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一) 家庭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基本群体和制度,普遍地存在于一切民族和国家。但是,由于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的差别,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家庭形态,又具有不同的特点,呈现出差异性。家庭所表现出来的这种普遍性和差异性,为以研究人及其所创造的文化为宗旨的人类学提供了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的最便利的条件。因此,从人类学产生之日起,家庭就一直是人类学家们最感兴趣的研究领域之一,许多著名的人类学家都曾经对家庭进行过研究,并以此而出名。国外人类学家对中国家庭的研究,可以追溯到本世纪二十年代。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的人类学教授丹尼尔·库尔普(Danil Hkulp)被认为是以人类学方法对中国家庭进行研究的第一位西方学者。他所调查的地方是广东汕头的凤凰村。1925年,他出版了这次调查的研究成果《华南乡村生活》一书(Country life in South China)。这是人类学方法对中国家庭进行系统研究的第一部有代表性的著作。在  相似文献   

2.
应用人类学是将人类学的科学发现、研究技术或方法用于解决人们遇到的实际问题的学科,是对文化人类学各分支学科知识的应用。任何一门学科都包含着应用于实际生活的可能性,而人类学中包含的这种可能性则正是应用人类学研究的内容和对象。和其他社会科学学科一样,人类学与人的问题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并试图影响人们对周围社会的认识以及他们与周围事物的关系。而人类学的一项基本的研究方法则是开展田野调查,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实地考察,获得大量的第一手材料,深入了解被研究社会中的问题。但人类学家又往往不满足于描述问题和分析造成问题的原因,他们还常常扮演更积极的角色,力求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走出“象牙塔”,深入  相似文献   

3.
西方舞蹈人类学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其形成标志是人类学的理论和田野调查方法被应用到了对舞蹈的研究和分析之上,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舞蹈理论又丰富了人类学的理论,成为人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民间仪式与国家悬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耿敬 《社会》2003,(7):25-28
对社会人类学研究者来说,仪式与象征 被看作是最能体现人类群体本质特征的行 为表述与符号表述,构成了社会形貌的展示方式。因此无论采取何种范式进行解释,人类学家在进入田野调查和研究时,都会将仪式与象征置于其研究的中心位置和观察的焦点上。  相似文献   

5.
谭华 《社会》2008,28(1):24-24
田野调查是人类学研究者最主要的活动方式,尽管研究者在从事田野工作时坚持一种“主位”策略对他文化进行观察,但是任何田野调查都是调查者所代表的社会文化与被调查者的社会文化之间的一种接触和互动,进入田野的方式明显带有社会文化的影响,所以研究者的行为势必会影响研究客体,在某种程度上促成了他文化的变迁。本文以鄂西南的一个苗族村庄为个案,通过对进村调查者与村民之间交往活动的分析,来考察人类学田野调查对民族社区的影响问题,从而为反思中国人类学田野调查提供一些经验性启示。  相似文献   

6.
都市是城市和城镇的总称。人类学家对城市起源问题一直很感兴趣,他们主要利用考古学资料和文化变迁理论进行研究。对现代都市的研究,大约始于本世纪20年代,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直到60年代才受到重视。70年代,都市人类学的学科地位得到确立,成了人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都市人类学》杂志于1972年在美国创刊。1979年,都市人类学协会在美国成立,并出版了定期刊物《比较都市研究》。目前,在英美等国的许多大学里都设有“都市人类学”课程。  相似文献   

7.
文化人类学家可能会被定义为这样的社会科学家和行为科学家:他们的资料是在不熟悉的社会文化环境中通过长期的参与观察而被收集起来的;他们使用一个整体性的参照框架;而其目的则是针对人类思想和行为的发展,这种发展在人们眼中是泛文化的.在其他领域中的研究有时满足于这些标准中的一个或更多的标准,唯有作为一门科学的文化人类学才把所有这3个标准都当作其研究方案的必不可少的基本标准.参与观察是反对种族中心主义的主要的人类学方法.野外作业要求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不熟悉的环  相似文献   

