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辞典     
《泐史》是记录云南西双版纳家族统治阶级历史的一本傣文史书,因西双版纳傣语原称“勐泐”,故名。全书共分三卷。上中两卷记叙西双版纳傣族统治者的世系,由一一八○年第一代召片领叭真入主“勐泐”起至一八六四年第三十二代召片领逝世止;下卷杂记负担、庄园、疆界等。已有汉文译本。  相似文献   

2.
我们傣族人的故乡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在祖国的西南边疆,还是通向老挝、缅甸、泰国的大门。然而作为祖国西南端的要塞、边关。在历史上国家并未派一兵一卒把守,本地区的主体民族傣族也从未组建军队来防守,但各勐(坝子)各地区都授有一名或若干名“昆悍”(先行军官)负责军务。解放前,召片领是西双版纳至高无上的统治者,既是行政上的统治者,又是军权的最高掌握者。在召片领的下边,分别设有“勒司廊”(议事庭),勒司廊下又设“帕雅龙纳花”(右榜元帅)、“帕雅龙纳赛”(左榜元帅)和“帕雅龙真悍”(先锋将军)。三位将领统帅着整个西双版纳的“昆悍”。在先行军官下有军士和相当于“士”一级的官。但有意思的是,在这样系统的军衔制  相似文献   

3.
云南西双版纳不仅被誉为"天然植物园",而且有"动物王国"之称.在西双版纳的密林里,有各种名贵的珍离异兽;勐旺、易武、勐养和勐腊的深箐中,还栖息着野象.西双版纳产象的历史很久.远在唐代,这里出产的象就已经很多,当地的傣族人民把野生象捉回,饲养繁殖,成为"驯象".因此,那时傣族民间普遍养象,用它驮载重物走远路,如内地养牛马一样平常;并且用象耕田,唐人樊绰《蛮书》中就有记载.傣族地区出产的象还输到内地作运输工具.元明时期,傣族经常用"驯象"和象牙作为纳给中央  相似文献   

4.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傣族人民在这里生长,密密的寨子紧相连,那弯弯的江水碧波荡漾……”西双版纳是一个古老的傣语汉译名字。“西双”意为“十二”,而“版纳”则是“千田、区划”之意。西双版纳又被傣语称为“勐巴拉娜西”,意为“神奇而美丽的地方”。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南部,面积1.9万多平方公里,东西南三面与老挝、缅甸接壤,紧邻泰国、越南。全州总人口99万人,州府为景洪市。地处热带雨林气候的西双版纳,高温多雨,植被丰富,被誉为“植物王国”。1953年1月23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诞生在美丽富饶的祖国西南边陲。初夏的一天,我们来到了跨过半个世纪历程的西双版纳。  相似文献   

5.
今年在西双版纳移山倒海的生产大跃进高潮中,傣族妇女犁田是千万件使人振奋事情中的一件。西双版纳傣族妇女犁田是从版纳勐遮芒勐养乡开始的。去年农业大增产运动中,芒勐养乡22岁的共青团支部副书记玉艾养,第一个冲破妇女不能犁田的邪说,下地犁田了。玉艾养是一个贫农家的姑娘。去年夏天,她到自治州首府允景洪开会,听到了争取农业大丰收的传达后,就坚决表示:回去要带头响应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号召。当时,这里的互助合作运动还没有很好开展起来,许多富裕农民对互助合作不热心,而玉艾养家却缺乏劳动力,犁田没有办法解决。玉艾养的多病的父亲时常催促她:“艾养,我的好姑娘。阿爹不能劳动,咱们家没有人犁田,你还是招个女婿吧!”玉艾  相似文献   

6.
路崎岖,颠簸起伏,我乘坐的汽车摇摇晃晃地行驶在孔雀的故乡———西双版纳。“西双”傣语为十二,而“版纳”意指一千份良田。在16世纪时,傣族土司将田地重新分割为十二个田单位“版纳”,这12块富饶肥沃的宝地被后人统称为西双版纳。四月的西双版纳,犹如北方的盛夏,最高温度可达37℃。景洪是傣族自治州的州府所在地。“景洪”为傣语译音,意为“黎明之晨”。相传佛祖释迦牟尼曾来西双版纳传经布道。某日,他沿着奔流的澜沧江向北走了一整夜,黎明时分来到一个地方,看到成群的孔雀漫天飞舞,一派欣欣向荣景象,深有感触,遂将此地称作“景洪”。傣族…  相似文献   

