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梁超然 《中华魂》2008,(1):62-63
最近,出版界掀起了一股"柏杨热",推出了"典藏柏杨"系列丛书,据说这是"为了传承人类优秀文化成果,为读者提供一流的文学精品"。柏杨及其作品真有那么伟大吗?早在20年前,人们就对此提出质疑。当时出版界有人说柏杨犹如鲁迅、胜似鲁迅,有人就发表《鲁迅、柏杨异同论》加以驳诘,其现实意义至今未曾稍减。现特摘要转载,以飨读者。——本刊编者  相似文献   

2.
2008年4月29日凌晨1时12分,《丑陋的中国人》作者、著名作家柏杨病逝于台湾新店耕莘医院,享年89岁。有人将柏杨比作现代的鲁迅,认为他指出了中国人的劣根性,使得华人世界有了自律自省的精神武器。  相似文献   

3.
柏杨再谈中国人,意义大不同。20年前,一部《丑陋的中国人》风行天下。柏杨横批中国人的劣根性,震动海内外。在当时中国的话语体系里,柏杨的言论成为尖锐的匕首,刺痛和惊醒国人。中国文化史中,从来就有柏杨这样的人,但能正常存在的极少,他们往往被当做异数,无法归类,难以评价。  相似文献   

4.
鲁迅与柏杨都以鲜明的人格魅力著称.两人的人格建构,既有鲜明的共同点,也有迥异之处,整体上分别呈现出"高山"与"激流"的特征.鲁迅像一座悲凉深邃的苍山,伟岸挺拔,厚重、深沉;而柏杨则像一条发自高山深谷间的激流,充满自信的生命力,演绎激情人生.鲁迅和柏杨虽然人格建构有差异,但他们都是真正的知识分子,他们构成中国的脊梁.  相似文献   

5.
柏杨的幽默与鲁迅的幽默有着显著的差异.鲁迅的幽默更醇正、雅致,保留了更多幽默的"内核";而柏杨的幽默则粗俗、放肆,呈现一种特殊的"野俗"风格.他们的幽默都是为历史的沉重和国民的落后而发出的深邃而警醒的呼号.  相似文献   

6.
作为历史学家,正儿八经写历史不算本事;作为作家,嬉笑怒骂写文章也不算本事;但是,要同时做历史学家和作家,又要写嬉笑怒骂言之有理的文章,就非得有点本事不可了。屈指数来,这样有本事的人向来不多,后起之秀的易中天也许能算一个,但要说起前辈高手,柏杨老先生恐怕依然是高山仰止的那一位,他的等身著作煌煌巨著暂且都不论,单是这一本《皇后之死》,就足够彰显出柏杨先生的才子本色。按照柏杨先生在自序里的说法,集成《皇后之死》的文章原先都是一家报纸的专  相似文献   

7.
"酱缸文化"批判是柏杨60年代杂文的主要思想内容和主题。本文拟以"世俗现代性"为切入角度,用人性、法治、同情心、人权、人道主义、自由和灵性等世俗现代性的核心观念,来剖析"酱缸文化"及其由此产生的四类"畸形人"、酱缸蛆和酱缸定律,并由此总结概括出柏杨杂文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的老毛病在改观,可是新问题也在涌现。而经济发展之后,我们要的则是尊严和柏杨夫妇能够有长期而大量的沟通,既源于往年的一次采访,更是因为猫。能够采访柏杨,是因为他的书不断在大陆出版,而他当时还没有宣布"封山"。后来能够和他们夫妇不断聊一些问题,却因为我们是"猫友"。  相似文献   

9.
小师 《21世纪》2008,(6):36-37
"十年小说,十年杂文,十年牢狱,十年历史",柏杨的一生称得上"传奇"。2004月29日,这只孤鸿以89岁高龄去世,终止了传奇的旅程在互联网上随便一搜索,就能看到这样一段对柏杨生平的描述:一生念过无数个学校,从小学到大学,因屡屡被学校开除,从没有拿过一张文凭。一生中娶过五个妻子,每一次婚姻都伴随过一段如烟往事……  相似文献   