8.
费孝通江村追踪研究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追踪研究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为自然科学和社全科学所采用,有的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为着特定的目的在不同时期对同一农村社区或某一社会现象进行调查研究,将现时获得的资料与过去积累的资料进行比较,以达到较为正确的、更有价值的认识。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以矢志不渝、终生不渝的追求和毅力,对江村这个首先由他开辟的农村社区研究进行了叨余次访问,时间跨度已m余年,为追踪研究所未见。首先,费孝通的体村经济》开拓了人类学研究的新领域。传统的社会人类学或文化人类学把人与人、民族与民族区别为文明与野蛮,而以研究所谓…  相似文献   

9.
张江华 《社会》2015,35(4):134
20世纪20年代末至50年代初,人类学学科领域从传统的部落社会研究扩展到对文明社会的研究,费孝通与雷德斐尔德两位人类学家为这一转变做出了重要的开拓性贡献。本文梳理了这一过程的学术史,认为是这一时期人类学与社会学的结合导致两人不约而同发现“乡土”社会。两人都对文明社会研究进行了理论与方法上的拓展:在处理社区多样性方面,费孝通使用类型比较法,雷德斐尔德则提出了乡村-都市连续统模式;而在纵向社会结构方面,两人都提出类似的城乡一体的整体社会结构模式。本文描述了他们两人之间的互动与相互影响,并对二者的差异性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0.
行政吸纳社会——当前中国大陆国家与社会关系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当前中国大陆的国家与社会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文章提出了"行政吸纳社会"概念,并以此概括当前中国大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结构特征。文章指出了"行政吸纳社会"的三种主要方式——"限制"、"功能替代"和"优先满足强者利益",并结合田野调查资料对"功能替代"和"优先满足强者利益"进行了说明。通过考察"行政吸纳社会"的实际效果,发现这是一个真实有效的体制。在"行政吸纳社会"的体制中,国家与社会不是分离,更不是对立,而是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11.
沈关宝 《社会》2006,26(2):64-79
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在社会学中国化的过程中,对社会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具体表现为:1、学以致用的价值取向;2、对马林诺斯基功能理论偏颇的修正;3、提出“心态”概念和“文化自觉性”观点;4、应用类型比较的田野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2.
张继焦 《创新》2015,(2):27-34,40,126
有美国人类学家认为,城市化、工业化等不是人类学的研究内容。其实,中国人类学的先驱费孝通先生约70多年前已探讨过中国农村工业化和市场化等问题,30多年前探讨过中国的城镇化,可见,中国人类学具有研究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的学术传统。目前,我国新一轮的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正在推动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发生一系列巨大的经济社会转型:从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从农牧业转为工商业、从农村社会转为都市社会等,这些都是人类学民族学研究必须面对的重大现实议题,企业人类学则为这些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关于景观的研究逐渐得到人类学者的重视,并最终形成了景观人类学分支领域。景观人类学是指用人类学整体观的视角、比较的方法以及田野调查的细致工作,对人类景观的多元形态、样貌、性质、结构等作系统的考察,以探求景观在人类社会中的缘起、功能与意义。人与环境的互动、人类学的整体观、本地人的视角,是景观人类学的重心。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文化人类学家与发展组织的合作与日俱增。60年代以前,发展援助的重点集中在欠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化和城市化方面,从70年代开始,这一重点开始向农村地区转移,希望通过对农村人口的直接援助而解决他们的贫困问题。随着这一重点的转移,发展机构开始重视对项目的人类学方面的考虑。1967年,世界银行在肯尼亚推行的一个有关家畜的农业项目中,首次聘请人类学家作为顾问,参与项目的咨询评价工作,此后,除了临时性的顾问工作外,世界银行的正式职员也出现了人类学家。此外,联合国有关机构,以及  相似文献   

