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1世纪是生态世纪也是城市的世纪,一方面人类社会将从工业化社会逐步迈向生态化社会,另一方面地球上越来越多的人口将聚集在城市生活或工作。因此,许多城市把建设“生态城市”、“花园城市”、“山水城市”、“绿色城市”作为奋斗目标和发展模式,这是明智之举,也是现实选择。但是,生态城市的建设不仅涉及城市物质环境的生态建设、生态恢复,还涉及到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政策法规以及经济、社会、环境的持续性,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认清目前我国的城市与生态城市间的差距、生态城市创建中的缺失及生态城市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正市委四届三次全会作出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加快建设五大功能区的战略决策,将黔江定位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的重点开发区。在此架构之下,破解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难题,黔江需要探索生态与经济并驾齐驱的全新发展路径。结合黔江实际黔江必须把,人口经济高度集聚、先进生产力高度集中的地域在城市,资源环境约束与加快发展之间的矛盾集中在城市,发展生态经济的主战场也是在城市。只有建设生态经济城市,才能充分发挥生态  相似文献   

3.
案例背景大型国际活动中的安全评价当前我国城市公共安全建设面临两大课题,一是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不断冲击着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城市"稳态结构",城市人口、财富的快速积聚,对城市环境、资源、生态、基础设施、城市管理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两者之间任何一点的不协调都可能成为危及城市公共安全的隐患;高度集中的人口和财富又为突发事件迅速放大进而升级为公共安全危机提供了土壤。二是全球化为城市发展带来新的机遇的同时,也为城市安全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逐渐增多,城市用地规模逐渐扩大。经济发展的同时,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市民对城市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与城市生态环境承载力之间矛盾也逐渐显现出来。影响城市生态问题的因素很多,人口是根源问题,本文针对城市人口与生态城市规划的关系进行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5.
正贵州省最近召开生态文明建设大会,正式启动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贵阳作为省会,代表着贵州形象和水平,如何全力以赴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以科学发展之美、自然生态之美、人居环境之美、人文行为之美、生活幸福之美的完美融合,为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作出更大贡献?贵阳市委书记陈刚指出,贵阳市将牢记省会城市的职责使命,切实增强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奋力走出一条西部欠发达城市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为创造良好的城市人居环境,本文以海城市玉皇山公园的设计为例,入手分析总结,借鉴城市规划、园林景观、行为心理学、生态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对城市生态山地公园景观空间设计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我国城市普遍生态贫困,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生态问题及导致原因不同,相当比重城市生态治理走入注重表面、短期成效的误区,需要从观念、经济机制、产业安排、规划建设、市民意识行为等方面综合、持续推进城市生态脱贫工作。  相似文献   

8.
21世纪人类将进入城市世纪和生态世纪。所谓城市世纪,即从2000年起,全球城市人口将超过农村人口,占全球总人口的50%以上。所谓生态世纪,即人类社会将从工业化社会逐渐转向生态化社会,一场治理环境污染、人口膨胀、资源破坏,建设“生态城市”的潮流正成为当今许多国家发展追求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城市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教育的中心,经济活动和人口高度密集,面临巨大的资源与环境压力。2004年中国共有建制城市661个, 城市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6%,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41.7%。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进入快速增长期,城市化率从1993年的28%提高到了2004年的41.7%,11年提高了13.7个百分点。目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65.5%、第二产业增加值的64%和第三产业增加值的 86%都来自城市。中国城市化水平的高速发展给城市环境带来了巨大的资源与环境压力,中国政府一贯将城市环境管理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许冰清 《引进与咨询》2013,(11):29-30,41
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交通与城市人口、经济、环境和资源的关系日益密切.绿色交通正是为了减少交通拥挤、降低环境污染、促进社会公平、节省建设维护费用而提出的一种有利于城市环境保护的新型城市交通运输系统.该文从我国交通现状、国际城市绿色交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我国绿色交通发展对策与建议等方面来思考如何实现城市绿色交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一些"城市病"相继出现,如:住房紧张、交通拥挤、污染严重,就业压力增加等;由于机动交通工具的快速发展,城市大气环境污染已由煤烟型转为煤烟型和氮氧化物混合型。为此,应明确城市环保设施运营管理企业的法律地位,安排环保设施运营管理资金,促进城市环境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实现发展与环境的协调。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城市化快速推进,我国特大城市从1997年的34个增长到2007年的63个。中外城镇化历史经验表明,城市社会经济生态的最佳发展,在客观上存在一个适度、合理的人口承载量,那么我们这些特大城市人口超载了吗?对此,国家行政学院张占斌教授分析,近几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中虽然出现了不少城市病,尤其是超级城市和特大城市出现的比较严重的交通堵  相似文献   

