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目的论在我国曾经一度被认为是德国法西斯的教育目的论,这是有失偏颇的。本文着重阐述了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目的论的内涵,及其与新时期我国公民意识培养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乔治·凯兴斯泰纳(Georg Kerschensteiner,1854—1932)是德国现代教育史上一位著名的资产阶级教育理论家、改革家,公民教育、劳作学校和职业技术教育运动的倡导人之一。他出生于巴伐利亚首府慕尼黑一市民家庭。大学毕业前后任中小学教师多年,有丰富的实际教育工作经验。从1895至1919年的25年中,他担任当时工业城市慕尼黑的教育局长,掌管教育行政,对该市的国民学校和业余补习学校进行了重大改革,同时研究有关的教育理论问题,取得了丰硕成果,著有《公民教育》、《工作学校要义》等。他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不仅在德国、而且在世界许多国家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试图就我国教育史学界迄今尚未深入研究的凯兴斯泰纳的继续教育理论作一初步的探讨,以期从中得到一些对我们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凯兴斯泰纳是德国近代著名的职业教育倡导者与改革家,他的"劳作学校"理论极大地推动了20世纪初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进而推动了德国经济和社会的前进.当前我国正处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从历史的视角审视和吸取凯兴斯泰纳职业教育思想的精髓,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卢梭道德教育思想底蕴深厚,其以“自然主义”为基础,以“自然人”和“道德公民”为目标,将道德教育划分为自然教育和公民教育两个阶段,倡导“顺应自然”和“实践教育”道德教育方法,展现出了对道德教育的深层次思考。辩证地看待卢梭道德教育思想,体认其蕴含的价值意蕴,有助于我国学校道德教育“以人为本”理念的确立,维护学生成长的自然本性,弘扬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观。汲取卢梭道德教育思想的精华,对我国学校道德教育树立学生本位理念、推动实践教育发展、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发挥教师榜样教化作用等工作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5.
美国是现代公民教育思想与实践的策源地,其公民教育的核心教育理念是:尊重公民个人的价值与追求,一切从“你”——一个具体的人开始。注重培养公民的“自律”和“规则”意识;引导公民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政府的关系;致力于培养公民“清醒的思考能力”;重视隐性课程与仪式教育对公民的影响。美国公民教育的成功,极大地加快了其国家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21世纪》1996,(6)
美国教育学生具备的基本品德美国社会认为,至少具备以下17种品德才能成为合格的美国公民。因此,美国中、小学都开设“公民教育课”,把这门种品德作为公民教育课的基本目标:1.自律。不仅要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且要做自己不愿意做但社会需要自己去做的正当的事。2....  相似文献   

7.
现代社会,“公民文化”成了全球发展话语的一部分,然而,它却起源于欧洲哲学传统。许多思想家用哲学、政治学话语来讨论这个概念的演化及其社会作用.在学理层面上,一些为“公民文化”思想所吸引的政治家们不约而同地成为复兴公民美德传统的代言人,这是建立在个人没有能力处理复杂事务的信念之上.以至对道德一致性的关注在社会思想中成为一个反复出现的主题.实践证明,非制度性的“公民文化”的缺失将导致现实中公民的政治感情淡漠,即公民缺乏对政治体系及其权威的归属感、眷恋感和公民生活中的功利主义、机会主义盛行,以及无法认同政党或国家的目标,甚至可能导致群体行为的无理性。而某种“公民文化”能否被贴上文明的标签,不在于其秩序的优良与否,恰恰在于其德性或美德的建构成败上.“公民文化”的美德作为一种非制度性的观念,其对推进和保障民主政治这部机器的正常运转起着非常重要的润滑作用、探讨或建构“公民文化”不仅有利于社会的稳定,而且有利于深化公民对国家的热爱和尊敬。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教文育人,全面、有序、科学地培养语文能力,注重学习兴趣,突出情感教育和“立体化,多功能”的课堂教学效率观四个方面概述了于漪的语文教育思想。认为:1.于漪语文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教文育人。2.她的语文教育思想有三个比较鲜明的特色:注重情感熏陶,注重文化背景,注重综合效应。3.形成于漪语文教育思想的基础是我们民族优秀的传统教育思想。4.于漪教育思想的最大价值是它对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叶圣陶的“做人教育”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实践性、针对性和创新性。其精髓是自学自励教育;其重点是养成教育;其内核是人生观教育;其主体是公民教育;其归宿和指向是造就健全公民。这就像是一根红线,贯穿在叶圣陶教育思想的全部论述和教育实践的全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0.
如何才能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统一全体人员的思想去完成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各项工作呢?笔者认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理顺“四个”关系,做到“三要”。  相似文献   

