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晋永泰煤矿矿井3#煤层残采区域外边角煤柱开采条件分析,得出结论:该矿3#煤残采区外边角煤柱为巷道式开采,3#煤掘进开采工作面顶板充水水源主要为其上部二叠系碎屑岩类砂岩裂隙含水层及大气降水通过顶板岩层裂隙和导水裂隙涌入工作面。3#煤开采的回风流从主斜井开口处混入矿井进风流,与主斜井进风流所流经巷道、工作面存在串联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山西省阳曲普查区15#煤层聚煤环境的分析,了解了15#煤层的分层情况及煤质变化情况,进而对15#煤层的变化状况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由于瓦斯在煤(岩)中的含量、压力的存在形式、涌出规律、煤层的赋存条件等很难在勘测设计阶段完全、准确掌握,因此在隧道施工中,若突遇高瓦斯隧道地段而不及时按照瓦斯隧道施工规范施工,爆炸伤亡事故便难以避免。对马家坡隧道ZK140+660~ZK141+100段施工过程中所检测的瓦斯含量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对掌子面出现煤层的位置取煤样测试了吨煤瓦斯含量,通过间接法测试了瓦斯压力,计算出了瓦斯绝对涌出量,具体参数如下:吨煤瓦斯含量值2.75 m3/t,瓦斯压力值0.18 MPa,瓦斯绝对涌出量2.06 m3/m  相似文献   

4.
山西省阳泉固庄煤矿15#煤随着综合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和矿井向深部发展,七采区和采煤工作面的绝对瓦斯涌出量剧增,给本地区的通风系统、局部通风、防火等工作提出了新问题和新要求。根据本矿情况,通过分析研究,提出了通风系统优化方案,并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瓦斯储量及涌出量的统计分析发现:矿井瓦斯可抽放量与瓦斯储量与矿井抽放率有关,按照国内目前的抽放技术水平,结合兴无煤矿地质条件、瓦斯涌出及赋存条件,矿井平均抽放率若按40%考虑,则矿井瓦斯总抽放量为6.86亿立方米。兴无矿区煤层相对瓦斯含量均远大于1m3/t,属于高瓦斯矿井。对于下煤组煤层瓦斯赋存状况,暂无实际揭露情况资料,需在下一步工作中进一步查明。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鑫基煤矿奥灰水防治措施的探讨,得出结论:该矿井田总体构造类型属简单偏中等类型。在首采区进行了12km2的三维地震勘探工作,查明了勘探区内陷落柱、落差大于或等于3m的断层等地质构造,控制勘探区内2#、15#煤层埋藏深度及起伏形态,编制了基本等高距为5m的煤层底板等高线图,深度误差不大于2%。正常情况下开采2号煤层不会发生突水危险,开采15号煤层时有发生突水危险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分析认为,地质构造控制了阳泉矿区内15号煤层瓦斯整体的赋存水平,是瓦斯含量赋存的主控因素,地质构造致沁水块坳的边缘多成高突矿井,本矿区为高突矿区;煤层埋藏深度是另一主控因素,其与瓦斯含量呈正相关关系;煤的变质程度、煤层围岩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为煤层瓦斯赋存的次要控制因素,这些因素的变化,使得矿区内局部瓦斯赋存水平产生差异。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潞宁煤业3#煤层新鲜煤样进行实验室煤升温氧化实验,测定了其在不同热解温度下各种气体组分的发生量,分析了H2、CO、C02、CH4、C2H4、C2H6等气体浓度随温度变化特性,得出了H2、CO、C2H4、C2H4/C2H6随温度变化的规律,选择出适合潞宁煤业3#层自然发火指标气体,为潞宁3#煤层自然发火火灾预测预报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离柳矿区某煤矿4号煤层为研究对象,利用井田钻孔瓦斯含量及瓦斯压力数据,研究煤层埋藏深度、煤层顶底板透气性、煤层厚度等各种地质因素对井田瓦斯赋存和分布的影响,并根据4号煤层瓦斯基础参数,对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进行分析预测。  相似文献   

