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流沙 《女性天地》2014,(6):26-26
以前我在内地一家有1000多号人的国营工厂里上班,管过一阵“劳动人事”,厂子里的几个停薪留职的职工我都认识,他们个个有能耐,不是做生意,就是在外开厂子,非常风光。  相似文献   

2.
聪明的女人要懂得"化敌为友",与其吃老公哥们儿的醋,不如将他们变成生活里的糖。"老婆,我今天晚点儿回啊,和几个哥们儿聚聚。""老婆,别等我了,和大熊、鬼子他们吃饭去了啊。"……新婚燕尔过后,老公就开始不属于我,即使下班回到家,一个电话就轻松地把他召唤走。常常独守着空房,一个人寂寞地听着电视里的嘈杂声,我在心里对他的哥们儿恨得咬牙切齿:活活抢走了我的老公,简直就是第三者嘛!  相似文献   

3.
相似的悲悯     
好友阿荣总也没来城里找我喝酒了,我几次约他,他都是关机。因为金融危机,几个月来,全市的锹厂都停了工,甚至有人倾家荡产。阿荣自然也难逃此劫。这正是我担心的。阿荣家在几十里外的农村,他开的锹厂虽然像个作坊,但每年的盈亏也动辄百八十万的。果真是这个原因,我得去看看他,帮不上忙,安慰的话总会说吧。阿荣把家安在厂子里。昔日热  相似文献   

4.
司晶快语     
<正>问:我是一个下岗工人,爱人长年在外打工。在外人看来我们的感情很好,他吃喝嫖赌全不沾,可就是对我不冷不热的。几个月不回家,回家头几天还挺热乎,因为他要跟我过夫妻生活,可过不了3天就冷了。看别的夫妻那么幸福,我常常有离开他的念头,但这又是不可能的。因为我月工资只有300元,我得依靠他生活。  相似文献   

5.
正生活里哪有什么一步登天的快捷方式,远方的目的地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踩过去的。有那么几年,曾经的同学或工友来北京出差、旅游,我所在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成了他们必到的地方,仿佛这也成了一个旅游景点。他们在参观完我的工作环境,尤其是看完传说中的直播室后,总会说一句:"原来,你真的在中央台做播音员,而不是修车啊。"  相似文献   

6.
正儿子3岁4个月,在家里敢说敢做,可在幼儿园就特别怂。有什么事都不敢和老师说,想尿尿不说直接尿裤子里;被人欺负了就躲在角落哭。小朋友都不愿意和他玩,要怎么做才能让他不那么胆小?现在的孩子得到的宠爱和保护太多,包括双方老人在内,一个孩子常常有6个人惯着。他在家里能不"敢说敢做"吗?但在幼儿园里,老师不可能围着某一个孩子转,而且幼儿园有纪律和规则,加上有些小朋友淘气,孩子就会觉得没安全感而无所适从,也就是你说的"特别  相似文献   

7.
我的家乡有一个农民,过去是县属国营酒厂的职工,可是企业不景气,再加上他"朝中无人",就被人挤掉,"精减回乡"支援农业生产第一线.可是那个农民是个小不点儿,身高只有一米五十几,这样的"身材"不适合在恶劣的大山里生存,所以回乡后的他没有选择参加社里劳动,而是选择背着一个老式120相机走村窜户给人照相混口饭吃.  相似文献   

8.
王虎 《现代交际》2002,(12):38-39
我有个同事挺招人烦,可让我具体说出他哪儿烦,我又说不好。和朋友交流,他说他们单位也有这类人。看来,这类人并不少。 我这个同事身上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儿。他对谁都非常热情。他常常张罗请人吃饭,我也接到过几次邀请,最初不想去,但架不住他总请。那架势就好像我再不去,就是不给面子,就是看不起他,就是不讲究。后来我就去了。我以为他会请我去什么大馆子,原来不过是一家驴肉蒸饺铺。我以为他会点几个“硬菜”,可他不过点了两屉蒸饺,两碗稀粥。吃到一半我憋不住点了一盘小菜。 这样的饭局,我想最好早吃完早好,可他好像谈兴正浓,对我大讲和明星的交往及关系,其间还不时强调他不轻易请人吃饭。一顿10分钟就能搞定的饭吃了一个小时。当他慢慢站起来,心满意足地摸着肚子,不停撮着牙花子时,我以为他会声音  相似文献   

9.
正一个人可以自食其力,本就是一件快事,而再凭着聪明才智,让这件事做得风生水起,这是一件多么值得骄傲的事。最近有两个人让我觉得特别景仰,首先是我的发型师,他的发廊在一家高级酒店里,但他收费收得并不贵,我一直担心他能不能赚钱。有一天我早上很早去,发现发廊已然挤满了人,"原来你生意这么好。"他笑着说:"也看一时一时的,今天恰好发型师都回来了。"我惊  相似文献   

10.
幽默     
■受宠若惊两个老头在街上相遇。"这几个星期,你上哪儿去了?""在监狱里。""你坐牢?怎么回事?""是这样的,几个星期前,我正站在街角,一个漂亮小姐带着一名警察朝我冲过来说‘:警官,就是他,就是他攻击我。’当时我觉得受宠若惊,便承认了。"  相似文献   

