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修叛徒集团在苏联篡夺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变社会主义苏联为社会帝国主义苏联后,为了推行社会帝国主义政策,阻挠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和世界人民革命事业的发展,阻挠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胜利,建立世界霸权,竭力鼓吹“外来影响决定论”。“外因论”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宇宙观,是与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及其相互关  相似文献   

2.
苏联的解体之所以被称为覆亡,就是因为各加盟共和国分崩离析标志着苏联的终结,而苏联在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错误的民族政策,是导致各民族离开联盟的重要原因,这些民族政策导致了大规模的民族冲突,破坏了社会生产和国家机器的运转,撕裂了苏联社会。苏联的这些经验教训,为我国处理民族问题提供了许多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3.
苏联共产党现阶段上社会政策的主要任务,是为个人全面、协调的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科学地建立关于全面、协调地发展个人的学说,是进一步加快苏联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理论前提。一方面,这有助于比较具体而有目的地完  相似文献   

4.
对外政策对于任何国家来讲都是国内政治向国际社会的延伸,是其基本的社会制度和国家民族利益在国际舞台上的集中体现。对外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要始终建立在对国内外环境的客观认识和正确把握、以及对自身发展水平和时代主题的正确定位之上,才能体现其时效性和延续性。赫鲁晓夫时期苏联的对外政策正是伴随着斯大林逝世后苏联国内政局的变动,在对苏联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进行重新认识的基础上逐步展开的。  相似文献   

5.
“高度集中-军事工业导向制”是苏联科技政策的主要模式,通过对影响科技政策制定和实施的经济、社会、思想背景和政策决定等因素的分析,对该模式从萌芽阶段到改革阶段演变过程的梳理,重点考察经济、社会和科技体制与科学技术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找出科技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关系所在,总结其中的经验和教训,为处于转型期中国科技政策的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苏联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 ,第一次开创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苏联农业的发展 ,为迅速改变当时苏联内外交困的被动局面 ,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当时推进农业全盘集体化的条件是不成熟的 ,它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展开的一场过早过急过快的运动 ,曾付出高昂的代价 ,留下深刻的教训。分析和研究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 ,总结其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 ,对于我们推动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促进社会主义建设 ,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在民族政策领域实施了一系列不同于苏联时期治理多民族国家的策略,如在主要的法律中强调实行人权和公民权高于民族权利的原则、取消身份证上的"民族"栏、实行民族文化自治政策、倡导民族群体间的宽容与理解、构建并强化国家民族认同等。这些策略的实施,与其构建公民社会的国家长远发展目标密切相关。目前,俄罗斯还处于公民社会建设的初创阶段,但以上政策的实施,无疑十分有助于其长远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依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从民族发展的动态(发展趋向)和静态(特殊功能)两个角度,从理论和历史两个层面,回首探究它们与苏联解体之间的关系,认为民族发展在苏联解体过程中真正起着推动作用;苏联自始至终都潜伏着一种解体的因素,苏联的解体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9.
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苏联政府通过推行特殊移民政策将600万人口强制迁往国家边远地区,人为制造了一个特殊社会群体——特殊移民。特殊移民政策历经了两个发展阶段:30年代的流放富农和40年代至50年代初的民族驱逐。1953年斯大林去世后,苏联国家新领导人颁布了一系列解放法令,特殊移民人数迅速减少。1965年,特殊移民基本停止存在。  相似文献   

10.
斯大林急于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原因新探章前明20年代末30年代初,苏联农村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这场运动曾对苏联社会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它直接促成了新经济政策的终止和高度集权的斯大林模式的形成,而且对以后苏联农业的发展带来十分消极...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1931—1937年苏联远东政策的形成原因和发展概况。强调这一政策是苏联为避免东西两线作战的世界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认为苏联对日缓和外交方针在其远东政策中居于中心地位,而决不同于西方大国之绥靖政策;中苏关系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到“七·七”事变前夕,远东初步形成了中苏合作抗日的新格局;苏联为建立远东集体安全制度作了不懈的努力,但由于美国消极态度的决定性影响而终于失败;苏联远东政策与外交属于避战自保和反法西斯性质,但其成就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2.
冷战期间美国的苏联研究可以概括为四大理论视角.极权主义是斯大林年代苏联政治的代名词,其特点是绝对集权、恐怖统治、不停的社会改造和体制凝固不变;多元主义是将苏联与西方国家比较后的产物,其特征是苏联共产党的权力要么转移到相互冲突的利益集团手中,要么下放到中央各部委和地方精英手中;理性—现代化理论认为,随着苏联成为工业社会并逐渐现代化,苏联政治结构也会被注入更多理性,更为制度化,甚至转变为西方式的自由民主制度;历史传统—政治文化视角则强调俄国传统和政治文化对当代苏联政治的塑造力量.  相似文献   

