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唐诗是唐代社会生活的艺术反映,以前学界多集中于唐诗本体来观照其审美价值,忽视其背后所反映的广阔的社会生活。唐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反映出唐代物质生产民俗、岁时节日民俗、民间游戏娱乐等文化内涵,成为我们了解并研究唐人生活的又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2.
孔子“兴观群怨”之说 ,是古代较为系统完备的诗论。它以中庸之道为出发点 ,注重诗歌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表达形式、风格等的适中 ,美与刺、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等。用这一诗论审视唐诗 ,可以进一步发掘唐诗的欣赏价值、认识价值、中和之美、美刺特性、教育价值、学术价值等。  相似文献   

3.
色彩负载着亿万年生物进化史的信息 ,积淀着深刻的人类文化内涵。唐诗中丰富的色彩世界 ,是一个有独特意义的审美新领域 ,也是认识唐诗艺术价值的一个重要视角。文章运用大量诗例 ,对唐诗色彩描写的几种常用技法做了探讨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唐诗学的研究形态多种多样,如诗话、诗选、注释、点评、编集、论诗诗、序跋、书信、碑铭等。诗话作为古代诗学批评的一种重要样态,是诗人诗学批评思想的重要实践方式。不仅如此,诗话也是唐诗晚清时期几种重要诗话中的唐诗学理论学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它的研究,有助于全面深入地研究唐诗学,从而从多方面丰富唐诗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一部中华文明史,以历经数千年历史行程的丰富累积,汇聚起一座座恢宏博大的宝库。唐诗,作为我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的高峰,无疑是格外璀璨的一颗明珠。有唐一代群星耀眼的作家,意象纷呈的作品,千百年来传续着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招引了一代又一代学者承前启后、渐趋广深的探讨。层面的拓展,视角的变换,方法的更新,使唐诗研究领域不断呈现出蓬勃的气象。新世纪来临之时,张浩逊先生《唐诗分类研究》(28万字,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10月出版)一书的面世,正是痴情于这块沃土上辛勤耕耘的又一成果。这是一部相当有特色和价值的专著。其一,独到的研究视…  相似文献   

6.
博客凭借其传播形式的多样化及双向互动性等突出优势,扩大了唐诗传播的范围及影响,使唐诗研究的持续性更具生命力.而唐诗在博客中传播所带来的价值取向混乱等相关问题也值得人们关注.  相似文献   

7.
唐诗学是一门显学 ,研究成果丰硕。然而学者们仍在不断酝酿着突破 ,在新世纪初即有一些唐诗学研究著作出版 ,罗时进先生《唐诗演进论》(江苏古籍出版社 2 0 0 1年 9月版 )是其中之一。本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探讨唐诗发展演进 ,立论新颖唐诗三百年是如何发展演进的 ,这是学术界长期研究的一个课题。自宋严羽以降 ,学者或从诗之体式 ,或从诗之质素 ,或从诗歌思想 ,或宏观或微观等各个方面对之进行具体描述 ,唐诗发展演进的轨迹和总体风貌己大体清晰 ,一些研究结论也为学界所普遍接受。罗时进先生《唐诗演进论》分前后两卷 ,前《时序卷》…  相似文献   

8.
北宋诗话中的唐诗研究呈现出梯度拓展与上升的轨迹,围绕对诗人诗作的论评形成了不少集中点,透视出宋人对不同唐诗传统认识与把握的变化;北宋文人序跋书信中的唐诗研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唐诗历史发展的观照和论评,二是对唐诗人的不同推重、批评及对其各自创作特征的剖析;北宋诗选中的唐诗研究则集中体现在王安石《唐百家诗选》中。上述三个系统,相互联系、相互生发、同构并进,共同推动了宋代唐诗学的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当代商业化社会使大众产生一种实用主义的倾向,其冲击波自然也波及到古典文学研究领域,使一部分人对古典文学研究活动的发展前景产生了悲观的看法。然而从社会文化深层来看,在实际物质需要之外是更高层次的价值需要,即审美的、精神的需要。《唐诗赏论》便是这物质功利之外的一种人格审美和精神追求。《唐诗赏论》一书是作者在多年辛勤研究的基础上,精心编选的一组关于唐代诗歌的赏析文章和部分论文。所论唐诗是作者深深喜爱反复品味而体会颇深的作品。因此,他写起赏析文章来,往往能够体悟入微,得其神理,不乏精深独到之处。加上作者本是一位散文作家,就更使得全书清新流美,极富文采,饱  相似文献   

10.
唐诗是南北文学合流的产物。南朝文学注重形式的华美与音律的和谐,而北方文学则具有豪迈阔大、情感浓郁的特点。刚健有力、慷慨悲歌是燕赵文化的精髓,燕赵诗人以其特有的气质为唐诗注入了活力,从理论上为唐诗确立了融合南北文风的价值取向,在内容上为唐诗铸就了凛然刚健的风骨,在形式上,于唐诗发轫期为律诗定型,并为诗风转折埋下伏笔。  相似文献   

