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人类学视角来理解道德问题面临两个主要的挑战:其一是将道德等同于社会的倾向;其二是道德相对论,反映了全球化背景下社会/文化边界的模糊化带来的研究困境。近二十年来,人类学研究的道德转向回应了这两个挑战,探讨道德如何在人类学领域“问题化”,反思社会解释框架的局限性及全球一体化背景下文化差异的表述危机,关注道德的独特性和人们实践道德生活的丰富性,将道德理解为社会-历史-文化场景中“自由的反思实践”,重视其主体性、反思性与多元性,体现了学界对人的主体性的觉醒和人类学研究主体的觉醒。  相似文献   

2.
作家阿来在“2006年华西部都市报读者节”名人进高校演进活动中来到我校,与我校学子共论“常识与专才”。阿来先生引经据典,博采古今,旁征中外,用深入浅的道理,以智慧幽默的话语阐释了“常识与专才”在自然科学领域和社会科学领域的客观性和相对性。他在演讲中着重表达了三个观点:一是作为社会的人,无论是社会科学家,还是自然科学工作者都应具备起码的道德良知和社会责任。“今天的专才就像大树上的一只小鸟,几根枝丫、几片树叶便构建了一个巢穴”。阿来先生用一个形象的比喻说明了有专才的人,通常是在一定社会规范中“纠偏”,一…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认真总结“以德治国”经验 ,是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动力源泉。科学理解德治与法治结合的基本要点 ,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思路。高筑思想道德防线 ,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中华魂》2012,(24):57-59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的基石,是对每个人最起码的道德要求,同时也是一种经济道德、社会公德。“诚招天下客,誉从信中来”,诚信是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诚信也是社会和谐的纽带,如果不能在公民中普遍地培育起诚信意识,人与人就难以融洽相处,整个社会就难以安定有序。然而,在当前我国经济加速转型、社会深刻变革的过程中,由于一些人诚信意识淡薄、信用监督机制不健全、失信成本过低等原因,诫信缺失问题仍相当突出,商业欺诈、制假售假、虚报冒领、学术不端等现象屡禁不止。失信行为像“沙尘暴”一样吞噬着信用的“绿洲”,建立社会诚信体系,已成为道德建设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5.
“道德力”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中存在着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主体“道德力”的培养和开发问题。“道德力”是主体活动的一种能力。是主体调节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能力;“道德力”是主体的“内得”和“外施”能力,即道德修养力、实践力和影响力;“道德力”是主体的“道德选择能力和道德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6.
论杜威“民主共同体”思想的价值维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威以道德伦理价值为取向,提出了以“民主共同体”为理想的政治哲学思想。“民主共同体”体现了人的价值和尊严,符合人的本性。它是一种“实现每一个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的社会理想状态。这是我们理解杜威“民主共同体”思想的逻辑前提。  相似文献   

7.
大学德育课就其性质来讲,就是教学生如何做人。其教学内容是对“理想人”的认识。从课的性质来看,这门课理应受到学生的欢迎;然而,现实并非都是如此。问题在哪里?我想:人和社会的复杂性,带来现实中的人对课程内容表现出较强的实践性要求,即重亲身体验,轻说教;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不象理解自然科学知识那样,不知是自己无知,而是对内容真实性的怀疑。因而,常常表现出被动的、消极的接受。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道德运作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社会作用的发挥依赖于社会的道德运作机制。对当代中国道德运作机制的研究,有利于理解和实践江泽民同志关于“以德治国”的思想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道德运作机制是一个包括道德引导机制、道德监督机制、道德教育机制等的复杂系统。道德引导机制又包括社会舆论引导、风俗习惯引导、良心形成等内容;道德监督机制包括党政监督、民主党派与社会团体的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和新闻舆论、大众传媒的监督;道德教育机制包括社会道德教育、学校道德教育、家庭道德教育和自我教育机制等。  相似文献   

9.
道德社会作用的发挥依赖于社会的道德运作机制。对当代中国道德运作机制的研究,有利于理解和实践江泽民同志关于“以德治国”的思想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道德运作机制是一个包括道德引导机制、道德监督机制、道德教育机制等的复杂系统。道德引导机制又包括社会舆论引导、风俗习惯引导、良心形成等内容;道德监督机制包括党政监督、民主党派与社会团体的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和新闻舆论、大众传媒的监督;道德教育机制包括社会道德教育、学校道德教育、家庭道德教育和自我教育机制等。  相似文献   

