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迅的一生,是不断革命的一生, “永远进击”的一生。他运用各种各样的文艺武器参加当时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成为“中国革命的伟人”。诗歌,是他斗争的重要武器之一。鲁迅用它指向形形色色的敌人,指向钻进革命营垒中的“蛀虫”,揭露了他们丑恶的嘴脸,暴露了他们的卑劣灵魂。鲁迅后期诗歌中的相当一部分,成了同革命营垒内部的“蛀虫”进行长期不懈斗争的光辉记录。在这类诗歌中,诗人表达了自己对革命营垒内部“蛀虫”的无比痛恨,并高度概括了丰富的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的经验。这是鲁迅留给我们的一份极为珍贵的遗产。学习这类诗歌,对我们提高识别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能力,增强我们同王张江姚“四人帮”反党集团作斗争的本领,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伟大的革命家鲁迅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总结了一条非常宝贵的历史经验:“敌人是不足惧的,最可怕的是自己营垒里的蛀虫,许多事都败在他们手里。”他在战斗的一生中,尤其是后期,不但向那些明火执仗的敌人永远进击,顽强奋战,而且用他锋利无比的战笔,无情地揭露了蛀虫们“阴面战法的五花八门”,使其“伏在大纛荫下的群魔嘴脸毕现。”告诫人们“不但应该留心迎面的敌人,还必须防备自己一面的三翻四复的暗探”,要“将营垒分清”,坚决清除“蛀虫”。鲁迅所说的“蛀虫”就是混进革命营垒里的奸细,是资产阶级的野心家和阴谋家。他们“扮着‘革命’的面孔”,“引私利己”,默默地格杀革命力量。这些钻进革命队  相似文献   

3.
一“五四”退潮以后,在时代潮流的冲击下,新文化统一战线发生了一次重大的分化:“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颓唐,有人叛变,然而只要无碍于进行,则愈到后来,这队伍也就愈成为纯粹、精锐的队伍了。”(鲁迅:《二心集·非革命的革命急进论者》)鲁迅、郭沫若等一代大师,是这支“纯粹、精锐的队伍”的中坚力量,而一大批更年青的新兴作家的涌现,则为这支正在继续前进的文学大军增  相似文献   

4.
鲁迅对钻进革命营垒的“蛀虫”,曾痛斥之日“人面东西”。这顶帽子,送给“帽子工厂”的老板王张江姚“四人帮”反党集团,尺码大小正也合适。请看,他们梳妆打扮,披着一张张“人面”,胸前还挂着“良心”的徽章,却怎么也遮盖不住那反革命的狼子野心。  相似文献   

5.
江青这个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为了实现其当女皇的狼子野心,曾无耻地吹嘘自己“从小就革命”,自我标榜三十年代曾为“抗日宣传”演戏,俨然以抗日救亡运动的“进步演员”自居。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林彪、陈伯达一伙也肉麻地吹捧她是什么“老革命”,胡说什么“早在三十年代,江青就和鲁迅一起并肩战斗,向王明为首的投降主义进行了不调和的斗争”。但是,“假的就是假的,伪装应当剥去。”历史是篡改不了的。查查江青三十年代的丑恶表演,她根本不是什么同鲁迅“并肩战斗”的“进步演员”,而是同化名狄克的张春桥一样,是被鲁迅斥之为钻进革命营垒的“蛀虫”,是鼓吹王明投降主义路线,向蒋介石献媚,为敌人效劳的老投降派。  相似文献   

6.
《〈鲁迅书信集〉补遗》(《光明日报》一九七七年二月十九日“文学”第六十期,以下简称《补遗》),是新搜集到的鲁迅后期十五封信。鲁迅后期的战斗特点,是以马列主义为武器,彻底进击“正面的敌人”与革命内部的“蛀虫”,努力为无产阶级革命和革命文艺事业添砖加瓦。《补遗》也体现了鲁迅这种伟大共产主义者的特色。和鲁迅的其它著作一样,它是我们研究鲁迅思想和作品的珍贵资料,是我们学习和运用鲁迅精神、同敌人进行斗争的重要武器,是我们用于发展和繁荣无产阶级文艺的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7.
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鲁迅,在他后期的战斗中,不但同公开的敌人进行英勇的斗争,而且对混进革命阵营内部的蛀虫、骗子、叛徒进行了深刻地揭露和不懈的斗争,自觉地抵制、批判了文化战线上的“左”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勇敢地捍卫了毛主席的革命路线。鲁迅热爱党,热爱伟大领袖毛主席,对毛主席怀着最真挚最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鲁迅是我们学习的  相似文献   