15.
滨口惠俊及其"人际关系主义"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劲松 《日本学刊》2005,(3):152-159
一滨口惠俊是当代日本著名的社会人类学家,1931年生于日本歌山县,毕业于京都大学教育系,后在该校研究生院主修社会人类学,获博士学位。他先后任京都大学讲师、副教授,大阪大学人类学系教授,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教授。主攻方向是日本文化论、社会心理学、心理人类学。主要著作有《日本特点的再发现》、《人际关系主义社会——日本》、《日本式集团主义》、《高度信息化社会与日本的走向》等。滨口与美国前人类学会会长许光相交甚厚。许氏在日本做田野调查时,滨口惠俊曾为其做研究助手。后来,滨口把许氏的两本专著《家元——日本的精髓》、…  相似文献   

16.
杜靖 《创新》2008,2(5)
人类学能为当前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知识资源和理论支撑。本土人类学家要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为建构和谐社会加强应用性研究,推进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学术介入和干预。鉴于人类学目前在中国学科知识体系中的模糊地位,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应该考虑给予人类学以更大的学术发展空间,努力提升其为一级学科。这也是知识界学科和谐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虽然恩格斯曾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序言中提到马克思晚年的人类学笔记,并把自己写作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视为执行马克思的遗言,以补偿其未能完成的工作,但马克思的人类学研究长期以来并未受到重视。直至1972年美国人类学家劳伦斯·克拉德第一次把马克思晚年的四个笔记手稿①按照原样全文发表出来,以后他又在1974年发表了马克思关于柯瓦列夫斯基《公社土地占有制》一书的摘要。至此,马克思的人类学研究才获得了广泛的关注。但由于马克思的上述著作集中在他思想发展的最后十年,且主要研究的是史前人类社会和东方社会的…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市家庭结构的规模和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婚姻和家庭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重要的社会问题。1982年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组织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成都五个城市九个单位的社会学研究和教学工作者对城市居民的婚姻、家庭情况进行了社会调查。调查是在这五个城市的八个居委员中进行的,以已婚妇女为对象,用访问与问卷相结合、以访问为主的方法,取得了第一手资料。调查工作于1983年上半年全部完成,共访问调查了4,385个家庭、5,075名已婚妇女,并于1983年将问卷资料进行了电子计算机处理,共取得单变量统计数字119项,双变量与控制变量统计数字一千五百多项。被调查的已婚妇女中年龄最小的是20岁,最大的是94岁;结婚年代最早的是1900年,最晚的是1982年,前后相差八十多年。按年龄或结婚年代进行分组对比研究,可以对半个多世纪中城市妇女及其家庭有一个历史的了解;同时,通过对已婚妇女结婚时娘家和婆家的家庭状况以及父母、公婆的职业和文化等的调查,掌握了从亲代到子代婚姻、家庭的发展和变化。这样大规模的婚姻、家庭调查,在我国还是头一次。这些调查资料十分宝贵,但亟待分析研究,撰写论文,用以指导实践。刘英同志是五城市婚姻、家庭调查研究项目的负责人之一,她的这篇文章反映了调查研究的部分成果。但由于本刊篇幅所限,文内许多表格、数据只能从简了。这次调查的主要资料和研究成果,将由山东人民出版社汇集出版,请读者注意。  相似文献   

19.
社会人类学中的女权主义问题[英]J.奥凯利杨凤珍译在这篇论文中,我利用70年代中期以来我本人和其他人的观察,简要地考察人类学家们直接受妇女解放运动影响而研究性别、妇女或男女平等主义问题的情况。我还将探索在20年前的英国和美国对妇女和性别问题的兴趣何以...  相似文献   

20.
人类学家对旅游活动的研究形成了一门新学科——旅游人类学。在旅游人类学的研究中,乡村旅游的本质特征、地方特色、可替代性是其关注的重点。本文以旅游人类学观点为理论依据,为西安周边开展乡村旅游提供人类学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