13.
7月3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2013年《城市蓝皮书No.6》指出,我国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状况不容乐观,2011年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程度综合指数仅为40.7%。真实城镇化率仅为42.2%。蓝皮书建议,应尽快重启"县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跨区域人口流动越来越频繁,外来流动人口作为城市人口的一部分,与城市的经济、社会关系越来越紧密。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外来流动人口与城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已成为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本文拟以昆明为例对此加以探讨。文中“外来流动人口”是指非昆明户籍且来昆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  相似文献   

15.
石油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确保黑龙江省改革发展纵深推进的重要保障之一。长期以来,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石油资源型城市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由于过度强调资源产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缺乏统筹规划和资源衰减等原因,石油资源型城市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矛盾和问题。本文深入分析了石油资源型城市发展困境的症结原因,总结了石油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在经济、生态、社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大庆市为例,探讨了石油资源型城市转型策略。  相似文献   

16.
最佳环境——城市的最佳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已从在产品之间、企业之间展开转向在城市之间和区域之间展开,如何提高城市竞争力尤其是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正成为各城市政府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城市之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城市环境的竞争,最佳的城市环境就是城市的最佳竞争力。一、最佳城市环境的基本内涵最佳的城市环境包括最佳的生态和人居环境,最佳的投资和创业环境,最佳的人文和行政环境。它是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的和谐统一,是硬环境与软环境的相得益彰,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最佳的生态和人居环境。一个城市最佳的生态和人居环境应当…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回顾近十年我国城市发展研究的主要内容:城市规模研究、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化、城市管治与城市规划以及城市发展理论的国内外借鉴启示。根据回顾,提出我国城市发展的趋势:城市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加、城市化逐渐加快并进入郊区化阶段、社会极化加剧、发展低碳生态城市。  相似文献   

18.
姜林  陈通  何峰 《管理科学文摘》2012,(28):153-153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文明城市、园林城市、生态城市创建越来越得到重视。而林苗圃作为现代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材料来源,对城市建设与发展,美化市容环境,改善人们生活质量等方面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林苗圃的经营与发展,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文明城市,园林城市和生态城市建设的材料供应,对促进城市经济建设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环境保护压力越来越大。伴随着城市文明的推进,人们对环境建设的需求标准越来越高。目前,城市环境建设与人丈生态保护是当前城市发展的亟待研究的课题之一。本文将分析当前城市化扩张所面临的问题,分析城市环卫建设的人本主义要求,倡导人为本的建设理念,减少污染,强调城市经济与环境建设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建设生态城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 高度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给城市环境造成的影响在不断地扩大。城市的高密度、高耗费、高增长,使城市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城市的生态环境恶化加速,进而影响城市经济的发展。如何才能既保证城市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又不对城市未来的发展潜力和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这是摆在城市建设者面前的艰巨任务。 一、生态城市的内涵 生态城市是前苏联城市生态学家提出的一种理想城市模式,至今并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标准,但具有共性和个性的特征。其共性包括: 和谐性。这是“生态城市”概念的核心内容,主要是体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保护之间的和谐,寻求建立一种良性循环的发展新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