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古卓 《老年人》2004,(1):44-45
“老年大学”专栏从去年第6期起,连续发表了有关专家学者论诗的文章,不少读者也写来稿件表示了自己的见解。“怎样写诗”是个大题目,要论述的东西很多,本刊限于版面,难以长篇大论地完全展开,只得暂此打住。今年我们开设“老年诗词赏析”专栏,旨在理论与创作结合,提高古典诗词爱好者的鉴赏和创作水平。所载文章要求选取当代老人创作的优秀诗词进行分析,立足怎样写诗填词,而且只谈一个方面,每篇在1000字左右。  相似文献   

2.
诗,是什么?     
2002年,本刊“老年大学”专栏发表的评改《湘江秋钓》一诗的文章,引起了诸多读者的关注,争鸣之声犹在耳际回响。为了进一步探讨诗的真谛,切磋写诗技艺,促进创作繁荣,本刊约请有关学者专家撰写论诗文章,从今年第6期起分期登载。学无止境,仁智各见,欢迎广大读者特别是诗词爱好者发表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言志抒怀     
符笑汀 《老年人》2006,(1):48-48
中国诗词是一座文化宝库。开辟“诗与人生”专栏,探索诗与人生的某种特定关系,为的是继承传统文化,对爱好诗词的读者在阅读、欣赏与创作方面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4.
书法     
阿良 《老人天地》2013,(8):12-12
很多老年朋友喜爱古典诗词创作,关于“竹枝词”的创作,常见有不少人涉猎。但由于对“竹枝”特点不够谙熟,所以写的竹枝词倒像顺口溜。前几天铁路局一位“老处级”遇到笔者,掏出两首“咏春节”,我连忙拜读:  相似文献   

5.
刘义平 《老年人》2003,(10):44-45
拜读了于沙先生的文章后,我是赞同他的看法的。他的“莫把歌诀当诗歌”的告诫,对于初学写诗的人来说,指导尤为及时。可是,由此引发的“老干体”之争,我觉得实在没有必要。俗话说:“乱世出英雄,盛世出文人。”当今,中华民族正处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日益发达的昌盛时期,广大离退休干部莫不欢欣鼓舞。他们讴歌盛世风情,记录历史事件,抒发晚年情怀,体现了当代老年人的精神风貌,代表了这个时代的特征。老干部诗词的大量涌现,可说是应运而生,适时而起,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文学艺术百花争妍和文化建设欣欣向荣的可喜局面。谁能说这不是现代文明的体…  相似文献   

6.
离休之后,我到湖南老干部大学学习。先后学了古典文学、书法、摄影、音乐、按摩、诗词等课程,生活开拓了一片新天地,实现了三个零的突破。写诗我喜爱文学,尤其是对诗词情有独钟。但因少年家贫,读书甚少,缺乏知识基础。上老干部大学后,我牢记朱熹的“先须熟读,使其...  相似文献   

7.
陈涛 《老年人》2003,(2):12-12
在诗词界,有人把老干部写的诗戏称为“老干体”,意谓老干部写的诗脱离不了逻辑思维直露模式,堆满了抽象概念,多流于口号般的说教。 应该承认,有些老干部初学写诗,多以纪实、叙事、议论为诗,且往往议论多于形象,实录超于想象,直说甚于比兴,显露过于含蓄。但也有不少老干部写的是意境深远、情景交  相似文献   

8.
征联启事     
笑汀 《老年人》2006,(8):48-48
咏史怀古的诗词,在中国诗词中算得上是个“异类”或“另类”。因为,中国诗词在创作手法上崇尚形象思维,在表现方法上强调以情动人,而这两大特点,恰好与咏史怀古作品不太相宜。古人反对在诗词中单纯地议论或抽象地概括,而这又恰好是咏史怀古时常有的思路和手法,因此,做咏史怀古的诗词,很容易陷入费力不讨好的尴尬境地。但是,千百年来,咏史怀古诗的作者却代不乏人,作品也潮涌不衰。究其原因,应该不外乎以下四个方面:其一,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失意或感到迷惘,便寄情于前朝异代,所谓“发思古之幽情”也;其二,人们对现实社会产生不满或持有不同政见,…  相似文献   

9.
梅花,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文人雅士的咏怀对象,有关梅花的诗词在我国文学作品中,数量是很多的。在文学作品中,梅花这个意象成了传统文人的精神象征,被传统文人视为花中“清客”,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本文主要通过对宋代梅花诗词的研究,从贞士和隐士两个方面来解析中国传统文人精神,并略探梅花与宋代文人精神两者之间是怎样联系的。  相似文献   

10.
很长一段时间,传统诗词几乎成了老年群体的专利。但是,近几年来,出现了喜人的现象:传统诗词已然在60后、70后甚至80后一代创作中突显,创作队伍日渐壮大,水平也不容小觑,涌出了许多优秀而年轻的诗词作者,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搭建了连接未来的桥梁。本文以福建泉州地区为例,浅析传统诗词创作创作群体日益壮大、中青年作者大量涌现的现象和缘由。  相似文献   