7.
"勐"论     
"勐"是中南半岛地区一个出现频率很高的地名,广泛分布于中国西南部傣族地区、越南西北部的泰族地区、老挝、泰国和缅甸掸邦地区,可以称这个地区为"立勐地带"."勐"的原义是"一片地方",后来衍生出"城镇、国家"的新意,成为了壮泰族群社会的一个行政机构和社会组织."勐"作为政权组织是由阶级对立而出现酋邦政权后,才开始存在于壮泰族群社会中的,时间大约是9~10世纪.  相似文献   

8.
西双版纳,美丽、丰腴、神奇。象瑰丽夺目的绿宝石,缀饰在祖国的西南边陲。千百年来,傣、哈尼、彝、瑶、佤、拉祜、基诺等少数民族在那里耕耘、狩猎、繁衍、生息,一代又一代地延续着他们的兴旺、繁荣之梦。今天,召存信,这个西双版纳养育的傣族州长,肩负起了带领那里的人民把千百年来的梦想变成现实的重担。花甲之年不言老召存信今年已经60岁,1955年就当上了西双版纳自治州的州长。解放前,召存信曾是车里宣慰使议事庭的庭长,担任过地方武装的大队长,并且娶了傣族公主为妻,处身于傣族封建社会上层。解放前夕,年轻的召存信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政府的腐败和无能,认识到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9.
在西双版纳勐海县勐啊公社,有一位被兄弟民族称为“信得过的购销员”,他的名字叫周谷青。周谷青是五十年代初随着部队进军云南边疆的汉族同志。他做商业工作已经有23年的历史,其中21年在勐啊公社勐康大队供销店当购销员。勐康大队是一个傣族聚居的小坝子,又是一个小集市,附近山区贺建、坝散两个大队的哈尼、拉祜等族人民常来这里交售农副特产品和购买生产生活用品。因此,这个供销店就成了3个大队的供销点。周谷青自1958年调这个供销店之后,热爱本职工作,  相似文献   

10.
1986年,云南民族出版社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概况》一书,对州内的壮族作了如下的介绍:“壮族,自称‘布洋’,汉族称他们为沙人。语言属汉藏语系,壮傣语族,壮语支。人口共一千三百多人(1982年),主要分布在勐腊县瑶区的河谷地带。据称他们过去是从江城、元阳一带迁移过来的”。介绍十分简略。 1988年4月,我们到西双版纳布据州民委的介绍,西双版纳傣自治州辖景洪、勐海勐腊三个县,壮族分布在勐腊县。由于壮族在自治州和勐腊县人口很少,不引起人们的注  相似文献   

11.
关于我国傣族社会历史的研究,已发表过不少论文,大家都认为,解放前西双版纳傣族农奴社会存在的“滚很召”这一社会等级是来源于奴隶社会的奴隶。例如,有的同志认为。“古代奴隶制的残余甚至大量存在于解放前的社会经济结构中。在西双版纳,有一个占农民总户数39%的称为‘滚很召’的农奴等级,其主体构成之一即来源于早期的奴隶,追溯许多  相似文献   

12.
在整理相关文献并对泰国帕尧府清坎县傣泐历史记忆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清坎傣泐如何从西双版纳迁徙到泰北,他们如何记忆历史以及如何从这种历史记忆中找到其身份认同的。从中人们可清楚地看出西双版纳是清坎傣泐历史记忆的基础,清坎傣泐通过历史的重构展现了其族群及国家的双重认同,这一认同在当下、在内部,而不是在历史、在外部。  相似文献   

13.
在傣族社会历史的研究中,过去大家都认为,解放前西双版纳傣族农奴社会存在的“滚很召”这一农奴等级是来源于奴隶,并以此作为论证傣族经过奴隶社会的主要根据。本人曾在拙著:《“滚很召”的来源及其性质》(载《民族研究》1980年第5期)中否定了这种看法,进而指出:滚很召的性质“系因各种社会原因丧失土地和人身自由而隶属于农奴主的农奴集  相似文献   