8.
鲁迅逝世月余,《文学》杂志七卷五号刊出了郁达夫的《怀鲁迅》,其中有几句很发人深省的话:“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载、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是的,我们整个民族都应该以这块土地曾产生过鲁迅而自豪,我们当代的中国人都应该以沐炙过鲁迅的余馨而自豪。所以一当我们发现竞有人贬损鲁迅的时候,难免感到惊诧和悲酸。因为这种冷风不是来自别一营垒诸如“打落门牙”、“患脑膜炎”之类的中伤和诅咒,而是来自同一营垒的狂妄而又无知者要抵制“鲁货”,生怕“鲁化”的呓语。  相似文献   

9.
“我们总要战取光明,即使自己遇不到,也可以留给后来的。”(《鲁迅书信集》967页。以下凡引此书只注页码。)鲁迅坚信将来必然光明,致力于现在的革命。这是他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经验总结,也是他留给我们的一份思想遗产。“战取光明”,表达了鲁迅对革命必然胜利的坚强信念和对斗争的长期性的清醒认识。归结到战略思想上,就是“持久战”和“堑壕战”(888页)。如果说,坚信将来  相似文献   

10.
关干鲁迅小说《药》的主题思想,长期以来有各式各样的说法。有人说,《药》的“正题旨”是“亲子之爱”。在这些人的眼里,鲁迅变成一个宣扬“人性论”的作家。也有人说,《药》是“解救中国的真正良药”。表面上的“褒”,导致的是曲解鲁迅的有害的结论。有人说,《药》的主题是破除封建迷信的;也有人说,《药》主要是歌颂资产阶级革命  相似文献   

11.
鲁迅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们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光辉战斗历程,呈显出前后两个不同的阶段。在三十年代剧烈复杂的斗争中,共产主义者的鲁迅率领革命文化新军,击败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文化“围剿”,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所坚持的无产阶级战斗方向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在这以前,鲁迅就一直是站在被压迫劳苦大众一边,带着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痛苦的经验,迎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灿丽的霞光,以所向披靡的奋战,进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文化营垒,表现了战斗的英勇性和不屈不挠的硬骨  相似文献   

12.
“四人帮”反党集团中的张春桥,是一条长期隐藏在革命队伍内部的“蛀虫”。早在四十年前,他就挂着“革命”的招牌,扼杀进步的小说《八月的乡村》,肆意诽谤伟大的革命家鲁迅,充当了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帮凶,彻底暴露了这个老投降派的狰狞面目。  相似文献   

13.
鲁迅曾说过:“我其实是不喜欢作新诗的,——但也不喜欢做古诗”①。的确,诗歌不是鲁迅的主要斗争武器,他也并非以诗人名世,除散文诗集《野草》外,未曾刊行过诗歌专著。但是,鲁迅在写作大量战斗的杂文和小说的同时,偶尔也写诗。鲁迅说:“我平常并不做诗,只在有人要我写字时,胡诌几句塞责,并不存稿。”②“胡诌几句塞责”,当然是鲁迅的自谦,但也可以看出鲁迅写旧诗的大概情况。许广平说,鲁迅对旧诗“虽工而不喜作,偶有所作,系应朋友邀请,或抒一时性情,随书随弃,不自爱惜,生尝以珍藏请,辄遭晒笑”。③所以,鲁迅后期的旧体诗除见于杂文中的几首外,几乎全部是应人之请而作的。鲁迅一生创作  相似文献   

