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生育率下降的经济分析理论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管是马克思主义的,还是西方主流的人口经济学理论,都把经济发展作为生育率下降的决定因素,尽管双方对“经济”的理解不同;还有不少西方学者否认经济因素的决定作用,因为许多国家的数据并不支持这一论点。本文同意经济因素对生育率的影响是决定性的,但又是间接的,而且影响的路径和中介环节是复杂多样的,它决定了生育率与经济变量之间的统计关系也是复杂多样的,而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但并不能依此否认经济因素的决定作用。本文总结了有关生育率下降的经济分析理论,提出了一个基本的分析框架,说明了这一框架的基本内容,并运用这一框架对中国生育率的下降作一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2.
中国生育率下降中的扩散效应:基于省级时序数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艳 《人口研究》2007,31(4):35-45
本文使用1950~2000年中国28个省的时序数据,分析了中国省级空间和时间生育率下降的扩散效应。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生育率下降中存在着扩散效应。空间扩散分析显示,持续的下降始于少数大城市和一些东部省份,随之是北部省份,而广大的西北和一些南部地区生育率转变较晚;时间扩散分析结果表明,省内生育率下降显示出比省间生育率变化更为明显的扩散效应,并且不同时期生育率下降的影响因素不同。扩散因素独立于社会经济因素,其促进和加强了社会经济和计划生育因素对中国生育率下降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影响中国妇女生育率下降的社会经济因素与对策建议李宏规,杨恂人们的生育行为是由生育愿望决定的,而生育愿望取决于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降低生育率并不是仅仅依靠计划生育工作,从根本上来说,它的下降还是要取决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因此要创造...  相似文献   

4.
我国生育率转变的微观经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育率转变,即生育率下降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影响我国生育率转变的微观经济因素主要有家庭收入、家庭经济类型、家庭消费模式和生活质量等。  相似文献   

5.
无论是从世界范围来看,还是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伴随经济的发展,生育率有下降的趋势。本文利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简要说明了经济因素对生育率的影响,并对稳定低生育率应采取的经济措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生育率是人口学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它的高低决定着一个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速度,人口年龄结构,从而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影响生育率的既有生理的自然因素,又有社会和经济的因素,如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城市化等等,本文仅论述教育对生育率的影响。国外许多历史人口学家认为,文化教育影响生育率,即使不是直接的因素,至少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关于欧洲国家生育率下降过程中,Ansleg Coal写道:“在欧洲的各民族,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口生育率的下降与人口老龄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提出中国人口老龄化本身并不一定就是问题,伴随着生育率和死亡率的下降而出现的人口老龄化在初期是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在1950~1990年的人口年龄构成变动中,生育率下降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远远大于死亡率下降的影响;生育率的下降是中国这一时期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在低生育率条件下,由于不同队列人口规模的差异和人口惯性的存在,仍然会使中国人口向老龄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论传统文化对中国农民生育决策的影响罗蓉目前,占总人口77.6%(1993年)的农村人口的生育问题。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在农村人口生育率的下降中,经济因素固然是个主要因素,但对深受传统文化儒染的中国农民来说,文化因素对其生育决策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我...  相似文献   

9.
生育率的变化是由社会、经济、环境、文化传统、生物以及行为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造成的。人口学家邦戈茨等首先在其研究中将这些因素分为直接决定因素和间接决定因素。直接决定因素是直接与是否生育、生育孩子多少早晚密切相关的生物学及行为学因素。直接决定因素可分离成已婚比例和已婚生育率两个主要直接决定因素。两个因素造成的生育率的变化方向可以是相同的 (都使生育率下降或上升 ) ,也可以是不同的 (一个因素使生育率下降 ,另一个因素使其上升 )。在两个因素造成生育率变化方向相同的情况下 ,二者对生育率变化影响的强度往往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0.
生育率下降是世界各国现代人口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这种人口现象既被视为社会现代化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被看作是促进发展中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是摆脱“马尔萨斯均衡陷阱”的跳板。但是,生育率下降与经济增长(发展)的关系十分复杂,特别是在我国生育率转变具有鲜明的外生性特征的条件下,生育率下降引致的积极经济后果更不能自动地生成,而需要相应的社会和经济条件进行催化。因此,制度和政策因素对于我国生育率下降积极经济后果的生成具有重要的影响,研究建立我国生育率下降积极经济后果实现的决策支持系统将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
失业率、年龄结构与人口迁移率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理论及实践两种角度,对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人口年龄结构及失业率是人口迁移率大小的决定因素。在此基础上,对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相关性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 21世纪我国人口的迁移做了预测。  相似文献   