14.
美丽的云南西双版纳,傣语名为“勐巴拉娜西”这片魅力而神奇的乐土,以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少数民族风情闻名于世。嚼槟榔就是这里流传的一个颇具特色的民俗。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上云南回族马帮商人在云南境内外各条商道上不绝于途,不少人还定居缅甸和泰国.缅族称云南回族为"潘塞"(旧译"潘泰"),掸族称之为"潘西".在国内,西双版纳傣族称回族为"帕西".海外学者对缅语"潘塞"一词的语源争议不休,众说纷纭.本文论述提出(一)"潘塞"、"潘西"和"帕西"原为印度、缅甸一带民间对穆斯林的泛称,尔后用以称呼云南回族,三者系同一名词,仅读音有微小差异;(二)三者均由中世纪以来印度民间称呼波斯人的"帕尔西"(Patsi)一词演变而来.  相似文献   

16.
吐蕃西夏历史文化渊源与西夏藏传绘画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谢继胜 《西藏研究》2001,1(3):35-48
藏语称西夏为mi yag。这一称呼既指西夏建国以前的党项人 ,也指西夏建国以后的西夏人。① 论及西夏与吐蕃的历史文化联系 ,从 7世纪初党项羌与吐蕃王朝发生联系开始 ,到 1 3世纪初西夏亡国时为止 ,长达 60 0多年 ,其间你来我往 ,水乳交融 ,是中国历史上较为少见的现象之一。②唐时 ,吐蕃和党项部落之间的战争使得大批的党项人归属于吐蕃王朝治下 ,两族杂居者为数众多 ;雅隆王朝解体以后 ,东迁河陇、河湟一带的吐蕃人与内徙的党项人部落杂居共处 ;西夏建国以后 ,上述地方有很大一部分吐蕃人成了西夏的“编户齐民”。吐蕃与党项统治者之…  相似文献   

17.
傣族图腾似乎从未有过专文论述.自然,作为和人类童年有密切关系的图腾文化,是难以泯没的,傣族也不例外,只不过如拨雾看花罢了,所以本文命题就是傣族图腾文化及其史影觅踪.泰族图腾文化的孑遗,看来主要有:一、蛇图腾《山海经·海内经》载:"南方……有神焉,人首蛇身."蛇图腾崇拜是古越人几乎共有的,西双版纳傣族自然概莫能外.傣文古史《泐西双邦》开篇就是一位"人身蛇尾"的"勐神"("勐"是傣语,本意为国家或部落,现通译为地方或坝子.按:"勐神"取其本意,即国家或部落神).传说这  相似文献   

18.
傣族社会的家族公社及其残存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改革前,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农奴社会保存有较完整的农村公社,在一些村社里,还残存着按血缘关系组成的家族公社。本文就残存在傣族农奴制下的家族公社作一简要介绍,并试析其残存的原因。 傣族的每个家族公社都有按山陵、河川、沟渠、林木等自然景物为界线的地域范围。有家族共同占有的土地——家族田。家族田约占全区耕地面积的百分之十九(勐混、勐笼等部  相似文献   

19.
本篇依据藏汉文历史文献,重要是经过作者亲临实地即田野调查、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研究考证了具有高原西双版纳之称的,也是藏汉历史上具有传奇色彩的古迹名胜青海循化孟达天池古建筑及其遗墟之由来,其在青藏高原上的文化历史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20.
我结识高立士先生已整整 36个春秋了。我们第一次见面是 1964年盛夏 ,在西双版纳景洪城郊一所傣家竹楼上 ,那时他在景洪县委宣传部主持工作 ,是代表县委领导专程来看望我们云南大学少数民族历史专业十几个毕业实习生的 ,那时我刚 2 0岁出头 ,高先生正 30岁 ,他身体健壮、穿着朴素 ,操一口流利的傣语与房东一家谈笑自若 ,亲密无间 ,在清风徐徐的竹楼上 ,我们亲切座谈 ,高先生问我们吃得惯傣家人的糯米饭和酸菜吗 ?他说西双版纳山美水美人更美 ,住久了怕你们不想走哩 !亲切欢快的情景 ,至今仍在眼前。从此 ,无缘再与高先生谋面。不想事隔多年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