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彦顺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1(2):31-34
鲁迅与周作人对传统文人精神的承传虽有相同之处,但又存在根本性的差异,前者在继承合理因子的基础上,并加以革命性的改造,从而成为伟大的思想家与战士,后者则继承了消极因子,并滑入虚无、消极以至成为民族罪人。本文从精神文化遗传与变异的角度,侧重从鲁迅、周作人的成长历程,尤其是从对其作品的剖析,揭示其内在机制和轨迹。 相似文献
2.
3.
鲁迅·周作人·胡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漱渝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1)
1991年初,我在《鲁迅研究月刊》第一期发表了《两峰并峙,双水分流──胡适与周作人》一文;后收入美国李又宁教授主编的《胡适和他的朋友们》第二辑,台湾业强出版社1992年出版。1991年10月,我又在《文学评论》第五期发表了《鲁迅与胡适:从同一战阵到不同营垒》一文。这两篇论文近六万汉字,把胡适跟周氏兄弟的关系分别作了比较研究。这次我把这三位文学大师综合一起来谈谈。大家知道,在中国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周氏兄弟和胡适都是同开风气的人物,各自作出了为对方无法取代的历史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说,不了解周氏兄弟与胡适,就不了… 相似文献
4.
张贺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1,21(1):5-9
鲁迅与周作人的忆人散文的差异首先表现在视角上,对于不同的人物鲁迅采取了不同视角,而周作人的写作视角几乎没有什么变化.鲁迅的忆人散文重在"评"而不在"忆",将叙述、抒情、议论合而为一,因此具有深刻的哲理性;而周作人的忆人散文重在"忆"而不在"评",缺少哲理上的思索.鲁迅的忆人散文的情感激越深沉,而周作人的忆人散文的情感平和冲淡.这种差异是与二人的思想性格、文学观念、美学追求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5.
王树琛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4)
鲁迅与周作人不仅是一奶同胞,而且是少年时代的亲密伙伴,青年时期的要好同学,工作中的益朋良师,斗争中的并肩战友。两家在一起生活了将近四年的时间。后来,他们之间先是由经济原因闹意见,而后结怨,最后分道扬镳,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多年来,有些研究者对于他们兄弟之间的关系,不是讳漠如深,就是宁左勿右,使这个问题蒙上了一层面纱。本文在)位专家研究的基础上,试图对于鲁迅与周作人的胞谊与冲突,进行公正的剖析与评价,以期解决文学史上这一有争议的问题,还历史的本来面目,并就教于专家和学者。 相似文献
6.
郭媛媛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6)
通过对现代闲适小品文的全面考察 ,提出现代闲适话语的构建视角为于小处、凡处显现作家的一脉雍容。构建方式是用“娓语体”传达创作主体的闲适与随意。构建风格为在趣味性里蕴含闲适文人的智性追求。闲适话语因表述了现代意识觉醒后个人的主体意识而在现代文学史上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7.
宋其蕤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47-52
鲁迅和周作人同时投身“救救孩子”的新文化运动,以人道主义思想基础同时接受西方“儿童本位论”儿童观,构筑其大致相同的儿童文学观。十年以后,各自思想发展历程不同,其儿童文学观亦发生变化,一个提倡儿童文学培育新人,一个仅仅主张顺应儿童需要;一个主张“有味”与“有益”并重,另一个只提倡儿童文学的“趣味”。 相似文献
8.
翟瑞青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5(2)
周氏兄弟在童年时期几乎共同经历了家庭败落、丧父等一系列人生遭际,承接着几乎相同的文化滋养.但由于他们在家庭中兄弟排行位置的不同,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对长子的文化规约,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感受和情感体验.周氏兄弟在家庭中的角色意识、责任担当和人生体验的迥异,致使他们最终走向了完全不同的道路,形成了不同的人生现、价值现和文学观. 相似文献
9.
彭康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8):15-18
对鲁迅和周作人的人生选择进行评述 ,并对人生观的一些问题作了思考 :一是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如何看待和处理个人本位价值观和国家、民族利益的关系 ;二是做什么样的人 ,当代青年应该树立什么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是为人和为文的关系 ,不能因人废文 ,也不能因人定文。 相似文献
10.
散文的周作人与周作人的散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晓原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42-48
周作人深怀散文情结。"散文的周作人",意指周作人本身就是他所指认的言志的散文。他的哲学思想、人生态度、性情情趣等无不诠释着他所命名的散文小品。"周作人的散文",可表述为散文是周作人的一种语言物化,是周作人生命存在的另一种方式,是周作人精神私人化的一种表达。主体与文本这样地相生,在现代散文史上,周作人似是第一人。 相似文献
11.
