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存在着“非语言”的思维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是否存在着“非语言”的思维?实际上,这是语言与思维相互关系的问题。这个问题早就吸引着中外学者们的兴趣,一直存在着“语言思维论”和“非语言思维论”的争论。应当说,两种观点都在为语言与思维的关系问题的研究开辟道路。在讨论这个复杂问题中有一种偏向,即没有着眼于意识整体同语言的关系。本文拟就此谈一点粗浅看法,就教于同志们。         一 近几年来,讨论语言与思维相互关系问题的文章所使用的概念(如意识、思维、语言等),含义往往是不一致的。“当然,作字眼上的争论是不智的。” “但是,如果要进行论争,就要确切地阐明各…  相似文献   

2.
论工具世界     
在世界的理论史上,精神对物质的关系一直是争论的焦点。我国60年代关于“桌子哲学”和“思维与存在同一性”的争论几乎又重演了这一历史问题。自然物和人造物把精神置入到“二难推理”的境地。是啊!如果说桌子的存在先于人思想上的存在,那么桌子是谁创造的呢?如果说后于人的思想存在,那么物质第一性的原理又何存呢?于是,就有人进行考证,证明了古人的“案”和“几”是从石头那里学来的……。这,引起了我们对这类讨论条件的充分性的怀疑:世界除了物质和精神属性而外还有没有其它属性?还有没有被遗漏的其它世界?本文认为有!这就是由物质世界到…  相似文献   

3.
劳动对象:生产力要素,还是生产要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动对象:生产力要素,还是生产要素刘怡翔从五十年代起,我国学术界就存在着生产力三要素与二要素的争论.虽然毛泽东曾明确表示:“生产力有两项,一项是人,一项是工具.”(《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319页)但学术界至今仍然普遍倾向于三要素说.双方争论的焦点在于...  相似文献   

4.
李舜华 《北京社会科学》2002,(1):116-123,130
这里的“小说”之所以加上引号,是特指能与西方novel相比较的中国传统白话长篇小说,即我们常说的章回小说。长期以来,当中西方学者在争论中国传统白话长篇小说是否具有近代意义时,他们实际上是在争论,中国的“小说”是否已经构成了一种新文体;它在文体意义上是否可以等同于……  相似文献   

5.
“斗机锋”在行为表层体现为双人或多人参与的言语、副言语互动交际。“斗机锋”与一般交际行为存在共性,同时也存在显著差异。“斗机锋”是由禅宗逻辑下的思维系统驱动的,在一般理性下显得不可理喻。“斗机锋”展现出令人眼花缭乱的互动,若剥离其行为表层,则可还原为不同思维模式之间的对垒,涉及的思维模式主要有五类:“一切现成”思维、“不二”思维、“究竟本缘”思维、“离杀”思维、“空空”思维。“斗机锋”训练的基本目标是消除参与者对固化思维程式的执著,开发更广泛的思维途径。经过训练,参与者可以提升思维的创造性、灵活性和迅捷性,也可能被偶然地诱导发生顿悟。  相似文献   

6.
张婧 《生存》2020,(15):0025-0026
批判性思维强调合理的质疑和理性的反思,侧重于从理性和深度上对问题进行建设性分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核心素养之一“思维发展与提升”明确将“批判性思维品质的提升”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学习任务群”之一“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也明确提出了发展学生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深刻性和逻辑性,提高理性思维水。  相似文献   

7.
赵放 《日本研究》2009,(2):41-44
平等与效率总是一个相互矛盾的话题,这一点在日本遗产税“存”与“废”的问题上也明显地表现出来,并且在与平等相联系的“存”和与效率相联系的“废”之间引发了争论,由此也对我国今后可能实施的遗产税制度提供了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8.
本文考察了作为中国哲学原点的《易经》文本的思维特性,并与《诗经》的思维方式作了比较,认为《易经》与《诗经》是中华民族思维不同的两列系统,二者之间不存在源流关系。《易经》的卦画符号不涵有文学的象征意义,自然亦非文学形象思维的滥觞。进而作者具体而微地辨析了长期以来被混淆的“比”与“兴”两个概念在内涵上的质的区别,认为前者主理,后者主情。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非洲的知识界中间,围绕是否存在非洲的哲学这个问题展开了争论.这场争论不仅揭示了目前在非洲大陆进行的思想斗争的一个方面,而且也反映了上述地区的国家里哲学研究工作的水平.在二十一三十年代,法国的民族志学家莱维-布律尔在西欧广泛传播一种思想:处于殖民地压迫下的各民族的思维与西方的思维不同,乃是原始  相似文献   

10.
“不搞争论”是小平同志的一个发明,是其针对党内在改革开放政策上的不同意见而提出的不争论、不强迫、允许看、鼓励干、最终用事实说话的处理办法。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这一观点开始在党内广为流传并普遍接受。从实践上看,效果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一些同...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类历史的变迁、思维的进化,逻辑学在两千多年的历程中,呈现出源于实际应用——深化理论研究——实际应用与理论研究并行不悖、殊途同归的发展态势。本文主要以亚里士多德逻辑的产生和发展为线索,去探寻逻辑学发展的这种正、反、合走向,用逻辑学这面思维的镜子,立体地折射出人类理性文明的足迹。 一、从思维实践的迫切需要中萌生逻辑体系 在亚里士多德逻辑处于孕育、准备阶段的古希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景象,论辩之风大兴,争论的问题涉及到政治、伦理、法律、宗教和哲学等诸多领域。争论的各.方都逐渐认识到,论辩时仅仅停留…  相似文献   