14.
锋锐的《寸铁》光辉永在——读新发现的鲁迅四篇佚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五四时期的重要佚文——四篇《寸铁》最近被发现了。读着这些简短锋利的文字,翻阅那时战尘仆仆的报刊,我们似乎感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斗争烈火炽热灼人,我们仿佛看见鲁迅手举锋芒熠熠的“寸铁”杀向封建文化营垒的战斗身影。四篇《寸铁》和鲁迅同时期写下的许多随感录一样,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浮雕上,镌刻下了一幅令人难忘的战斗图景。让我们翻开历史上这难忘的一页吧。  相似文献   

15.
“四人帮”明明历来反对鲁迅,却要装出鲁迅精神捍卫者和权威解释者的姿态;明明是被鲁迅所痛斥的货真价实的“蛀虫”,却要借鲁迅之名把大批革命领导干部打成大“蛀虫”。说奇不奇,这就是“四人帮”搞阴谋诡计的鬼蜮伎俩。在他们抛出“老干部是‘民主派’,‘民主派’就是‘走资派’”的反革命政治纲领,加紧篡党夺权的步伐之时,通过他们的御  相似文献   

16.
《水浒》中的宋江宣扬造反有罪,是地主阶级的忠臣孝子,地地道道的儒家信徒。他阴谋篡夺梁山农民起义军的领导权,大搞修正主义、投降主义,是钻进革命营垒中的蛀虫、地主阶级的代理人。他接受招安、投降以后,就去打方腊,是残酷镇压农民起义的刽子手。宋江的所作所为,表明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封建王朝的忠实走狗、彻头彻尾的投降派。就是这样一个家伙,《水浒》作者却为他歌功颂德。宋江大搞修正主义、投降主义活动时,作者写他有着非凡的政治、军事、组织才能,各次大小战役的胜利,都是他直接指挥取得;写他“招贤纳士”,八方英雄豪杰,都是仰慕他的名望投来;就连对宋江的平素生活作风也不忽略,着意刻划成“正人君子”的形象。地主阶级对于农民的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迫使  相似文献   

17.
语言既是交际的工具,同时也是社会斗争和发展的工具。马克思曾经深刻指出:“外国语是人生斗争的一种武器。”在学习和运用外国语方面,鲁迅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鲁迅在他的青年时代,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曾远涉重洋,在日本度过了七年多的留学岁月。因此,鲁迅对日文能看、能写、能说,极为精通。鲁迅用外国语写作,只限于日文。在南京江南陆师学堂附设铁路矿务学堂和日本仙台医专求学时,鲁迅也学过德文(当时称为“独乙”,或“独逸”),后又入东京独逸协会学校进修,故对德  相似文献   

18.
任何社会的教育都有鲜明的目的性,因为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为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服务。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一切教育工作的落脚点;教育目的愈明确,教育工作就愈有成效。 鲁迅所提倡和从事的教育工作,有着鲜明的教育目的。培养“完全的人”,便是鲁迅提出的教育目的,也可以说是教育目标。早在一九一八年,他就明确地指出过:“生了孩子,还要想到怎样教育,才能使这生下来的孩子,将来成一个完全的人”(《热风·随感录二十五》)。这便是鲁迅关于教育目的的主张。  相似文献   

19.
伟大的革命家鲁迅,是批孔和反尊孔斗争的英勇旗手。在他的战斗一生中,特别是在思想文化战线上,与封建军阀、国民党反动派、日本帝国主义以及周扬等“四条汉子”进行殊死搏斗的同时,也始终把斗争矛头指向孔孟之道。他自己曾说:“孔孟的书我读得最早,最熟”,(《写在<坟>后面》)“几乎读过十三经”,因此,对它的反动作用也了解得最为  相似文献   

20.
鲁迅是伟大的编辑家,他一生花去大量心血和精力从事编辑工作,有许多精湛的思想,有十分高尚的风范。然而,有人至今仍囿于编辑无“学”,自然也无“家”的成见,认为封鲁迅为编辑家,不过是想拉鲁迅这面大旗,为编辑这一行装门面、壮声威。持此论者,只能说明自己对鲁迅还缺乏应有的了解。事实上,鲁迅“弃医从文”的第一件事就是筹办《新生》杂志。《新生》流产后,他又与周作人合作编辑《域外小说集》。鲁迅逝世前的最后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