11.
起承转合是古代诗文惯用的行文方法,无论是诗词还是其他文章,完整的结构必不可少,尤其是一个好的结尾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李白的绝句历来为人称道,他在创作绝句时也非常注意尾句的写作技巧,本文将从多用问句呼告语作结、多用限制性词语结尾、多用景语结束抒情等三个方面来探讨其绝句“合”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2.
交际纵横     
朱森林男1955年生于天津,1980年开始从事漫画创作,1992年成为职业漫画撰搞人。作品多以幽默见长,一幅《取弹片》曾获首届全国漫画金猴奖。20年来塑造了众多的漫画人物形象,其中“胖大嫂”、“老李”、“肖大爷”、“虎哥”等十几个专栏曾在读者面前频频...  相似文献   

13.
王国庆 《职业》2016,(20):126-127
在基础文化课整体“失重”的情况下,古代诗词教学已不能再像小学初中那样以背诵和词句解析为主。本文从诗词的“悲剧风格”出发,就“悲剧美”在古代诗词教学中的运用进行阐述,在对教材中诗词“悲剧美”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这一教学思路对学生净化心灵和成长人格的意义。旨在以其“悲剧美”来展现古典诗词的文化魅力,找到一条使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之路。  相似文献   

14.
我于1985年离休,以前对古典诗词的写作可谓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2000年下半年,我进入长沙市老干部大学诗词班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学写格律诗。迄今两年,已创作律诗25首,绝句23首,古诗3首,填词8首,作曲8首,撰联30幅,其中一些作品先后公开发表。在长沙市2001年庆祝建党八十周年征诗征文活动中,我的作品被评为二等奖,参加全国休闲杯诗赛也获得优胜奖。我在古典诗词写作方面的点滴进步,证明了一条真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回顾总结习诗的收获,我想无非是“昨日之积淀”加“今日之奋发”的结果。“昨日之积淀…  相似文献   

15.
益阳地区老干部大学在1992年春开办,我就高兴地报名,成了第一批学员。从那时至今,我坚持学习了10年,诗词班就读了9年。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潜心习研,其乐无穷。退休前,我也读过一些唐诗宋词,还教过课,但由于不甚懂格律和表现手法,不敢动笔写诗。这些年,经过专心学习,渐渐入门,有了信笔涂鸦的冲动。我从易到难,由简至繁,先学写绝句和短词,再到写律诗、长词、对联和长篇古体诗等,至今习作500余首,已发表近百首。老干部大学,是我心神向往的学习课堂。为了学习写诗,我不敢缺课,有…  相似文献   

16.
“笔底春秋诗史在”张生力被誉为湖南幼教事业奠基人的姜国仁大姐,早年毕业于东南大学,从教达半个世纪。他创作的500多篇诗词,可说是她一生的写照。“五四”运动前,她就读于长沙稻田师范,从何叔衡那儿接受革命的启蒙,第一次知道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她曾在一首诗中...  相似文献   

17.
齐白石戒烟     
春之 《老年人》2003,(5):35-35
齐白石年轻的时候烟瘾很大,不论雕花做工、写诗绘画,动手前总要咕噜咕噜吸一阵水烟。据说这也是向他师傅学来的。他的师傅叫周之美,是个雕花巧匠,人物花鸟经他一雕无不栩栩如生。周师傅嗜烟如命,齐白石每月都买烟孝敬他,自己也慢慢养成了吸烟的习惯。然而,齐白石不久就把烟戒了,而且数十年不再吸烟。说起齐白石戒烟,还有一个生动的故事。中国传统文化,讲究诗、书、画融汇贯通。齐白石为钻研诗词,砥砺学业,在家乡曾邀集挚友罗醒吾、黎德恂、王仲言诸人,组织了一个“罗山诗社”。有一天,诗社聚会,齐白石提出要拟定几条“修身立志”的社规。于…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经济大潮一次又一次的冲击下,诗歌越来越被边缘化,诗人们也几乎在公众的视线里消失了。而今,他们的现状如何?他们在于些什么?还写诗吗?他们还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持自由独立的创作状态和精神上的宁静富足?带着这些问题,笔者近些年来寻找走访了不少诗人,其中有“崛起的诗群”中的代表人物,也有近些年涌现出来的诗坛新锐。  相似文献   

19.
有文章说:“郭沫若绝对是个奇才。学医出身的他,一动手写诗,就成为诗坛巨星;一投笔从戎,就宫至高位;一搞学术研究,就拥有了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等诸多头衔……他还被誉为“社会主义时代新中国的歌德”。本文是郭沫若的女儿——69岁的郭庶英女士讲述的一个女儿心中的真实父亲。  相似文献   

20.
何立波 《老年人》2015,(5):39-41
写于甘肃岷县旋窝村的《七律·长征》毛泽东1935年10月创作的《七律·长征》,是他最重要的长征诗词之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关于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及地点,长期以来说法不一。大多数毛泽东诗词版本上都说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