10.
伦理是社会占主导地位的道德 ,具有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它与社会道德之间存在着一种伦理的资源需求与道德的资源供给的特定关系 ,可以从“质”和“向”两个维度来把握 ,其“质向关系”具有多种的类型。认识和研究这类关系 ,对于深化伦理与道德之间关系的认识 ,同时对如何合理认识和评价社会道德资源的意义 ,更重要的是对如何加强伦理建设和道德建设 ,对建设具有现代意义的伦理等都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对于礼仪之邦来说,“道德”本不陌生,从周公“制礼作乐”到先圣昔贤的解悟践履,它融入到了中国人关于人生的理解之中,也将传统的社会和政治都赋予了道德色彩,在“君子”圣贤理想目标的引导下,普通的中国人也在过着一种道德的生活。但近代以来,在社会的巨变和救亡过程中,“民德”却暴露出重要的问题。现基于对传统社会政治和文化的观察,从传统政治、治统和儒家的学统三个方面分析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并借以思考当前社会的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2.
作为西方经济学理论分析的原点 ,“经济人”内含的自利趋向 ,乃是由市场经济的根本特征所决定的 ,是对市场经济活动本质属性的真实反映。“经济人”虽不等同于现实的人本身 ,但“经济人”假说是对现实市场经济活动所具有的普遍特性的一种理性抽象与科学概括。经济人以利己为目的 ,与人类社会的道德终极诉求是相适应、相一致的。就像我们不能将对经济人的特殊道德要求泛化到非市场经济领域一样 ,亦不能将非市场经济行为的道德规范强加于经济人。  相似文献   

13.
本文突破传统的对“道德”的片面理解,根据一系列伦理生活中重要现象的有规律变化,将道德划分为“公正”、“伦理”、“道德”、“普爱”四个维度,阐述了一种“多维道德”的伦理学思路,从而在理论上为东西方文化的自我理解与相互理解提供了一个深层基础,并为建构完整、多元、平衡的新社会道德体系探索了一个有益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孟子的伦理学说由“性善论”、“义利观”、“五伦说”、“修养论”所构成。其特点是以人为中心解答道德的根源、价值、规范、修养等问题,从而实现人与道德的统一,即道德的人化和人的道德化。这对当代社会转型期的道德重建具有启发、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传统道德体系并不像人们所理解的那样 ,是禁欲主义和重义而轻利的。实际上 ,传统道德包含着许多功利因素。孔子的“利民”、“惠民”、“富民” ,孟子的“制民之产” ,荀子的“人生而有欲”等。传统道德重视功利 ,也重视以礼节之 ,是一种适度的功利主义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要更加重视人文社会科学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划分是学科的划分 ,而非实践的划分。人类的实践活动要求各门知识共同起作用 ,其中人文社会科学所起的支撑、导引、保证作用绝对不可忽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 ,是自然科学一步一步地投向人文社会科学怀抱的过程。对“科教兴国”要全面理解 ,不能片面理解为“技术兴国”。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许多问题主要不是给自然科学提出的 ,而是给人文社会科学提出的。新世纪中国社会的发展必须认真克服重理轻文的倾向 ,使人文社会科学有一个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当代社会生产力发展规律的新的概括,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学说,对观察、研究和分析国际问题、当代资本主义、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但人们在理解和阐释这一论断的时候,却往往只限于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而不包括社会科学,这显然是片面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既要靠自然科学技术也要靠社会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应该也必然包括社会科学在内.  相似文献   

18.
一历史上大凡比较进步的、明智的思想家,都把人们的知识积累与道德品质的培养视为一体。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提出了“知识即道德”的著名命题;我国古代素有“文以明道”的说法。从中外思想史上看,每一个时代的思想家大都注意到“知识”对道德的积极作用,因而十分重视人的知识,把知识作为培养人的道德品质的前提条件。但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剥削阶级思想家,由于受时代、阶级地位及唯心史观的局限,他们对“知识”以及知识对道德的作用的理解往往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其中一个很错误的观点就是把“知识”理解为道德的知识,而把大量的社会知识、自然知识视为与人生目的无关的东西,排除在“知识”之外。譬如,苏格拉底就说,“我和物理学的探索是毫无缘分的,”知识就是一切美德的普遍概念。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们又往往把知识对道德的促进作用夸大为知识就是道  相似文献   

19.
一、“仁”、“礼”相辅的道德规范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儒家伦理体系是以“仁”为本位的。“仁”就其广义说乃是全德之称,它包括着许多道德范畴,并且种种道德范畴互相结合又互相制约,形成一个美的全体,此即全德之仁。仁的基本精神就是爱人,其所爱对象广泛,不分阶级...  相似文献   

20.
彭永捷、牛京辉在《论论理位设与道德建设》以现代哲学》1999年第1期)一文中,将现代汉语中意义混同的“伦理”与“道德”商词从法则的性质和担当的主体两方面作了具体区分,以伦理为相对于个体道德的外在的、社会的规范和价值,是人际关系中普遍存在的法则,以道德为主体对于自身的立法,是主体作为个体的内心法则。相应地,作为精神文明内容之一的道德建设,应详细区分为伦理建设和道德建设两方面内容。伦理建设着重解决伦理失范和价值混乱方面的问题,其目的是以伦理调节人们的行为时“有法可依”。道德建设着重解决培养道德意识、树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