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去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太平天国诗歌浅谈》一书(天津历史研究所文学研究室等编写),提到冯云山在广西紫荆创业时,“经常赋诗以明志,曾经写下了这样一首豪迈的诗篇:穿山透地不辞劳,到底方知出处高,溪涧焉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这个说法不确切。冯云山的英雄诗篇,留传下来的已经很少。现在见之于记载的,只有洪仁玕口述、韩山文记录的《太平天国起义记》中提到的“奉天讨伐此  相似文献   

2.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拜上帝会冯云山为寻找反清根据地,来到广西农村,当他踏上崎岖山路进入桂平紫荆山谷时,应时应景,百感而发,于是吟了一首诗:“穿山透地不辞劳,到底方知出处高,溪涧焉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触景生情,正是写下他此时的心情。见有编造太平天国诗集者,将它列为冯云山名下,但此诗并非冯云山作。钟文典教授的《太平天国人物》(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也称.此诗乃借用《水浒传》第四十三回的“李逵迎母”诗,只改动了前三句的五个字。按《水浒》在李逵为母寻水发现一溪好水时,所引用诗句…  相似文献   

3.
广西北流县有个“鬼门关”。《新唐书·地理志》:“容州北流县南,有两石相对,迁谪至此者,罕得生还,俗称鬼门关。”一则因唐宋间贬至海南者多取道于此;二则有首“鬼门关诗”流传至今:“一去一万里,千至千不还。崖州在何处?生度鬼门关。”故而关名颇著。然而,上述之诗,多指为李德裕作。如《中国名胜辞典》中“广西北流县·鬼门关”条:“唐宋诗人迁谪峦荒,经此而死者迭相踵接。唐李德裕《贬崖州》诗:‘崖州在何处?生度鬼门关’。”天津《散文》杂志1980年4期《天涯海角》一文、《中国青年报》1981年  相似文献   

4.
卢言考     
《卢氏杂说》的作者不是《上安禄山》诗的作者唐代较知名的文人,叫做卢言的,先后有二人。一是盛唐时期的诗人,《全唐诗》卷八八七《补遗》六有卢言《上安禄山》诗一首,作者名下注曰:“一作‘颜’,诗一首。”按此诗原载姚汝能《安禄山事迹》卷下:“禄山入洛阳之日,大雪盈尺。……禄山云:‘才入  相似文献   

5.
何谓“才财两富”?请看简又文的说法:“其(指石达开)初入拜上帝会,似是先因洪氏在贵县久闻其大名,且才财两富,特亲往说服之。”简氏于1943年著《太平军广西首义史》时已持此说,至1959年著《太平天国全史》时,说法仍旧。这就是说:石达开之参加革命,是洪秀全、冯云山去邀请的;为什么要邀请他?是因为他一有才干,二有家产。  相似文献   

6.
《石头记》甲戍本第一回,在“无材可去补苍天”旁,脂砚斋批云:“书之本旨。”稍后,在“满纸荒唐言”一诗后批曰“此是第一首标题诗”。在“未卜三生愿”旁,脂砚斋批云:“这是第一首诗”。但却不批比这首诗出现更早的“惯养娇生笑你痴”为第一首诗.戴不凡先生在《揭开<红楼梦>作者之谜》(《详见《北方论丛》1979年第1期)一文中  相似文献   

7.
太平天国历史上“拜上帝会”的存在,多年来为中外史家所公认。近年,国内有的研究者提出否定意见,引起争议。笔者赞同拜上帝会存在并系自称说,但对个别史科的理解有所不同,另外,对尚未有人释及或释而未详的几个疑题略具浅见,习作求教。 一、对一条存有歧义的史料的辨析 瑞典传教士韩山文根据洪仁玕口述撰写、简又文中译的《太平天国起义记》(以下简称《起义记》)中,述及冯云山“留在紫荆山一带,逾数年,热心传教,成绩极大,至多人信教,甚至有全家族来领受洗礼者。”在这段话之后作者接着说: “此等新教徒即自立一会结集礼拜,未几,远近驰名,而成为‘拜上帝会’。” 这是一条多为中外论者所引据的史料。近年来有的研究者发现简氏的这段译文不够准确,作了新译。《太平天国兴亡史》一书中译为: “他们自己成群地汇合起来,在一起进行宗教礼拜。很快他们以‘拜上帝会’的名称而  相似文献   