13.
赫鲁晓夫时期,越南并非苏联对外关注的重点。此时苏联的越南政策深受其对外战略和中苏关系发展的影响。中苏分裂发生以前,苏联的对越政策以期望越南民主共和国与其保持外交协调,通过和平统一南方。中苏关系恶化以后,加之越南战争的爆发,赫鲁晓夫对越南则采取了我们经常称之为"脱身"的政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1931—1937年苏联远东政策的形成原因和发展概况,强调这一政策是苏联为避免东西两线作战的世界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认为苏联对日缓和外交方针在其远东政策中居于中心地位,而决不同于西方大国之绥靖政策;中苏关系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到“七·七”事变前夕,远东初步形成了中苏合作抗日的新格局;苏联为建立远东集体安全制度作了不懈的努力,但由于美国消极态度的决定性影响而终于失败;苏联远东政策与外交属于避战自保和反法西斯性质,但其成就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5.
解放后民主改革和社会政治斗争的开展,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朝鲜停战、“五反”运动对“中间道路”的批判、为争取苏联的经济援助和加速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对国内主要矛盾分析的变化,促使中共于1953年正式提出了总路线。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研究总路线,就会有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自然科学哲学是苏联(俄罗斯)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列宁关于“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联盟” 的思想为线索,概述了苏联(俄罗斯)自然科学哲学80余年的发展历程和经验教训。从客观实际出发评价了苏联(俄罗斯)自然科学哲学的成就与不足。  相似文献   

17.
陈云之所以能在新疆这样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于1937年4月至11月开辟中国共产党在新疆工作的局面特别是统战工作的局面,主要在于:新疆地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处于重要战略地位,特别是在抗日救国中成为抗战的一个后方基地;苏联与盛世才在20世纪30年代的特殊关系;在中国共产党政策的影响和共产党人的帮助下,盛世才标榜实行"六大政策",为陈云在新疆开展统战工作提供了条件,奠定了较为坚实的政治基础;中国共产党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影响和推动了新疆统战工作的深入开展,促进了新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过去的二十年里,虽然西方国家对俄罗斯民族主义的兴趣随其增长和发展而与日俱增,但这一主题一直没有被列为研究俄罗斯和苏维埃的前沿课题。原因在于冷战的两个方面的影响,首先,两极对抗期间,政策介入是西方国家争论不休的焦点。由此俄罗斯社会历史研究受到过分的关注:苏联是极权主义和保守主义的?或苏联社  相似文献   

19.
由于缺乏天然的地理屏障、民族文化潜含分裂性、两次战争的惨痛教训以及紧张的国际环境等重要因素的影响,苏联历届政府都尤为注重边疆安全防御。苏联陆地边疆政策将安全防御置于首位,经济建设服从于安全防御的需要,也即苏联政府在陆地边疆区实施的防御政策与发展政策处在失衡状态。苏联政府注重发展边区的壁垒功能,抑制边区联系功能的发展。苏联政府的陆地边疆政策造成边疆地区政治发展与经济发展长期处在失衡状态,并最终导致苏联领土自行分裂。  相似文献   

20.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在苏联内外交困的情况下,他提出了其“新思维",推行“新思维"外交。苏联对东欧的政策是其“新思维"外交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对东欧的政策中,戈尔巴乔夫提出要改变以往苏联对东欧的政策,尊重东欧各国独立探索适合本国发展的道路,鼓励和支持东欧各国改革。虽然其对东欧的政策中有不少合理之处,但也犯了严重错误。我们要对其政策辩证地对待,对其合理成分予以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