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丧仪时演出影戏,在我国民间是一个较为普遍的习俗。影戏中的丧仪演出有其特殊之处:一方面是有特用于这种场合的"例戏",以引荐亡灵升天,另一方面是演出的"正本"戏中多带有祭灵、吊孝的情节。丧仪中演出影戏的民俗文化功能是多方面的:借其超度亡灵升入天堂;以其"热闹"丧场;招待前来吊唁的宾客;丧家借其昭示对亡者的孝,显示身份,赢得"面子"等。  相似文献   

2.
陇东道情皮影戏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和功能,其中之一便是有着很强的宗教仪式功能。陇东道情皮影戏的这一功能,既体现在一些特殊的戏俗,如“打台戏”、“封神”、“过关戏”等这些似戏非戏,有着很强模拟色彩的驱邪、祛煞的仪式上,也表现在某些特定场合如“庙会戏”、“愿戏”等演出时的神秘仪式里,还呈现在请神仪式以及例戏演出等方面。陇东道情皮影戏的这一功能,与影戏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深受民间道教、佛教以及巫术的影响有密切关系,当然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道情皮影戏本身就是道教艺术——道情的一种形象化展演,即用皮影这种道具来演唱道情曲目,与道教有着源流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细检宋金影戏资料,综览学术界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宋金影戏从皮影制作、艺人状况、演出形式到演出内容以全面观照。  相似文献   

4.
中国影戏溯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影戏”借灯显影配声以演故事,其脱胎于唐人“俗讲”和“影灯”,初成于唐末五代,始盛于宋,广播于元明清。除此还对陇东南影子戏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进行了探讨,认为陇东南或即中国影戏源地之一。  相似文献   

5.
皮影戏在河南有着悠久的历史,宋代便有了可靠的文字记载.由于时代的发展.影戏在河南的大部分地区都已销声匿迹,只有豫南、豫西和豫北的部分地区仍有影戏演出.其中,豫南地区的影戏演出最为兴旺.豫南皮影戏主要演出方式是还愿和庆典,这两种演出方式在豫南地区称为愿戏,亦称愿影.豫南皮影戏正是依赖这种演出方式而得以生存延续.  相似文献   

6.
“影戏”一词的含义在我国历史上数有变化:其初始意义是指称我国民间的一种特殊的戏剧艺术,即今人所谓的“皮影戏”;入明以后,“影戏”除继续沿用宋元时期的初始意义外;其含义也发生变化:一方面是其指称范围逐渐扩大,一些与“弄影”有关的艺术如走马灯、西洋景、电影等也被称为影戏,另一方面则是在民间产生了一些对于影戏的别称。  相似文献   

7.
豫南影戏作为宋代中原皮影脉络的延续,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研究价值,其中的罗山皮影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时代的发展,影戏市场萎缩,艺人经济社会地位逐渐走低,以愿影为主的演出方式对影戏传承产生了负面影响,豫南影戏后继无人,生存状况堪忧。应调动当地的政府、教育界和艺人等多方面力量,担起保护豫南影戏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例戏”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戏俗,但因其并非戏曲表演的主体,学界一直对其缺乏关注。分析了20世纪以来我国“例戏”研究的发展历程:在20世纪前期,随着西方学术思想、学术理念的输入,有部分学者开始考察“例戏”,但在30、40年代,人们尚只关注几部常见“例戏”的剧目考证、历史源流梳理;在50至70年代,“例戏”的演出和研究均陷于空白;80年代以来,在横向和纵向研究方面均有较大的发展,但仍显得较为肤浅;进入21世纪后,“例戏”这一文化现象受到了更多研究者的关注,相关考察和研究较之前期也都更为深入。  相似文献   

9.
大影戏是宋代影戏的一类,因历史记录语焉不详导致了后人对其戏剧形态及艺术特征的混乱认识.大影戏并非乔影戏,不是靠真人投影演出,而是用大影人进行表演.作为一种特殊的影戏,大影戏在艺术上有其特别之处:因影人造型高大,所以在操纵上会有特殊技巧或至少要两人或更多的人配合才能完成;其音乐可能有特殊的腔调;内容上极有可能主要是敷衍世俗生活中的男女情爱.  相似文献   

10.
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考察我国皮影戏的演出形态,归纳我国并存三种形式的影戏:一是唱念和操纵由一人承担的影戏.二是唱念和操纵各有一人负责的影戏.三是唱念与操纵分别由两人或两人以上来承担的影戏.在不同的表演模式下,影戏的艺术形态及其审美特征存在差异.综合分析这三种形式,可以清晰地展现出我国影戏发展演化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1.
梨园行在我国民间的财神信仰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这可从两个方面来考察:一是看其如何"代"财神向俗民"送"财;二是作为财神信仰的信士之一,梨园行自己如何招财。梨园行的送财习俗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在舞台上搬演《跳财神》为广大俗民求财;上演例戏《天官赐福》等为广大俗民赐财;在演出时的一些仪式中为广大俗民招财;在"开财门""跳加官"等仪式中为俗民送财。而若细加考察,这一习俗的起意、形成及其实施,均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西方艺术游戏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以来的西方游戏理论主要有自由论、和谐论、虚拟论、融合论及内在目的论五种。基于这五种游戏理论的艺术游戏论或艺术与游戏的关系论的代表人物分别是康德、席勒、弗洛伊德、伽达默尔和胡伊青加。主张艺术游戏论或谈论艺术与游戏的关系的理论家们对于艺术与游戏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都有所不同。近代以来的西方艺术游戏论都是既有一定合理性而又不尽合理的。  相似文献   