8.
《田家三首》是王绩作《全唐诗》卷三十七有王绩的《田(一作山)家三首》,题下注:一作王勃诗。《文苑英华》卷三一九也将《田家三首》收在王绩名下,则知宋人对这三首诗为王绩所作并无疑义。而明铜活字本却将此三首诗归在王勃名下,从此,《田家三首》之归属始有两说。《全唐诗》收此三首诗在王绩名下时虽注“一作王勃诗”,但卷五十六王勃名下未收,其倾向性亦很明显。可明确断定《田家三首》是王绩作,因诗的内容风格正合王绩之生平思想及生活情趣。《唐诗纪事》卷四王绩小传云:“大业末,仕为六合丞,嗜酒不任事,因解去……以《周易》、《老子》置…  相似文献   

9.
在光明日报社主办的《文摘报》1986年11月13日第364期第7版上看到《新发现的一首文天祥佚诗》一文。该文系从《福建论坛》第5期转摘的。作者林如求同志向读者明确指出:“查北京市中国书店据1936年世界书局影印的《文天祥全集》(1985年3月第1版),不见收录此诗,可见其为文天祥佚诗。”不知林如求同志是否仔细认真地通检了《文天祥全集》,就如此言之凿凿地下结论说:“不见收录此诗”,从而武断地判定为“文天祥佚诗”? 其实,只要稍微严肃认真一点,在林如求同志所指的这本《文天祥全集》中是不难找到此诗的。请翻至该书影印本的第382页,诗题作《赠许柏溪惟》,即林如求同志所谓的“佚诗”。此诗连同另一首题为《早起》的五言诗均作为“拾遗”附在《文山先生全集》卷之十四《指南后录》卷之三的末尾。载于《许氏家谱》的所谓佚诗与全集中的《赠许柏溪惟》诗的基本内容相同。均为五言十二句。  相似文献   

10.
论冯云山     
<正> 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杰出的组织家和实践家冯云山(1815—1852),广东花县禾落地村人。从小读书,屡试不第,是地主阶级的下层知识分子。1843年他在紫荆山创立拜上帝会,利用宗教形式组织群众,揭开了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序幕,成为拜上帝会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实际创建者和奠基人。《李秀成自述》说“谋立创国者出南王之谋,前做事者皆南王也。”这当是历史事实。但在太平天国历史的研究中,由于洪秀全的教主地位和杨秀清的雄才大略,对冯云山的评价就往往有受制于洪、杨之感。有人用“屈居”、“让步”来解释冯杨关  相似文献   

11.
太平天国开国英雄冯云山(1822—1852年),1843年在广东花县家乡参加洪秀全首创的拜上帝教,次年跟随洪秀全“出游天下”,足迹遍及两广数十州县,宣传革命。1845年以后,他独自进入广西桂平县紫荆山,以巨大的革命毅力进行宣传群众和组织群众,开拓革命基业。1851年参加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金田起义,转战千里,屡立奇功。1852年6月在广西全州北面蓑衣渡附近的水塘湾与清军激战中,壮烈牺牲,时年仅三十。冯云山在立教创会、兴师建国、立法定制等方面都为太平天国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紫荆创业,组织拜上帝会,则是他最主要的一个贡献。下面仅就冯云山与拜上帝会的一些问题,谈点不成熟的看法,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2.
郭沫若同志在史剧《武则天》附录中断定武则天生在四川广元(故利州),其论据主要是唐朝李义山的一首诗和利州出土的半截石碑。《李义山诗集》中有《利州江潭作》诗一首,题下自注:“感孕金轮所”五个字。郭老说:“金轮是指武则天”,这无疑问;但他又说:“感孕’是由古代的‘感天而孕来’的,诗与武后无涉”。——这两个说法,我认为很值得研究:(一)从字义上看:“感”字在诗题里常作“感怀”、“感叹”、“感想”解释,“孕”字古义和“赢”相同。  相似文献   

13.
《宋百家诗存》正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庭栋的《宋百家诗存》 ,是一部很有价值的诗歌总集 ,然亦偶有误者。今拈出一二 ,就正方家。(一 )卷三《景文集》抄《芭蕉》绝句一首 :“雨凋单盖侧 ,风偃半旗开。脆经缯乍裂 ,斜规扇欲裁。”此诗《全宋诗·宋祁集》未收。按 ,《全宋诗》卷二一一收宋祁五律《芭蕉》一首 ,此即中间两联。“雨凋”作“雨障” ,“脆经”作“脆理” ,“乍裂”作“争裂” ,余悉同。《景文集》抄的《芭蕉》显然不是全璧 ,盖传抄中割裂五律而成者。(二 )卷三《景文集》抄《海棠》绝句一首 :“薄暝霞烘烂 ,平明露湿鲜。长衾绣作地 ,密帐锦为天。”此诗《全宋诗·宋…  相似文献   

