐渐趋于扁平化,组织公民行为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逐渐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和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组织公民行为是一种角色外行为,由一系列非正式的个体的与组织之间行为构成。本研究主要从组织公民行为的内涵、理论基础、影响因素(个体因素、情境因素)几个方向的对现有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江国华 《中州学刊》2005,1(4):65-68
宪法社会化是指社会个体与政府学习宪法文化、理念、精神、制度和规范等,并内化为宪法思维和宪政品质、形成宪政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过程.宪法社会化的过程,既是宪法思维得以形成的过程,也是宪法文化得以传承的过程,还是公民角色的教育过程,因而具有重要的宪政意义.宪法社会化的实现途径主要有家庭、学校、工作单位等社会性组织,除此之外,政党与政府也扮演着宪法社会化的角色.  相似文献   

8.
农户心理契约、农户对龙头企业信任与农户组织公民行为之间存在着一定关系。本文以231位江西省农户为样本,检验了农户心理契约、龙头企业信任与农户组织公民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农户心理契约对农户组织公民行为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对龙头企业的信任在两者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知识型员工时代组织公民行为对组织效率的影响日益明显,高组织公民行为成为现代管理探究的热点。员工的个体因素与组织中的一些管理要素是预测员工组织公民行为高低的有效指标,管理者可从招聘、培训、绩效评价、薪酬管理以及组织文化建设等角度入手提高组织员工的公民行为。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理性行为理论为框架,将上下级关系实践拟合到群体层面,并探讨上下级关系实践对员工工作绩效的消极影响。通过对12家企业中48个部门的464套配对调查问卷,构建多层数据模型(HLM),研究发现,上下级关系实践与员工工作满意度负相关、对员工角色内绩效和组织公民行为具有负向影响,工作满意度在上下级关系实践与员工角色内绩效和组织公民行为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杨洪刚 《南方论刊》2014,(4):36-38,60
地方政府在环境治理中的角色错位的主要根据在于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体等行动者或者说主体之间的关系结构,其中地方政府基于其自资源、价值取向、制度规则和利益关系扮演着的不同的角色,但在不少的环境公共事件和环境保护行为中,地方政府经常呈现出角色错位的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体制的束缚,而社会力量不够强大和环保认知观念出现偏差则是地方政府角色错位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2.
以57项实证研究为对象,综合使用元分析、路径分析及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心理契约与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进行量化探讨,并选取了心理契约履行与违背两个方向。结果表明:1)心理契约履行与组织公民行为正相关,心理契约违背与组织公民行为负相关。2)二者的主要中介变量中,信任起主要作用。3)样本与测量特征中,采用中国样本、长期导向的企业、家族企业与采用中国学者的测量工具,相比对应的样本和测量特征而言,心理契约与组织公民行为相关性更高;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单项目与多项目测量相比,二者关系并不显著。这总体表明关于心理契约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关系效应的分歧,部分源于样本和测量特征所导致的系统差异。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成才的消极心理因素及其应对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信赖心理、侥幸心理、嫉妒心理、自卑心理、退缩心理等五种影响大学生成才的消极心理因素及其表现和产生的原因,并从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个体层面提出了克服这些消极心理因素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社会转型迫使家庭必须同时进行转型。但家庭作为一种制度有其稳定性与制度惯性和惰性,因而急剧的社会转型必然造成家庭的内部冲突。转型期引起农村家庭冲突的具体原因有社会转型引发的农村家庭失范,农村家庭成员在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和家庭角色转型的过渡性。因而对农村家庭冲突的对策应是着眼长期效应的社会政策、社会工作和社会进步并举。  相似文献   

15.
工作压力是工作中的一部分。当个体察觉到工作环境中的特性、要求、期望、现象超过自身所能承受的范围,使个体感受到威胁或产生消极的情绪时;必须付出额外的精力以保持身心平衡,即形成工作压力。工作压力的产生,有其正、负面的效应。正,可让个人产生积极的工作态度;负,则会引发工作倦怠与耗竭的现象。而此二效应则要视个人特质与其组织的管理处置是否得宜而有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组织经济学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理论范式 ,这一范式将经济学的分析工具应用于管理学领域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组织经济学的经济学根源决定了自身两重性的学科性质 :一方面是秉传了自由主义传统 ;另一方面又关注“看得见的手”的管理行为。这种性质也引发了组织经济学在管理学领域中的各种矛盾和冲突 ,本文着重分析了个体主义和系统主义之间的分析层面不同产生的矛盾、狭隘的行为假设以及对于人性的消极的道德评价三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公共管理中的消极角色外行为是指公共管理行为主体所实施的不符合职责规范、偏离组织目标,并对公共组织运行的过程和结果产生消极影响的行为。消极角色外行为使公共资源的配置偏离了公共管理的根本目标和公众的利益期待,给利益相关者带来了负外部性影响。在划分公共管理中消极角色外行为类型的基础上,结合不同类型消极角色外行为的外部影响,宏观上通过公共管理环境的优化,中观上借助公共组织文化的强化,微观上依托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细化,保证公共管理目标和效率的实现,最大化满足公众的利益需求。  相似文献   

18.
公共管理中的消极角色外行为是指公共管理行为主体所实施的不符合职责规范、偏离组织目标,并对公共组织运行的过程和结果产生消极影响的行为.消极角色外行为使公共资源的配置偏离了公共管理的根本目标和公众的利益期待,给利益相关者带来了负外部性影响.在划分公共管理中消极角色外行为类型的基础上,结合不同类型消极角色外行为的外部影响,宏观上通过公共管理环境的优化,中观上借助公共组织文化的强化,微观上依托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细化,保证公共管理目标和效率的实现,最大化满足公众的利益需求.  相似文献   

19.
个体心理账户中的认知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心理账户(mental accounting)是由芝加哥大学行为科学教授、心理学家理查德·萨勒(Richard Thaler)于1980年提出的一个影响深远的概念.心理账户理论认为,无论是个体、家庭还是集团、公司,都存在着一个或多个明确或者潜在的账户体系,这些账户体系往往会遵循一些有悖于经济学运算规律的潜在心理运算规则,这些规则无论是在记账方式上还是在行为决策上都与理性的经济学和数学运算方式存在着显著差异,从而在个体做经济决策时常常以非预期的形式影响着个体,使个体的决策违背最简单的经济法则.  相似文献   

20.
家庭--工作冲突有时间和心理两个维度,它的作用机理可用四个阶段来描述:潜在的矛盾、先期决策、行为、结果.平衡家庭--工作冲突的基本思路是:确立"人高于一切"的企业价值观、制定有利于员工的家庭友好政策、增加对员工亲属的激励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