10.
瓦斯是煤矿开采过程不可避免的问题,瓦斯的赋存规律是由多方面的因素所控制。本文针对新庄煤矿9号煤层的瓦斯赋存规律进行研究,得到了控制瓦斯赋存的主要因素和该煤层瓦斯含量分布规律,这对煤矿瓦斯的预测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了确定赵集井田煤层瓦斯含量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根据赵集井田钻探资料,采用回归分析法研究了井田内各煤层埋深、厚度、煤变质程度、煤体破碎程度、围岩特征、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等条件对赵集井田瓦斯赋存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煤层埋藏深度与瓦斯含量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煤层埋藏深度是本井田瓦斯含量分布特征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12.
吕梁离石西山晋邦德煤业有限公司整合前属于乡镇煤矿,4#煤层厚度1.7米,为中厚煤层。根据4#煤层基本生产条件,文章对工作面液压支架、采煤机、刮板输送机等主要配套设备、工作面产能、工作面安全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且进行了设备初步的选型,确定该矿井开采斜煤层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晋杨煤矿9、10号煤层采煤方法为一次采全高采煤法,采用全部跨落法管理顶板。上行开采技术分析采用三种方法,即利用数理统计法计算、"三带"判别法、围岩平衡分析法,得出结论:2、9号煤层层间距最小为84.43m,其导水裂隙带高度(40.7m)远小于两煤层层间距,因此采用上行开采对2号煤影响较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极近距离煤层的开采一直是煤炭开采的难点之一,文章以同煤四台矿为研究对象,对极近距离下部煤层的开采展开探究,对极近距离煤层从定性与定量两个角度加以定义,并结合实际工程资料对极近距离煤层下部开采时的矿压显现规律以及上覆岩层结构特点和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就实现极近距离下部煤层的安全开采提出几点见解。  相似文献   

15.
平禹煤电公司一矿所采的煤为“三软”煤层,且采面54架处出现底板涌水,涌水量为3m3/h,造成顶板破碎,煤层松软片帮,底板下陷,管理难度较大.为解决这一问题,平禹一矿组织安装一套综合机械化采煤设备,控制采高、煤层注水、工作面实行联网和挂网、打锚杆加固顶板、积极推广新材料加固煤体及项板,通过对煤壁打眼注入有机高分子加固材料等,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矿井生产规模,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6.
综合运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近距离煤层群采动稳定条件下沿空掘巷小煤柱的宽度、上煤区段煤柱受采动能否压垮、上煤开采对下煤的影响等问题,提出了近距离煤层群上煤沿空掘巷小煤柱留设的参数和煤层开采的时空配合以及相关的技术措施,可供相似条件下煤柱留设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保证木瓜矿采空区下近距离煤层工作面的顺利开采,必须对近距离煤层下采场矿压规律进行研究。以木瓜矿10-103工作面为例,通过FLAC3D数值模拟技术,对近距离采煤工作面进行几何建模及数值模拟,结合对采煤工作面现场液压支架的应力分布测试分析,得出近距离煤层下10-103工作面的矿压规律。结果表明,通过FLAC3D数值模拟软件能有效的模拟采场矿压的真实情况,为工作面安全开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南庄煤矿15#煤九采区复杂地质条件下未知采空区及已采区积水规律的分析与研究,利用探水钻机探放水技术,有效探明了未知采空区区域,提高了采区回收率,解决了采空区积水对煤矿安全生产造成的危胁,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邻近煤层开采时巷道的矿压显现比较复杂。由于开采时引起采场周围岩体或煤层应力重新分布,在回采空间后方及两侧的煤体和煤柱上出现应力增高区,而在采空区的下方出现应力降低区。因此,在已采煤层下方的邻近煤层中布置采准巷道时,应充分利用开采引起的围岩应力分布规律,尽可能使巷道位于应力降低区内,以减轻或避免回采引起的支承压力影响,这是底板下伏岩层和邻近煤层巷道布置的重要原则。如无法避免,使巷道处于高应力区时,应采取特殊措施来加强巷道的支护。以杜儿坪矿63405工作面为例说明。  相似文献   

20.
通过实践和理论分析 ,对四老沟矿在 11#煤层开采中应用了煤层注水技术 ,采用TXU 75型钻机 ,自制橡胶套丝杆紧固封孔器 ,长钻孔静压注水的方式 ,降尘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