14.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此诗为李绅撰《悯农二首·其二》 ,几无异议。近读《全唐诗》 ,发现编者对此诗的注释 ,似有画蛇添足之嫌。《全唐诗》把“锄田日当午”四句作为“绝句”分别放在李绅、聂夷中名下 ,又在聂的《田家二首》的“锄田”四句下注“此篇一作李绅诗” ,而在李绅《古风二首》这四句下却未加注 ,令人扑朔迷离 ,大惑不解。那么 ,此诗究出谁手 ?主出于聂手者主要根据是 :一、清代著名诗论家吴乔在《围炉诗话》中如是说 ;二、宋·陈景沂撰《全芳备祖》将这四句《田家》诗作为聂夷中作品辑入该书赋咏…  相似文献   

15.
《初度岭过韶州灵鹫广果二寺其寺院相接故同诗一首》非刘希夷作《全唐诗补编》将《初度岭过韶州灵鹫广果二寺其寺院相接故同诗一首》收在刘希夷名下,待后注:按以上二首(另一首题为《江上羁情》)原收手刘希夷《北邙篇》之次,疑亦为其所作,姑收希夷下,俟考。此诗非刘希夷作。《初度岭》诗有“流窜同飘,登临暂杖筇。摄衣趋福地,跪膝对真容……已知容假色,犹念吉除凶。覆护如无爽,归飞庶可从”几句,说明此诗作于流窜途中。写出了作者企求通过“超福地”、跪“真容”以达到“吉除凶”而“归飞”京师的目的,这与刘希秀生平行事不合。…  相似文献   

16.
《社会科学战线》1979年第三期上载有朱星同志的《<金瓶梅>的作者究竟是谁》一文,谈到明人王世贞的许多个名字别号。其中谈到王世贞又叫“凤升”,又叫“息庵居士”,“又叫‘王伯舆’,《弇州诗集》卷四十四中有一首通俗诗:‘有情痴故侄,无情黠亦尔;琅琊王伯舆,终当为情死’,这全是他自写,他在兄弟中行大,所以王伯舆也该是他的化名。这可给《大汉和辞典》作补充。”“王伯舆”并非王世贞的化名,原来这首看似通俗的诗也并不通俗,用了南朝宋人刘义庆《世说新语》中一个典故。  相似文献   

17.
江城吹角水茫茫,曲引边声怨思长。惊起暮天沙上雁,海门斜去两三行。——李涉《润州听暮角》这是唐代诗人李涉的一首七绝,诗句清新自然,音韵悠长,是一篇情景俱佳之作。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的《唐诗选》选录了这首诗歌,(见下册p236)但是对诗中“海门”的注释却失于考虑,影响了对诗的正确理解。注者说“海门”是今江苏省海门县。这首诗是写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的,怎么作者居然看到大雁飞到离镇江数百里的海门县去了呢?其实,孟浩然就说过:“北固临江口,夷山近海滨。”(《扬子津望京口》)李白也说;“石壁望松寥,宛然在碧宵。”(《焦山望松寥山》)这里的夷山、松  相似文献   

18.
东王杨秀清,是太平天国革命中仅次于洪秀全的第二号人物,受到太平天国军民的普遍爱戴与尊崇。在南京地区流传的一首民歌说:“洪、杨到,百姓笑,白发公公放鞭炮,三岁孩童扶马鞍,乡里大哥吹号角”。这种把“洪杨”并列的民歌,已收集了十五首之多。太平天国把丙辰七月二十七日东王杨秀清去世这一天,定为国家祭日——“东升节”,也说明太平天国君臣军民对他的深沉怀念。  相似文献   

19.
“清明时节雨纷纷”一诗旧题为唐杜牧作,近日报纸有人提出此诗不见杜牧诗集著录,而始见于宋人所编的《千家诗》,我读后拍手赞成。 我说,这首诗读来流利和谐又通俗易解,似乎有点像出于“老妪都解”的作家白乐天手笔,绝不像杜牧之,试把杜的几首著名之作,如《江南春》、《赤壁》、《泊秦淮》、《题桃花夫人庙》、《赠别两首》、《南陵道中》、《遣怀》、《叹花》诸什相比,觉得风格不类,虽然都只是四句,但其中多含曲折纡回,耐人寻味,不像《清明》那样一气下来,倒反而和宋人诗“清明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同一类型,所以,这首诗绝不是唐人之作,更不是杜樊川之作可以肯定。独怪1983年上海辞书出版社编辑  相似文献   

20.
清代的南京诗人金和(1818—1885)经历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他出于封建偏见,对农民革命抱着敌对的态度,曾阴谋与清军里应外合,事泄几乎被杀。他的诗长于叙事,收入《秋蟪吟馆诗钞》中的,类多抵毁太平天国之作,如《原盗》《痛定篇》《江宁死事诗十四首》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