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陆游的著述中,有一些资料和信息,弥补了厉鹗《宋诗纪事》、陆心源《宋诗纪事补遗》、孔凡礼《宋诗纪事续补》、钱钟书《宋诗纪事补正》的缺失,具有珍贵的研究宋诗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从相关文献中辑出为《全宋诗》及《全宋诗订补》所遗之宋诗,计有一百则,聊作补遗。  相似文献   

3.
宋代诗歌是很丰富的,无论诗人的数量和留存至今的作品都较唐为多。由于宋诗受到后人(主要是明清)的鄙薄和冷落,迄今为止还没有象《全唐诗》这样较完备的总集,不过我们仅从清人辑录的《宋诗纪事》即可窥探一些消息。历鹗说:“宋承五季哀敝之后,大兴文教,雅道克振。其诗与唐在合离间,而诗人之盛,视唐且过之。”(《宋诗纪事》序)《宋诗纪事》收集了3812位诗人的作品,就比《全唐诗》辑录的  相似文献   

4.
明词纪事序词最为有纪事也?又易为有断代之纪事也?溯其源,盖自诗之有纪事。自家计有功有《唐诗纪事》,清厉鹦继之有《宋诗纪事》,清陆心源有《宋诗纪事补遗》,陈丈石遗有《辽诗纪事》《金诗纪事》《元诗纪事抓清陈田有《明诗纪事》,近人邓之诚有《清诗纪事初编》,余复编《清诗纪事》全书。诸家之书,多或至百卷,少亦数十卷,自唐迄清,囊括配套。而词自唐、宋以来,卷快宏富,不亚于诗,独少纪事之编,探讨者恨焉。清人叶申芗《本事词》二卷,见于《清史稿·艺文志》著录,此不名“纪事”而实纪事也。张宗拥《词林纪事》二十二卷,…  相似文献   

5.
李龏的《梅花衲》留存无名诗人有刘浩、侯季长、曾诚、陶弼、谭望、史千、王鈇、朱雍、陈祐等,其中相当一部分诗人在《全宋诗》《全宋诗订补》中仅存单句或根本未收。考证其人其诗及其交游,既可补《全宋诗》《全宋诗订补》之不足,还可繁荣和推动宋诗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全宋诗.曾巩诗》中涉及赵扌卞的六首诗之题目有讹。《余杭久旱赵悦道入境之夕四郊雨足二首》中“悦道”为“阅道”之讹。《寄赵宫保》、《和酬赵宫保致政言怀二首》、《和赵宫保别杭州》等诗之题中“宫保”为“少保”之讹。  相似文献   

7.
一 宋诗的命运是坎坷的。自宋严羽以来的八个世纪中,它饱尝了世态炎凉、市价涨落的滋味。平心而论者亦有之,如吴之振所谓“宋人之诗变化於唐,而出其所自得。皮毛落尽,精神独存”。(吴之振《宋诗钞·序》)及王若虚之宋诗“亦有以自立,不必尽居其后”等(《滹南诗话》)。但大量的却是毁誉不当、褒贬失实。如明代苏平认为宋人近体诗只有一首可取,而那一首也还有毛病;屠龙《鸿苞集》谓“宋诗河汉,不入品  相似文献   

8.
繁荣的宋代文化,与其并不强盛的国势形成强烈的反差,这种不同步早为诸多学者所指出。陈寅恪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金明馆丛稿二编》)全面考察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这一论断绝非夸饰。与文化繁荣同步,两宋文学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就,然而人们往往以宋词与唐诗、元曲并称、宋诗似乎降到了次要地位。这一方面是因有唐诗横亘在前,超越不易,一方面则是宋词之名遮掩了宋诗的光辉。有人统计宋代诗人与诗歌创作皆五倍于《全唐诗》,果真如此,则宋诗数量高达25万余首,超过《全宋词》十二倍之多。如果一个人每日研读10首宋诗,那么他将花费68年之久的时间才能完全将宋诗读毕。卷帙如此浩繁,堪令学人止步。专门研究唐宋文学或先秦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人,可以不去理会元明清文学的有关问题,但研究元明清文学的人却难以回避对宋诗的讨论。明人论诗多主唐音,当然也有为宋诗呐喊几句的,方孝孺  相似文献   

9.
明初编纂的大型中国古代诗词总集《诗渊》被称为“古诗,尤其是宋诗辑佚之渊薮”,在《全宋诗》的编纂及其订补过程中虽然得到了相当广泛的应用,然而尚多有遗珠.考订该书所录宋诗,《全宋诗》及其“订补”所失收者尚多有之,今择其要者凡诗人7家12题31首,公诸同好,并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0.
神在个中,音流弦外——《忆秦娥》主题臆说兰保民孙争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上引李白的这首传颂千古的《忆秦娥》词,是我国古代“词”这一文学样式的奠基之作。早在...  相似文献   

