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迁移式扶贫作为缓解和消除贫困的重要手段,在全球减贫事业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现有文献主要以各国典型的迁移式扶贫项目为评价对象,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从不同视角对迁移式扶贫的经济社会效益进行了评价。大多数研究结果显示迁移式扶贫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也有少数结果表明迁移式扶贫产生了消极影响。迁移式扶贫的经济社会效益评价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现有研究仍存在不足,应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一是应积极开展搬迁农户规模性返贫风险评估;二是应增加对移民迁出区和未搬迁农户的关注;三是应深化对迁移式扶贫经济社会效益的综合评价研究;四是应深入探索迁移式扶贫项目对经济社会影响的理论机制;五是应积极开展迁移式扶贫经济社会评价的国际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2.
民族地区相对贫困治理中,探究农户异质性对生计资本结构的影响是防贫减贫、提升农户生计资本的基础。民族地区农户的生计资本评估体系中,社会资本所占权重最大,显著影响农户生计水平;民族地区农户的各项资本逐年递增,且农户在家庭结构、地理区位等方面的异质性对生计资本结构的影响存在差异;民族地区农户的生计资本结构因农户致贫因素的不同而表现出一定的异质性。为促进民族地区农户生计资本稳步提升,需要做到:整合各类资源,着力提升农户社会资本;重视文化资本,推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协同发展;建立区域联动机制,实现各村农户不同资本间的协调发展;紧密围绕“三孩生育政策”,实现由计生到生计的有效转化,推动相对贫困治理与农户生计资本提升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3.
生计资本在不同的视角下显现出不同的意象。在社会结构范式下,库区移民生计资本的耗损表面上主要是受到政府角色定位不清、移民政策失灵以及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而这三个方面的深层逻辑是现代性嬗变的体现。从现代性发展的层面来审视移民的生计资本,既可以厘清生计资本运行的空间与态势,还可以系统梳理现代政府与制度体系如何有效介入移民生计资本构建,从根本上阐明整合移民生计空间拓展与精准扶贫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农户生计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计安全是农户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目前我国农村仍有一定面积存在贫困和过密化现象.为了对农户生计状况进行动态分析和定量研究,文章以压力-状态-响应(PRS)指标模型为基础,结合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并以层次分析法和专家评分法为依据,建立了生计安全评价体系.农户生计安全评价体系的构建,为区域生计安全评价提供参考,也为反贫困战略、区域可持续生计发展战略的制定和生计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期达到减贫富民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乡村振兴背景下宅基地流转与农户生计资本积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寻宅基地流转过程中农户生计资本积累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农户生计水平、促进农村土地要素的合理流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基于产权经济理论和可持续生计理论,本文构建了宅基地流转与农户生计资本积累的理论分析框架,分析了宅基地流转对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机理,并基于安徽金寨县和江西鹰潭市余江区289份农户调查问卷实证研究了宅基地流转对农户生计资本积累的影响.研究认为:总体上,通过参与宅基地流转,农户的生计资本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积累;但农户生计资本积累的总量及其结构在不同地区、不同组织方式及不同流转方式下都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因而,应探讨多元化的宅基地流转组织方式,寻求农户生计资本积累的自成长机制,并根据宅基地流转方式的不同制定差别性的农户生计资本提升对策,以切实提高农户的生计水平,激励其积极参与宅基地流转.  相似文献   

6.
研究评估易地扶贫搬迁户生计恢复和发展能力对科学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实现西藏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钦韦(Chinwe)提出的生计恢复力理论,利用对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山南市、日喀则市实地调查的291户家庭问卷数据,从缓冲能力、自组织能力、学习能力三个维度构建贫困农户生计恢复力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各指标恢复力得分情况。结果显示,西藏易地扶贫搬迁户从原生活区搬迁出后,货币收入、财富储蓄、技能培训机会均有较大幅度提升,邻里信任度、家庭资助机会、社会组织参与度获得巨大提升。未来从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拓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方面,需要进一步丰富西藏农村经济的新业态,支持搬迁户参与劳动密集型特色产业,提供有效的社会支撑体系改善搬迁生活、生产和发展环境,提升农户自我发展能力,着力修复移民人际关系和社会网络。  相似文献   