12.
13.
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隶属等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反映健康不同维度上的50个变量,本文用隶属等级模型将1998年被访高龄老人的健康状态分为健康、比较健康、功能受限、体弱多病、极度虚弱五个纯类.分析结果表明,健康隶属度随龄增加而递减趋势明显,城乡在健康隶属等级上的差异与年龄和性别有关.总体上说,健康隶属等级年龄差异大于性别差异,性别差异大于城乡差异.  相似文献   

14.
马芒 《人口学刊》2003,(2):32-36
安徽省经济基础薄弱,教育投入不足,办学条件差,教育事业总体上比较落后,导致安徽省人口,尤其是劳动人口文化素质偏低,严重地制约了安徽省经济的发展。针对安徽省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人口文化素质的实际状况,结合省情省力和"科教兴皖"战略,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包括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调整教育结构;增大政府教育投入,并建立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新体制;巩固和发展农村基础教育,优化农村教育结构;加强师资培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等可行性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加快我国人口城市化的发展,对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走什么样的人口城市化发展道路一直是一个很重要又争论不休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城市发展方针的反思,提出了我国应走以规模扩大式为主的人口城市化道路。  相似文献   

16.
李文彬 《中国人口科学》2001,51(Z1):121-124
寿命学研究的根本宗旨和归宿是揭示延长寿命的理论导向和途径,其核心问题是延长预期寿命使之日益接近最大寿命,甚至与最大寿命重合.但是,达到这一目标及其困难,甚至是不能实现的遐想.我们只能尽一切可能使两者更加接近,完全重合是在可望而不及的未来.  相似文献   

17.
Analyzing data from a fifteen-year follow-up survey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originally surveyed in 1957–58 and resurveyed in 1973–74,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ffects of the timing of marriage and first birth on subsequent child spacing, holding constant the effects of other variables that may be sources of spuriousnes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age at first marriage has a causal effect on the occurrence of a short first birth interval and that age at first marriage and premarital pregnancy interact in their effect on the occurrence of a short second birth interval. Age at first marriage has no causal effect on the spacing of the second birth for those whose first child was maritally conceived. The spacing of the first birth, however, appears to have a causal effect on the spacing of the second.  相似文献   

18.
流动家庭的现状与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基于2011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从家庭规模、代数、结构和居住安排等方面,描述了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家庭特征.结果表明,家庭规模为2.46人;平均1.54代人;家庭结构以核心家庭为主(占68.6%),单人家庭次之(占27.0%),主干家庭和其他家庭各占3.3%和1.1%;2/3的子女与流动父母同住.但是,全国的平均水平掩盖了较大的地区性差别:中部地区和跨县流动者的家庭规模最大、代数最多、家庭结构更复杂、子女更易与父母团聚,而在东部地区、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带跨省流动者中,家庭规模最小、代数最少、结构最简单,团聚更不易.这些特点透视出,各地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对家庭团聚设置的门槛不同,同时也折射出流动人口的自选择性.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劳动权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南京市为例,在描述外来农民工劳动权益现状的基础上,采用相关的微观计量经济学方法,从劳动合同的签订、工资是否拖欠、劳动安全的状况及日工作时间的长短4个方面对农民工劳动权益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人力资本状况与农民工的劳动权益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农民工的个体特征、就业的行业和单位的所有制性质,对于劳动权益状况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工会会员身份、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程度等制度性因素对农民工的劳动权益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甘肃省人才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波  何瑛  马涛 《西北人口》2001,(3):51-54
本文对近10年来甘肃省人才状况进行了简要总结和分析.通过对人才总量及相对存量、人才的地区分布、人才的行业、职业构成以及科技、教育(主要是师资)状况的分析,就我省人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指出了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