11.
向警予女子教育思想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警予是我国妇女运动的杰出领袖人物.她对中国与中国妇女的解放事业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她的关于妇女解放运动的理论思想对中国妇女运动的发展无疑起了指导性的作用。本文拟就她的女子教育思想作一初步探讨,对研究向警予的关于妇女解放运动的思想很有择益。向警予早期的女子教育思想以教育救国思想为其主要内容。早在1911年春,向警予才16岁,就读于常德女子师范学校,曾立志要“振奋女子志气,励志读书”,“以达到教育救国之目的。”[1]1915年,她在长沙周南女子师范学校读书时,认为学校是“熔铸国民之炉”,改造社会非以学校为“铸造…  相似文献   

12.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公民教育是成功的,美国公民教育的成功源于其方法的成功。探究美国公民教育方法,借鉴其宝贵经验,对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促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小学阶段是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思想品质形成的基础阶段.如果忽视了这一阶段的思想教育,那么我们培养的小学生就犹如大海中航行的轮船失去了风帆,很难达到成功的彼岸。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方法很多,有讲故事、讲道理、说服等等,但我却认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应从“点”育起,才能够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相似文献   

14.
杨学伦 《21世纪》2000,(5):58-58
终身教育和素质教育是当今两大教育思想,由此而逐渐建立起相应的教育体系,深化到各个不同的教育类别(形式)和各级各类的教育工作中去。目前,研究终身教育的人不多,远没有素质教育讨论的那么活跃,表现在有关终身教育的研究报告和文章不多,进行或实施终身教育综合实验实践的举措也甚少。从公开发表的有关终身教育的论文可以看出,关于“终身教育”的定义大致分为以下几件:1.强调终身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或观念,是“活到老、学到老”这一古代社会教育观在现实的体现,其目的和方针是“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为公民接受终身教…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从道德教育、公民教育、政治教育三个层面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道德教育、公民教育、政治教育三个环节构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有机整体,道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环节;公民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中间环节;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高环节。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先驱乔依斯作品的研究分析,认为乔依斯的美学思想和作品具有独特的内涵:1.美学思想除了“作家升华说”外,还包含“完整、和谐与光彩”、“不相容透视”及“顿悟说”等因素;2.创新的多媒体艺术手法,主要包括“内心独白”、“神话方法”、“电影手法”、“主导动机”和表现主义戏剧手法等;3.其作品语言是揭示自我、呈现人物意识等多层次需要的隐喻性语言;4.乔依斯小说呈现了评论化及其作者博学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邓小平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和主要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邓小平素质教育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国民素质是衡量国力的重要指标;“四有”是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提高社会主义新人素质的关键是教育要三个面向。并认为该理论具有时代性、超前性、务实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8.
颜元由其切身感悟及对宋明理学的研究批判,提出了较为完备的体育思想,归结起来主要有“文武相济”、全面发展;“习行、习动”,强国强身两个方面.他还注意体育实践,他的体育思想及实践在我国教育思想史上占有较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分析仪式教育自身具有的一些特点,指出仪式教育在其表层的装饰、祝贺功能下,其实蕴含着丰富的教化功能。并指出.仪式教育的理论基础在于教育学上的“情境”教育理论和美学上的“移情”作用理论。同时结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际,探讨了几种主要的仪式教育活动的作用。作者认为,面向新世纪.要在充分认识仪式教育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所起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辩证处理好吸收与消化、形式和实效,现时和历时这三对关系,使其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一只强有力的臂膀,为跨世纪人才的培养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适应超越规律为视角,从大学生思想发展的实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两个方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分析,认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向公民教育延伸,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