陈韶麟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9(1):49-55
将周作人从"文学革命"到"抗战前夕"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与同时期鲁迅的散文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从人品的高低和从时代的需要来看,周作人的散文固无法与鲁迅的相提并论;但如果仅就文学作品的本身而言,那么,应该承认,周氏兄弟确是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两大派别的代表.也就是说,周作人的散文远远没有得到它所应得到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李彪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1995,(3)
周氏兄弟的一些作品带有浓郁的乡土色彩:对绍兴风物、风俗的描写,对故土的怀恋,对家乡人民的关切。但表现不尽相同,而是各有特色。鲁迅的故乡景物描写是“点染性”的,而周作人则主要是“全染性”的,具有“深浓”的特点,且又冲淡自然;周作人虽对故乡有一定的怀恋与情感,但没有象鲁迅那样热烈,往往只记叙个人情趣,抒发自我性灵;鲁迅对家乡农民命运与前途的描写与探索,自然要比周作人深刻。在周作人的灵魂里,潜伏着“绅士”与“流氓”两种不同的“鬼”. 相似文献
13.
试论闲适派散文——兼及周作人、林语堂、梁实秋散文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闲适派散文的发展嬗变周氏兄弟无愧为现代散文的鼻祖,分别为现代散文开了两条不同的重要的路。如果说鲁迅散文小品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是讽刺派或载道派散文的宗匠,那么周作人,这个中国新文学史上最大的散文家,则开创了闲适、冲淡的小品文体,成为闲适派散文的大师。可以说,这是现代文 相似文献
14.
张能泉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3(4):51-54
作为"五四"新文化和新文学运动的主将,周作人为何会率先走向他自己曾否认过的唯美主义道路,将在以理清其对唯美主义文学的翻译的基础上,结合当时社会现实和他个人创作加以解答。 相似文献
15.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2,(4)
尽管林语堂与周作人都将“小品文”视为“冶议论情感于一炉”的文体,但二人却因“把思想当为根本的目的,把情绪作为容易使人理解的附属物”与“以情绪为主,以思想为副”的差别,而对小品文提出了“质直”与“涩味”两种不同的评价标准。林语堂未曾将“苦闷”之“情”视为文学的“根柢”,因而可以看到,他所强调的“自我”抑或“性灵”,其实并非意在凸显“内宇宙”的开掘之于文学的重要性,而是对“内宇宙”与“外宇宙”交汇后所碰撞出的火花提出了期待。 相似文献
16.
17.
刘应争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1)
众所周知,周作人和鲁迅后来走上了极不相同的道路。近年来,一些研究者对其原因做了一些很有意义的探索与概括。本文试图对这个问题提一点自己的看法,这里并不是要提出一个完整的意见,哪怕是假设性的,而只是探讨极可能有关的两个问题。应说明的是,即使这两个问题都确实对他们思想的不同演变有重要意义,也远非全部原因。 相似文献
18.
廖超慧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4)
本世纪二十年代末,正值中国社会面临向何处去的关键时刻,周氏兄弟因各自对于社会人生和哲学艺术的特定观念,决定了他们对人生道路的选择:鲁迅“以集体主义为主”,“由寻路到得路,从民族主义、民主主义到了共产主义”;周作人则“以个人出发为主”,“从寻路到迷路,从民族主义、民主主主义走到了日本法西斯手掌,成为民族的罪人”。“寻路”当是周氏兄弟人生道路上志同道合、“兄弟怡怡”之时;而“得路”与“迷路”以致歧路,则是他们分道扬镳、“兄弟反目”之期。其实,就在他们的“合中”,已隐含着 相似文献
19.
陈漱渝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1)
《诗经·小雅·大东》中有这样的句子:“东有启明,西有长庚,有捄天毕,载施之行”。其实,启明与长庚都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金星的别名。金星是大行星中跟地球最接近的一颗,自东向西逆转。以金星运行轨道所处方位不同,人们将黄昏见于天际的金星称为长庚,将凌晨见于天际的金星称为启明。鲁迅不到一岁时,曾拜绍兴长庆寺龙师父为师,由此得到一个法名叫做 相似文献
20.
徐从辉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07-110
探讨周作人与左翼文学之间的关系,北方左联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学界对此鲜有探讨。本文以周作人与谷万川为中心,同时探讨周作人在公葬李大钊等事件中的表现,以此展开对周作人与谷万川以及北方左联之间紧张关系的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