11.
作为清人编订的第一部大型宋诗总集,《宋诗钞》的面世契合了京师之诗学趣尚,并有力地推动了清初宋诗风的兴起,在浙派的发展历程以及清初诗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探究《宋诗钞》与清初宋诗宗尚的关系,有助于理解彼时诗风演进的一些动态特征。  相似文献   

12.
宋诗零考     
宋诗零考戴萤一、《游石巩石》一诗非宋人所作清厉鹗《宋诗纪事》卷六十收录宋人黄鹤诗《游石巩石》,其出处注为《宜黄县志》。其实宜黄县出过两个黄鹤,都小有名气,一为宋人,一为明人。宋人黄鹤字叔似,光宗时人,有集名《北窗言》,今已佚。明人黄鹤不仕,与人结为诗...  相似文献   

13.
考证“YI”字为汉《衡方碑》“褘隋”之“隋”辗转而误,“褘隋”与《毛诗·羔羊》“委蛇”音义相同;《隶释》谓“褘隋”出《韩诗内传》,本员兴宗之说,并非洪适臆说;《韩诗》在宋孝宗乾道年间尚未亡逸,《韩诗》亡于五代后、亡于政和建炎间、至宋亡之已久诸说,皆非是。  相似文献   

14.
《全宋诗》著录诗人九千余人,卷帙浩繁,出之众人,因此不可避免会出现重收诗现象。对此,学界已做了不少修订工作,如陈新等人编著《全宋诗订补》、张如安《〈全宋诗〉订补稿》。近来,通过查阅文献,发现李建中、陈世卿、宋涛诸人名下还有二十余首诗歌与他人重出,故很有必要对这些诗的归属加以一一考证。  相似文献   

15.
《全宋诗》著录诗人九千余人,卷帙浩繁,出之众人,因此不可避免会出现重收诗现象。对此,学界已做了不少修订工作,如陈新等人编著《全宋诗订补》、张如安《〈全宋诗〉订补稿》。近来,通过查阅文献,发现钱惟演、杨杰、张商英三人名下还有不少诗歌与他人重出,故很有必要对这些诗的归属加以一一考证。  相似文献   

16.
《宋诗拾遗》不在选优,重在补阙,多收三流或末流诗人之诗,其小传中有关诗人著述与登进士时间的记载,其诗前小序与诗中自注及编者的按语等均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拾遗》也存在着编次失当、误收或析一人为二人的局限。  相似文献   

17.
《全宋诗》著录诗人9 000余人,卷帙浩繁,出之众人,因此不可避免会出现重收诗现象。对此,学界已做了不少修订工作,如陈新等人编著《全宋诗订补》、张如安《〈 全宋诗〉订补稿》。近来,通过查阅文献,发现王珪、郑獬、王安国诸人名下还有不少诗歌与他人重出,故很有必要对这些诗的归属加以一一考证。  相似文献   

18.
面对宋诗,清代“格调说”的盟主沈德潜表现出兼容并蓄的态度。他自言“未尝贬斥宋诗”,编选了《宋金三家诗选》,对苏轼、陆游等宋代诗人大加赞赏。在《清诗别裁集》中,沈氏也选了不少有宋诗风格的作品。但同时,沈德潜又坚定地保持着以唐诗为尊的立场。面对宋诗,沈德潜的根本态度是:宋诗可以存在,但只是在以盛唐为尊的基础上对诗坛的一种补充;宋诗也不是不可以学,但必须做出一定的限制,绝不能让学习宋诗成为诗坛的主流。总体来看,沈德潜之所以能成为清代“格调说”的盟主,原因之一正在于,他以较为合理的方式给宋诗以适度的生存空间,从而为盛唐之诗、为“格调”保留了更大、更确定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全宋诗》著录诗人九千余人,卷帙浩繁,出之众人,因此不可避免会出现重收诗现象.对此,学界已做了不少修订工作,如陈新等人编著《全宋诗订补》、张如安《〈全宋诗〉订补稿》.近来,通过查阅文献,发现梅尧臣名下还有不少诗歌与他人重出,故很有必要对这些诗的归属加以一一考证.  相似文献   

20.
吉川幸次郎是日本最重要的宋诗研究者之一,他在宋诗的地位、宋诗的分期、宋诗的特点、唐宋诗之别及宋诗人个案研究等方面,均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些都深刘影响到后来日本学界中国古代诗学的研究走向。对我国的宋诗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参照与借鉴意义,成为我们审视自身研究观念和研究手段的反观之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