11.
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1989年,何磊磊出生在河南省驻马店市平舆县一个普通农家.由于家庭经济条件不好,16岁时,正在上初二的他辍学跟人去了广东打工.在外打工的几年,他辗转多地,做过流水线上的工人、机械厂的学徒工、酒店的保安、装修工人……由于工作忙,再加上赚的钱不多,回家成本又高,在外的几年,他只在家过过一个春节.每到春节,身在异乡的他就格外想念家乡,想念亲人.2012年的春节,站在异乡的灯火中,何磊磊忽然有了回家的想法.自己最初离家外出打工,为的就是要闯出个样子,但在这个别人的城市里,自己一没文凭二没技术,要想衣锦还乡何其艰难.与其在外蹉跎年华,不如回家扎根农村做出一番事业.  相似文献   

12.
婚姻确实是一片天,一个人硬撑,终有一天会因为失衡而坍塌,两个人撑,它就会晴朗万里。离婚的念头2005年春,陈阳终于办妥停薪留职手续,提着简单的行李,来到了我的身边。其时我俩结婚一年整,在一起的时间总计不超过二十天。我特高兴,他为了我,也算是离乡背井吧,还抛下了收入稳定的  相似文献   

13.
声音     
正"我不是找保姆,只是想家里有个人陪我聊聊天。"——长沙81岁空巢老人陈时发。2013年老伴去世后,81岁老人陈时发的生活陷入巨大的空虚,一天都说不上一句话。这位独居老人萌生了免房租和水电费招房客的想法,房客不需要做什么,只要闲的时候陪他聊聊天,晚上一起看看电视就可以  相似文献   

14.
翟杰 《老年世界》2010,(21):17-17
老爸刚退休那阵,就是到外面聊聊天,打打牌。但就在最近,老爷子迷上了养鸟。那天,他兴冲冲地去花鸟市场买回来几个漂亮的鸟笼。没过几天,一只只漂亮的小鹩哥、百灵鸟便在里面入住了。  相似文献   

15.
[背景介绍] "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留在那时光里;如果有一天,我悄然离去,请把我埋在这春天里……"一曲由农民工歌手组合"旭日阳刚"翻唱的<春天里>,在寒冷的冬季温暖无数打工者,歌曲唱出了他们的心声和在外漂泊的无奈,沧桑深情的旋律点燃了无数人的心灵.  相似文献   

16.
沧州这个城市虽说不大,但也有几十万人。在这座小城的、中老年人中,特别是中老年文人中,提起一个人的名字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就是韩成信。韩老的出名屈指算来也就是离休后这几年的事。你要问,他是大官吗?不是。他是名角吗?也不是。他就是一位平平常常的人。那他为啥出名了?是因为他和他办的那个“夕阳红”读书会。  相似文献   

17.
2011年春节前后,张波给自己安排了个长长的假期。从1月到3月上旬,我都在家乡休息。张波说,回到西安后其实也是在父母家的时间居多。会了一些故乡的老友,但更多时候我是陪着父母聊聊天、一起看看电视。在很多人眼里,他是个沉默寡言的人。生于上世纪70年代初期的张波,其人生状态用波澜不惊来形容已经足够了。在我们这个时代,人人会使用平淡最幸福、安宁很重要之类的话——但是,其实有几个人真正做到了?张波为数不多的朋友会认为,他过得很安静,可真正能认可和接受这种生存模式的人,其实是少而又少。  相似文献   

18.
我和周泽林纸婚一年没有过完就离婚了。从民政局拿着绿本出来的时候.那个办证的小姐说:"我好像刚给你们办过结婚证。"我说:"对,那是春天的时候,你穿着薄纱的裙子瑟瑟发抖,我还说你怎么这么不怕冻?"然后她关切地问:"怎么,他有外遇?"周泽林瞪了她一眼说:"你才有外遇。"没想到我们这么合不来。也难怪,认识几个月就结婚的人下场这样就不错了,周泽林单位里等着分房子,这是最后一批福利分房了,他急于想找个人结婚,而我万念俱灰,李路明一个人去了澳大利亚,我不去结婚,还能做什  相似文献   

19.
李一德调到岳化总厂合成橡胶厂离退休办当主任,已经5年了。要问他与老人们的感情,那可真是贴心贴肺,亲如一家人。这个厂有离退休职工800多名,工作繁琐,离退休办的主任换了一个又一个,很少有乐意干下去的。李一德一干就是5年,而且越干越有劲。有人问他图个什么,他动情地说:“人都是要老的,这些老同志是厂里的功臣,也是我们的父辈,让他们安度晚年,是我们应尽的职责。”帮助老同志解决具体困难,调解家庭纠纷,是保证他们晚年幸福的重要工作。李一德在走访中了解到,有的老同志在位时一心为公,很少顾及家庭,因此留下了一些诸如子女就业困难等…  相似文献   

20.
“八一”建军节前夕,四川省纳溪区老龄办杨祚芳主任陪同纳溪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执法大队负责人王显惠及执法大队全体职工,带着他们对老革命的敬意和祝福,带着他们为老人准备几十斤鲜肉、鸡、鸭,百余斤西瓜和王大队长为老人们购买的20多斤白糖来到纳溪区光荣院开展了“将爱心传递下去,关爱孤老复员军人”的“八一”慰问活动。陪老人唱革命老歌,聊聊天,说说话,是此次活动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