7.
基于对河南省巩义市温堂村69户搬迁农户的实证调查,对农户移民搬迁动力机制、居住空间效用变化等内容进行分析表明:贫困山区农户进行自愿移民搬迁是其家庭理性判断的结果。迁入村庄出行方便、基础设施完善、经济发展环境好和迁出村庄交通闭塞、居住环境差、子女上学不方便等因素综合作用于农户搬迁的空间决策,有效的政策保障加快和保证了农户搬迁过程的实施。搬迁后,农户在迁入村庄获取了更多的居住空间效用,并建立起新的社会网络关系,其居住需求基本达到相应预期。  相似文献   

8.
研究森林旅游扶贫效应及其农户适应机制是实现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和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以福建省武平县为案例地,通过构建农户对森林旅游扶贫的适应性分析框架,研究农户对森林旅游扶贫的感知及适应行为选择。结果表明:(1)武平县的森林旅游扶贫尚处于初级阶段,参与程度不高,但是森林旅游扶贫的开展已对农户的生活产生影响。(2)农户所采取的适应生计方式主要包括纯农户、农业兼业户、旅游兼业户及非农户。(3)不同生计类型农户的适应感知存在差异,农户的各种感知存在高度相关并影响农户的适应策略选择。最后,为持续推进森林旅游扶贫工作,保证森林旅游扶贫与农户发展之间的和谐共存,本文提出了从认知、能力、技术及环境上提高农户适应性的策略,以期为国内同类型贫困县域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江西社会科学》2016,(7):61-67
产业扶贫是革命老区探索脱贫致富的内生性机制,是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的关键路径,对于促进就业、拉动经济增长、带动贫困农户增收具有重要意义。赣南老区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也是全国贫困人口集中的地区,占江西贫困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本文以赣南革命老区为例,总结出赣南老区探索产业扶贫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农户"、"金融服务+"、"特色旅游+"、"互联网+"、"移民搬迁进城进园"五大模式,剖析产业扶贫中的四大矛盾,提出产业与规划、产业与生态耦合、产业技术带动与推广、企业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政府投入与社会资本、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与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六统一"等破解路径。  相似文献   

10.
黄河下游滩区移民搬迁,事关黄河长久安澜和下游防洪安全,对黄河滩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黄河下游滩区移民搬迁具有特殊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等鲜明特点,同时也面临建设用地指标难以解决、迁建资金难以落实、基础设施建设难以配套、搬迁补偿标准难以提高等诸多问题。实施黄河下游滩区移民搬迁,应坚持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来促进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生活质量和收入水平提高、长远生计保障的总体思路;在安置方式上,尝试城市近郊移民安置、产业移民、中心城镇移民、本乡本县就地安置等多种方式;完善移民搬迁政策法规,加快完善滩区移民搬迁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1.
社会资本在农户非农就业中发挥着重要的经济与社会功能。基于CFPS2018年的微观数据,主要分析社会资本对于不同生计脆弱程度非农就业农户的差异性影响,并重点探讨社会资本与人力资本以及社会资本与金融资本之间关系的动态变动。结果表明:(1)社会资本可以显著降低非农就业农户的生计脆弱性,非农就业农户生计脆弱程度越高,社会资本的改善作用越明显;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社会资本均能够显著降低非农就业农户生计脆弱性,在西部地区的影响最大,中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小。(2)当非农就业农户生计脆弱程度较高时,社会资本与人力资本以及社会资本与金融资本之间是替代关系;随着非农就业农户生计脆弱程度降低,两组变量之间由替代关系变为互补关系;而随着生计脆弱程度进一步降低,两组变量之间不再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江西社会科学》2014,(9):69-74
政府公共投资对于减贫的作用非常重要,不同类型的公共投资对于扶贫的作用机理不同,对扶贫的影响效果也不同。为了提高公共投资的扶贫效率,应有方向性的投入,以便达到最佳扶贫效果。扶贫路径主要包含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社会事业发展三条,各个路径相互交错,互相影响,共促减贫。非农部门的就业和工资是作用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减贫的突破口。通过优化公共投资减贫目标、建立扶贫绩效考核体系、完善政府引导机制以及优化公共支出结构等措施,可以提高公共投资扶贫效率。  相似文献   

13.
地震灾害对农村贫困的影响——基于生计资产体系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农户的生计资产体系,以甘肃省西河县XJ村为例,分析2008年汶川地震灾害对农村贫困的影响.地震灾害发生后,直接受到损害的是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自然资本.其中损失最严重的就是体现为现实物质的物质资本,因此灾后农户的生活状况明显下降.为了维持基本生活,贫困农户必须将能够直接用于交换的少量的金融资本转化为物质资本.此时的农户虽然物质资本有所恢复,但由于金融资本的极度匮乏,短期内其贫困程度表现为大幅加深.长期内地震灾害增加了农户走出贫困的难度.  相似文献   