12.
一、思维科学与人工智能 思维科学研究思维的规律和方法。这里思维一般包括抽象(逻辑)思维、形象(直觉)思维和灵感(顿悟)思维。人工智能的目标是模拟人类的思维过程,使计算机变得更聪明。因此,思维科学与人工智能一直有着密切的关系。 计算机能不能思维,或计算机能不能代替人脑?这个问题一直是思维科学和人工智能界的乐观派同悲观派长期争论的焦点。乐观派的主论根据是西蒙与纽厄尔的“物理符号系统假设”①。该假设把人和计算机都看作信息加工系统,具有对符号信息的输入、输出、存储、复制、结构化和条件转换等六种功能。这些功能是物理符…  相似文献   

13.
“日本军国主义复活论”是中国国内对日认识的一种重要观点,其发展过程 存在着明显的不同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国内学术界和媒体中关于“日 本军国主义复活论”的研究和宣传明显增多,这与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中日两国国内发展 状况有密切关系。中国国内针对“日本军国主义复活论”的观点,还存在着大量不同的 看法,主要集中在军国主义国家的具体条件、对日本走向军国主义的制约因素的强调、 对日本国内多元化与右倾化关系的看法等方面。“日本军国主义复活论”反映了中国国 民中存在的一种对日本的不信任感、对日本未来发展的警觉和忧虑,这已经对中日关系 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关于上述观点争论的由来、争论焦点及其对中日关系的 影响进行了综合性分析  相似文献   

14.
在“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上,我的基本观点与杨献珍同志大体相同,而与艾思奇同志则完全相左。最近读到卢国英同志发表的信和文,特别是读到他在《学习与探索》上发表的关于“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的文章后,我认为他把杨献珍、艾思奇在这一问题上的是+非曲直完全颠倒了。本文所以要对杨、艾在“思维与存在同一性”问题上的是非曲直作一点考察与评论,其目的是为了响应卢文提出的“按照维护真理这个共产党人的崇高原则去做”事,与此同时也是为了就教于卢国英以及参与和关心这一讨论的人们。  相似文献   

15.
吴林 《生存》2020,(13):0220-0220,0227
自从《红楼梦》成书以来,对《红楼梦》中的婚姻问题就一直讨论不休,主要体现的就是究竟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木石前盟”好,还是贾宝玉与薛宝钗的“金玉良缘”好。因此就出现了 “挺林”和“挺薛”的争论,而在大学《中国古代文 学》的教学过程中,这个问题是无法避免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苏贵 《社科纵横》2023,(1):32-39
党的二十大将“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写进大会主题,提出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当前关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研究形成整体性的研究视域。“整体性”研究视域由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的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实践论共同构成。研究“精神谱系”的内涵、类型和特征,解决“是什么”的本体论;研究“精神谱系”的生成逻辑,解决“何以生成”的认识论;研究“精神谱系”的时代价值,解决“有何价值”的价值论;研究“精神谱系”的传承路径,解决“如何传承”的实践论。从多维视角梳理总结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要素系统观”“图谱系统观”,建构“意义系统观”。坚持系统思维、分类思维、层次思维、协同思维理解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将回顾与前瞻统合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行动,传承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相似文献   

17.
《学习与探索》一九八一年第一期上刊登的《巴门尼德“思维与存在是同一的”命题是唯心主义的》一文的观点,我不赞成,谈几点看法以就教于庞长富及其他同志。巴门尼德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提出“思维与存在是同一的”命题的人。我认为,要断定巴门尼德的“思维与存在是同一的”这一命题到底是唯物主义的还是唯心主义,首先要以他自己对这一命题的解释作根据。巴门尼德说:“思想与思想的目标是同一的;因为你决不能遇到一个思想是没有它所表达的存在物的。在存在物之外,决没有任何别的  相似文献   

18.
浅论系统思维与辩证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系统思维与辩证思维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界一直持续着的争论问题。这一争论是在系统论与唯物辩证法的名义下进行的,在这场争鸣中,人们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系统论(或系统科学)丰富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是对唯物辩证法的补充、深化和具体化,为辩证法体系增添了新的范畴,提供了新的规律;同时,还有人提出系统辩证法的概念,进而认为系统辩证法与矛盾辩证法是唯物辩证法的二个不同的理论模型,都有各自的规律、范畴与概念;与以上观点全然相反的另外一种观点认为,系统科学只是唯物辩证法与自然科学之间的中介,根本…  相似文献   

19.
陈志良  杨耕 《求是学刊》2000,2(4):23-31
20世纪思维发展的巨大变化,就是知性思维向辩证思维“复归”,科学思维本身包含着“悖论”,变成一种新的辩证思维方式;从主体与客体、连续与间断、全面与方面的关系看,矛盾是思维的本质,“悖论”实质上是世界的无限性与认识的有限性、事物的多样性与逻辑手段的直线性矛盾的体现;与形式化和非形式化、完全性和非完全性相联系的是系统和非系统。现代思维的发展还表现为,当系统论扬弃机械论之后,它又自觉地意识到了非系统的存在;应从主体活动的三个层次来理解现代思维的发展,或者说,现代思维是在主体对象性活动、自我意识和反思的层次、完备的主体性和完备的客体性这三个层次中运动着的思维。  相似文献   

20.
几十年来,发展经济学领域中一直存在着这样一种争论,即自由市场是否相对优于国家干预。主张干预的学者认为,他们借助市场经济模型进行分析,是以“市场失败”为依据加以慎重考虑的,即市场经济在资源利用上不可能达到预期的产出;而自由市场的倡导者则汇集了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采用的各种错误构想和生产对策导致其资源出现严重浪费的一系列惊人事例。当然这种争论存在着不确定性。对“市场失败”的分析结果表明,从表面上看,政府存在严重的失误,一些鼓吹“政府失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