11.
神丰韵异的唐代诗歌,既继承前人创作经验,又融合时代风气,完成了中国古典诗艺的转型,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诗美类型,出现了大批优秀的诗人、诗作,并为人们不断研究,形成历史悠久的的唐诗研究史。然而,将唐诗作为专门之学来对待,还是在近几十年,尤其是新时期以来,唐诗研究明显加强,日渐引起学界关注。陈伯海先生主编的《唐诗学史稿》(河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5月版,以下简称《史稿》)是近年来唐诗学史研究中颇富代表性的成果,它的出现弥补了唐诗学界的缺憾,对唐诗学史的体系建构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史稿》按历史的进程考察、记录和评析历代唐…  相似文献   

12.
北宋诗话中的唐诗研究呈现出梯度拓展与上升的轨迹,围绕对诗人诗作的论评形成了不少集中点,透视出宋人对不同唐诗传统认识与把握的变化;北宋文人序跋书信中的唐诗研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唐诗历史发展的观照和论评,二是对唐诗人的不同推重、批评及对其各自创作特征的剖析;北宋诗选中的唐诗研究则集中体现在王安石《唐百家诗选》中。上述三个系统,相互联系、相互生发、同构并进,共同推动了宋代唐诗学的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明代诗学的主体是唐诗学,晚明时期唐诗学进入整理、融合时代。产生于晚明的《诗源辩体》不是一部专论唐诗的著作,但全书主体却是唐诗研究。其唐诗理论不是许学夷所独创,而是与前代、同时代诗论有着深厚渊源;不仅包括《文心雕龙》、《沧浪诗话》、《艺苑卮言》、《诗薮》,更包括公安派、竟陵派的诗学理论。正是在融汇众家的基础上,《诗源辩体》中的唐诗理论成为了有明一代唐诗理论的总结之作。  相似文献   

14.
《千载佳句》一书,系日人大江维时所编,以写本形式流传,成书于公元960年即宋开国之前,以两句一联的形式,选收唐诗佳句1083联,是迄今所见最早的唐诗名句选。以编纂年代早,流传路径有别于国内传本,故引录诗句具有很高的版本价值,可为《全唐诗》及国内唐诗重要刊本提供补佚和校勘。  相似文献   

15.
唐诗研究的学术史 ,也就是“唐诗学”的学术史 ,可上溯到唐诗繁荣的本朝 ,下至于当今。对唐宋元明清至现当代唐诗学学术史作全面梳理 ,将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盘点“家底” ,能够使人明了“唐诗学”已经走过的过程 ,发掘其宝贵的财富 ;更可以深化原有问题的研究和启示开辟未来研究的领域 ;在研究方法上推陈出新 ,融古贯今 ,更为科学。但是 ,以前还没有谁来完成这一全面而细致地清理唐诗学学术史的工作。宁波大学傅明善博士《宋代唐诗学》的出版 ,给我们带来了惊喜。他首先从一个朝代入手。正如傅璇琮先生在该书序中所言 :“到目前为止 ,…  相似文献   

16.
“唐人选唐诗”录王昌龄诗歌作品的情况反映出唐代不同时期人们对王昌龄诗歌接受态度及其在唐代诗坛地位的升降变迁。总体而言 ,昌龄因其五言古诗对盛唐诗风的开拓之功而受到当时选家普遍重视 ,有“诗家夫子”之称 ,中唐以后选家则独重昌龄七言绝句 ,虽以“七绝圣手”誉之 ,但其诗歌地位已非显著。文章同时指出 ,作为古代诗歌批评的一种特殊形态 ,唐诗选本所蕴含的诗学价值应受到重视 ,成为唐诗学研究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17.
<千载佳句>一书,系日人大江维时所编,以写本形式流传,成书于公元960年即宋开国之前,以两句一联的形式,选收唐诗佳句1083联,是迄今所见最早的唐诗名句选.以编纂年代早,流传路径有别于国内传本,故引录诗句具有很高的版本价值,可为<全唐诗>及国内唐诗重要刊本提供补佚和校勘.  相似文献   

18.
<正>房日晰教授在唐代文学研究方面的学术贡献为学界所熟知。他的《唐诗比较研究》《李白诗歌艺术论》等论著,以视角的新颖独特、持论的公允剀切、分析的细致入微颇受学界称道。唐诗研究虽是房教授投入精力较多的学术领域,但却并非其全部。唐诗之外,他对宋词以及明清小说研究都有所涉及,且都有不俗的成绩。作者近来将其有关唐诗研究中前出之专著未曾收入的成果与他多年来有关明清小说的论述合为一集,名之曰《论诗说稗》,交由上海三联书店于2014年12月出版,不仅是作者有关唐诗研  相似文献   

19.
在唐诗研究领域,“唐诗与西域文化”的研究意识在20世纪已经完全形成,并在微观研究方面取得了比较丰富的成果,但宏观研究尚未全面展开;地域文化与唐代诗歌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而“唐诗与西域文化”研究却难预其流;同时唐代文化研究、文化交流史研究、西域研究等领域的成果则在客观上又为“唐诗与西域文化”研究的全面推进提供了重要的材料基础。因此,“唐诗与西域文化”研究范式的转型是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0.
本文立足闻一多的生命旨趣和治学精神,分析其新诗理论与唐诗研究之间的关系,指出其古典诗学研究构成新诗理论的基础,而新诗理论是对传统诗学遗产的扬弃,其对唐诗的研究成为现代唐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唐诗选本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