14.
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是解决农户生计问题的重要途径。基于可行能力和可持续生计理论,本文构建了乡村旅游视角下农户生计能力的理论分析框架,以陕西省497份农户调查数据为例,运用分位数回归和倾向得分匹配模型实证研究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户旅游生计转型对生计能力的影响效应及不同组群农户之间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旅游生计转型对于不同分位点农户生计能力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U型”趋势。(2)相较于未参与旅游生计转型农户,参与旅游生计转型农户生计能力显著提高,且发展能力、社交能力和经济能力均受到显著正向影响。(3)基于农户异质性视角分析可知,农户旅游生计转型后,60岁以上老年农户的生计能力提升幅度较其他年龄阶段明显;收入处于中等水平的农户,其旅游生计转型对生计能力的正向影响效应最显著;关中地区农户旅游生计转型对生计能力的影响效应最高且最显著,陕北、陕南地区均不显著。为有效提高农户生计能力,政府应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户参与旅游生计转型,并结合农户的异质性特征制定差异化政策和措施,切实提升农户生计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5.
扶贫开发是广西头号民生工程,没有连片特困地区的加快发展,没有600多万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两个建成”目标就难以实现.扶贫生态搬迁是扶贫开发的重要工程和关键突破口,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是从根本上解决广西连片特困地区贫困问题,遏制石漠化趋势和构建珠江—西江生态屏障,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意义重大,时间紧迫,任务艰巨.文章以实践调研数据为支撑,综合梳理当前广西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充分学习和借鉴国内相关省份开展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的经验做法,并重点提出加快广西扶贫生态移民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连片特困地区成为我国扶贫攻坚主战场的背景下,连片特困地区的妇女贫困问题成为扶贫工作的新议题。从可持续生计视角来看,脆弱性是导致连片特困地区妇女贫困的重要原因,生计资本贫乏和脆弱性叠加成为制约连片特困地区妇女脱贫的主要障碍。当前,连片特困地区妇女脱贫需要以可持续生计建设为核心,通过环境改善、生产发展、权益保障、权能建设等增进生计资本,提高贫困妇女抵抗风险的能力,促进贫困妇女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以返贫为主要形式的脆弱性贫困的治理已成为我国西部农村地区扶贫开发的新课题. 利用宁夏农村的调研数据进行实证研究,重点分析了正规金融对宁夏农村脆弱性贫困的支持现状,结果表明,正规金融、财政扶贫资金对农户脆弱性贫困的治理作用并不显著,而社会资本则对脆弱性贫困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正规金融对教育、自然灾害等负向冲击的直接平滑作用大于间接平滑作用,直接平滑作用力度大小依次为:受教育水平、身体健康状况和自然灾害. 因此,提出了重构与宁夏因地制宜的商业金融、合作金融、政策金融的金融减贫主体架构并重新整合地区减贫金融的增、存量等对策,以期提高西部农村地区农户的脆弱性承受能力并降低农户的脆弱性孕造频率.  相似文献   

18.
刘明 《新疆社会科学》2011,(6):134-139,158
大规模移民搬迁可能导致文化适应问题。在移民搬迁过程中,项目的成功与否除了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有关之外,民族文化的适应策略,特别是牧业生计方式也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扶贫移民的城镇化安置已成为地方政府促进区域减贫,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政策选择。以西南山区S镇的扶贫移民实践为研究对象,分析在西方空间贫困理论和中国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的共同作用下,城镇这一层次是如何被建构成一个具有重要益贫性的发展空间,进而指出这种过于倚重城镇辐射带动的安置方式在现实中存在的多重风险。借助城乡联动的分析视角,应将作为迁入地的乡村、安置地所在的城镇以及异地城镇统合起来加以考虑,通过发挥城乡联动营造出的三维空间的协同效应来应对扶贫移民的后续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20.
陕南避灾移民搬迁中的社会排斥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南地区避灾移民搬迁工程虽然在保障当地民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统筹城乡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并取得明显成效,但是由于政策执行过程存在政策排斥、资本排斥和信息排斥等社会排斥因素,移民搬迁出现普遍的"搬富不搬穷"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移民搬迁设计的"挖险根"和"挖穷根"的目标和宗旨。这种偏离不仅对普通农户和贫困家庭的生产生活产生消极影响,还蕴藏着区域性社会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