10.
在市场上断货的柏杨名著《丑陋的中国人》,即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最完整的新版。人民文学出版社还特请著名漫画家方成为其绘制了插图。  相似文献   

11.
从《丑陋的中国人》开始,柏杨就是个典型的新闻制造者,直到他今天卧在病榻之上,依然如此  相似文献   

12.
小非 《山西老年》2008,(10):24-25
海峡两岸深深企盼从新乡市区往北约百余华里,太行山麓延伸到远方,暮色下,一个村落出现眼前,这里便是河南省辉县常村镇常北村。在这个村子,著名作家柏杨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光。  相似文献   

13.
以流域经济作为切入点,提出流域综合发展规划的思路以及基于城乡统筹的流域规划理论,并结合贫困地区流域发展的战略,探讨了重庆渝东北地区的巫溪大宁河及柏杨河流域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4.
长期需要柏杨的一个原因,就是反思可以使人类不断进步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被禁锢了10年的中国人正处在思想解放的前夜。当时有一本书通过香港传入内地。这就是由台湾林白出版社1985年8月出版的《丑陋的中国人》。在出版机构尚未行动之前,它已经具有一片在民间渗透的土壤。  相似文献   

15.
每次隔海眺望,我都看到涌动的碧波在阳光辐照下像七彩的云霞,便仿佛感觉到这美丽的波涛中,既有长江的器宇轩昂,又有黄河的苍雄浑阔,就会想到居住在台湾岛上的诗人们和我们一样,都深受中华民族文化的恩泽,就像余光中眼中的怕工苦瓜》:‘古中国喂了又喂的乳浆/完美的圆腻啊酣然而饱/那触觉,不断向外膨胀/充实每一粒酪白的葡萄/直到瓜尖,仍翘着当日的新鲜”。自从进人历史新时期以来,开禁了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我同文晓村、绿蒂、洛夫、张默、张朗、向明、麦穗、墨人。台客、白灵、金筑、罗门。蓉子、涂静信、张香华、杜国清、…  相似文献   

16.
张清芳、陈爱强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3年第10期撰文指出,纵观台湾作家柏杨在五十余年间的文学创作,贯穿其中的是对中国现代市民自我主体性的建构。对这一创作主旨与文学思想,他通过“破”与“立”两个面向来实现,前期创作以“破”为主,旨在清除中国愚昧民众负载的封建传统文化和国民劣根性。  相似文献   

17.
陈年旧账     
《可乐》2006,(6)
恶搞作品:《分家在十月》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闹分家之际,人们勾心斗角的故事,剧情充满了调侃。该片的母本取自两部经典革命影片《列宁在十月》和《列宁在1918年》,剧中人物却几乎全能和央视评论部的人对上号。主角的名字被换成了崔永元斯基、水均益斯基、白岩松斯基、陈耀文斯基、柏杨斯基等……片子没有署名,据说作者是恶搞的鼻祖。有人根据手笔和对内幕的了解程度分析,高人就在央视。  相似文献   

18.
1 《丑陋的中国人》象一场风雨从海峡彼岸向中国大陆横扫过来,犀利、俏皮的文笔,渊博的学识,再加上作者柏杨特有的令人扼腕同情的经历,以及我们当前一种特殊的心态,使这场风雨更增加了“迷你”的风采。在这场风雨面前,有的拍手称快,有的膛目结舌,有的义愤填膺,有的摇头叹息,有的惴惴不安,有的嗤之以鼻……而从这本书能够在两个出版社几乎同时出版,多种报刊先后转载,可知它所受到的掌  相似文献   

19.
讲政治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他不仅系统深刻地论述了讲政治的必要性及其内涵,而且对怎样讲政治作了具体的要求,形成了完整的讲政治思想,成为我们在新时期讲政治的思想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讲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改中,讲授法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和挑战。不少教师把少讲和不讲作为平时教学的原则,甚至当讲的地方也不讲,否则就是因循了"满堂灌","填鸭式、注入式"的老路。因而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师的讲越来越少。笔者认为,讲当然是必要的,问题可能在如何看待讲和怎么讲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