13.
第十届中国戏剧节上展演的新创剧目在题材上有向政治剧和底层生活剧集中的趋势。政治剧都以历史剧的形式出现,多表现凶险的政治强力和善良人性及人类基本正面价值之间的悲剧性冲突;底层生活剧则都在当前的时空中表现社会、经济、精神资源严重匮乏的下层人民的生活实况。剧作家对这两大题材的开掘和表现在思想上超越了以往的深度,在艺术上具有更强烈的情感冲击力。它们标志了新世纪以来戏剧创作基本的取材方向和艺术水平。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中国的电视剧市场有了进一步的细分和发展。本文以我国目前的实际电视剧制作水平出发,与韩国的电视制作进行比较,分析目前我国电视剧创作上,对于之前的经典“韩剧”流行模式的复制模仿、重新组合拍摄的潮流现象,并指出其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总结经验,对比中韩电视剧制作和编剧内涵上的差异,对我国的电视剧产业化发展进行了思考和预测。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冀皮影戏,其影卷是影戏的主要文学形态,也是影人表演的文字参照。冀影卷承载着影戏的叙事方法和文化内涵,其题材的选择、情节与人物的设定、程式化的设置、民间地域文化的融入形成了冀影卷独特的文学魅力。其活态化表演中的词格、韵辙和唱腔在丰富了影戏艺术表现的同时,也形成了冀影戏独有的审美意蕴。在中国戏曲文学史上,冀影卷在丰富了戏剧叙事文学的同时,也因方言、程式化和通俗的文学特色自成风格。  相似文献   

16.
利津游戏环境创设具有善用自然资源、创设生态游戏环境,巧用废旧材料、创设创意游戏环境,妙用现代资源、创设挑战游戏环境等鲜明特点,具体表现在设计游戏主题、体现幼儿特有学习方式,科学组织游戏、合理安排幼儿一日活动,创建游戏生态,回归幼儿园教育本义,研发自制玩具,有效支持幼儿健康发展等方面,对于有效预防和纠正我国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引领广大幼儿园教育工作者研究游戏、支持幼儿发展,让幼儿获得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具有现实意义。在学习借鉴利津游戏的同时,还需进一步思考并明晰集体游戏与自主游戏、游戏与课程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而因地制宜地创设支持幼儿发展的游戏环境并努力提高游戏质量,使幼儿园真正成为幼儿健康成长乐园。  相似文献   

17.
汉代俳谐文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俳谐文学作为文学史上的一种现象,少见专门论述。这固然由于其言辞浅薄,涵义狭窄所致,但研究其文学特殊性,并非毫无价值,俳谐文学作品也是一种有效的表现思想感情的文学方式,其特殊作用难以替代。研究古代文学中的"俳谐"现象,有助于更全面了解古代文学全貌,完善对古代文学体裁、题材、内容等方面的认识。汉代处于俳谐文学承前启后的时期,俳谐文学各种内容与体裁也基本具备,自成一种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18.
明治27年到28年,是樋口一叶创作的高峰期。由于经济方面的原因,她曾被迫放弃写作而经营小生意,这段生活经历成为她的作品走向另一个高度和广度的基础,她的现实主义精神有了更深刻和广泛的的含义。从后期作品《大年夜》、《浊流》、《十三夜》、《青梅竹马》和部分日记中能够清楚地看到,一叶作为一个女性作家,从女性的视角出发,以冷静和客观的态度观察并表现现实世界。浪漫主义情调和现实主义灵魂在她的作品中和谐地融为一体,风格自成一派。  相似文献   

19.
在蒙古族题材电视剧中,有这样一些具有史诗品格的革命历史题材作品。它们或以真人来叙事,如《青年乌兰夫》,或以真事来述人,如《草原春来早》、《我的鄂尔多斯》,充分展现蒙古族人民团结统一、独立自强的可歌可泣的民族精神,它们是中国红色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蒙古族题材电视剧充分发挥电视剧的涵化作用,强化民族文化符号的使用,力求满足受众的心理来传播红色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20.
潜山木偶戏是大别山区的稀见地方剧种,从外地传入,距今有近200年的历史.潜山民间艺人通过家族传承的方式代代相传,已传四至五代,现今较为活跃的民间班社有3个.在乡间百姓娱乐活动形式不多的早期,潜山木偶戏民间演艺活动活跃,足迹远涉邻县.时代的发展变迁、民间娱乐形式的多元化选择,使得潜山木偶戏逐渐失去观众、市场,只能在偏远山区活动,一度濒临消亡.如今,在国家政策的重视和地方政府的扶持下,潜山木偶戏虽重新焕发活力,但仍面临诸多发展困境,需要政府、社会和自身等多方力量的努力,借助地方特色和优势,来寻找有效的保护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